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6)
2023(8349)
2022(6888)
2021(6296)
2020(5216)
2019(12031)
2018(11643)
2017(22944)
2016(11859)
2015(13293)
2014(13065)
2013(13668)
2012(13078)
2011(12061)
2010(11978)
2009(11387)
2008(11093)
2007(9650)
2006(9069)
2005(8591)
作者
(34073)
(28576)
(28313)
(27678)
(18226)
(13562)
(12845)
(11021)
(10859)
(10514)
(10070)
(9510)
(9412)
(9300)
(9236)
(8918)
(8576)
(8173)
(8064)
(7568)
(7525)
(6895)
(6810)
(6662)
(6592)
(6555)
(6101)
(5773)
(5759)
(5673)
学科
(79004)
经济(78951)
管理(30730)
(28476)
方法(27074)
数学(25026)
数学方法(24938)
(22141)
税收(20698)
(20528)
(20501)
企业(20501)
中国(20185)
(19997)
地方(17762)
(15489)
(13151)
贸易(13143)
地方经济(13112)
(12798)
(12657)
业经(12328)
(11486)
收入(11320)
农业(10777)
环境(9978)
(9769)
金融(9769)
(9554)
产业(9449)
机构
大学(182917)
学院(180514)
(100646)
经济(99376)
研究(71741)
管理(64043)
中国(56032)
理学(54597)
理学院(53979)
管理学(53433)
管理学院(53083)
(48414)
(38355)
科学(37604)
财经(37296)
(36102)
经济学(35390)
(34092)
研究所(32235)
经济学院(31835)
中心(29345)
财经大学(27597)
(25579)
北京(25387)
(25138)
(24452)
科学院(21994)
(20744)
师范(20575)
业大(20346)
基金
项目(111556)
科学(89434)
基金(86174)
研究(81989)
(75087)
国家(74607)
科学基金(63427)
社会(58938)
社会科(56290)
社会科学(56279)
基金项目(43720)
(37907)
资助(36643)
自然(36625)
自然科(35826)
自然科学(35816)
自然科学基金(35260)
教育(35035)
(32616)
编号(29236)
国家社会(27365)
(27028)
(25836)
中国(25817)
重点(25411)
成果(24622)
教育部(23825)
人文(22557)
(22367)
(22253)
期刊
(114159)
经济(114159)
研究(69327)
(35939)
中国(32686)
管理(25125)
学报(24631)
科学(23971)
(22054)
经济研究(21743)
财经(20016)
大学(19107)
学学(18391)
(17503)
(17271)
金融(17271)
(15857)
(15718)
问题(15504)
农业(15047)
(14735)
国际(14134)
税务(14083)
技术(13620)
世界(13458)
业经(13044)
技术经济(11213)
统计(10487)
经济问题(9478)
(8638)
共检索到290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绍荣  耿莹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说明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税收结构下,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资源税类和财产税类份额的增加会扩大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市场收入的分配差距,而特定目的税类和行为税类份额的增加则会缩小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的收入分配差距。同时,所得税类、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份额的增加会提高经济的总体规模,而财产税类和特定目的税类份额的增加则会降低经济的总体规模。这说明在现阶段的中国经济中,有必要对所得税类和财产税类进行结构和职能两方面改革,使这两种税能够体现社会公平的税收职能。单纯地从税收结构的数量调整上讲,目前应提高所得税类的税收份额,并降低财产税类(即房地产税)的税收份额。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董夏燕  
税收、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优良的税收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有序的增长。分析税收制度与经济增长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去考虑,特别是税收的配置和收入分配职能因素等,这样才能在一个体系内全面的分析税收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主要从税收制度调节贫富差距方面去研究税收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茵  沈明高  
宏观税负和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均有重要影响。剔除经济发展水平对税收的正向影响后,1999年至2007年中国宏观税负水平较高,且税负水平的快速上升显著降低了经济总量的上升。在主要税种中,营业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效应最弱,而个人所得税的负效应最强。短期,增加营业税而相应减少个人所得税的比重,在不改变税收总量的前提下可以提高经济效率。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马拴友  
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必须同时考虑财政支出。事实上,所得税、农业税、包括关税的工商税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方向是:利用所得税、农业税、工商税与其他预算收入来增加对地质勘探和工业、交通、商业部门事业费及文化教育支出的投资,这样可促进经济增长。但应减少转移支出和行政管理费等财政支出,否则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蒋震  安体富  杨金亮  
改革开放之后到经济新常态之前,我国税收的主要职能是服务于经济增长大局,作为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税制本身在发挥收入分配调节方面的功能不强。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按照供给侧管理的要求,应通过转变税制结构,强化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申嫦娥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中,出现了投资需求过热而消费需求不足的结构性失衡状况。为此,可以把税收结构引入汉森-萨缪尔森模型,来研究税收结构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税收结构中,流转税(间接税)比重的增加对投资增长有激励作用,而对边际消费倾向没有显著影响;所得税和其他税(代表了直接税)比重的增加,有利于抑制投资和过快的经济增长,相反,可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从而促进消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景明  
在我国经济增长率和税收增长率双双下降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却在加速。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超第二产业,2014年该比重达到了48%。显然,深入分析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增长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本文从学理角度对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向非固定系数性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从结构角度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协调三者关系的对策思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涛  黄纯纯  周业安  
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发现,地区宏观税负阻碍了经济增长,地区之间的税收竞争促进了经济增长,进一步研究税收结构发现,与企业实际税负密切相关的三个主要收入种类(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地方费类收入)都具有显著的负增长效应,而这三个主要收入种类间的竞争则具有显著的正增长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素梅  何凌云  
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实现在不损害经济或尽量降低产出损失的前提下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居民福利水平已成为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在世代交叠模型基础上引入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系统探讨了在既定税率情形下能源税收入在居民收入与减排活动之间的最优分配比例,以降低"环境-健康-贫困"陷阱的风险。研究表明,理论上存在能够实现人均产出最大化或居民福利最大化的最优分配比例。然而,结合中国实际,研究发现我国能源税收入分配政策难以同时满足两者最优目标;具体分配比例取决于政府决策偏好,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素梅  何凌云  
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实现在不损害经济或尽量降低产出损失的前提下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居民福利水平已成为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在世代交叠模型基础上引入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系统探讨了在既定税率情形下能源税收入在居民收入与减排活动之间的最优分配比例,以降低"环境-健康-贫困"陷阱的风险。研究表明,理论上存在能够实现人均产出最大化或居民福利最大化的最优分配比例。然而,结合中国实际,研究发现我国能源税收入分配政策难以同时满足两者最优目标;具体分配比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其春  
企业家(通过金融中介)从家庭借贷来支撑创新。二者在企业家的努力不为外人所见的情形下双方签订信用合同分享创新带来的垄断利润(即蛋糕)。两个有代表性经济人(企业家和家庭)的存在允许人们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里研究收入不平等。本文研究发现,企业家分配份额的增加一开始会提升增长速度,但是过了一定值后会拉低增长速度;而该份额的增加一直拉大企业家和工人间的收入差距。所以降低企业家获得的蛋糕的份额的分配改革可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企业家来自创新的收入的税率将降低他们的努力程度,从而降低增长速度,但是该税率的提高有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存款收入的税率提高尽管不会改变企业家的努力程度,但是也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勇  滕越  邹薇  
本文在内生化劳动供给决策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消费者初始资本和内在能力双重异质性,构建了关于税收、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总量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发现,税收通过改变总量有效劳动供给和生产性公共支出规模影响经济增长;通过直接机制、能力权重机制和转移支付机制三种方式改变初始资本和内在能力的实际回报,进而影响收入不平等。基于我国宏观经济数据校准模型的数值模拟表明,我国消费税、劳动收入税和资本收入税的经济增长效应分别为正、负、负;收入不平等效应分别为正、负、负;是否存在促进经济增长并缩小收入不平等的税率区间取决于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路  刘海洋  李芳芳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具有政府平衡预算约束的经济增长模型,试图分析财政支出结构、税收结构的选择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发现当财政收入满足最优财政支出规模时,税收结构调整不影响经济的福利。本文利用中国经济参数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财税结构进行了校准分析发现,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和基本宏观税负率处于一个合理区间;并给出了不同经济增长率水平下各税率的权衡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穷志  
税收竞争和资本外流风险导致辖区政府追求高增长、不分配(低税)政策,但是,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在较高税负的前提下吸引住资本,既使经济增长,又使收入公平分配。本文在一个非合作开放经济框架中构建的理论模型表明:(1)资本税负越重,资本外流越严重;(2)如果投资环境改善,资本流入且促进经济增长,工人依附资本取得劳动报酬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收入不平等;如果投资环境恶化,资本进一步流出至外地获取收入并使本辖区经济增长减速,工人失去资本依赖且无法取得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收入不平等。联立方程计量分析验证了理论命题。本文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穷志  
税收竞争和资本外流风险导致辖区政府追求高增长、不分配(低税)政策,但是,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在较高税负的前提下吸引住资本,既使经济增长,又使收入公平分配。本文在一个非合作开放经济框架中构建的理论模型表明:(1)资本税负越重,资本外流越严重;(2)如果投资环境改善,资本流入且促进经济增长,工人依附资本取得劳动报酬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收入不平等;如果投资环境恶化,资本进一步流出至外地获取收入并使本辖区经济增长减速,工人失去资本依赖且无法取得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收入不平等。联立方程计量分析验证了理论命题。本文的政策建议是,保持对资本所得的有效税负,改善投资环境,形成经济增长与收入公平分配并行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