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11)
- 2023(6946)
- 2022(5724)
- 2021(5425)
- 2020(4513)
- 2019(10294)
- 2018(10025)
- 2017(18019)
- 2016(9548)
- 2015(11343)
- 2014(10819)
- 2013(11149)
- 2012(10716)
- 2011(10099)
- 2010(9829)
- 2009(9028)
- 2008(8849)
- 2007(7788)
- 2006(7013)
- 2005(6605)
- 学科
- 济(43510)
- 经济(43464)
- 管理(27417)
- 业(25853)
- 方法(19744)
- 企(19374)
- 企业(19374)
- 数学(17896)
- 数学方法(17774)
- 中国(15587)
- 技术(12475)
- 农(11779)
- 贸(11526)
- 贸易(11519)
- 易(11363)
- 学(11190)
- 财(8078)
- 业经(7744)
- 农业(7743)
- 制(7663)
- 环境(6969)
- 技术管理(6894)
- 银(6732)
- 银行(6697)
- 出(6689)
- 行(6582)
- 融(6517)
- 金融(6517)
- 关系(6340)
- 和(6231)
- 机构
- 大学(152231)
- 学院(147215)
- 济(70108)
- 经济(69106)
- 研究(64573)
- 管理(51979)
- 中国(48946)
- 理学(44204)
- 理学院(43662)
- 管理学(42954)
- 管理学院(42707)
- 科学(40409)
- 京(35295)
- 所(34516)
- 农(32846)
- 研究所(31884)
- 财(27393)
- 中心(27367)
- 农业(26345)
- 业大(25275)
- 北京(23226)
- 院(23026)
- 经济学(23009)
- 财经(22147)
- 江(21136)
- 科学院(20935)
- 经济学院(20712)
- 经(20664)
- 范(18191)
- 研究院(17920)
- 基金
- 项目(101787)
- 科学(79927)
- 基金(76453)
- 家(70955)
- 国家(70522)
- 研究(69217)
- 科学基金(57632)
- 社会(45484)
- 社会科(43302)
- 社会科学(43294)
- 基金项目(38946)
- 自然(37726)
- 自然科(36857)
- 自然科学(36839)
- 自然科学基金(36244)
- 省(35475)
- 资助(32556)
- 划(32367)
- 教育(30614)
- 重点(24366)
- 部(24166)
- 编号(24046)
- 中国(22549)
- 发(22443)
- 创(21343)
- 国家社会(21089)
- 创新(20411)
- 科研(19964)
- 计划(19924)
- 教育部(19920)
共检索到231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梅方权
在进入80年代以来和走向21世纪的进程中,为实现中国粮食和主要食物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障中国的食物安全,迫切需要把战略重点逐步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用内,中国的粮食和主要食物的结构性和区域性的不平衡是影响食物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国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有很大的潜力。在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从中国国情出发,应重点开发蛋白质资没,提高人民膳食中优质蛋白质比重。为此,要加快实施“三元结构工程”,推行“大豆行动计划”,加强多种食物资源的深度综合加工,建立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的复合产业体系。中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转变时期,市场机制发育很不完善,食物供给常有较大波动。对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由国家食物储备制度、风险基金制度、保护价格制度,组成三位一体的有力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一个由灵敏准确的信息系统、功能完善的模型系统、综合集成的专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的食物安全和预警系统,及时地发布食物安全动态,以支持政府科学的决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季焜
虽然中国在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充足的衣食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但近年来人们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却产生了极大的关注。本文的目的是试图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的食物和粮食安全做一评估。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目前不但不存在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的因素 ,而且中国还是世界上所有发展中国家食物和粮食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中国也能够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保持高水平的食物安全。中国需要重新审视粮食安全问题 ,建立粮食安全的新框架。
关键词:
食物安全 粮食安全 政策 中国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梅方权
从在起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能否继续以占世界7%的耕地确保约占全球20%人口的食物安全,中国未来粮食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状况如何,未来粮食进出口的状况如何,成了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泽强 蔡运龙
本文阐述了世界食物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 ,介绍了不同国家实现食物安全的模式及其政策选择 ,分析了中国食物安全成就及未来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根据国情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中国实现 2 1世纪国家食物安全可持续性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
食物安全 模式 对策 世界 中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世卫
介绍了食物安全的基本特征,分食物数量、质量、营养和可持续性发展四个方面对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生产、消费、预警三方面对食物安全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中国 食物安全 特征 现状和展望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眭珺钦 常显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安全领域不断得到拓展。现代国家安全已经成为在军事安全基础上,包括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等等的综合安全。空间以其在各个领域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日益成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既是军事上的"制高点",又是国家安全的"高边疆"。太空军事化和武器化日趋明显,空间战成为新的作战样式,空间力量成为维护空间安全的核心力量。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空间安全 空间力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励汀郁 普蓂喆 钟钰
“大食物观”对我国食物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应对资源短缺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长的重要战略。但我国食物缺口估算结果差异明显、食物安全与资源安全之论尚不明晰,不利于深入理解践行“大食物观”。基于膳食营养视角,文章从生产、消费、营养多维度估算我国主要食物供需缺口、绘制缺口矩阵,并从环境视角进一步匡算食物缺口下虚拟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缺口。研究发现,我国食物缺口至少存在四种类型,其中豆类、奶类等“产需双缺型”和食用植物油、肉蛋等“生产不足型”是关键短板。远期来看,食物供给存在营养不均和资源支撑能力不足两大隐患。文章认为“,大食物观”下,食物安全和资源安全“一体两面”,需保障食物、资源双安全,既要引导居民营养消费、改善食物供需结构,还需拓展国土空间资源、减轻耕地水源压力,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大食物观 膳食营养 食物安全 资源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志钢 阮茂琦 张力文
疫情背景下国际食物市场失灵问题更加凸显,使得低收入国家、地区和脆弱群体面临更为严峻的食物和营养安全形势,加强食物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需求日益迫切。但同时国际合作也面临着受疫情冲击导致的治理目标和手段变革、预算削减等挑战。疫情压力下,中国积极参与食物安全国际合作不仅有利于实现全球食物安全目标,也有助于保障中国食物安全。总结以往国际合作中遇到的瓶颈,中国需加强食物安全国际合作的统筹规划和区域层面合作,深入推进多边合作尤其是南南和三方合作,并鼓励非政府主体的参与;在经贸协调、农业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利用中国产业优势和发展经验帮助东道国提高食物产能并加强供应保障能力的建设。
关键词:
COVID-19疫情 食物安全 国际合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声俊 黄秉信
从FAO上世纪60年代中叶首次敲响世界“食物安全”(我国一直称“粮食安全”)警钟以来,其内涵不断发展、延伸,迄今,形成了由食物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安全构成的丰富内涵。本文着重阐述食品营养强化技术对促进以“粮食安全”为重点的食物安全的重大意义。食品的核心价值是内在营养功能。人体消费食品的唯一目的是身体生理的需要,以保证发育成长,体魄强健,精力充沛,延年益寿。至于食品的色泽、味觉、造型等,都是从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川 卢新海 许进龙
立足“大食物观”构建了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和Markov链对中国粮食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2010—2021年中国粮食安全水平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缓慢,生产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消费安全、流通安全5个子系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生产安全对粮食安全水平的提升贡献率最高。(2)全国、粮食主产区、非主产区粮食安全水平均表现出“绝对水平提升、相对差异缩小”的特征,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更严重的多级分化现象,非粮食主产区初始粮食安全水平分布较为集中但后续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3)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平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各省市粮食安全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但这种相关性正逐渐减小。(4)粮食安全水平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呈现稳态性,不同粮食安全水平类型之间转移概率较低,各地区在总体粮食安全水平中的分布位置比较稳定。基于研究结论,从重构粮食生产空间、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完善粮食流通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鹏 谭向勇 王玉斌
本文在阐述粮食安全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食物保障的概念,并通过构建剩余供给能力(ASS)指标,对当前中国食物保障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当前食物保障水平较高,粮食短缺不是口粮短缺,而主要是间接粮食消费需求增长加之近年来的粮食产量走低引起的饲料粮短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对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和食物保障问题的一些看法和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应恒 李娜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树立“大食物观”对于深度把握新时代国民食物结构变化趋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国民食物安全,更好地满足国民食物消费需求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眼“大食物观”这一政策背景,通过梳理其内嵌于农业观、民生观中的重要内涵与政策意义,结合中国食物供给所面临的农业资源约束、结构性短缺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以及食物消费过剩与营养失衡共存的困境,思考新时代中国食物安全保障的方向。“大食物观”所包含的中华农耕文明传统与灿烂饮食文化,对克服当前我国食物供需面临的资源约束困境、推动国民食物消费升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资源禀赋条件内含的潜力优势、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政策改革的推动,能够为中国实现高水平的食物安全保障提供动力。针对食物安全保障问题,本文结合大食物观、大资源观、大健康观和大市场观等视角,从供需两方面提出了新思路。
关键词:
大食物观 食物安全 饮食文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道亮 傅泽田
本文基于对可持续食物安全内涵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建立了能反映食物安全水平、质量、可持续性、公平性和可靠性的指标体系 ;将层次分析法、模糊评判法和综合指数法相结合 ,提出了中国可持续食物安全的综合评判方法 ,并从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两个方面对中国食物安全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评估 ,得出了初步的研究结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青 潘建伟 袁学国
食物安全是各国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核心政策目标之一。如何解决由人口增长引起的食物需求增加并支持城市工业化 ,这是中国 2 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界定了中国食物安全内涵 ,选择粮食总产量波动指数、食物自给率、粮食储备率、按人口平均的食物产量和低收入阶层的食物保障水平等五个指标对中国的食物安全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并提出了实现我国食物安全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志钢 毕洁颖 聂凤英 方向明 樊胜根
经过40年显著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当前的目标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可持续性和公平的基础上,更好地连接经济与市场,让市场决定最优的生产水平,农业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健康中国2030、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中长期战略推动下,政府及学术界对营养问题的关注持续提升,农业与营养的联系逐步增强,但"农业-食物安全-营养"的有机融合与衔接还尚未形成。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农业和食品行业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中国食物安全战略决定的国民食物营养与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中国的国民身体素质,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能否顺利转变发展方式、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需要新的食物安全战略提升国民营养水平,并采取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农业与食物安全和营养的联系。论文基于国际经验的食物安全战略发展思路,梳理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新旧挑战,提出食物安全新愿景以及相应政策建议,为营养导向型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决策支持。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诸多,与食物安全与营养高度相关的挑战主要表现为:耕地资源不足与退化、水资源紧缺与污染、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影响等自然资源和环境压力,农业生产补贴提高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膳食能量摄入不足、微量元素缺乏以及膳食能量和营养摄入过剩的营养不良"三重负担",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食物损失与浪费问题。因此中国在经济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向侧重质量增长的深化过程中,将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制度及技术创新,这意味着农业需要生产高价值、营养和安全的食物,更高效地使用水、土地和能源,保护环境和促进平等,因而需要中国食物安全战略顶层设计上的系列转变。据此,本文提出了营养导向型的中国食物安全的新愿景,即将营养指标作为中国食物安全战略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足,并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和超重率以及肥胖率。为此需要以关键领域的重大改革为基础,改进营养治理、通过市场信号传递营养导向、推动营养目标的农业生产、建立更安全的食品价值链、以政策创新促进可持续的营养饮食、加强营养教育并开展循证发展支持营养导向的食物安全新战略的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