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38)
2023(16890)
2022(14440)
2021(13667)
2020(11501)
2019(26611)
2018(26196)
2017(50031)
2016(27404)
2015(30897)
2014(30558)
2013(30309)
2012(27606)
2011(25210)
2010(25163)
2009(23166)
2008(22640)
2007(19615)
2006(17049)
2005(15014)
作者
(81498)
(67849)
(67459)
(64110)
(43286)
(32505)
(30366)
(26726)
(25936)
(24018)
(23147)
(23020)
(21671)
(21524)
(20922)
(20890)
(20147)
(20072)
(19488)
(19339)
(17024)
(16660)
(16535)
(15433)
(15253)
(14999)
(14968)
(14680)
(13569)
(13291)
学科
(112207)
经济(112084)
管理(74994)
(70775)
(57852)
企业(57852)
方法(53315)
数学(46906)
数学方法(46182)
中国(32400)
(28536)
(26399)
(25692)
业经(23422)
(22240)
贸易(22227)
(21616)
地方(20835)
(19207)
农业(19072)
理论(18792)
(17235)
环境(17219)
技术(16484)
(16185)
银行(16117)
(15549)
财务(15467)
财务管理(15440)
(15407)
机构
大学(398706)
学院(394141)
(157735)
经济(154503)
管理(152384)
研究(137145)
理学(132780)
理学院(131217)
管理学(128583)
管理学院(127898)
中国(101081)
科学(88414)
(85838)
(70018)
(69082)
(68838)
研究所(64693)
业大(62646)
中心(60304)
财经(56635)
(55161)
农业(54501)
北京(54457)
(53033)
师范(52453)
(51652)
(49490)
经济学(48192)
(44973)
经济学院(43456)
基金
项目(274672)
科学(215102)
基金(200639)
研究(193045)
(178314)
国家(176917)
科学基金(150338)
社会(122289)
社会科(115979)
社会科学(115945)
基金项目(106185)
(104988)
自然(100361)
自然科(98084)
自然科学(98057)
自然科学基金(96277)
(90505)
教育(88791)
资助(83576)
编号(76290)
重点(62364)
成果(61198)
(60375)
(57985)
(56391)
课题(53229)
科研(53119)
创新(52740)
计划(51236)
教育部(51189)
期刊
(165249)
经济(165249)
研究(116037)
学报(70673)
中国(70604)
科学(62948)
(61098)
管理(53824)
大学(52421)
(50262)
学学(49538)
农业(42214)
教育(41639)
技术(31988)
(29350)
金融(29350)
财经(28104)
经济研究(28005)
业经(25880)
(24111)
问题(23029)
(22901)
科技(19804)
图书(19734)
(19419)
技术经济(18811)
统计(18412)
资源(18213)
业大(17918)
(17803)
共检索到564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易淑昶  孙久文  柳青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本文依托Roemer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理论,采用事前参数法,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测度近年来我国机会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对机会不平等进行了分解,分析了户籍、家庭、性别等因素对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程度,探讨城市规模、城市的区位差异和行政等级差异对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呈上升趋势,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存在明显上升的地区差异,在城乡、性别和年龄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且与城市规模之间呈倒U型关系,直辖市、省会等高等级城市倾向于有更低的机会不平等水平。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孙俊华  万洋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成果是否能够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需要有来自机会不平等视域的实证检验。基于CLDS 2018年相关数据,依托Roemer“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测度了高等教育机会获得在规模扩张背景下的不平等程度,并探讨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中各环境要素的差异化贡献与高校扩招政策的教育代际流动效应。研究发现,户籍、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可观测环境、不可观测环境以及努力程度均显著影响个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全样本中的高等教育总体机会不平等指数为0.432,在高校扩招之后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优质机会不平等指数为0.204,并在扩招之后不断上升;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会在代际传递,但受到扩招政策的调节,教育代际流动性增强。据此,建议通过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等措施,促进新时代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平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江求川  任洁  张克中  
本文探讨机会不平等在中国城市居民个人收入不平等中的作用,分析不同年龄段、性别和区域间的机会不平等差异,并通过对机会集的分解研究不同因素在机会不平等中的偏效应。通过研究中国城市居民1996~2008年的个人收入数据,我们发现:城市居民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机会不平等,且机会不平等上升的速度大于收入不平等上升速度;机会不平等存在累积效应,在同一时点上,高年龄组人群比低年龄组人群面临更严重的机会不平等;机会不平等在女性的收入不平等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与东部省份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面临的机会不平等更严重;家庭背景引起的机会不平等呈现出上升趋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三百  孙鹏  张可云  
住房及其不平等是中国居民自古以来所关注的问题,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更需重视。利用全国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的个体微观数据计算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均住房不平等程度,并运用空间统计和回归分析发现城市住房不平等呈现显著的时空演化特征。总体上住房不平等程度先上升后下降,但四大板块、南北方和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东北地区的住房不平等程度最低。东北和华北地区城市住房不平等有显著的低值集聚特征,东南沿海地区有显著的高值集聚特征,但具有空间集聚特征的城市逐渐减少。同时,经济发展与住房不平等呈“倒U型”关系,而不同区域城市经济发展与住房不平等的相关性样式存在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德勇  赵菲菲  
基于中国25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与城市生产率之间存在"U"型非线性相关关系;环境规制对城市生产率具有双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控制在门槛值区间时,环境规制对城市生产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城市规模丰富了环境规制与城市生产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双门槛效应;技术创新作为环境规制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路径之一,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晓红  荣兆梓  
利用CHIP数据,运用基于回归方程的不平等分解方法,本文发现,劳动者所处地区、所工作行业、性别等机会不平等因素对收入差距的贡献超过40%。工具变量法的回归分析还表明,由于家庭背景差异,贡献率最高的教育回报背后也存在着机会不平等。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消除社会不公,政府应该努力给每个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超鹏  叶小杰  吴世农  
本文考察了CEO的政治关联是否影响其并购败绩后被变更概率,以及政治关联CEO被变更时的市场反应。实证结果显示:(1)CEO并购绩效越差越容易被变更,但是政治关联CEO即使并购绩效差也不易被变更,这一现象在政府干预较少的省份较不明显;(2)政治关联CEO被变更时的市场反应好于其他CEO,而且其所实施的并购绩效越差,其公司所在地政府干预越严重,其被变更时市场反应越好。本研究率先揭示了政治关联CEO通过并购影响公司价值的作用机理和经济后果,从而为监管层规范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地方政府转变干预经济的方式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韦韡  蔡运坤  陈晓璇  
文章基于Roemer的机会平等理论,通过匹配省级宏观与2014—2018年三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显著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且该结论经过工具变量法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促成了一个平等的机会,不仅可以缓解由“环境”导致的机会不平等,也可以改善由“环境”造成的“努力”不平等的“偏环境问题”,进而促进居民消费增长,这意味着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将有效地促使发展成果共享机会均等。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农村、低收入、女性、低养老负担、低人力资本与父亲受教育水平低的家庭中,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论涵义在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促进机会均等,有助于激发居民消费,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畅通国内循环提供内生动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龚锋  李智  雷欣  
本文致力于检验当全体居民的努力提高之后,由外部环境差异导致的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能否显著降低,从而回答"努力能否改变命运"的问题。具体而言,本文将CGSS样本按出生年代划分为"50后"、"60后"、"70后"和"80后"四个群体,采用基于随机参数Logit模型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构造所有个体均付出最高努力时的"反事实"收入分布,测算并比较实际收入分布和"反事实"收入分布的机会不平等指数,从而检验努力提高能否改善收入分配的机会不平等程度。结果显示,四个出生年代居民的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占比达到35%-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龚锋  李智  雷欣  
本文致力于检验当全体居民的努力提高之后,由外部环境差异导致的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能否显著降低,从而回答"努力能否改变命运"的问题。具体而言,本文将CGSS样本按出生年代划分为"50后"、"60后"、"70后"和"80后"四个群体,采用基于随机参数Logit模型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构造所有个体均付出最高努力时的"反事实"收入分布,测算并比较实际收入分布和"反事实"收入分布的机会不平等指数,从而检验努力提高能否改善收入分配的机会不平等程度。结果显示,四个出生年代居民的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占比达到35%-43%;当所有个体的努力达到最高程度时,"50后"居民的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仅降低4.98%,"60后"和"70后"居民机会不平等的降幅高达50%左右,而"80后"居民机会不平等则降低22%;优势和劣势环境群体因努力程度提高而实现的收入增长幅度不同,是不同出生年代机会不平等指数降幅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本文认为,政府应致力于弱化外部环境的影响,提高努力的回报,对因外部环境不利而陷入贫困的居民进行重点救助,为弱势群体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创建足够的平台和畅通的渠道。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莹  吕光明  
构建体现效率与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应优先消除机会不平等。本文依托Roemer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充分考虑环境与努力因素对收入的交互影响,基于事前参数法,结合CGSS2008-2015调查数据测度了中国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并对其生成源泉与作用渠道进行分解研究。具体而言,一方面,运用Shapley值分解法获取中国机会不平等生成的环境因素贡献程度,突出揭示性别、城乡户籍与年龄(出生队列)三大源泉因素作用的群组差异;另一方面,结合个体生命周期进程特点,构建多层次的反事实收入,依次分解出环境因素如何通过教育与就业渠道来间接发挥作用。结果发现:机会不平等占比逐年下降,其中,农村高于城镇,女性高于男性,80后群体低于50后至70后群体;机会不平等生成源泉中,个体特征类因素是影响最大的一类环境因素,其中,户籍导致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在逐年下降,年龄的作用在逐年增加,性别变量在80后群体机会不平等生成中的作用远小于50后至70后群体;在作用渠道中,教育间接渠道占机会不平等的36%—39%并逐渐降低,就业间接渠道变动较小且差异化不太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全面认识机会不平等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对于合理削减机会不平等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孟凡强  初帅  李庆海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城乡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断上升,但这一比例攀升是否在城乡间同步,高等教育扩张能否有效缓解城乡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引起学界关注。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3)对这一问题进行解析,研究发现:扩招政策对提高城乡居民获取高等教育机会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这种机会在城乡居民间的分配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更容易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说明扩招政策实施后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更加严重。对影响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扩招政策通过家庭特征对城乡居民产生的差异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苗洪亮  
文章基于1990年至2011年中国地级市市辖区人口的数据,通过城市规模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城市规模恩格尔曲线、城市规模基尼系数等方法分析总结了近20年来中国地级市城市规模演进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地级市城市规模分布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此外,文章还对中国地级市城市规模分布进行了帕累托定律和Zipf定律的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市城市规模分布符合帕累托定律,但不符合Zipf定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靳懿德  陈雨轩  
采用对60后、70后和80后三个不同群体所做的问卷调查数据,按照Roemer(1998)的机会不平等分解法,实证检验了导致机会不平等的各客观环境因素对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全样本来看,性别、出生地、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类型对收入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父亲的收入、职业类型和受教育程度在代际转移中对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均十分显著。从分样本来看,在对60后收入具有显著影响的性别、户籍和父亲工作性质等因素中,性别与户籍对70后、80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逐渐弱化,而基于父亲收入和工作性质的不平等现象却愈加彰显,个体受教育程度和工作性质对收入水平的影响亦在不断强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晶  
本文从中等收入家庭与农村低收入家庭对子代教育投资差异巨大以及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两个经典的社会现象出发,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CGSS)2003年及2013年的调查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父辈教育水平对个体收入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其一,教育水平与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二,父辈教育水平的差异是造成居民收入分化的重要原因,其作用机理主要体现为:高教育水平家庭与低教育水平家庭教育理念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二者对子代教育的投资意愿产生明显分化;而教育投资意愿的分化又会进一步引发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最终导致不同教育水平个体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因此,政府应坚定教育投入均等化的立场,在公共教育层面,努力实现不同区域教育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平衡,在资源再分配层面,将教育资源向父辈教育水平较低的青少年倾斜,努力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