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32)
- 2023(8437)
- 2022(7068)
- 2021(6825)
- 2020(5675)
- 2019(13113)
- 2018(12684)
- 2017(24147)
- 2016(13269)
- 2015(14934)
- 2014(14615)
- 2013(14483)
- 2012(14002)
- 2011(12793)
- 2010(12874)
- 2009(12075)
- 2008(12144)
- 2007(10733)
- 2006(9814)
- 2005(9082)
- 学科
- 济(54434)
- 经济(54375)
- 管理(38493)
- 业(35582)
- 企(28539)
- 企业(28539)
- 方法(22572)
- 数学(20385)
- 数学方法(20150)
- 中国(19050)
- 财(16881)
- 农(15209)
- 贸(13753)
- 贸易(13744)
- 易(13540)
- 制(12620)
- 学(11400)
- 策(11214)
- 银(10641)
- 银行(10618)
- 业经(10262)
- 行(10239)
- 务(10059)
- 财务(10042)
- 财务管理(10018)
- 企业财务(9541)
- 农业(9519)
- 融(9429)
- 金融(9429)
- 及其(9050)
- 机构
- 大学(190741)
- 学院(188036)
- 济(87915)
- 经济(86346)
- 研究(75422)
- 管理(67889)
- 中国(60090)
- 理学(57275)
- 理学院(56613)
- 管理学(55751)
- 管理学院(55415)
- 科学(43169)
- 京(42500)
- 财(41836)
- 所(38940)
- 研究所(35202)
- 农(33247)
- 中心(33069)
- 财经(32114)
- 经(29539)
- 经济学(28447)
- 江(28113)
- 北京(27914)
- 院(27196)
- 农业(26368)
- 业大(26144)
- 经济学院(25482)
- 财经大学(24005)
- 范(23801)
- 师范(23509)
- 基金
- 项目(120548)
- 科学(95641)
- 基金(90557)
- 研究(87016)
- 家(80736)
- 国家(80122)
- 科学基金(67144)
- 社会(56939)
- 社会科(54025)
- 社会科学(54014)
- 基金项目(45575)
- 自然(43213)
- 省(42634)
- 自然科(42230)
- 自然科学(42214)
- 自然科学基金(41517)
- 教育(39648)
- 资助(39514)
- 划(38221)
- 编号(32684)
- 部(28945)
- 成果(28489)
- 重点(27983)
- 发(26410)
- 中国(25708)
- 国家社会(24725)
- 教育部(24690)
- 创(24298)
- 课题(24070)
- 科研(23202)
共检索到301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克莎
中国的总供求政策和宏观调控郭克莎一、改革以来的总供求关系和总供求政策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市场取向的,尽管对市场经济目标的确认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市场取向改革的两个基本表现是农步减少指令性计划和放松价格控制。随着计划指令的减少和市场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剑
本文基于中国特色和宏观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需求管理,还包括供给管理和价格管理;并把改革、开放、创新等融合于这三种手段之中。价格管理的目的在于克服价格刚性,恢复市场功能,这是"治本"之策;而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则是在价格刚性不能完全被克服的情况下采取的政策,是"治标"之策。除了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外,不同类型的改革、开放、创新分别有助于进行价格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价格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三者的不同组合可以用于多种情况下,进行多目标调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剑
本文基于中国特色和宏观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需求管理,还包括供给管理和价格管理;并把改革、开放、创新等融合于这三种手段之中。价格管理的目的在于克服价格刚性,恢复市场功能,这是"治本"之策;而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则是在价格刚性不能完全被克服的情况下采取的政策,是"治标"之策。除了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外,不同类型的改革、开放、创新分别有助于进行价格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价格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三者的不同组合可以用于多种情况下,进行多目标调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彬
1.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和社会保障费用分担机制。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逐渐降低间接税比重,增加直接税比重,特别是全面推进"营改增"。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对社会保障费用标准和分担比例进行动态调整,形成合理的分担机制。此外,政府可根据情况采取加大退税力度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范剑平
2011年,世界经济呈现新兴经济体复苏较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但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分化走势,国内经济出现经济增速同比下降但物价涨幅同比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国抓住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物价上涨势头初步得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范剑平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延续减速态势,但随着稳增长政策措施逐步见效,经济呈缓中趋稳态势,积极因素增多,全年可以实现预期增长目标。预计全年GDP同比增长7.7%,CPI同比上涨2.7%。展望201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宽松,世界经济将继续温和复苏,但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稳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的政策组合将进一步显效,落实"十八大"精神将为经济发展和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企稳回升。预计全年GDP增长8%左右,CPI上涨3%左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川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05年3月21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演讲,并在演讲后就我国当前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中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现将周小川行长的演讲刊发(根据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并附答记者问内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宗平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范剑平
2009年,我国及时出台、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及相关政策措施,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明显成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局面,呈现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远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宏观调控,对促进GDP高增长与物价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它未能有效防范社会生产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最终酿成了全面产能过剩、过度负债、库存积压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片面强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社会再生产是价值形态运动与实物形态运动的统一,是价值补偿与实物更新的统一,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模式应当是价值形态调控与实物形态调控相结合,供给侧管理与需求侧管理相配的协调系统。因此,以马克思宏观经济运行理论为指导,改进宏观调控方法是中国当前及今后改善宏观经济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斌 吴振宇
从后发国家追赶进程的长周期视角看,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实质是追赶进程进入新阶段。客观、准确地认识"新常态",需把握好增量和总量变化的关系、潜在增速和实际增速的关系、历史规律和现实创新的关系。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速已落入中高速的范围,结构也正发生积极变化,但经济运行仍处于向新阶段转换的时期。确保向"新常态"顺利过渡是现阶段宏观调控的重点任务。"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重风险和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在此情境下,宏观调控的整体思路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作出调整:增长目标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增长动力;切实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可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关键词:
新常态 宏观经济 宏观调控 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远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宏观调控,对促进GDP高增长与物价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它未能有效防范社会生产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最终酿成了全面产能过剩、过度负债、库存积压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片面强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社会再生产是价值形态运动与实物形态运动的统一,是价值补偿与实物更新的统一,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模式应当是价值形态调控与实物形态调控相结合,供给侧管理与需求侧管理相配的协调系统。因此,以马克思宏观经济运行理论为指导,改进宏观调控方法是中国当前及今后改善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当务之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庞明川
本文在系统总结近年来宏观调控经验和绩效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体制基础,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不应沿用和照搬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而应与经济转轨的体制基础相适应,在围绕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和短期波动去研究和应对的同时,结合体制、产权等方面出现的障碍和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注重与相应的体制基础相协调和配合。
关键词:
经济转轨 宏观调控 体制性约束 政策绩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满银 肖瑛 张蕾 姚治国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刚需以及宽松的货币环境引致的投资、投机需求与紧张的城市土地供给形成的矛盾,注定会成为未来中国政府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焦点。了解宏观调控在房地产业中主要政策工具的机理和效应,有助于加深公众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认知,提高政府制定宏观经济决策的效率与科学性。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土地政策与行政政策等四个方面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加快推行房产税为主的财政政策、逐步制定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的土地供应政策以及加快推行利率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应成为未来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着力点。
关键词:
宏观调控 政策 房地产 中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超林
1998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三年来的宏观调控实践中,围绕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学术界对具体的宏观调控政策选择问题却一直存在着广泛的争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