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08)
2023(18241)
2022(14899)
2021(13940)
2020(11418)
2019(25976)
2018(25485)
2017(48361)
2016(25707)
2015(28737)
2014(28342)
2013(28214)
2012(26070)
2011(23590)
2010(23608)
2009(21886)
2008(21557)
2007(19217)
2006(17178)
2005(15720)
作者
(71018)
(59590)
(59134)
(56068)
(37577)
(28370)
(26797)
(23143)
(22691)
(21033)
(20307)
(19997)
(18822)
(18696)
(18231)
(18139)
(17503)
(17131)
(17077)
(17058)
(14829)
(14489)
(14268)
(13874)
(13385)
(13362)
(13081)
(13060)
(11917)
(11792)
学科
(120154)
经济(120019)
(98790)
管理(81355)
(79388)
企业(79388)
(51718)
方法(47616)
数学(38949)
数学方法(38530)
业经(36030)
中国(35967)
农业(34415)
(32116)
地方(26708)
(24384)
(22387)
贸易(22366)
(21793)
(21392)
财务(21343)
财务管理(21309)
技术(20886)
企业财务(20172)
(19115)
(18965)
(18794)
银行(18782)
(18192)
(17960)
机构
学院(367043)
大学(360512)
(164310)
经济(161421)
管理(147763)
理学(126414)
理学院(125186)
管理学(123544)
管理学院(122831)
研究(122810)
中国(99639)
(75537)
(74090)
科学(68653)
(65908)
(59323)
财经(58160)
中心(58127)
(56504)
研究所(53041)
(52979)
业大(52088)
农业(49897)
经济学(49879)
北京(47656)
(46367)
师范(45995)
经济学院(44952)
(44705)
(43846)
基金
项目(239587)
科学(192773)
研究(181510)
基金(176762)
(151508)
国家(150073)
科学基金(131604)
社会(120762)
社会科(114406)
社会科学(114382)
(93406)
基金项目(92804)
教育(81594)
自然(81141)
自然科(79349)
自然科学(79331)
自然科学基金(77961)
(76969)
编号(73290)
资助(70980)
成果(58094)
(56248)
(54268)
重点(53013)
(52140)
国家社会(50861)
课题(49696)
创新(48136)
教育部(47295)
人文(46827)
期刊
(191684)
经济(191684)
研究(111584)
中国(77220)
(67440)
(58526)
管理(58039)
科学(50165)
学报(47863)
农业(45814)
(40175)
金融(40175)
大学(39242)
学学(36989)
业经(36597)
教育(36119)
技术(34458)
经济研究(29170)
财经(29087)
问题(25676)
(25216)
(24012)
技术经济(20289)
世界(20210)
(19653)
现代(17425)
(17388)
经济问题(17208)
国际(17086)
商业(17042)
共检索到567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航英  
中国农业正在经历快速的转型,就小农生产何去何从、中国农业将会走向何方等问题学界仍存有较大争议。有鉴于此,本文力图在当下中国农业转型问题的讨论中引入一个历史的维度。基于农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重点从农地制度的演变、农民群体的分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兴起等三个方面梳理中国农业转型的具体历程。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农地制度一直是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和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两个矛盾面向之间演变发展。"三权"分置政策的出台调和了上述矛盾,但其结果是农地出现被部分商品化的倾向,土地集体所有制对小农生产所具有的保护作用不断被弱化。第二,日益深化的商品化进程,不断冲击农户的兼业模式,在边缘化大部分农户家庭农业生产的同时,推动着一个中农群体的产生;同时,又不断分化农民群体,使得大农与小农的分化趋势愈发明显。第三,在农业产业化战略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兴起,但他们并没有带动和组织小农生产发展,反而是全方位地排挤和吸附小农户。上述三方面的变化正推动着中国农业生产从小农农业经营体系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对小农户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当引起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蒋和平  
经过四十年的建设发展,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效。本文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归纳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创新之处及仍待解决的问题,并探讨未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于干千  赵京桥  
中国餐饮业改革开放40年来,经历了恢复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转型期四个发展阶段,并跨越发展成为基础生活服务消费产业。本文从速度与规模、消费与投资、就业与产业协同等方面,总结了中国餐饮业的产业贡献,重点梳理了市场化改革的历程、食品安全管控能力提升的脉络、对外开放的历史轨迹,归纳了餐饮业在创新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与价值;并从以人为本、消费升级、绿色生态、能力建设、公共服务、文化传承共六个方面,提出了新时代中国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沛  肖亦天  
1978—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整整四十年历程,中国经济发展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奇迹,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惠及全球民众。追根溯源,中国改革发轫于农业和农村。四十年来中国农业农村改革在风雨中砥砺前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农业经济始终是理论创新的沃土,分析和研究改革开放的深远影响,必须从农业农村开始。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领域的重大战略决策,急需理论上的阐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莫林  
九十年代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的发展如何,将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进程,因此探讨这一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了解九十年代农业发展的特征与要求,寻求九十年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及措施,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沈琼  
农业农村经济学科起源较早,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学科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改革的转变而进行着适应性的调整。1978年以前的农业农村经济学科建设强调了国外理论的引进与农村农业的实际调查研究,建设形成了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经济学科。1978年以后,学术研究成果和人才培育规模呈现井喷式增长,学科体系不断扩大且逐步完善,形成了以政策和市场为导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经济学科。随着农业比重下降、农村人口减少,未来农业农村经济学科为了适应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定位需求,需要在学科重心、理论构建、专业设计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鲲  张海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农村政策体系的构建,大致经历了从确立农村基本制度和启动市场化改革,到推动科学发展和城乡统筹,再到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和政策体系不断健全三个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围绕保供给、强基础、增活力、惠民生、促融合等目标,中国已经形成包含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市场流通、农业支持保护、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产权、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政策在内的农业农村政策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农村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红杰  张旭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探索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从生产关系变革到现代农业经济体系重塑,从全面进行乡村改造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不同体制条件下不断演进,其基本逻辑在于动力塑造中对个体与组织、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深邃思考和不断调整。在新发展阶段,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进一步考虑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动力、资源注入、市场联结等问题,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出发,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内在激励和不竭动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宛  
在对有关新农村建设进行实践观察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现代都市农业的概念,研究了都市农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和作用,文章指出,都市农业的发展可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契机,但都市农业的开发并不能等同于新农村建设本身。政府主导下的新农村建设要重点思考农民的参与问题,思考如何有效地实现城乡的良性互动,逐步实现全社会都来帮助农民的局面,更好地提高中国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三农问题的破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仁遵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直是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农业产业结构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晋宏举  刘德国  
对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晋宏举刘德国农业产业化,简单地理解,就是把一个农产品升格为一个系列,使农业成为包括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系列。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农业产业化是在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过程中演化出来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它是根据农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监复  
对21世纪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几点思考*姚监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100000)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持久战,提出的发展目标不要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直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至少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胜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进一步理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刻分析了农业农村推动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同时对今后如何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对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起的重要作用做了认真思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智君  
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农村工业化"逐渐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一种重要思潮。1930-1949年有关"农村工业化"问题的期刊文献涉及的论域主要有"农村工业化"的内涵探讨、必要性分析、实施路径、保障体系等。思想界的中国农村工业化思想呈现出开放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特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长全  韩磊  
本文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5个维度的中国农村发展指数,并基于2011~2014年数据对全国及各地区农村发展进程进行了测度和比较分析。在全国层面,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生活水平和城乡一体化维度提升明显。在区域层面,东部地区农村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地区且各维度之间发展更加均衡,生态环境在中部和东北地区都是发展水平最低的维度,经济发展是西部地区的薄弱环节。在省级层面,各地区农村发展水平呈"两端分化、中间趋同"特征,各维度面临的地区发展差距与各省份面临的维度发展失衡总体上都趋于缩小。未来推动农村发展的重点是继续提高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着力实现地区之间、维度之间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