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5)
2023(9426)
2022(7798)
2021(7234)
2020(5660)
2019(12866)
2018(12445)
2017(23122)
2016(12261)
2015(13853)
2014(13682)
2013(13771)
2012(13422)
2011(12656)
2010(12570)
2009(11414)
2008(11250)
2007(9785)
2006(9007)
2005(8581)
作者
(36299)
(30278)
(30216)
(28561)
(19417)
(14479)
(13658)
(11798)
(11727)
(10619)
(10599)
(10119)
(9909)
(9738)
(9580)
(9403)
(9034)
(8705)
(8688)
(8445)
(7803)
(7405)
(7268)
(6994)
(6828)
(6792)
(6651)
(6558)
(6112)
(6097)
学科
(66161)
经济(66109)
管理(28514)
(26708)
中国(24181)
地方(21467)
方法(20553)
数学(18481)
数学方法(18399)
(17625)
(17597)
企业(17597)
(13957)
贸易(13943)
(13526)
业经(13453)
地方经济(12859)
环境(12465)
(12143)
农业(12101)
(11612)
金融(11611)
(11333)
银行(11322)
(11200)
(10985)
(10512)
(9654)
发展(9046)
(9022)
机构
学院(180837)
大学(180562)
(86739)
经济(85303)
研究(75590)
管理(63055)
中国(58795)
理学(52890)
理学院(52141)
管理学(51482)
管理学院(51127)
科学(43633)
(40880)
(38791)
(36417)
研究所(35209)
中心(32617)
(29784)
财经(28485)
经济学(28451)
(27305)
北京(27018)
(26930)
(26457)
师范(26228)
(26090)
经济学院(25575)
科学院(23828)
农业(23078)
业大(23022)
基金
项目(117688)
科学(94190)
研究(88632)
基金(86261)
(75670)
国家(75086)
科学基金(63244)
社会(59408)
社会科(56514)
社会科学(56506)
基金项目(44456)
(43953)
教育(38827)
(38000)
自然(37165)
自然科(36276)
自然科学(36266)
自然科学基金(35602)
资助(35229)
编号(34042)
(32997)
成果(27992)
重点(27609)
发展(27432)
(27038)
(26980)
国家社会(26076)
中国(25344)
课题(25097)
(24395)
期刊
(102566)
经济(102566)
研究(62070)
中国(42774)
(29008)
科学(26622)
学报(26101)
管理(24932)
(24378)
(20931)
金融(20931)
教育(20684)
农业(20579)
大学(19941)
学学(18608)
经济研究(17844)
业经(16167)
技术(15004)
财经(14497)
问题(13738)
(13003)
(12764)
世界(12411)
国际(12106)
(11531)
资源(10282)
技术经济(9144)
经济问题(8677)
(8607)
论坛(8607)
共检索到293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其忠  
工业化产生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危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研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R/S分形方法,使用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1995-2011年期间的序列数据。首先,以能源消费总量为控制变量,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环境污染的主要成分是工业废气排放。然后,着重分析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废气排放量的R/S分形轨迹。实证结果表明:它们的Hurst指数均介于0和5之间,说明其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未来变化呈负相关性,但它们的分维值却不同,全国和中部地区距1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秦炳涛  崔珍妮  
基于2002—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环境污染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进一步以人力资本作为中介变量,运用中介效应研究其中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污染显著降低了我国的创新水平;人力资本是环境污染影响创新水平的一个重要传导渠道,环境污染会通过降低人力资本水平对创新水平产生负向影响。得到如下启示:政府应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为人力资本积累和集聚创造良好的条件;继续加强交通基础建设以及增加R&D投入,为创新水平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焕峰  李佩仪  
采用1998—2008年我国各地区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等统计数据,对全国及四大区域的区域污染整体形态、区域污染治理效益差距、区域污染结构性特征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间经济发展、工业发展水平差距在扩大,污染治理效益也存在差距;我国存在严重的结构性污染,单位面积经济产出越高,能源消耗越多的区域,单位面积环境负荷越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伟娜  
文章从产业集聚这一新的视角回顾中国建国以来经济版图的变迁,分析了不同时间段内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结论指出,产业集聚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一定程度上的区域协调,但也带来了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卫国  马瑾  张立恒  
本文对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进行了定量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各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差异,揭示了各地区不仅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且环境污染治理也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特征。因此,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是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追赶战略,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强  薛惠锋  董会忠  刘蕊  
文章通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选择人均GDP和三类环境污染指标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分析变量,利用1990~2006年间的数据建立GDP与三类环境污染的VAR模型,并对变量的时序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的方法,分析关中地区的经济与环境污染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在1990~2006年间,关中地区工业废水、工业固废、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变动对经济产生的总体效应是负效应,已经成为关中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波  权娜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多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对2001年~2009年中国30个省份、38个行业的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评估,以此对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做出评价,对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优先发展省份和行业做出选择。主要研究结论和建议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试点分布具有合理性;中国有12个高风险省份应该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优先发展省份;有6个高风险行业应该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优先发展行业;在山东、江苏、河北、河南、浙江和广东针对上述6个行业优先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不失为明智之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红军  孙涛  白林  张坤  
文章以江苏省为案例研究对象,将环境污染视为环境资源的生产投入,建立了环境资源生产函数模型。对实证数据进行了ADF单位根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显示研究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针对生产函数中多重共线性的问题,采用岭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出环境资源投入对区域经济产出的经济贡献度为7.0%,远远大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应该以环境资源投入的经济贡献为基础,完善环境相关税费和环境治理投入标准;改变以GDP为核心的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模式,引入生态环境考核指标;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提高人力资本的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董昕灵  张月友  
在长江经济带严重的"重化工围江"背景下,为将环境修复与经济发展同时兼顾,通过借鉴投入产出分析思路,采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了该区域分工、污染与经济的总体特征,并应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重化工业分工水平对地区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带中游已经摆脱了与上游基本重合的区域分工角色,不断向下游贴近;经济带的重化工业分工、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均存在空间依赖性;中上游地区重化工分工水平的降低促进了地区污染水平下降,"污染转移"并未随着经济带内重化工产业的转移而发生;地区重化工业分工弱化会带动地区在经济带中经济规模比重的提升。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久文  
中国的区域发展经历了从区域发展、优先发展战略转变为协调发展战略几个阶段。在当前新常态背景下,处于动力转换期的区域发展呈现区域分化、多极多点、产业转移加速的特点。本文提出,在新时期加快区域发展,区域合作是重要的推进途径,且未来合作将向大范围、大空间、跨行政区的纵深方向发展。据此,本文提出四种区域合作机制的创新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久文  
中国的区域发展经历了从区域发展、优先发展战略转变为协调发展战略几个阶段。在当前新常态背景下,处于动力转换期的区域发展呈现区域分化、多极多点、产业转移加速的特点。本文提出,在新时期加快区域发展,区域合作是重要的推进途径,且未来合作将向大范围、大空间、跨行政区的纵深方向发展。据此,本文提出四种区域合作机制的创新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胡乃武  张可云  
统筹区域发展是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改革的一项核心要求,这一要求的提出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充分的现实依据。未来统筹区域发展应该以明确的区域战略为依据,逐步完善区域管理的制度基础,制定合理的区域政策,统一安排解决各种问题,将治疗已经存在的落后病、衰退病和防治潜在的膨胀与萧条病结合起来,形成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二勋,姚静  
本文采用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方法 ,通过对中国的 2 9个地域单元 1996年人均工业产值和所有制结构状况进行分析 ,把中国工业发展划分为 5个类型区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所有制结构对区域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郑宇劼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以"四大地区板块"布局战略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政策体系,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有所改善,但是也带来中西部地区土地资源浪费、资源环境过度开发、产能过剩等问题。本文认为中国东部沿海二线城市和长江沿线城市仍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其城市化潜力和人口承载力优势远未发挥出来,应通过规划、土地、人口等政策调整,重新构建沿海、沿江"T字型"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密集带,提高沿海、沿江城市的人口和经济密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