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43)
2023(13472)
2022(11123)
2021(10223)
2020(8231)
2019(18622)
2018(17896)
2017(33732)
2016(18089)
2015(19805)
2014(19308)
2013(19365)
2012(18356)
2011(17019)
2010(16865)
2009(15302)
2008(15037)
2007(13011)
2006(11779)
2005(10876)
作者
(54550)
(45420)
(45407)
(42805)
(28870)
(21931)
(20248)
(17827)
(17453)
(15868)
(15807)
(15082)
(14632)
(14559)
(14277)
(14028)
(13620)
(13283)
(13085)
(12969)
(11438)
(11381)
(10919)
(10361)
(10300)
(10108)
(9964)
(9793)
(9120)
(9020)
学科
(87634)
经济(87559)
管理(45944)
(45434)
(32869)
企业(32869)
方法(31591)
中国(28891)
数学(28337)
数学方法(28186)
地方(24554)
(24370)
(18662)
贸易(18648)
业经(18441)
(18122)
(17247)
农业(16775)
(16332)
(15420)
环境(14576)
(14366)
(14328)
金融(14327)
银行(14322)
地方经济(14319)
(13964)
(13742)
技术(12086)
产业(11944)
机构
大学(262513)
学院(262299)
(119634)
经济(117691)
研究(102917)
管理(95793)
理学(82440)
理学院(81364)
管理学(80200)
管理学院(79713)
中国(78486)
科学(62550)
(57341)
(53139)
(50720)
(50442)
研究所(48705)
中心(44860)
业大(40488)
财经(40362)
农业(39976)
经济学(38299)
(38207)
(37021)
(37017)
北京(36866)
(35530)
师范(35066)
经济学院(34619)
科学院(32373)
基金
项目(178988)
科学(142045)
基金(132103)
研究(126678)
(118396)
国家(117451)
科学基金(98953)
社会(85024)
社会科(80870)
社会科学(80853)
基金项目(69525)
(67927)
自然(62680)
自然科(61266)
自然科学(61247)
自然科学基金(60193)
(58730)
教育(56069)
资助(53221)
编号(47557)
(45078)
重点(41553)
(40165)
成果(37601)
(37487)
国家社会(36942)
发展(35947)
(35408)
创新(35326)
科研(34160)
期刊
(132875)
经济(132875)
研究(81301)
中国(55112)
(46589)
学报(45697)
科学(42667)
管理(35350)
(35124)
大学(33909)
学学(32298)
农业(32131)
(26787)
金融(26787)
教育(24447)
经济研究(23518)
业经(21836)
财经(20317)
技术(19833)
问题(18096)
(17801)
(17701)
(16153)
世界(14967)
国际(14881)
资源(13561)
技术经济(12971)
科技(12832)
商业(12600)
(12236)
共检索到400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君甫  王选庆  
中国的三大区域结构已经很不合理,地区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地区社会差距也呈扩大趋势。不合理的区域结构对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地区贫困的恶性循环也长期得不到解决,区域社会发展受到了阻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利锋  宋金平  
区域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空间,其资源禀赋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其社会经济实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启动力,区域的文化背景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区域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护和提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者选择了当前我国的三类典型地区,在诊断其区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主要措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正龙  刘夏清  李林  
本文将项目评价理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研究项目实施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共同促进问题。对以往关注较少的关于项目上马、实施、运行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不同方面如政治、经济、人口等影响的评价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宇  范英  魏一鸣  
本文以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位,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各地区的人力资本、经济发展、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试图探讨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途径。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区域环境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大,并逐步进入减速发展阶段,各地区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实现经济的腾飞和环境保护力度的增强,最终实现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静岩  韩文秀  
房地产投资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涉及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方面的内容 ,在对其具体内容和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后 ,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淑艳  谢高地  鲁春霞  肖玉  盖力强  张昌顺  
区域的系统性天然决定了其拥有居住容载、就业支持、经济发展、资源供给与生态维衡等多功能。本文基于多功能性视角,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融合自上而下的决策树技术和自下而上的指标升级技术,构建了区域功能评价框架与算法,开发了区域功能的分级与分类的判别标准。以全国2329个县域单元为基本评价单元,完成了对全国及其十大区域的功能实证评价。结果表明,在国家综合层面上,中国的空间多功能性的发展目前较为均衡,并具有潜在的巨大提升空间。十大区域的功能呈现多样性,不同功能特征的区域应采取适宜的发展模式,如均衡多功能的协同发展模式、兼顾约束功能的协调发展模式、主导功能导向的倾斜发展模式。更小尺度上,中国区域空间功能的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鹏  刘燕妮  
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稳定。论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以客观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为原则建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障四个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维度,筛选出反映4个维度的22个指标,并以因子分析方法建立我国农业可持续能力评价模型。利用统计年鉴2000-2009年的数据对我国31个省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计算,各省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子综合得分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最高,中部和西部部分省份次之,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最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辰威   李庆雯   李华龙  
文章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下构建了本土化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其聚类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维度,进一步利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等方法,考察其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上升,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呈现良好趋势,但生态建设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短板;(2)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并具有鲜明的区域非均衡特征;(3)各地区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东部-西部、东部-中部子群间差异较大,但呈现显著缩小趋势,并且子群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4)中国以及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均存在σ收敛,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收敛速度差异显著;(5)各地区空间相关性不断增强,绝大多数省份位于“H-H”和“L-L”集聚板块,形成了以东部地区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高水平区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延玲  高志刚  
区域可持续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观在区域发展中的体现,反映了区域发展对最佳发展模式和更高发展境界的追求,是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5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两种方法的组合评价法进行了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并得出一些结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茂军  张学霞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 ,建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因子结构模型 ,指出 :①社会经济发展呈现“丁”字型格局 ;②环境污染东、中部严重 ,西部较轻 ;③生态退化西重东轻 ,北重南轻 ;④中国“环境与发展”时序上大致呈现“U”字型规律 ,2 9个省市分别与“U”曲线的逆向非同速 (加速 )阶段、同向非同速 (加速 )阶段、同向非同速 (减速 )阶段在地域上联系起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鸣然  赵敏  
该文基于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评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及相互之间的共栖关系和互动效应,并从空间分异的视角对中国30个省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其中,资源环境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文章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活动难以实现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今后,我国不仅要转变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建立区域多元化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还要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完善生态治理的共治机制,并要大力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区域协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创琳,石培华,余丹林  
区域发展规划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落实,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二者是一种显著手段与目标关系。本文探讨了二者相互作用的关联效应、动力机制和协同机制,提出了区域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即规划目标由单目标转向多目标且优先保证主目标,社会生态环境尺度必须同时作为衡量最佳规划方案的重要标准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明  陈琳  廖鸿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