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18)
- 2023(15563)
- 2022(12800)
- 2021(11743)
- 2020(9598)
- 2019(22230)
- 2018(21713)
- 2017(41694)
- 2016(22344)
- 2015(25468)
- 2014(25286)
- 2013(24918)
- 2012(23173)
- 2011(21137)
- 2010(21532)
- 2009(19716)
- 2008(19352)
- 2007(17057)
- 2006(15365)
- 2005(14205)
- 学科
- 济(111000)
- 经济(110897)
- 管理(59462)
- 业(59309)
- 方法(46705)
- 企(45315)
- 企业(45315)
- 数学(42427)
- 数学方法(41866)
- 中国(34535)
- 农(29454)
- 地方(26168)
- 业经(23193)
- 财(21826)
- 贸(21291)
- 贸易(21267)
- 易(20579)
- 农业(19595)
- 制(18818)
- 融(18028)
- 金融(18026)
- 银(17610)
- 银行(17596)
- 学(17316)
- 行(17088)
- 发(16199)
- 环境(15482)
- 技术(14617)
- 理论(14132)
- 地方经济(13908)
- 机构
- 学院(323362)
- 大学(322864)
- 济(145672)
- 经济(143045)
- 管理(122011)
- 研究(116881)
- 理学(104232)
- 理学院(103032)
- 管理学(101187)
- 管理学院(100591)
- 中国(91810)
- 京(69985)
- 科学(66796)
- 财(65424)
- 所(58301)
- 中心(52566)
- 研究所(52431)
- 财经(51775)
- 农(51190)
- 江(48438)
- 经(47323)
- 经济学(46690)
- 北京(45169)
- 业大(43419)
- 范(43101)
- 师范(42709)
- 院(42237)
- 经济学院(42073)
- 农业(39518)
- 州(38754)
- 基金
- 项目(210911)
- 科学(168609)
- 基金(155837)
- 研究(155518)
- 家(135482)
- 国家(134416)
- 科学基金(115971)
- 社会(102426)
- 社会科(97387)
- 社会科学(97364)
- 基金项目(80548)
- 省(80235)
- 自然(72698)
- 教育(71974)
- 自然科(71165)
- 自然科学(71153)
- 自然科学基金(69901)
- 划(68135)
- 资助(65404)
- 编号(61255)
- 发(49991)
- 成果(49732)
- 部(47901)
- 重点(47863)
- 创(43842)
- 国家社会(43738)
- 课题(43696)
- 教育部(41730)
- 创新(41124)
- 发展(40888)
- 期刊
- 济(163592)
- 经济(163592)
- 研究(103423)
- 中国(69992)
- 农(47953)
- 财(47744)
- 管理(47634)
- 学报(45375)
- 科学(45166)
- 教育(36430)
- 融(36351)
- 金融(36351)
- 大学(35800)
- 学学(33494)
- 农业(32811)
- 技术(29310)
- 经济研究(28156)
- 财经(26655)
- 业经(26041)
- 经(23071)
- 问题(21874)
- 贸(19436)
- 业(18850)
- 统计(17822)
- 世界(17675)
- 国际(17508)
- 技术经济(16944)
- 策(16033)
- 商业(15125)
- 现代(14431)
共检索到502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敏 姜勇
基于1997—200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市场化进程作用城镇化的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化率存在空间集聚和溢出效应,不同的市场化进程表征对城镇化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相比非国有经济发展、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对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率更大;同时,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对相邻省域的城镇化率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政府与市场关系对城镇化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相邻省域的城镇化率具有负向的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曾冰
在我国现行政绩观和相关制度背景下,地方官员对城镇化发展会存在独特的"偏好",并在城镇化进程中经常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地方官员是理解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结合江西省地级市的经验数据,运用倍差法实证分析并定量提取市长和市委书记对辖区城镇化的净影响,发现地方官员对当前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而论证了地方官员推动了城镇化发展的假说。
关键词:
城镇化 地方官员 倍差法 交流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清杰 任德孝 刘倩
中国地区间以竞相税收优惠为竞争手段进行招商引资,制造税收"洼地",影响公平竞争和市场统一。本文研究中国地区间税收竞争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不对称税收竞争理论,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提出并检验本文的理论假设。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地理相邻的地区间税负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并在多数地区间形成税负"逐底"的恶性竞争;经济相近的地区间税收竞争更激烈,阻碍资源有效整合;人口规模增长、工业化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地区保持高税负,缓解"逐底竞争"。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在缓解竞争方面提供经验证据,中心城市带动地区人口流入、工业化发展和促进对外开放的同时,拉开地区经济发展层次,有利于税收竞争缓解和资源有效配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冬阳 刘晓辉
文章以中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为样本(1995~2015年),利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检验了中国各省基础设施建设对实际汇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省际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每提高1%会导致内部实际汇率升值0.194%~0.243%;基础设施建设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具有强而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基础设施建设对实际汇率的经验影响上空间溢出效应的贡献达到了63.40%~67.49%;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可贸易品成本和生产率两个渠道推动实际汇率升值。上述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因此基础设施是中国实际汇率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可贸易品成本 生产率 实际汇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顺飞 谢圣远 汪发元
基于长江经济带1997-2016年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科技投入、公共支持影响城镇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科技投入、公共支持与城镇化之间,大部分时间都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科技投入、公共支持显著推动城镇化发展,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科技投入与公共支持的交互作用对城镇化发展有轻微的抑制作用;人力资本、消费水平显著促进城镇化发展。最后,提出加速推进长江经济带协作机制建设、促进空间溢出效应发挥、强化科技投入和公共支持的正向影响、防止逆城镇化倾向发展、提升长江经济带民众受教育水平、促进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等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宛群超 邓峰
在幅员辽阔、省域差异明显的中国,考虑空间因素研究FDI、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文章遵循"理论—模型—实证"的技术路线,考虑空间因素,对FDI、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研究进行了机理分析、作用路径分析及经验分析。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空间效应分解的研究表明:中国省域FDI、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关联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特别地,FDI与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间接效应大于其直接效应;无论在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独立效应,还是双重效应的作用下,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均大于FDI的作用;最后,本文就FDI与科技创新的空间交互作用对城镇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宛群超 邓峰
在幅员辽阔、省域差异明显的中国,考虑空间因素研究FDI、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文章遵循"理论—模型—实证"的技术路线,考虑空间因素,对FDI、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研究进行了机理分析、作用路径分析及经验分析。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空间效应分解的研究表明:中国省域FDI、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关联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特别地,FDI与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间接效应大于其直接效应;无论在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独立效应,还是双重效应的作用下,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倪琳 郭小雨
基于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04—2019年中部地区6省及整体的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发展-空气质量现状和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并探讨时空差异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4—2019年,中部地区(1)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发展与空气质量均有所提升,但省份间差异较大。(2)三系统的总体耦合水平处于磨合阶段,有逐步向好趋势,但空间格局并不均衡。(3)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提升趋势,但多数省份仅达到中度协调;各省份协调度可划分为两大梯队,从不协调原因溯源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滞后型是主导。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带动作用,优化地区产业结构,适度推进城镇化发展,从而改善空气质量,促进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和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倪琳 郭小雨
基于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04—2019年中部地区6省及整体的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发展-空气质量现状和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并探讨时空差异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4—2019年,中部地区(1)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发展与空气质量均有所提升,但省份间差异较大。(2)三系统的总体耦合水平处于磨合阶段,有逐步向好趋势,但空间格局并不均衡。(3)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提升趋势,但多数省份仅达到中度协调;各省份协调度可划分为两大梯队,从不协调原因溯源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滞后型是主导。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带动作用,优化地区产业结构,适度推进城镇化发展,从而改善空气质量,促进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和协调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陶恒 张泽义
本文在空间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城镇化因素构建了关于产业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以1999~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市场潜能和人口——经济——社会城镇化对工业集聚的影响及其区域空间分异,并进行了稳健性分析。研究发现:地区市场潜能的提升对工业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部影响最大,西部最小,中部次之;3个层面城镇化因素均有利于工业企业集聚,其中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人口城镇化,且东中部地区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比西部地区大,而对于人口城镇化的积极作用而言,中西部差异较小,东部明显大于中西部。考虑异方差和自相关、外生冲击以及工业集聚路径依赖性的3次稳健性分析也基本支持市场潜能、城镇化与地区工业集聚度之间关系是稳定可信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陶恒 张泽义
本文在空间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城镇化因素构建了关于产业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以1999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市场潜能和人口——经济——社会城镇化对工业集聚的影响及其区域空间分异,并进行了稳健性分析。研究发现:地区市场潜能的提升对工业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部影响最大,西部最小,中部次之;3个层面城镇化因素均有利于工业企业集聚,其中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人口城镇化,且东中部地区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比西部地区大,而对于人口城镇化的积极作用而言,中西部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姚玉祥 吴普云
学术界关于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基本上已经取得共识,然而关于城镇化如何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却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测算方法出发,构建了城镇化与社会收入分配两者关系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城镇化与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城镇化在初期阶段会扩大收入分配不平等,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后期将有助于改善社会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上述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在2015年以前显著恶化了收入分配状况,但从2015年开始则有助于缓和收入分配失衡。因此,中国现阶段应当持续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不断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状况,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容。
关键词:
城镇化 收入分配 金融发展 经济开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家鹏 夏显力 张琛
本文利用中国1998~2013年的分省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实证分析了三种空间关联模式下城镇化对省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结论显示:中国省域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同时存在东部低值集群与西部高值集群;城镇化对省域内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对省域内城乡收入差距的溢出效应及总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交通条件对省域内城乡收入差距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资本密集度对省域内城乡收入差距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在地理距离权重下对区域间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总效应显著为负。结论的政策含义是:西部省、市、区应是我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点区域;各省、市、区应重视城乡之间...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偏微分方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丽英 王庆瑞
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协调发展是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构建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四川省21个市州2007—2012年相关数据,运用"协调度—协调发展度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GM(1,N),对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并揭示其内在驱动力,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21个市州工业化发展对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协调发展均起着促进作用,但经济发展水平极高和极低市州的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协调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因此,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伟龙 王健龙 李中锋
基于2004—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老旧小区试点作为城市更新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城市更新对城市代谢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更新显著且稳健的提升了城市代谢效率。机制分析显示城市更新主要通过催化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绿色投资、带动消费升级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四条路径提升城市代谢效率。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城市代谢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城市更新对本地和邻近地区城市代谢效率提升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镇化过程中的权力配置:来自新城建设的经验证据
区域金融发展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生态效率、城镇化与空间溢出——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研究
市场化进程、资源获取与创业企业绩效——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企业创新、市场化进程与区域就业水平——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市场化进程如何影响地区产业集聚的创新绩效——来自中国高技术行业的经验证据
地区市场化进程、相对谈判能力与商业信用——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市场化进程、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非正式制度、市场化进程与政府补贴——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不同市场化进程下的审计收费和审计师选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