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54)
2023(5616)
2022(4757)
2021(4850)
2020(4050)
2019(9540)
2018(9292)
2017(17450)
2016(9614)
2015(11345)
2014(11119)
2013(11423)
2012(10680)
2011(9698)
2010(9729)
2009(9300)
2008(9766)
2007(8825)
2006(8198)
2005(7897)
作者
(26549)
(22018)
(21832)
(21267)
(14283)
(10397)
(10002)
(8581)
(8386)
(7968)
(7753)
(7418)
(7328)
(7165)
(6930)
(6767)
(6623)
(6418)
(6392)
(6035)
(5683)
(5289)
(5267)
(4943)
(4907)
(4900)
(4809)
(4804)
(4492)
(4385)
学科
(39804)
经济(39755)
管理(37179)
(30375)
(26419)
企业(26419)
方法(17369)
(15540)
数学(14994)
中国(14899)
数学方法(14851)
(11183)
(10453)
贸易(10446)
(10323)
(10310)
财务(10289)
财务管理(10259)
(10035)
企业财务(9765)
(9462)
银行(9462)
(8894)
业经(7948)
(7762)
(7308)
金融(7308)
(7018)
(6852)
(6240)
机构
大学(139230)
学院(135985)
(66057)
经济(64820)
管理(53377)
研究(50939)
中国(46749)
理学(42583)
理学院(42100)
管理学(41748)
管理学院(41444)
(34668)
(31448)
科学(26332)
(26011)
财经(25626)
中心(23511)
(23488)
研究所(22826)
北京(21470)
经济学(21430)
(20730)
经济学院(19136)
财经大学(19099)
(17709)
(17387)
(16686)
(16494)
师范(16407)
科学院(15181)
基金
项目(77292)
科学(61381)
研究(59427)
基金(58552)
(50327)
国家(49970)
科学基金(42491)
社会(39490)
社会科(37540)
社会科学(37529)
基金项目(29487)
教育(26952)
资助(25770)
(25412)
自然(25310)
自然科(24714)
自然科学(24709)
自然科学基金(24312)
(22723)
编号(22578)
成果(20241)
(19457)
中国(19149)
国家社会(17525)
重点(17439)
教育部(17203)
(16219)
课题(16115)
(16102)
人文(15922)
期刊
(78937)
经济(78937)
研究(49583)
中国(32932)
(29776)
管理(24650)
(19989)
金融(19989)
科学(17568)
学报(16257)
(15997)
财经(14154)
大学(13207)
教育(13191)
经济研究(12797)
(12384)
学学(12012)
技术(11513)
(11226)
农业(10627)
国际(10620)
问题(10477)
世界(10099)
业经(9550)
会计(8405)
(8224)
技术经济(7429)
财会(6704)
图书(6601)
现代(6529)
共检索到235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超  马昀  
外债是弥补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的手段,更是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工具。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外债管理的"基石"。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债管理逐渐形成了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循序渐进的改革思路和联合监管的模式。现阶段,中国的主要外债指标在合理区间内,既有实体经济的基础,又有充裕外汇资源的支撑。未来,深化外债管理体制改革应着力于提高外债统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统筹"防风险"和"便利化"的监管能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武士国  王纪伟  杨晓兵  李达章  
一、外债的现状和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外债余额已突破700亿美元,并迈进偿债高峰期。如何使经济平稳地度过这一还贷峰期,为90年代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是我国外债管理工作的中心工作。10多年来,我国借用外债的政策已取得了明显效果,成为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外债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外债规模的扩展势头过猛,对规模控制和还贷形成后续压力。 按人均外债额计算,我国的外债规模虽尚属低度负债国,但每年的增长速度持续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已对外债规模管理和还贷形成潜在压力。80年代以来,除1989年特殊因素影响引致债务增长明显放慢外,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侯迎春  
外债是经济发展的"双刃剑",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过很关键的作用,但是目前短期外债高企,流入流出量暴涨暴跌,以及使用效益,都反映了外债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外债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国外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最终提出完善外债管理的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郝承勇  郧慧梅  王俊清  
我国外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郝承勇,郧慧梅,王俊清一、我国外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一个权威的外债集中管理机构我国对外借款目前实行归口管理、分工负责。双边政府贷款的对外窗口是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世界银行贷款是财政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景朝  
借、用、还外债的科学管理问题田景朝借用国际债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生活中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谓国际债务(外债),就是一个国家政府及中央银行从国外借款所负的债务的全部。举借外债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引进和利用外资的重要组成形式。目前我国已进入外债偿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中华  
外债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得我国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债务国之一。目前我国外债管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比重较高、货币种类集中、隐性外债严重和部分外债使用效益低下等方面。主要应从健全管理体制、监控外债规模、合理安排债务结构、增强对外债投资项目的监管和完善外债立法等方面加强外债管理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彭武  
截止1995年底,我国外债余额1065.9亿美元,外债的债务率69.9%,偿债率7.3%,分别严格控制在国际通行的警戒线100%和20%以内,借用外债基本上是安全合理的,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近几年来在借用外债的地区和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拖欠外债本息的情况,由于我国对外借款实行“窗口制”,外债项目必须通过金融机构为中介对外借款,因而逾期外债通过金融机构的垫款率表现出来。当前银行的垫款率比较高,而且基本上转化为不良资产。如某分行1995年累计逾期外债本息达1024万美元,这不包括银行垫付资金的利息。占整个外债余额的12%,垫款70%,且呈逐渐上升之势,为了维护我国对外举债信誉,我们...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侯迎春  
外债是经济发展的"双刃剑",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过很关键的作用,但是目前短期外债高企,流入流出量暴涨暴跌,以及使用效益,都反映了外债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外债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国外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最终提出完善外债管理的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翔,毕洪业  
苏联解体以后 ,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债权 ,也承担了其全部债务 ,目前 ,俄罗斯的债务已成为其一个国家的财政问题。为解决债务偿还问题 ,俄政府付出了巨大努力 ,做了很多调整 ,虽于 1 997年 9月加入巴黎俱乐部有利于其解决债务问题 ,但仍存在着很大的债务偿还风险和利息风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柳钦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走上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道路,并迅速积累了巨额外债。近年来,俄罗斯外债余额递减,但规模仍然庞大,外债结构亦日趋合理。俄罗斯外债危机后的外债重组任务艰巨,解决外债问题,可以考虑以货抵债、以股抵债和外债资本化。综观俄罗斯国内外形势,从总体上看,俄罗斯外债形势仍不容乐观。2003年是俄罗斯的偿债高峰年,其1 301亿美元巨额外债的偿还进程举世瞩目,对世界各国的外债实践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外债管理的选择:非国家流量的管理世界银行副行长兼司库加里.L.佩林编者按:外债绝非借越多越好,而外债质量和外债使用效率是我国外债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二个方面。目前,国家借款是我国外债来源的主渠道,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的探索,中国已在以国家名义筹措国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炜杰  
外债,外债,一个令人忧心的字眼。外债规模在增长,借债方式呈多样,外债结构不合理,外债投向不规范,外债主管不集中,加强外债管理,迫不急待。因此,加强外债管理中的统计极其重要! 但是,外债统计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的领地,这篇文章作者对外债统计的指标设立作了些有益的探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一凡  
远期信用证是信用证开证银行或付款银行在收到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后,不立即付款,而是根据信用证规定的到期日付款的信用证。它作为出口方对进口方的一种较常用的的融资方式,已开始被我国的进口商日益频繁地使用。从对某市的专题调查看,远期信用证进口结算量已超过该市整个信用证进口结算量的1/3,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已成为外汇外债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