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63)
- 2023(8328)
- 2022(6465)
- 2021(5949)
- 2020(4556)
- 2019(10363)
- 2018(10147)
- 2017(19128)
- 2016(10299)
- 2015(11681)
- 2014(11492)
- 2013(11126)
- 2012(10102)
- 2011(9306)
- 2010(9195)
- 2009(8449)
- 2008(8337)
- 2007(7099)
- 2006(6512)
- 2005(6113)
- 学科
- 济(50462)
- 经济(50415)
- 管理(26074)
- 业(23115)
- 中国(20662)
- 方法(17648)
- 企(16714)
- 企业(16714)
- 数学(15880)
- 数学方法(15828)
- 农(13726)
- 业经(10744)
- 贸(10411)
- 贸易(10404)
- 地方(10259)
- 易(10188)
- 制(9975)
- 财(9416)
- 发(9150)
- 农业(8671)
- 环境(8251)
- 体(8091)
- 银(7524)
- 银行(7519)
- 城市(7461)
- 行(7321)
- 学(7272)
- 发展(7174)
- 展(7160)
- 融(7098)
- 机构
- 大学(148337)
- 学院(145404)
- 济(71510)
- 经济(70326)
- 研究(58522)
- 管理(52987)
- 理学(45287)
- 中国(45211)
- 理学院(44736)
- 管理学(44196)
- 管理学院(43917)
- 京(32892)
- 科学(31624)
- 财(30909)
- 所(27927)
- 研究所(25432)
- 中心(24986)
- 财经(24722)
- 经济学(24565)
- 经(22928)
- 经济学院(22139)
- 院(21528)
- 北京(21220)
- 农(20925)
- 范(19789)
- 师范(19666)
- 江(19637)
- 财经大学(18617)
- 科学院(17713)
- 业大(17538)
- 基金
- 项目(98011)
- 科学(79537)
- 基金(75205)
- 研究(73195)
- 家(65849)
- 国家(65393)
- 科学基金(56105)
- 社会(51907)
- 社会科(49339)
- 社会科学(49326)
- 基金项目(38952)
- 省(33393)
- 自然(32931)
- 自然科(32234)
- 自然科学(32228)
- 教育(32219)
- 自然科学基金(31673)
- 划(29747)
- 资助(29582)
- 编号(26888)
- 国家社会(23848)
- 部(23423)
- 重点(22552)
- 中国(22488)
- 成果(22308)
- 发(22222)
- 教育部(20536)
- 创(19635)
- 课题(19238)
- 人文(19151)
共检索到223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邵帅 李欣 曹建华
本文利用卫星监测的夜间灯光数据构造的灯光复合指数和PM_(2.5)浓度分别表征城市化水平和雾霾污染程度,就城市化对中国雾霾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特别检验了紧凑集约型和规模扩张型两种城市化推进模式对雾霾污染的异质性影响。研究显示:就全国整体而言,城市化水平与雾霾污染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而是表现出明显的正向单调线性关系,表明城市化进程尚处于加剧雾霾污染的阶段,稳健性检验结果强化了这一结论;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表明雾霾污染加剧并非城市化推进的必然结果而是其阶段性表现;紧凑集约型的城市化深度推进模式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促降效应,而规模扩张型的城市化广度推进模式则不利于抑制雾霾污染;集聚效应和结构效应是城市化影响雾霾污染的主要途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东童童 邓世成
选取中国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和新陈代谢预测方法,对中国城市化发展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及二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结果显示:户籍人口城市化和产业城市化与雾霾污染存在U形曲线关系,土地城市化与雾霾污染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户籍人口城市化与产业城市化均已进入二次曲线拐点右侧阶段;低收入地区的人口城市化与雾霾污染之间不存在显著作用关系;土地城市化会加剧雾霾污染;产业城市化与雾霾污染存在U形曲线关系,且已进入二次曲线拐点右侧阶段;高收入地区的人口城市化、产业城市化及土地城市化均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户籍人口城市化与产业城市化均已进入二次曲线拐点右侧。预测结果显示,尽管在未来几年雾霾污染与城市化水平将继续呈现上升态势,但二者之间已初步呈现"脱钩"关系。
关键词:
城市化 雾霾污染 影响关系 趋势预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冷艳丽 杜思正
基于2001—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我们考察了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雾霾污染呈正相关关系,即工业占GDP比重的增加会加剧雾霾污染程度,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雾霾污染具有正向影响;地区生产总值与雾霾污染显著负相关,金融危机虚拟变量和贸易开放度与雾霾污染显著正相关,能源消费和人力资本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不显著;城市化水平越高,产业结构对雾霾污染的影响越大,产业结构越不合理,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也越大。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和城市化以及二者的交互项对雾霾污染的正向影响均大于内陆地区。
关键词:
雾霾污染 产业结构 城市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耀彬 冷青松
人口集聚作为城市化的重要动力,其可能通过时间上的集聚和空间上的分异来影响城市化与雾霾变化之间的关系。基于集聚理论,选取2003—2016年中国20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人口密度表示人口集聚并作为门槛变量,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城市化与雾霾变化的动态关系,并进一步对比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城市化过程确实能显著地影响雾霾污染,但这种作用依赖于人口集聚的程度,即当人口密度值跨过门槛值后,城市化对雾霾污染呈现出边际递减现象。(2)通过东中西地带分区发现,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化对雾霾的影响均存在依赖于人口集聚的类似特征,而东部地区却没有出现类似的现象;同时通过南北分区发现,北方和南方城市化对雾霾的影响也存在依赖于人口集聚的类似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冠一 修春亮
基于2006—2015年辽宁省57个行政单元PM2.5年均值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全省各地区城市化进程对雾霾污染的直接影响以及对邻近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对雾霾污染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取决于城市化不同路径的选择。工业污染是造成大面积持续雾霾的最主要因素,污染严重企业未转移至其他地区,依然留在原地,成为城市主要经济来源;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有利于减轻本地和邻近地区雾霾污染;建成区面积、城市供暖、经济指标和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加加剧本地和邻近地区雾霾污染;环境治理投资对本地和邻近地区雾霾污染起到有限的抑制作用,由于环境规制等警示作用的影响,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辽宁省城市化进程中,雾霾污染的促增作用没有得到有效抑制,治理措施不充分,导致雾霾污染持续频发、愈演愈烈。因此治霾政策必须联防联控、常抓不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爱君 胡安军
文章基于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会城市(含自治区首府、直辖市,不含拉萨)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经济水平、科教支出水平、工业化水平及降雨量等因素对城市雾霾影响。结果表明: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雾霾产生正向影响,且城市规模与雾霾之间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科教支出水平和城市降雨能够显著降低雾霾,工业化会导致城市雾霾程度加大。
关键词:
城市雾霾 城市规模 工业化水平 降雨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潘昌蔚 严兵
文章基于2009~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政府工作报告文本信息构建雾霾治理指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雾霾治理主要通过缓解空气污染、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外资流入;异质性分析发现,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的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非资源型城市以及资源成熟型、资源衰退型城市;进一步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周边城市外资流入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外资流入的增加部分来源于高技术制造业。文章拓展了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理论的研究边界,为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制定与合理引进外资提供了现实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遥 陈子韬 吴建南
中国城市雾霾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雾霾治理正进入新的阶段,目前正是对以往城市雾霾治理举措进行反思、进而为下一阶段提供治理思路的关键节点。在中国城市雾霾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城市政府治霾举措的基本框架,包括污染源源头控制、污染源源强管理、污染源源位优化和增加环境容量等四类举措,并以杭州市为例,梳理回顾了以往治霾举措的分布与特点。最后,给出了源头控制举措分地区适度放缓、源强管理举措继续深入推进、源位优化举措亟待统筹谋划、增加环境容量举措需要加强探索等四点启示。
关键词:
城市雾霾 形成机理 治霾举措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邓世成 郭凌寒
城市及周边区域是雾霾污染的重灾区。基于人口、土地和产业城市化的三维视角,以长江经济带城市化进程与雾霾污染的现状为基础,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化进程对长江经济带雾霾污染的作用机制与现实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雾霾污染与城市化进程的地理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不同口径城市化指标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呈现异质性,户籍人口和土地城市化均与雾霾污染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户籍人口城市化已进入曲线拐点的右侧,土地城市化仍处于曲线拐点的左侧。人口和产业城市化存在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土地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空间虹吸效应主要发生在本地区内部。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且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枫 马栋栋
以2013年中国74个首批PM2.5监测城市的截面数据为研究样本,应用TOBIT模型进行雾霾与工业化发展之间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首先,若某城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提高1个百分点,那么其雾霾天数将增加约4天。其次,若某城市象征重工业化度的重要指示变量霍夫曼系数之倒数提高1个百分点,那么其雾霾天数也将增加约1天。第三,所监测城市化程度越高,则所对应的雾霾现象也越严重。据此,在经济发展模式不作调整的前提下,中国城市雾霾现象将难以解决。
关键词:
雾霾 PM2.5 工业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韩峰
本文以2006~2017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国家审计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国家审计不仅能够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调节地方财政支出偏好等机制推进本地区雾霾污染治理,而且对周边地区也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该结果在更换空间权重矩阵、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控制模型内生性后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大气十条"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审计的雾霾污染治理效应;国家审计对I型及以上大城市、Ⅱ型大城市及其周边城市的雾霾污染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中小城市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结果表明,充分发挥国家审计治理功能、推进跨区域协同审计,对于推进雾霾污染联防联控、提升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贺宝成 沈玉芳 王家伟
雾霾是当前国家着力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审计是推进雾霾治理的重要途径和力量。文章以雾霾治理审计的现实困境透视为逻辑起点,着重分析归纳了美国雾霾治理审计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从审计规范、审计技术、审计队伍和结果问责四个维度提出完善我国雾霾治理审计的现实路径,以期为推进雾霾治理提供有益的理论视角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
雾霾治理 审计 国家治理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新宁
2015年3月中旬,欧洲多地持续遭遇强雾霾袭击,英国伦敦重拾"雾都"的帽子,法国巴黎著名地标埃菲尔铁塔几近"消失"……持续的雾霾天气,引发欧洲民众的普遍焦虑,同时也使雾霾再次成为全球性关注话题。由大气污染引起的雾霾天气频发,并不只是我国特有的情况,所有已经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国家中,几乎每一个国家都经历过这样一个从污染到治理的过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原 和绿茵
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与北京市环保局联合发布了《北京大气污染治理历程:1998~2013》研究报告(下称"治霾报告"),报告对北京过去15年来的治霾历程进行了回顾与评估,认为过去15年来北京市通过种种努力,尤其是在燃煤与机动车控制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使得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不可否认的是,北京市在过去15年的雾霾治理中确实做出了巨大努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戴小文 唐宏 朱琳
在我国城市雾霾日益频发,威胁公众身体健康的当下,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于城市雾霾治理既是契机也是挑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实现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双重目标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雾霾高发地区之一。本文以四川盆地特大城市成都为例,在IPAT环境压力恒等式的基础上对雾霾影响因素的驱动力与贡献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人口规模变动与生活水平变动因素正向地驱动雾霾当量变动,而能源强度变动与雾霾当量排放强度变动则负向地驱动雾霾当量变动。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升公众环保意识,节约能源消耗;积极推进产业升级转型,降低单产能耗与污染物排放强度;优化城市交通与产业布局,引导人口分散就业与居...
关键词:
城市雾霾 雾霾当量 雾霾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