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29)
2023(6786)
2022(5247)
2021(4909)
2020(3936)
2019(8993)
2018(9064)
2017(16449)
2016(8789)
2015(10361)
2014(10367)
2013(9946)
2012(8949)
2011(8238)
2010(7960)
2009(7461)
2008(7502)
2007(6388)
2006(5763)
2005(5567)
作者
(24185)
(20265)
(20205)
(19383)
(13031)
(9549)
(9154)
(7874)
(7867)
(7183)
(6942)
(6674)
(6651)
(6430)
(6399)
(6313)
(6137)
(5799)
(5796)
(5443)
(5242)
(4898)
(4814)
(4621)
(4554)
(4472)
(4430)
(4255)
(4067)
(4029)
学科
(44288)
经济(44247)
管理(21013)
(20797)
中国(17471)
方法(16403)
数学(14785)
数学方法(14735)
(14452)
企业(14452)
(12602)
(11009)
贸易(11002)
(10831)
业经(9606)
(8244)
农业(8214)
(7890)
(7728)
地方(7470)
(7286)
银行(7281)
关系(7195)
(7100)
(6972)
金融(6972)
发展(6607)
(6598)
(6596)
(6564)
机构
大学(130680)
学院(127424)
(65733)
经济(64909)
研究(51623)
管理(44930)
中国(40507)
理学(38099)
理学院(37662)
管理学(37209)
管理学院(36967)
(28599)
科学(27470)
(27230)
(25375)
研究所(23176)
经济学(22908)
财经(22073)
中心(21622)
经济学院(20688)
(20461)
(18881)
北京(18768)
(18408)
(17236)
(17053)
师范(16926)
财经大学(16538)
科学院(16006)
业大(15095)
基金
项目(83129)
科学(66987)
基金(63436)
研究(63291)
(55524)
国家(55147)
科学基金(46618)
社会(43982)
社会科(41854)
社会科学(41846)
基金项目(32190)
教育(28380)
(28038)
自然(26687)
自然科(26119)
自然科学(26113)
资助(25746)
自然科学基金(25694)
(24828)
编号(23899)
中国(20599)
国家社会(20368)
(20325)
成果(20174)
重点(19310)
(19169)
教育部(17852)
课题(16942)
(16852)
人文(16432)
期刊
(71029)
经济(71029)
研究(44143)
中国(27473)
(19211)
(18637)
科学(18316)
学报(18138)
管理(17892)
大学(14519)
教育(14083)
经济研究(13480)
学学(13431)
(13312)
金融(13312)
农业(13132)
财经(11889)
(11552)
国际(11122)
(10491)
问题(10404)
技术(10369)
世界(10323)
业经(9520)
(8066)
技术经济(6352)
经济问题(5962)
现代(5855)
(5738)
论坛(5738)
共检索到200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子健  
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一个百年梦想。但是,这个梦在闭关自守的旧中国只能是个梦。1979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对外开放的步伐越迈越大,现代化的梦一步一步地要实现了。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20余年的共同奋斗,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目标。该目标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但首要的是经济目标,即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晓君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在当今开放的世界格局中,很难想象,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能够关起门来独善其身,农业的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晰。在国内农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过程中,对外开放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可为农业的对外开放注入活力,并在农业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中获得更多更高的比较利益。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洪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始终在努力探索形成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交往中加速推进。实践证明,对外开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对外开放的中国经验。主要包括:中国始终坚持在平等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经贸关系;始终保持独立自主的国内经济政策,如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始终注意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统筹开放与安全。中国的对外开放始终服务于国内经济增长和人民需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外开放推动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启示、新思路和新选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裴长洪  
当代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如何既通过对外开放走向世界市场和现代化,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地回答了这个时代命题,从而使中国的对外开放经验具有了世界性的开创性意义。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统一是世人公认的事实。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探索自主渐进式开放规律、利用外资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更重视激发内生动力、以开放促进其他国家发展,是这个事实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强政治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以实体经济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是中国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启示。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通过实践来实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福林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理论擘画和全面部署,并确定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外开放实现内外经济互动是实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从而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的重要动力。基于此,首先,本文勾勒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交互发展的历程,尤其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与现代化共生的关联性,并阐述了两者交融发展的内在逻辑。其次,对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与对外开放战略密切相关的若干重点议题展开探讨。最后,笔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思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天勇  张弥  
本文系统总结了对外开放对中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效应。对外开放,引进了我们需要的资金;引进、学习、吸收、消化了国外的科学技术,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技术的再创新;也使我们学习和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以及现代的企业制度;而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沿边内陆开放,形成了我国全面开放的格局,这些开放地带和这种开放格局,使我们内生了新的体制机构和新的生产力增长点;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通过加工出口贸易,我们将数亿剩余劳动力这样的劣势转变成了劳动力资源丰富这样的比较优势。这样一些对外开放的方面和内容,是30年来强劲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对外开放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谷克鉴  
党的十九大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理念,指出全面开放是促进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基本途径。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质量是效率的宏观度量,效率则是质量表现的微观基础,实现质量和效率变革又迫切需要从根本上转变
关键词: 效率提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宝银  
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在明清时期,曾因东南沿海屡受外敌的入侵,而一度实行海禁和闭关的政策。清朝末年,在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下,我国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和技术的西学东渐浪潮。新中国诞生后,我国利用前苏联的合作援助,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20世纪70年代,利用"乒乓外交",我国与美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重返联合国,搭建起通向世界的桥梁。70年代末,改革开放成为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要实行开放的政策,就必然会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春晖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 ,对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就经济全球化的成因、影响以及中国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实行对外开放作些探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长湧  
40年来,中国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功,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转型的效应十分明显。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这个成就十分不易。过去50年,在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只有日本、亚洲"四小龙"等13个经济体对外开放取得成功,通过开放发展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些经济体实行的都是资本主义制度,多数经济基础本来就不错,发展过程中又得到西方的支持和援助。而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向东  
由魏玉明和李灏担任顾问、刘向东任主编的《对外开放启始录》一书,已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本书的编写与出版,始终得到了江泽民同志的关心和支持。这是一本研究我国对外开放历史的重要教科书。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特区的建设更是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本文作者刘向东亲自参与了当时"两委"的具体工作,后担任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人。他在《对外开放启始录》出版后,又亲自撰写了这篇文章并推荐给我刊发表。本文披露了很多重要的历史资料,对广大读者了解中国对外开放是怎样起步的?具有十分珍弥的历史和研究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帆  
本文总结开放38年的历史经验,划分历史阶段。第一阶段,1976年10月份打倒四人帮至2000年加入WTO,特点是局部突破,以开放促改革。2000年加入WTO为标志,对外开放进入第二阶段。现在,中国需要建立"开放自信",重回世界大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朱文晖  
1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之路,是改革开放之路。从开放的成就看,中国已在全球经济中居重要地位。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36421亿美元,与排名第一的美国相差不到千亿美元。连续10年来,中国基本都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最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崔大伟  陈昌贵  
对外开放是中国近20年来的一项基本国策,它的实施使中国大学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作分运用1992年在中国南方26所大学访问所获得的数据,分析了国际学术交流对科研、教学、管理的影响,国际援助与中国大学的结构调整;“人才外流”和“出国热”对中国大学的消极影响。本文是作者承担的国际合作项目“改革开放与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阶段性成果。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黄卫平  
一、开放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美贸易纠纷要以更加开放来应对我们现在正好赶上中美贸易的矛盾。发生矛盾之后美国的媒体采访我,问中国怎么应对?我说用更大的开放来应对,因为中国的开放是不可逆的。中美两国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有了问题之后应该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