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79)
2023(15122)
2022(12815)
2021(12048)
2020(10428)
2019(24209)
2018(23942)
2017(45644)
2016(24464)
2015(28088)
2014(27895)
2013(27603)
2012(25450)
2011(23027)
2010(22739)
2009(21320)
2008(21197)
2007(18646)
2006(15878)
2005(14358)
作者
(69244)
(58339)
(58109)
(55384)
(36965)
(27878)
(26546)
(22731)
(22064)
(20579)
(19757)
(19607)
(18367)
(18328)
(18197)
(18009)
(17446)
(17282)
(16795)
(16716)
(14372)
(14179)
(14033)
(13204)
(13152)
(13092)
(12849)
(12692)
(11713)
(11422)
学科
(105373)
经济(105234)
管理(75554)
(70265)
(58253)
企业(58253)
方法(52346)
数学(46973)
数学方法(46472)
(30311)
中国(28699)
(26716)
(23242)
业经(21782)
(21081)
贸易(21072)
(20575)
(18854)
(18836)
财务(18780)
财务管理(18731)
企业财务(17809)
农业(17339)
(17115)
银行(17084)
地方(16767)
(16635)
金融(16630)
(16251)
(15776)
机构
大学(357322)
学院(353227)
(154120)
经济(151295)
管理(139975)
理学(121416)
理学院(120132)
管理学(118189)
管理学院(117523)
研究(117235)
中国(91437)
(74185)
(72420)
科学(68345)
财经(57873)
(57547)
中心(55030)
(54873)
(52740)
研究所(52090)
(50879)
业大(49969)
经济学(48727)
北京(46617)
经济学院(44052)
(43429)
财经大学(43195)
农业(43173)
师范(42998)
(42076)
基金
项目(237719)
科学(189662)
基金(177675)
研究(172968)
(154042)
国家(152833)
科学基金(132562)
社会(113379)
社会科(107710)
社会科学(107683)
基金项目(93269)
(89633)
自然(85225)
自然科(83327)
自然科学(83302)
自然科学基金(81874)
教育(80350)
(76357)
资助(73482)
编号(68490)
成果(55968)
(54838)
重点(53351)
(49604)
(49512)
国家社会(48364)
教育部(47820)
(46849)
课题(46531)
创新(46435)
期刊
(160819)
经济(160819)
研究(102834)
中国(66364)
(57860)
学报(52380)
管理(50766)
科学(49547)
(48667)
大学(40770)
学学(38387)
(32907)
金融(32907)
农业(32852)
教育(31911)
技术(30756)
财经(29331)
经济研究(26986)
(25084)
业经(24354)
问题(21518)
(19524)
统计(18989)
(18177)
技术经济(17849)
(17108)
理论(16964)
世界(16719)
国际(16455)
(16324)
共检索到516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扬  
本文运用最新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中国机会不均等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由机会不均等导致的收入差距占总的收入差距27%以上。这一比例与世界上不平等程度最高的拉美地区类似。对于低学历的人群来说,机会不均等程度更高。在定量测量中国机会不均等程度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验证了三个假设:劳动力市场歧视、教育代际固化以及家庭背景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这三种渠道都是中国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通过立法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促进公共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通过反腐败等手段规范高收入部门的用人机制以及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方式消除外在环境差异带来的收入差距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扬  
本文运用最新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中国机会不均等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由机会不均等导致的收入差距占总的收入差距27%以上。这一比例与世界上不平等程度最高的拉美地区类似。对于低学历的人群来说,机会不均等程度更高。在定量测量中国机会不均等程度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验证了三个假设:劳动力市场歧视、教育代际固化以及家庭背景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这三种渠道都是中国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通过立法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促进公共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通过反腐败等手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林群  
本研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影响劳动力就业机会分布的模型,从人力资本回报的角度考察了受教育年限、职业培训及人口特征对劳动力就业机会的独立作用和交互作用。在模型中研究者提出了6个假设,并运用CGSS2006数据对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年龄、党员、非农业户口、受教育年限、职业培训对劳动力获得进入国有部门的就业机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职业培训可以缩小不同教育年限对劳动力进入国有部门就业概率的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广胜  周娟  
基于1989—2006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不包含西藏)的面板数据,采用STATA10.0计量软件,运用GMM方法对FDI与中国城乡收入不均等程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从其直接影响看,中国积极引进外资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不均等;从间接影响看,FDI通过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通过推动贸易自由化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整体而言,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引进外资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不均等。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昌兵  
在人力资本积累不可分和信贷市场不完善下,本文提出了收入不均等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的机制,并构造数理模型分析这一机制。由数理模型可知:在一定的条件下,收入差距的扩大增加人力资本积累;而在另一定的情况下,收入差距的扩大则减少人力资本积累。利用1995—2006年中国二十个省市地区面板数据对这一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由实证可知:1995—2006年间中国收入不均等不利人力资本积累,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娟  张广胜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FDI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的传导机制,并基于1989—2006年中国30个省份(不包含西藏)的面板数据,采用STATA10.0计量软件,运用GMM方法实证研究了FDI对中国区域城乡收入不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积极引进外资有利于缩小区域城乡收入不均等,即FDI每增加1%使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缩小0.24个百分点;从传导机制看,FDI通过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缩小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但通过推动贸易自由化反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FDI通过调整就业结构来影响中国城乡收入不均等的程度要远大于其他两个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娟  张广胜  
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加深,FDI的大量进入带动了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等一揽子要素的流动,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从理论上分析FDI、非农就业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并基于1988~2005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TATA10.0计量软件,建立联立方程组,运用似不相关(SURE)方法实证研究FDI、非农就业对中国城乡收入不均等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因素相互作用下,适度引进外资有利于缓解并缩小城乡收入不均等的,而目前非农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杰  张广胜  
为深入研究农村居民的收入不均等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2个指标值测度了辽宁省农村居民收入不均等总体状况,并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均等进行了要素分解(收入来源分解)和地区分组分解,通过这2种分解以揭示收入不均等的微观状况,和收入不均等问题的实质,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阐述本研究的政策涵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海霞  武建  
运用泰尔指数分析了1999—2008年山西省区域收入不均等情况,对区域收入差距中的城乡收入差距及晋南、晋中、晋北三大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占区域收入不均等的80%以上,城市和农村内部的差距所占比例不足20%;三大地区间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对山西省总的区域收入不均等的贡献约为60%,剩下的40%则归因于三大地区各自内部的收入差距。对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三大地区内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海军  李愿宏  
在对已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和实证模型检验对FDI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首先,利用古典生产函数,从理论上研究了FDI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FDI在促进中国经济非农化的过程中有可能加大了农业与非农业人口的收入差距。引入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并采用1979~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对FDI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模型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FDI的增长降低了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占比,而FDI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则有显著促进作用。为此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的改革、通过实现FDI产业与地域调整、促进就业市场的统一等措施,来缓解FDI对我国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炜  
文章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5年的数据,考察了我国城乡之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的新变化。数据结果显示:第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城乡不均衡仍然存在;第二,与"80后"相比,"90后"中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城乡差异显著下降;第三,城乡不平等程度下降更多表现在量的层面,在质的层面,相对于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中的城乡不平等程度没有明显变化。基于已有研究结果,文章完整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城乡不平等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演变全貌,对理解70年来高等教育中的城乡不均衡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新时代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公平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晨  张彤进  万广华  
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和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将全国、城镇和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分解为源于环境因素的机会不均等、源于努力因素的收入不均等,以及源于运气和未知因素的收入不均等三大成分,研究结果如下。(1)2010—2015年,全国、城镇和农村机会不均等均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但出生时户籍的贡献度有上升趋势。(2)通过估算,2010年我国机会不均等为24.39%,2012年为28.04%,2013年达到峰值35.72%,2015年下降到30.56%,而如果不考虑党员身份、迁移两个努力变量以及环境变量与努力变量的交互影响,估算结果会被高估至少8个百分点;居住地、性别、出生时户籍是机会不均等的重要来源。(3)2010—2015年,农村机会不均等平均水平达到33.31%,高出城镇约8个百分点。其中,年龄与性别因素是导致农村机会不均等过高的原因,而居住地差异是城镇机会不均等的主要来源。基于此,本文建议从协调区域发展、完善就业公平竞争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三个方面减缓机会不均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明德  陈广汉  
运用GE指数区域分解方法和收入来源分解方法,研究2000~2009年财产性收入对于居民收入不均等的影响。研究发现:财产性收入倾向于扩大城镇内部收入不均和农村内部收入不均,并且在2002年以后作用逐年增强。财产性收入在大部分年份倾向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作用很小,并且这种作用在逐步减弱。另外,尽管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阻碍很大,却通过影响财产性收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在鼓励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同时,要防范其过分拉大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卢盛峰  周洋  
基于1989—2009年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八次微观居民户及社区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公共服务均等性状况,并对居民公共服务机会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公共服务平均供给水平在1989—2009年间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公共服务机会在地区间、城乡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都呈现出显著的不均等性特征。进一步的分析检验发现,居民受教育程度、年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城乡户籍和地区因素都是导致居民公共服务非均等的重要原因。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需要强化直接针对低收入和弱势群体的民生性服务提供,也需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来均等化城乡及地区间财力水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宋文昌  
现阶段,大量文献研究了地区间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制度因素、现状及实现路径。但缺乏动态和实证研究。本文拟通过动态的实证分析,从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角度入手,探究我国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本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