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13)
2023(18852)
2022(15923)
2021(14809)
2020(12108)
2019(27682)
2018(26974)
2017(50484)
2016(26874)
2015(29893)
2014(29518)
2013(29056)
2012(27192)
2011(24888)
2010(24858)
2009(22830)
2008(22042)
2007(19089)
2006(17173)
2005(15910)
作者
(74899)
(63031)
(62181)
(59447)
(40162)
(29960)
(28356)
(24297)
(24086)
(22358)
(21498)
(21127)
(20034)
(19850)
(19553)
(19493)
(18543)
(18041)
(17907)
(17903)
(15814)
(15233)
(14991)
(14640)
(14161)
(14157)
(13674)
(13339)
(12562)
(12300)
学科
(130460)
经济(130345)
管理(73573)
(68871)
(53197)
企业(53197)
方法(48955)
数学(43528)
数学方法(43027)
中国(38481)
(33757)
地方(32192)
(27372)
业经(26886)
(24120)
贸易(24101)
(23338)
(23144)
农业(22745)
(22116)
(20041)
(20034)
金融(20031)
银行(20022)
环境(19572)
(19460)
地方经济(18037)
(17250)
(17135)
技术(16820)
机构
大学(378717)
学院(378368)
(173061)
经济(169856)
管理(145065)
研究(138757)
理学(124011)
理学院(122565)
管理学(120615)
管理学院(119882)
中国(108224)
(80856)
科学(79359)
(77679)
(68467)
中心(63614)
研究所(61680)
财经(60794)
(57332)
(56870)
(55478)
经济学(54483)
北京(51595)
(51286)
师范(50872)
(50407)
业大(49719)
经济学院(48806)
财经大学(45046)
(44690)
基金
项目(251757)
科学(201761)
研究(186866)
基金(186186)
(161820)
国家(160543)
科学基金(138787)
社会(123457)
社会科(117385)
社会科学(117362)
基金项目(97127)
(95333)
自然(86763)
自然科(84820)
自然科学(84803)
教育(84648)
自然科学基金(83280)
(81262)
资助(76179)
编号(74028)
成果(59978)
(58766)
重点(57048)
(56831)
国家社会(52790)
(52369)
课题(51349)
教育部(49423)
创新(49111)
人文(48128)
期刊
(196926)
经济(196926)
研究(121622)
中国(80241)
(57419)
管理(56129)
(52520)
科学(52294)
学报(51757)
大学(40753)
(40643)
金融(40643)
教育(39577)
学学(38085)
农业(36193)
技术(34395)
经济研究(32905)
财经(30578)
业经(30033)
(26586)
问题(25588)
(22880)
国际(21020)
世界(20698)
(20133)
技术经济(19925)
统计(19698)
图书(18195)
资源(18045)
(17680)
共检索到594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文  赵果庆  
本文对我国2136个县市1999年到2010年人均GDP增量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性、位置相关性进行显著性检验,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后,发现我国人均GDP增量具有空间依赖、地理位置、初始水平和区域政策的联合效应,我国东部和西部发展均已获得区域政策效应,区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已促进了区域发展差距的收敛,这说明我国区域政策体系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中部崛起战略效果在2010年时还不显著。为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仍需在创新区域政策,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特别是将促进"大西南"发展应作为今后我国以区域政策为导向的宏观调控战略重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奕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国民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其中因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而造成的矛盾尤为明显。因此,缩小各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核心要务。同时,借助产业协同集聚效应完成空间结构调整,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旨在通过对产业协同集聚效应空间溢出边界的测算,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的条件限定,为"产业-空间-制度"三位一体发展格局的调整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和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富政  罗能生  
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市场集聚是政府与市场层面区际资源配置机制的结果,厘清二者的作用效应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基于理论解释、模型演绎及经验实证,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市场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路径及其相互作用效应。研究表明:①适度的地方政府竞争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过度的地方政府竞争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②短期效应下,区域市场集聚的极化效应显著,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负向的;而长期效应下,区域市场集聚的扩散效应显著,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正向的。③区域市场集聚的负向效应强化了地方政府竞争的正向效应,而区域市场集聚的正向效应加剧了地方政府竞争的负向效应。④地方政府竞争的正向效应削弱了区域市场集聚的正向效应,而地方政府竞争的负向效应强化了区域市场集聚的正向效应。本文的政策落脚点在于,利用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互补作用,构建"市场机制主导、政府调控引导"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琦  黄天华  
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多种因素,财政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但研究发现,现行财政政策的调控措施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效应并不明显,甚至起到了扩大区域差距的作用。因此,为缩小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提供的均等化,须完善政府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财政政策,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发明  
近年来,浙江的工业经济发展很快,同时也带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影响并制约着浙江经济的发展。文章试图从这种令人担忧的生态环境中探求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浙江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及措施,以达到环境、经济与社会三者协调发展的目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丰龙  王美昌  徐康宁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贯彻新时期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本文使用校准后的城市卫星灯光数据,从空间收敛的视角来分析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在考虑空间互动关系的前提下,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总体上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基于不同空间权重的估计结果都支持了这一结论。基于空间溢出的学习效应、分享效应、竞争效应等是不同城市实现经济收敛的内在机制。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过去的20年中,城市群收敛并不是中国俱乐部收敛的普遍现象,俱乐部收敛仅出现在相对富裕的城市群内。但高铁开通后,大多城市群的表现发生了逆转,经济增长基本呈现出收敛的趋势。本文的研究从一个更为客观的视角评估了中国城市层面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对当前中国城市群发展战略以及高铁在中国经济的作用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生霞  裴晶晶  
文章以数字经济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切入点,探讨了数字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耦合协调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并采用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以来,数字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表现出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征。虽然数字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并且表现出“先增后减”的非线性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特征。西部地区的线性带动效应较强,而东部地区的门槛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斌  
随着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上公开承诺大幅度减排二氧化碳,以税收方式鼓励企业加大减排力度已经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本文分析了碳税对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就政府如何合理设计相关制度,在发展中国低碳经济的同时,兼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必达  苏婧  
本文将运输效率引入冰山成本,通过拓展D-S(Dixit and Stiglitz,1977)模型分析运输效率与经济空间集聚的关系,并采用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的结果是运输效率通过商品价格差来影响经济空间集聚,经济集聚的空间不平衡必然产生区域差异;实证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高于西部地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制约着西部地区运输效率的提升,西部大多数省域运输系统的规模报酬处于递增阶段。因此,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交通运输业的规模变革和质量变革,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是我国西部地区逆转发展要素流失,引致产业集聚,促进与东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建霞  程书华  李进英  
近十年来,河北经济快速增长,出现了曹妃甸、沧州渤海新区、秦皇岛港口等经济发达区,冀中、冀南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省内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郑艳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比较德国、日本两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入手,通过分析各自的特点,总结出我国可以借鉴的方面,并构想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该如何建立,为解决我国在市场经济进程中产生的区域差距扩大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雅南  山口伸晴  邵宜航  
本文主要从财政转移支付、国土开发和人口迁移三个方面对中日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及其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差异及原因。由此发现,中日区域经济政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的财政投入以及户籍制度等方面,据此,我们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正友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目前我国金融政策远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本文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从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组织体系、规范金融市场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的金融政策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