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24)
2023(4486)
2022(3636)
2021(3613)
2020(2959)
2019(6831)
2018(6537)
2017(12422)
2016(6304)
2015(7631)
2014(7304)
2013(7496)
2012(7178)
2011(6785)
2010(6444)
2009(5961)
2008(5682)
2007(4745)
2006(4125)
2005(3888)
作者
(17693)
(14864)
(14834)
(14281)
(9374)
(6981)
(6797)
(5861)
(5784)
(5291)
(5012)
(4895)
(4882)
(4789)
(4621)
(4556)
(4493)
(4314)
(4223)
(3954)
(3808)
(3519)
(3485)
(3392)
(3378)
(3345)
(3186)
(3044)
(3022)
(2986)
学科
(33087)
经济(33053)
方法(16078)
管理(15838)
数学(15244)
数学方法(15196)
(14579)
中国(12163)
(10026)
贸易(10021)
(9865)
(9520)
(9035)
企业(9035)
农业(6007)
(5661)
(5475)
关系(5375)
(5373)
(5237)
银行(5237)
(5188)
业经(5127)
(4903)
金融(4903)
环境(4772)
(4612)
结构(4582)
(4317)
出口(4311)
机构
大学(98934)
学院(96605)
(54903)
经济(54431)
研究(39705)
管理(36362)
中国(32539)
理学(31575)
理学院(31266)
管理学(31020)
管理学院(30848)
(21516)
(21392)
科学(20323)
(19606)
经济学(18907)
研究所(18022)
财经(17981)
经济学院(17074)
(16807)
中心(16681)
(15868)
北京(14221)
(13789)
财经大学(13636)
科学院(12813)
农业(12609)
业大(12005)
研究中心(11800)
(11446)
基金
项目(64450)
科学(52399)
基金(51201)
研究(47424)
(45201)
国家(44904)
科学基金(37995)
社会(34269)
社会科(32709)
社会科学(32706)
基金项目(25824)
自然(22586)
自然科(22116)
自然科学(22110)
资助(21796)
自然科学基金(21759)
教育(20750)
(20046)
(18300)
中国(17429)
编号(16900)
(16792)
国家社会(16267)
教育部(14730)
重点(14488)
(13932)
人文(13489)
成果(13214)
(12970)
社科(12905)
期刊
(57338)
经济(57338)
研究(33108)
中国(18065)
(14219)
(13915)
科学(13796)
管理(13410)
学报(12909)
经济研究(11917)
农业(10554)
大学(10382)
学学(9812)
财经(9413)
(9206)
金融(9206)
世界(9066)
(8849)
(8261)
业经(7940)
国际(7879)
问题(7729)
(6894)
技术(6714)
教育(5592)
技术经济(5197)
统计(5130)
商业(4893)
经济问题(4740)
资源(4303)
共检索到145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帆  
中国的粮食消费与需求*张帆本文回顾了1978年以来中国城乡粮食消费的水平和趋势,讨论了近年来粮食消费政策的变化。笔者作了一个七城市600户家计调查。调查显示了居民粮食购买的不同来源和国有粮店、市场和工作单位购买的相对重要性。本文使用LES模型、两阶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翔  
对中国2000年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可能变化进行了系统的预测,指出:粮食总需求受人口增长,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拉动将呈刚性增长态势,粮食总需求量将达5265亿 kg。同时提出,在稳定现有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粮食供给的增长将主要来自粮食单产的提高。怎样把潜在的粮食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符合需要的粮食生产量将是中国未来粮食供需平衡一项重大艰巨的任务。因此,稳定耕地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控制人口增长,并建立起一个系统、协调、高效和安全的粮食保障体系,将是实现中国未来粮食供需平衡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其友  米健  高明杰  
粮食中长期消费需求预测是粮食经济、粮食安全研究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估计了4个人均粮食消费需求函数方程;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确立了2030年和2050年中国的人口、收入、价格和工业用粮比例等重要参数;结合上述参数和估计结果,对中国的长期粮食消费需求进行了不同情景的预测和模拟。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中国粮食消费总需求将稳步增长,到2030年为5.6亿~5.8亿t,到2050年为6.1亿~6.5亿t;3种主要农作物的消费份额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玉米的消费份额增加,水稻和小麦的份额减少。中国的粮食政策应当根据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灵活调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捷  余中华  赵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中国粮食需求总量也在不断上涨,同时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演变。本文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的需求变化特征,并深入研究了粮食需求结构变化的原因。作为粮食需求第一来源的口粮消费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而饲料粮消费随居民消费偏好改变呈加速上升态势,工业用粮在国家的调控中适度发展,种子用粮比例相对稳定。未来十年,为了保证国内粮食供需平衡,需要保持口粮和种子用粮的基本供给,扩大饲料用粮的有效供应,控制工业用粮需求过快上涨态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志  何蒲明  
文章基于1978—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运用Double-Log、LES、Rotterdam与AIDS需求模型,对农村居民的粮食、肉类、蔬菜三大类食品消费需求及马歇尔与希克斯弹性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四种方法求取的中国农村居民粮食、蔬菜、猪牛羊肉消费的自价格弹性均显著为负,表明三种食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农村居民的消费减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建寨  张建华  孔繁涛  
近年来,中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粮食供需区域性问题日益显现。本文基于重心模型,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移动方向、速度、距离等演变特征,阐述了两者的空间耦合关系,并探讨了应对政策选择。结果表明,1995—2012年,中国粮食生产、消费重心皆位于地理重心偏东方向,粮食供需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性;粮食生产重心移动距离明显大于消费重心,生产空间格局相对更加不稳定;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重心距离以2000年为界表现为先降后升,供需空间匹配性总体下降;无论是移动距离还是移动方向,两者变化与阶段性的国家经济发展、粮食生产促进、食物消费引导等管理政策基本吻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口的继续增加,粮食问题仍将是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本文讨论中国未来15年的粮食供给和需求的形势及对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钟甫宁  向晶  
城镇化从两方面影响粮食的需求:一方面,城镇化提高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中动物产品的比重增加粮食需求总量;同时,城镇化降低劳动强度并减少热量需求从而降低粮食需求总量。本文对比城乡过去近15年的食品消费,得出如下结论:(1)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食品消费结构中动物产品的增长是我国粮食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2)农村居民最终粮食消费总量低于城市居民,如果按照城市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和2007年热量摄入水平计算,农村居民的粮食需求量将增加22.34公斤/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辛良杰  王佳月  王立新  
利用"粮食转化率"概念将居民消耗的主要食品转化为原粮,并利用实际调查数据对官方的城乡居民食品消耗数据进行了订正。结果发现,2012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耗量为327.5kg,高出统计数据20.8kg。至2030年,中国口粮消费量将持续减少,但减少速度会逐步放缓,尤其是城镇居民,原粮消费会维持在105kg左右的水平上,农村居民口粮的消费水平将达到120kg左右,全国居民平均水平将下降到110.3kg。禽类、水产品、奶类的消费品将会明显增长,牛羊肉的增长比例也在50%以上。2030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会达到386.5kg,较2012年增长18.0%。如果纳入工业用粮、损失浪费用粮、种子用粮,2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志新  王迪  唐海云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粮食安全要求已从数量安全转变为结构安全。文章基于2002-201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分品种投入法与总量核减法相结合测算各省份不同用途粮食消费量。研究发现,饲料粮与工业用粮消费量增长显著,粮食消费结构呈现出“以口粮为主”向“以饲料粮为主”转变的特征;且除去西藏、甘肃等8个省份,东中部地区21省均实现了粮食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借鉴粮食安全贡献系数,从总量与不同用途角度分析各省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发现,中国口粮安全得到保障,但间接用粮保障程度为负,饲料粮与工业用粮面临较大缺口,导致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整体为负。分地区来看,黑龙江、内蒙古等北方省份主产区对粮食安全与间接用粮安全的保障作用突出;而南方地区因为饲料粮需求旺盛导致其间接用粮保障程度为负,但口粮安全保障程度位居前列。因此,要坚持“以我为主”,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因应粮食消费结构变动合理调整粮食进口策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酒井富夫,王彦军  
中国加入WTO后 ,粮食饲料的变化将取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比处于何种水平上。以广东省为例 ,广东省是典型的玉米需求地 ,目前对玉米的购买主要来自东北地区。通过铁路和港口运输。今后为继续加强中国玉米的国际竞争力 ,必须对国产玉米的生产和流通进行改革 ,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史常亮  金彦平  
文章利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经济基本数据,对我国1978~2010年间的粮食供需量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其走势。结果发现:目前我国粮食需求总体增长趋势未变;受生产因素的影响,粮食供给表现出波动周期拉长、波动幅度加大的特点;而粮食进出口贸易的逆调节进一步加大了这种波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永欢  牛文元  
本文以系统动力学原理为基础,仿真模拟了我国2010、2015和2020年的粮食需求。结果表明,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口粮和种子粮的需求相对稳定,而饲料粮和工业用粮的需求增长明显,粮食总需求呈现刚性增长趋势。在95%和100%两种粮食自给标准下,通过对我国粮食需求与耕地配置的模拟发现,粮食需求与耕地供给呈现出一种紧平衡。确保有效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实现粮食单产的稳步提高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粮食安全的"三重"底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