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86)
- 2023(5770)
- 2022(4732)
- 2021(4544)
- 2020(3816)
- 2019(9030)
- 2018(8710)
- 2017(15739)
- 2016(8242)
- 2015(9711)
- 2014(9316)
- 2013(9621)
- 2012(9202)
- 2011(8665)
- 2010(8231)
- 2009(7687)
- 2008(7648)
- 2007(6485)
- 2006(5797)
- 2005(5429)
- 学科
- 济(40921)
- 经济(40877)
- 管理(19108)
- 业(18724)
- 方法(18519)
- 数学(17227)
- 数学方法(17131)
- 中国(14694)
- 企(12328)
- 企业(12328)
- 贸(11024)
- 贸易(11017)
- 财(10939)
- 易(10880)
- 农(10572)
- 收入(8554)
- 学(7934)
- 农业(7331)
- 制(7249)
- 关系(6944)
- 银(6588)
- 银行(6566)
- 融(6552)
- 金融(6552)
- 行(6433)
- 出(6408)
- 业经(6356)
- 发(5525)
- 环境(5508)
- 国民(5313)
- 机构
- 大学(130186)
- 学院(124031)
- 济(65205)
- 经济(64432)
- 研究(54743)
- 管理(42823)
- 中国(42115)
- 理学(36713)
- 理学院(36263)
- 管理学(35779)
- 管理学院(35563)
- 科学(31212)
- 京(29301)
- 所(28447)
- 财(27130)
- 研究所(26162)
- 农(23764)
- 经济学(22968)
- 中心(22488)
- 财经(21810)
- 经济学院(20734)
- 经(20370)
- 院(19676)
- 北京(19399)
- 农业(19027)
- 业大(17948)
- 科学院(17392)
- 财经大学(16593)
- 江(16455)
- 研究院(15344)
- 基金
- 项目(84116)
- 科学(66743)
- 基金(65361)
- 家(59815)
- 国家(59441)
- 研究(58465)
- 科学基金(48890)
- 社会(40450)
- 社会科(38491)
- 社会科学(38482)
- 基金项目(32712)
- 自然(30657)
- 自然科(29985)
- 自然科学(29970)
- 自然科学基金(29518)
- 资助(28257)
- 省(27307)
- 教育(25839)
- 划(25592)
- 部(20846)
- 中国(20632)
- 编号(19853)
- 重点(19845)
- 国家社会(19270)
- 发(18592)
- 教育部(17783)
- 成果(17068)
- 创(17051)
- 科研(16540)
- 创新(16273)
共检索到194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赵莹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的对外开放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首先,根据传统的Heckscher-Ohlin模型以及Stolper-Samuelson定理,由于中国在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贸易开放有利于出口更多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更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的增加最终促使要素价格均等化,从而降低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其次,对外开放引入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外资企业支付的高工资使技术工人工资提高,从而扩大了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如果中国进口更多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品,同时引入更多的外资,就会促进技术进步。本文先建立了简单的模型讨论“技术偏向性的技术进步”(skill-biased technolog...
关键词:
贸易 外商直接投资 收入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鲁晓东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地区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问题日益凸显。对外和开放和收入差距是否存在某种因果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是本文的主题。研究表明:对外开放与地区和行业收入差距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前者在提高各地区各行业平均收入的同时,由于其影响的强度差异而相对地拉大了我国地区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
开放 收入差距 面板数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魏浩
本文利用1985~2007年期间的省际数据,针对对外开放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地区间收入差距的3个因素中,出口差距的作用最大,进口差距的作用其次,外资差距的作用最小;出口差距对地区间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持久的"正向"促进作用,出口差距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最大,贡献率在20%~64.2%之间;进口差距对地区间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持久的"反向"促进作用,进口差距对出口差距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5%~8%之间;外资差距对地区间收入差距具有微小的"反向"促进作用,外资差距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一直小于2%。因此,中国政府要想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就要高度重视缩小地区间出口差距。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懿
文章基于1988-2014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对外开放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贸易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就业率的提高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且外资依存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率;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就业率和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就业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分析认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剧了各区域收入差距。因此,必须重视对外开放政策的作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收入差距 区域经济 商品贸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懿
文章基于1988-2014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对外开放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贸易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就业率的提高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且外资依存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率;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就业率和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就业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分析认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剧了各区域收入差距。因此,必须重视对外开放政策的作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收入差距 区域经济 商品贸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懿
文章基于1988-2014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对外开放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贸易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就业率的提高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且外资依存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率;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就业率和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就业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分析认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剧了各区域收入差距。因此,必须重视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使开放利益在地区间的分配趋于合理。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收入差距 区域经济 商品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金智娟 安礼伟 赵曙东
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障碍,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总体基尼系数的解构研究,分析了对外开放对再配置效应、功能性分配效应和要素基尼系数的影响,得出了相关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收入差距 总体基尼系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红 梁炳礼 龙雨
文章基于2006-2016年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从商品流动和要素流动两方面构建地区对外开放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进行测度,并把测量结果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运用空间滞后面板、空间杜宾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衡量对外开放对31个省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由东到西逐渐扩大的趋势,且相邻省区的溢出效应明显;对外开放可以明显缩小本省区和相邻省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政府财政支出和交通基础设施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而产业结构和城市人力资本水平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尚不明显。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城乡收入差距 熵值法 空间溢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永兵 雷昭明
本文依据我国1985年-2011年的数据,从城市化水平、二元对比系数、对外开放度、第一产业比重和人均GDP五个方面建立计量模型,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长期内,二元经济结构、对外开放度和第一产业比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大。最后,本文提出了转变对外开放模式、调整二元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措施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对外开放度 产业结构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袁冬梅 魏后凯 杨焕
本文描述了1995年以来我国各地区贸易开放度、贸易商品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依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及扩展的H-O理论提出了贸易商品结构变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假说,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国范围以及分地区来看,贸易开放度的扩大和制成品贸易比重的上升均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2)外资的流入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和制成品贸易比重的上升,各省份外资依存度的提高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缓和作用,但统计上不显著;(3)当前劳动力的不充分流动、各省份海外市场接近度的差异等仍是制造业空间布局扩散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不利因素。因此,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上,促进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跨区域充分流动,优化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贸易商品结构,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贺建风 刘建平
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动下,我国城市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却呈现着不断扩大的趋势。城市化进程和对外开放的程度对城乡间的收入差距是否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值得我们探寻。因此,本文以城市化、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根据广东省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AR模型对这三个变量进行动态计量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城市化和对外开放是造成广东省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两者对城乡收入差距均产生明显的正向拉动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应的拉动效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晓芬 陈泉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外开放是诸多因素中的一个方面。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冲击更为显著。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其外贸开放和外资开放与城乡收入水平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两者均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值得注意的是,城乡收入差距对广东省的外贸依存度有着一定的反作用,为此,从广东省现存的经济结构角度出发给予解释。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袁伟彦
构建包含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城镇化冲击的城镇要素收入分配理论模型,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加剧了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城镇化发展则有助于减轻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上述效应由于受到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的调节而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地区的城镇劳动需求弹性较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也较大。因此,要降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一方面,应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减轻城镇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应积极推动市场化进程和扩大对外开放,打破要素市场分割,使城镇非农部门的劳动需求更加富有弹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魏靖
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均主要受制度转型和对外开放的影响,然而目前人们把精力主要放在对制度转型的研究上,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外开放的影响。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对外开放的确存在着扩大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倾向,进而指出,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对外开放造成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居民收入 差距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