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14)
- 2023(6491)
- 2022(5388)
- 2021(5273)
- 2020(4228)
- 2019(9839)
- 2018(9463)
- 2017(18142)
- 2016(9673)
- 2015(10947)
- 2014(10646)
- 2013(10592)
- 2012(10147)
- 2011(9441)
- 2010(9395)
- 2009(8846)
- 2008(8681)
- 2007(7566)
- 2006(6904)
- 2005(6379)
- 学科
- 济(42290)
- 经济(42249)
- 管理(26742)
- 业(24639)
- 企(18363)
- 企业(18363)
- 方法(17310)
- 中国(16122)
- 数学(16104)
- 数学方法(15951)
- 农(12578)
- 贸(12328)
- 贸易(12322)
- 易(12174)
- 财(10470)
- 策(9372)
- 制(9008)
- 银(8028)
- 银行(8028)
- 行(7855)
- 农业(7745)
- 业经(7634)
- 及其(7444)
- 融(7121)
- 金融(7121)
- 环境(6990)
- 政策(6886)
- 出(6791)
- 关系(6355)
- 地方(6306)
- 机构
- 大学(138987)
- 学院(138280)
- 济(71406)
- 经济(70333)
- 研究(54346)
- 管理(52540)
- 理学(44551)
- 理学院(44081)
- 中国(43976)
- 管理学(43620)
- 管理学院(43340)
- 财(32270)
- 京(29812)
- 科学(27883)
- 所(26502)
- 财经(25107)
- 研究所(23881)
- 中心(23807)
- 经济学(23591)
- 经(23177)
- 经济学院(21200)
- 北京(19866)
- 江(19452)
- 院(19445)
- 农(18803)
- 财经大学(18680)
- 范(17734)
- 师范(17651)
- 科学院(16138)
- 研究中心(15542)
- 基金
- 项目(87254)
- 科学(70878)
- 研究(67750)
- 基金(66596)
- 家(57273)
- 国家(56854)
- 科学基金(48707)
- 社会(45938)
- 社会科(43773)
- 社会科学(43768)
- 基金项目(33135)
- 教育(30917)
- 省(29617)
- 自然(28823)
- 资助(28759)
- 自然科(28188)
- 自然科学(28180)
- 自然科学基金(27738)
- 划(26441)
- 编号(26115)
- 成果(22475)
- 部(21941)
- 中国(20929)
- 国家社会(20343)
- 重点(19725)
- 发(19687)
- 教育部(19355)
- 课题(18833)
- 人文(18051)
- 性(17951)
共检索到219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余永定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发展中国家应该保持经常项目赤字和资本项目盈余,通过利用外国储蓄实现比单纯利用国内储蓄更高的投资水平。尽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在保持非常大的资本项目盈余的同时一直也有一些经常项目盈余,而且2002年以来的三年间经常项目盈余增长很快。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永定 覃东海
文章提供了分析中国双顺差问题的一个理论框架,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意味着中国未能真正利用外国储蓄为国内投资提供融资支持,相反,中国通过经常项目盈余成为了资本输出国。文章分析了双顺差的本质以及国内储蓄-投资缺口同外汇储备变动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双顺差的政策根源以及可持续性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双顺差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双顺差 经常项目 资本项目 储蓄 投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简志宏 王雪珂
基于1995~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中国"双顺差"持续扩大的成因,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引发的加工贸易模式效应是导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持续上升的直接原因,外资政策对FDI的过度倾斜和出口导向型税收鼓励政策及其结构性扭曲,是导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持续双顺差的根本原因。只有从结构与总量双重角度逐步调整出口退税和外资优惠政策,实行标本兼治,方可有效化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失衡,实现外贸与外资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双顺差”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对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明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双顺差产生的根源、后果及相关福利损失。其次,本文对中国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余额的演进前景进行了展望。随着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相对下降、海外投资净收益的可能恶化、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上升,以及资本账户下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规模与波动性的增强,未来几年内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状况有望显著缓解。最后,本文讨论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收缩的政策涵义,特别是对美国国债市场、人民币汇率、央行冲销行为以及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等问题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
国际收支双顺差 演进前景 政策涵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灵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贾甫 冯科 韦静强
在我国巨额货币供给背景下,"钱荒"的发生看似是一个悖论,实质是银行体系内在结构性失衡和外部随机冲击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究其原因,在非均衡经济和金融抑制条件下,很多银行将短期负债大量投入低流动性的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造成严重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一旦出现某种或一组外在力量的冲击,银行就会出现暂时性甚至周期性"钱荒",在严重时则演变为一场金融危机。对此,制度设计者既要改革金融监管体制,鼓励金融创新,又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从而为根治周期性"钱荒"打下制度基础和经济基础。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蒲应 李莉
自1991年以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表明,除1992年、1993年、1998年之外,其余各年份的国际收支均处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应该处于“一顺一逆”的状态。本文着重介绍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关于“双顺差”的代表性理论和观点,归纳学术界所提出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本质和主要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结对于双顺差的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卢锋 Naoyuki Yoshino Erik Nielsen Wolfgang Munchau 张文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余永定
2005年12月10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杂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评论》杂志联合主办了“世界经济与中国:促进共同繁荣”研讨会。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就2005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特点及其与中国经济金融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本刊辟专栏分2期刊出这些专家的演讲,以供读者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叶泽 何姣
2002年火力发电用煤市场化改革以后,电煤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火电企业经营困难甚至亏损,并导致电力供应短缺的现象被形象地称为"煤电之争",理顺煤电价格关系也因此成为近年来政府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从分析"煤电之争"的本质及其对发电企业和社会的影响入手,运用微观经济学市场均衡理论解释了"煤电之争"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分析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电煤市场失灵即电煤供求不能随着市场均衡价格变化而调整从而形成价格稳定机制是电煤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并导致"煤电之争"的根本原因;"煤电之争"表面上是煤炭和电力行业(企业)之争,实际上却是政府经济社会目标与电价政策选择的内在冲突。我国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考虑到火电企业经营困难对电力供应的消极影响,建议顺序采用以下三条对策解决"煤电之争"问题:首先尽可能完善电煤市场;其次对电煤市场采取必要的管制措施;仍然不能解决的燃料成本增加则需要启动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关键词:
煤电之争 电煤市场 均衡价格 市场失灵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贵霞 郭晓川 邬建国 郭建军
本文在回顾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引起的中国奶业危机的基础上,分析了此次奶业危机对奶农、企业、消费者和政府造成的影响,并从产业发展和经济学两个视角探究了奶业危机产生的根源,结合产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规制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提出了中国奶业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奶业危机 结构 信息 规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国庆 汪晓凡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高校银行贷款的现状,对高校银行"问题贷款"的根源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指出处理这些"问题贷款"必须依靠政府、高校自身和银行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既要关注当前高校面临的迫切需要,又着眼于解决未来高校融资问题的体制建设。
关键词:
高等院校 银行“问题贷款” 对策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刚
本文从深层次分析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结合对中国经济基本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面临中期调整、中国出口导向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要走出困境首先应该立足于自身问题,顺应周期波动,加快结构调整,将政策重点放在"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上。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根源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景春 徐莉
我国股市投资者的总体亏损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以2004年6月30日的收盘数据对投资者的亏损状况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估算,数额惊人,并发现此时的系统风险仍不小。本文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一级市场的高市盈率发行,二是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逐步降低。并就这一方面提出了一些降低股市系统风险,减少投资者亏损的政策建议,希望我国股市能长期健康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刚
1982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1982年到1993年中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从1994年到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结构发生逆转,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保持了长达13年(1998年除外)的持续"双顺差"。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十多年较长时期内持续保持双顺差乃至"三顺差",无论从经济理论还是从国际经验看都属于特殊现象。为此,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不断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的实践为切入点,着重考察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变动的事实表现、特殊属性、发生根源和调整对策。
关键词:
国际收支结构 双顺差 调整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