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48)
- 2023(6389)
- 2022(5383)
- 2021(5125)
- 2020(4246)
- 2019(9833)
- 2018(9577)
- 2017(18060)
- 2016(9563)
- 2015(10823)
- 2014(10423)
- 2013(10609)
- 2012(9896)
- 2011(9078)
- 2010(8995)
- 2009(8360)
- 2008(8494)
- 2007(7434)
- 2006(6593)
- 2005(6184)
- 学科
- 济(43829)
- 经济(43792)
- 管理(29250)
- 业(28280)
- 企(24323)
- 企业(24323)
- 方法(17418)
- 数学(15473)
- 数学方法(15327)
- 中国(14990)
- 贸(12660)
- 贸易(12651)
- 易(12520)
- 财(12107)
- 农(10009)
- 制(9847)
- 业经(8576)
- 银(8070)
- 银行(8065)
- 务(8043)
- 财务(8026)
- 财务管理(8009)
- 行(7748)
- 企业财务(7587)
- 策(7530)
- 融(7200)
- 金融(7199)
- 划(7097)
- 关系(7048)
- 体(6994)
- 机构
- 大学(138487)
- 学院(135873)
- 济(67275)
- 经济(66296)
- 研究(54232)
- 管理(50266)
- 中国(43931)
- 理学(42753)
- 理学院(42235)
- 管理学(41751)
- 管理学院(41456)
- 京(30932)
- 财(30027)
- 科学(28409)
- 所(26867)
- 研究所(24312)
- 财经(23975)
- 中心(23035)
- 经济学(22132)
- 经(22098)
- 北京(20412)
- 经济学院(19842)
- 院(19412)
- 农(18620)
- 江(18458)
- 财经大学(18003)
- 范(16980)
- 师范(16849)
- 科学院(16482)
- 业大(15545)
- 基金
- 项目(86228)
- 科学(69556)
- 基金(66448)
- 研究(64108)
- 家(58303)
- 国家(57919)
- 科学基金(49284)
- 社会(43622)
- 社会科(41630)
- 社会科学(41622)
- 基金项目(33437)
- 自然(30226)
- 自然科(29594)
- 自然科学(29589)
- 教育(29287)
- 自然科学基金(29128)
- 省(28698)
- 资助(28181)
- 划(25997)
- 编号(23766)
- 部(21357)
- 中国(20856)
- 成果(20470)
- 重点(19947)
- 国家社会(19703)
- 发(18889)
- 教育部(18884)
- 创(17675)
- 人文(17297)
- 课题(17150)
共检索到215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段宏波 汪寿阳
本文基于中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集成模型(CE3METL),从排放路径、能源重构和经济影响3个维度对比分析和阐释了全球温控目标从2℃到1.5℃的战略调整对中国的长期影响和涵义,得到如下结论:(1)中等可能性的2℃目标下,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峰值水平较照常情景下低20亿吨左右,而1.5℃目标则要求碳排放从当下开始急剧下降,且最早到2060年前后实现近零排放;(2)1.5℃温控目标要求2010~2100年的平均能源消费量降至2010年的65.1%,且负排放技术将成为能源重构的重要力量,到2100年,其供能份额可达44.5%~49%,但这是以"挤出"风能等其他非化石能源技术的发展空间来实现的;(3)对比2℃目标,1.5℃目标下的平均社会碳成本要高出约350元/吨,且2020年的水平将超过600元,这一门槛值较2℃目标至少提前了20年。对比中等概率下的2℃和1.5℃气候目标,后者的经济损失较前者高出近8%,而负排放技术可将同等目标下的平均经济损失最高降低69.3%。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孔锋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热浪频发,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气象灾害之一。基于BNU-ESM模式的气候工程(G4试验)和非气候工程(RCP4.5)情景下的2020~2099年日值最高气温数据和平均气温数据,采用韦伯分布理论,对比分析了气候工程实施中(2020~2069年)和实施结束后(2070~2099年)的中国极端高温强度区域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两种情景下的对比表明,气候工程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不同重现期的极端高温强度空间高低分异特征。两种情景下的极端高温强度在两个时段均呈青藏高原低,东部和西北高的空间分异特征。(2)两种情景下的对比表明,气候工程在两个研究时段均有助于中国不同重现期极端高温强度的缓解,且实施期间的缓解作用明显高于结束后。(3)气候工程情景下2020~2069年与2070~2099年的对比结果表明,气候工程实施结束后并未引起极端高温的强烈反弹,且气候工程实施期间对极端高温强度的缓解作用明显高于结束后。(4)对比气候工程实施前后中国平均气温变化,结果表明气候工程使得中国平均气温至少降低了1.25℃,有效缓解了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巴黎协定》1.5℃温控目标的实现。在当前1.5℃温控目标下,平均气温的降低有助于减少和缓解更多极端高温事件的频次与强度,深化气候工程对极端高温事件影响的认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项本武
30年来,中国对外开放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奖出限入的贸易战略、奖入限出的资本战略、追求外汇储备偏好为主要特征所构成的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到了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其调整方向为,将国际收支平衡作为未来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将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未来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
关键词:
对外开放战略 成就 挑战 调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力南
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项战略措施——调整培养目标●刘力南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在调整教育的培养目标,努力造就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这对于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有值得参考和借鉴之处。一...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穗生 郭丹 宫笠俐 许佳
"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世界大部分地区的连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中国同参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为中国提供了展示其国际领导力的平台,尤其是在美国的全球领导力衰退之后,其影响更加明显。但要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蓝图,不仅需要远见,还需要严谨的经济规划和有力的外交行动。中国面临的挑战是使"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商业的可持续性,平衡中国自身与合作伙伴的利益,创造共同的价值观,激励其他国家与中国共创美好未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远本 陈思萌
全球经贸规则助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协调和保障了商品的跨境流动。但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区域经济和国际利益等多层面的影响,全球经贸秩序不断失衡。本文围绕全球贸易规则和国际货币制度两方面展开研究,发现现行贸易规则滞后于价值链贸易发展,且美元本位制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失衡。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国际经贸治理,无论是区域协定签订数量还是在国际货币组织中的话语权均有显著提升,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较大差异。事实上,金融危机促使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全球经贸治理能力不足、新兴经济体及中国的实力和治理能力增强共同为中国参与全球经贸规则重塑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国应抓住转型机遇期,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和各项公共事务,从四个方面实现全球经贸治理话语权的提升:第一,坚持高水平开放,推进全球投资有益环境;第二,坚持可持续增长,推动全球贸易包容协调;第三,坚持提供公共产品,提升全球领域认同感;第四,坚持发展数字经济,提高数字经济规制能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夏春玉 丁涛
本文认为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应对挑战,中国经济必须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方式的转变。流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高价值环节,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战略意义。当前中国调结构难、转方式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与社会流通能力薄弱,缺少对流通环节的掌控。中国应当全面实施流通发展战略,加强企业与社会流通能力建设,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全面升级。
关键词:
价值链 微笑曲线 流通 流通产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博 陈贞
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背景下,我国流通经济的发展明显滞后。在对当前中国流通经济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后,研究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最后提出了我国流通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流通经济 价值链 微笑曲线 战略选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姚桂梅
2008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发展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对非洲投资逆势而上,稳步扩大。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在非洲面临的投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表现亦有诸多亟待调整和改进的地方,理应引起中国政府和投资者高度重视,对面临的多种挑战,提出全面的应对战略和解决方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汪晨 万广华 吴万宗
2020年中国将向全世界宣告消除了贫困,并进行减贫战略的转型,届时很可能从使用绝对贫困线改为采用相对贫困标准。在这一历史性时刻,有必要回顾中国的减贫历程,并对未来新的减贫战役进行展望。特别地,有必要探讨这样的转型意味着什么?又会带来哪些挑战?中国是否应该进行这样的转型?基于Shorrocks and Wan(2009)的方法,本文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收入分组数据"还原"为个体观察值,在不同的贫困线或贫困标准下,估算改革开放后中国及其各省份的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发生率,并简单评估中国的减贫成就。特别地,本文通过比较绝对贫困发生率和相对贫困发生率,试图说明中国采用相对贫困标准为时过早,同时还将讨论转型使用相对贫困标准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难以应对的挑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彬睿
数字中国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目前数字中国建设仍然面临数字经济发展受限、数字治理模式滞后、跨界危机频繁发生、大国竞争持续加码等现实挑战。从顶层设计看,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具有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国家数字治理水平、提高国家国际竞争韧性等重大战略意涵。为此,应健全和完善国家数字治理法律和政策体系,强化数字领域发展所需各类基础设施,增强国家数字规则主导能力以推动数字中国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弗格斯·格林 尼古拉斯·斯特恩
1.经济结构改革挑战。由于成功的工业化、强有力的投资、快速追赶的经济增速、贸易的扩张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等,中国已经到达了这样一个类似于刘易斯拐点的临界点:上升的工资水平正在逐渐侵蚀着中国在低经济增加值、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中的相对历史优势。追赶相对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回报依然存在,却没有以前强烈。将围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再综合起来,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钢 李希林
当前,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协作、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通过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新一轮产业布局。新兴经济体主动把握服务全球化机遇,力争在融入新一轮全球分工体系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应充分认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采取相应的战略举措,加快推动服务外包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的增长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颉茂华 李玲玉 李晓玲
碳会计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起着纽带作用,是企业协调生产经营活动与实现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量化管理方法。本文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配“双碳”战略目标,结合《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我国碳会计远景战略进行规划,分析我国碳会计面临的现实挑战,最后提出碳会计实现路径。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丰富碳会计理论研究,而且能提高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宏观调控效率,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决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姚枝仲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中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国际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未来中国面临四类重大风险挑战:全球体系面临重大调整,世界出现分裂风险;大国博弈更加激烈,美国更加急于对中国进行打压遏制;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局部危机可能演变为全局性危机;国内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突出,影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增多。同时,中国也具有抓住战略机遇的许多新的有利条件,包括: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基础更加稳固;国内市场对全球商品和要素的强大吸引力使中国有条件保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态势;中国国际秩序理念和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中国国家安全体系不断健全,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强大能力。抓住新的战略机遇,需要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战略部署,特别是需要做好两个统筹: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统筹国家利益和全人类共同利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
战略机遇 风险挑战 和平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