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41)
- 2023(12276)
- 2022(10634)
- 2021(10319)
- 2020(8530)
- 2019(20152)
- 2018(19915)
- 2017(38560)
- 2016(20792)
- 2015(23553)
- 2014(23360)
- 2013(23395)
- 2012(21452)
- 2011(19430)
- 2010(19125)
- 2009(17435)
- 2008(16997)
- 2007(14614)
- 2006(12709)
- 2005(11255)
- 学科
- 济(86994)
- 经济(86894)
- 管理(57063)
- 业(54583)
- 企(43931)
- 企业(43931)
- 方法(41768)
- 数学(36827)
- 数学方法(36508)
- 中国(25451)
- 农(23214)
- 财(19079)
- 贸(18794)
- 贸易(18786)
- 易(18328)
- 业经(17557)
- 学(17547)
- 地方(15299)
- 农业(15203)
- 制(14595)
- 和(13468)
- 理论(13039)
- 环境(12994)
- 银(12382)
- 技术(12349)
- 银行(12345)
- 融(12094)
- 金融(12093)
- 行(11853)
- 务(11437)
- 机构
- 大学(298810)
- 学院(293160)
- 济(125734)
- 经济(123340)
- 管理(118746)
- 理学(103785)
- 理学院(102622)
- 研究(102432)
- 管理学(101035)
- 管理学院(100518)
- 中国(76379)
- 京(64202)
- 科学(61363)
- 财(53514)
- 所(50872)
- 研究所(46769)
- 中心(44942)
- 财经(44283)
- 农(43942)
- 业大(42128)
- 北京(41281)
- 经(40698)
- 江(39312)
- 经济学(38742)
- 范(38643)
- 师范(38358)
- 院(37064)
- 经济学院(34984)
- 农业(34496)
- 财经大学(33357)
- 基金
- 项目(204348)
- 科学(161762)
- 基金(151208)
- 研究(150141)
- 家(131732)
- 国家(130696)
- 科学基金(112210)
- 社会(96374)
- 社会科(91397)
- 社会科学(91372)
- 基金项目(80277)
- 省(75266)
- 自然(72373)
- 自然科(70745)
- 自然科学(70727)
- 自然科学基金(69482)
- 教育(68076)
- 划(64842)
- 资助(62924)
- 编号(59997)
- 成果(48591)
- 部(46708)
- 重点(45084)
- 发(42929)
- 创(42073)
- 课题(40587)
- 教育部(40455)
- 国家社会(40301)
- 创新(39270)
- 科研(38947)
- 期刊
- 济(130842)
- 经济(130842)
- 研究(88673)
- 中国(53183)
- 学报(44830)
- 科学(43280)
- 管理(42580)
- 农(39294)
- 财(37263)
- 大学(34249)
- 学学(32086)
- 教育(30185)
- 农业(28200)
- 技术(23516)
- 融(22867)
- 金融(22867)
- 经济研究(22242)
- 财经(21442)
- 业经(19442)
- 经(18375)
- 问题(17367)
- 理论(16431)
- 贸(15531)
- 业(15246)
- 图书(15149)
- 实践(14947)
- 践(14947)
- 世界(14683)
- 技术经济(14257)
- 国际(13919)
共检索到423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秀丽 张志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的跨国流动越来越频繁,近些年中国劳动力资源日益紧缺,且国内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为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以1987年~2016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理论方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跨国流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跨国流动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二者关系因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可以通过反向作用机制调整至均衡;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了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跨国流动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劳动力跨国流动对国内劳动力价格的响应程度很大。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跨国流动 长期均衡 误差修正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志新 张秀丽 冯美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本文选取1987-2017年中国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和对外劳务输出人数年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验证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探究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劳动力跨国流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协整检验证明二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跨国流动变化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劳动力跨国流动对劳动力价格增长率的脉冲响应由正变负;进一步得出劳动力价格上涨率对劳动力跨国流动变化率的贡献度最终稳定在14%左右,说明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劳动力跨国流动变化的影响显著。除此之外,劳动力跨国流动还会受自身影响。据此,本文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礼 洪源
劳动力跨国流动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当今西方经济学界的学术前沿问题之一,也是西方各国政府施政的理论依据之一。劳动力跨国流动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替代还是互补或者是两者皆有可能,目前在国际学术界并无定论,其结果关键取决于具体案例和建模方式。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西方学者关于劳动力跨国流动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做简要评论。
关键词:
劳动力跨国流动 国际贸易 替代 互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芬芬 罗光强
基于2008—2019年中国跨国流动至19个国家的农村劳动力数据,运用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与流入国的文化距离每减少1个单位,流入该国的中国农村劳动力人员数就增加68.8个百分点;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流入发达国家的阻碍效应明显强于发展中国家。当前应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行动方案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加快文化国际传播进程,提高文化融合度与包容度,制定针对性文化交流策略,加强流入国文化培训。
关键词:
文化距离 农村劳动力 跨国流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芬芬 罗光强
基于2008—2019年中国跨国流动至19个国家的农村劳动力数据,运用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与流入国的文化距离每减少1个单位,流入该国的中国农村劳动力人员数就增加68.8个百分点;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流入发达国家的阻碍效应明显强于发展中国家。当前应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行动方案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加快文化国际传播进程,提高文化融合度与包容度,制定针对性文化交流策略,加强流入国文化培训。
关键词:
文化距离 农村劳动力 跨国流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中国城镇劳动力流动”课题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业亮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在劳动力市场定价机制、竞争机制、保障机制以及生活成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因素共同影响下,我国的劳动力价格出现了较大变化。在阐述劳动力价格变化基本情况基础上,研究了其价格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就业、居民消费和对外贸易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价格 定价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守身
论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李守身劳动力流动问题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资本主义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推广了机器的使用,从而使工资超过一般水平,吸引雇佣工人从不发达国家逐渐外流,推毁了劳动力流动的农奴制的、行会制的、地主的和宗教的障碍。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开创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秀芝 尹继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与劳动力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并存的现象,研究者们就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本文对中国的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收入差距的现象及原因;(2)劳动力流动的规模与特征;(3)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4)相关的对策建议;(5)研究的困难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地区收入差距 劳动力流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丛斌 闵维方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5年在全国12个省市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就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定量实证研究。论文首先运用国际上通用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验证方法探讨中国职业和行业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其次,通过代际继承性指数和代际流动性指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城镇居民职业、行业和收入代际流动的状况及其所呈现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特征;第三,运用通径分析技术、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探讨教育在促进代际流动及改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晓芳
"用工荒"启动了我国二元经济劳动力流动的转折点,"孔雀东南飞"的景象已成过往,未来我国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表现为分散式流动,并且由于劳动力人力资本状况不同,而具有不同流动性,人力资本高的劳动力具有高流动性,人力资本低的劳动力具有低的流动性。
关键词:
用工荒 劳动力流动 产业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忠东 王建平
文章探讨了家庭决策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失业的影响,认为劳动力回流会降低流入者的现存失业率进而拉低城镇总体失业率。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作者对城镇失业与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就失业概率而言,农村流入人口远低于城镇居民;镇居民低于市居民;女性高于男性;年轻组远高于其他年龄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总体最低,但高校新近毕业生却较高。另外,区域发展模式影响其失业模式。失业水平在东北、武汉、重庆老工业基地出现了本地居民、农民工和总体均高的"三高"模式,在京、津、沪和珠三角地区出现了本地居民高、农民工低和总体居中的"高低中"模式,仅在国有、私营、和"三资"企业平衡发展的华东沿海地区出现了本地居民低、农民工低和总体低的"三低"模式。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城镇失业 区域差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叶金珍 黄宏伟
中国实行以秦岭—淮河为地理界线的南北差异化供暖政策,但随着南方冬季低温频发,南方供暖的呼声愈发高涨。那么,供暖城市是否更具有人才吸引力?围绕集中供暖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遵循理论-实证的技术路线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理论上,将供暖作为一种产品,加入新经济地理学的自由企业家模型,并借助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实证上,运用宏观数据,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空间断点,依次建立空间断点模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结果表明:相较于不供暖的城市,冬季供暖的城市对劳动力的吸引力相对更大;然而,若供暖城市在冬季的最低气温过低,则该城市通过供暖吸引劳动力的优势会被抵消;即便一个城市的集中供暖污染了空气,但冬季供暖总体上仍然能正向提升该城市的人才吸引力;供暖与冬季最低气温的交互影响主要对本区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相邻区域无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地,运用CLDS的个人微观数据,建立Logistic方法进行回归,结果发现,北方的集中供暖间接地促进了劳动力流入,尤其是对家乡原本就供暖的流动劳动力更具有吸引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曼晶
劳动力价格是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基础,对劳动者就业有较大影响。如何实现劳动力价格稳定增长、促进就业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梳理我国劳动力价格变化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劳动力价格变化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劳动力价格上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影响因素 合理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