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46)
2023(13591)
2022(11508)
2021(10901)
2020(9092)
2019(21015)
2018(20545)
2017(38333)
2016(20261)
2015(22993)
2014(22487)
2013(22125)
2012(20066)
2011(18141)
2010(17584)
2009(16386)
2008(15793)
2007(13187)
2006(11356)
2005(10330)
作者
(54457)
(45912)
(45317)
(43282)
(28816)
(21627)
(20570)
(17784)
(17435)
(15889)
(15493)
(15438)
(14322)
(14295)
(14214)
(14017)
(13482)
(13063)
(13023)
(12995)
(11241)
(10794)
(10730)
(10391)
(10365)
(10198)
(9871)
(9633)
(9056)
(8788)
学科
(85440)
经济(85318)
管理(63850)
(56775)
(47258)
企业(47258)
方法(40516)
数学(36602)
数学方法(36187)
中国(25418)
(25010)
(21612)
(19479)
业经(17729)
(17160)
贸易(17150)
环境(16858)
(16832)
(15198)
财务(15153)
财务管理(15120)
企业财务(14413)
(14346)
(14021)
银行(14010)
农业(13764)
(13757)
(13757)
金融(13754)
(13430)
机构
大学(285071)
学院(280917)
(128706)
经济(126627)
管理(112656)
理学(98057)
理学院(97063)
研究(96666)
管理学(95582)
管理学院(95043)
中国(75926)
(59634)
(59127)
科学(53675)
财经(47603)
(45663)
中心(45137)
(43660)
研究所(41417)
经济学(41228)
(39755)
(38776)
业大(37547)
经济学院(37152)
北京(37075)
财经大学(35841)
(35601)
(34656)
师范(34352)
农业(30882)
基金
项目(195905)
科学(158235)
基金(148682)
研究(144226)
(128971)
国家(128033)
科学基金(111836)
社会(97210)
社会科(92502)
社会科学(92482)
基金项目(77923)
(72083)
自然(70722)
自然科(69113)
自然科学(69097)
自然科学基金(67888)
教育(65953)
(61926)
资助(60532)
编号(55246)
(45928)
重点(44338)
成果(43955)
国家社会(42544)
(41504)
(41461)
(41347)
教育部(40354)
创新(38975)
人文(38810)
期刊
(131797)
经济(131797)
研究(84937)
中国(55277)
(47281)
管理(42088)
科学(39092)
学报(38615)
(34532)
大学(31353)
学学(29451)
(25688)
金融(25688)
教育(25204)
技术(24598)
财经(23963)
农业(23906)
经济研究(22547)
(20655)
业经(18917)
问题(17413)
(16275)
世界(14778)
国际(14610)
统计(14291)
技术经济(13746)
(13649)
理论(13452)
资源(13076)
(12884)
共检索到416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胜文  李新春  杨学儒  
环境效率是生产过程中潜在可实现的最少污染排放量与实际污染排放量之比,企业能否提高环境效率取决于环保投入的产出水平。文章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基础上估算了中国1986-2007年省级水平的环境效率,结果显示:中国的环境效率较低且增长缓慢,其中中部地区环境效率最低,西部地区环境效率最高。目前的环境管制方式在东部较为有效,对中西部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环境管制不但要针对污染物当量,还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成本、利润水平等因素,才能更好治理污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正  
文章借助LW半结构模型,在开放环境下估算了2002—2022年中国的自然利率水平,研究发现:(1)中国过去的自然利率基于外循环定价,国内资金市场对全球经济存在高度依存关系;(2)2012年以来中国自然利率呈现长期下降趋势,这与全球主要经济体自然利率运动规律一致,预计这一下降趋势长期不可逆转;(3)2019年自然利率水平为1.93%,与主要经济体之间仍保持了一定的利差;(4)2020—2022年自然利率与潜在增速分别出现0.65和2.46个百分点的最大跌幅。预计2023年潜在增速可能会回到4.5%~5.0%区间,自然利率也有望回升到1.6%以上。基于自然利率的绝对水平,名义利率零下限(ZLB)在短期不会形成事实威胁,传统货币政策仍保持了相当的政策空间。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柏培文  
测算我国人力资本水平一直是有关领域研究者开展研究时所不能回避的问题。为了较准确估算我国人力资本水平,本文分别使用教育年限法、价值投资估算法、生产函数工资法、人力资本回报法和人力资本与收入关系法分别测算我国1989-2007年间我国人力资本的存量水平和相对指数。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生产函数工资法给出的各年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相对指数较为合理。在此基础上,重新估算了采用无量纲方式表示和以物质资本单位表示的我国各年人力资本存量,并发现在1989-2007年间我国人力资本水平年增长率为5.14%,其中1989-1999年间人力资本水平增长平缓,1999年之后人力资本水平增长快速。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丽静  顾国达  
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及其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等方面扩展了CH模型,以资本品和中间投入品的进口占比来衡量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利用1986-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技术创新对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则对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协同效应对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同样存在负向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晓恒  周应恒  张蓬  
本文利用中国生猪养殖的成本收益资料和排污系数普查数据,分析了各地区不同规模生猪养殖个体的技术效率与环境效率状况。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和华北地区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较高,而西北和东北地区环境效率较低;同时,各地区养殖小区的环境效率高于规模化养殖场,但养殖小区的环境效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规模化养殖场的环境效率在逐年提高。同时,本文还发现,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与技术效率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技术效率较高的个体倾向于拥有较高的环境效率,反之亦然。另外,本文还测算了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测算结果显示:养殖小区具有更高的资本产出弹性,技术进步更快,生产过程中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但是,全氮盈余量对生猪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郑亚莉  杨益均  
本文利用长三角地区1986-2007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出口扩展型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了进出口贸易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产品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大于进口和进出口总额的产出弹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易生  阎林  钱薏红  
60年代以来,环境损失经济估算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由起始仅注意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顾,逐步扩及到对人类家园———地球生物圈的关顾;由区域范围及局部行业环境质量变动引起损失的经济计量发展到现在国家、国际及全球尺度上的经济计量。环境损失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邓晓兰  车明好  强婷婷  
非税收入是地方政府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财政竞争工具。基于空间计量模型,运用中国2004—2012年非税收入、非税收入竞争和环境污染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地方政府之间非税收入竞争行为及其对环境污染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省级政府之间均采取了相互模仿的非税收入竞争行为;第二,省级政府非税收入竞争与环境污染具体关系表现为本省环境污染程度与本省非税收入负担率成反比,与邻省非税收入负担率也成反比;第三,省级政府非税收入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呈现出"趋劣竞争"的特性。本文研究结果从非税收入角度为"清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邓晓兰  车明好  强婷婷  
非税收入是地方政府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财政竞争工具。基于空间计量模型,运用中国2004—2012年非税收入、非税收入竞争和环境污染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地方政府之间非税收入竞争行为及其对环境污染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省级政府之间均采取了相互模仿的非税收入竞争行为;第二,省级政府非税收入竞争与环境污染具体关系表现为本省环境污染程度与本省非税收入负担率成反比,与邻省非税收入负担率也成反比;第三,省级政府非税收入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呈现出"趋劣竞争"的特性。本文研究结果从非税收入角度为"清费立税"和开征环境税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曲玥  
本文对中国2000-2007年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情况进行了全面测算。结果表明,自进入21世纪以来,制造业总体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很快,这一快速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而非要素投入驱动的。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源自劳动密集型产业自身生产率的进步,并没有从产业结构转换上获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东部沿海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已有所放缓,而后起的中西部地区依赖资本密集型产业则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由此看来,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源泉已逐渐耗尽,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霞  徐卫华  黄璜  郑华斌  贺慧  姚林  陈灿  
为估算2000、2005、2010年全国主要夏粮(早稻和小麦)与秋粮(中稻、晚稻和玉米)化肥施用环境影响的能值成本和宏观经济价值,以及计算2000—2010年的夏秋粮生产化肥施用环境成本的增长率,以化肥施用的污染产生剂量分析为基础,借助能值分析理论和伤残调整生命年评估手段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夏粮化肥施用环境成本高达171亿元,约占农业增加值的0.75%;秋粮化肥施用环境成本高达327亿元,约占农业增加值的1.44%;时间序列来看,2000—2010年全国夏粮与秋粮化肥施用引致的环境成本增加,2010年全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使用化肥引致的环境成本比2000年增长了4.68倍,其中夏粮增...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珊  范德成  王韶华  
文章运用基于参数的SFA方法,测算了2001-2011年间环境约束下的我国区域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并对能源污染综合指数(EPI)加以测算分析。研究发现:在此期间的综合环境约束条件下,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以2008年为转折点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而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则始终处于平稳下降的状态;EPI也经历了以2008年为拐点的先增后减的过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焦斌龙  焦志明  
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运用永续盘存法对包含教育、卫生、科研、培训、迁移五种类别的中国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并在基年人力资本存量估算、当期人力资本投资指标选取、人力资本投资价格指数的确定、折旧率选择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推敲。最后对1978—2007年中国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了简要分析。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屈小娥  
基于已有研究不考虑环境污染或者仅以单一污染物作为环境污染的代理变量估计全要素生产率的不足,本文采用环境污染综合评价法将五种主要污染物合成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基于SBM模型处理非期望产出的合理性和优点,测算了1996~2009年我国各省市区考虑环境约束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考虑环境约束的中国省域全要素生产效率低下,这反映了我国经济粗放增长的现实;八大经济区环境约束下的TFP差异显著,样本考察期内,南部沿海的环境TFP最高,大西北居第二,北部沿海居第三,后面依次为东部沿海、长江中游、东北综合、黄河中游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各区域环境TFP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近年来我国实行的环境管制政策措施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丽琳  朱启贵  
能源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问题直接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深层次研究。本文基于1995-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全局曼奎斯特-卢恩伯格指数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再估算,并对其影响因素和收敛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纳入能源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幅度十分有限,东中西地区呈现递减特征,且增长来源各异;规模因素、管理因素、科技因素、涉外因素等对TFP变化存在正向影响,结构因素存在负向影响;TFP核密度分布呈现双峰特征,与线性回归东部、西部两大地带俱乐部收敛现象互为验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