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47)
2023(15680)
2022(13318)
2021(12261)
2020(10004)
2019(22952)
2018(22410)
2017(41274)
2016(22231)
2015(25363)
2014(25046)
2013(25159)
2012(24173)
2011(22586)
2010(22890)
2009(21382)
2008(21287)
2007(19216)
2006(17662)
2005(16591)
作者
(67900)
(56544)
(56387)
(53646)
(36507)
(27349)
(25507)
(21907)
(21793)
(20451)
(19534)
(19106)
(18462)
(18330)
(18036)
(17550)
(16953)
(16433)
(16324)
(16312)
(14489)
(13967)
(13958)
(13260)
(12876)
(12753)
(12582)
(12447)
(11606)
(11279)
学科
(114163)
经济(114060)
管理(58394)
(55716)
(43728)
企业(43728)
方法(39537)
中国(34474)
数学(33853)
数学方法(33425)
地方(28209)
(27507)
业经(23430)
(23428)
(21904)
贸易(21885)
(21201)
(20475)
(19813)
农业(18482)
(18251)
金融(18251)
(17911)
银行(17864)
(17450)
地方经济(16898)
(16097)
环境(15940)
理论(15371)
(15205)
机构
大学(334778)
学院(330419)
(148084)
经济(145223)
研究(130878)
管理(117063)
中国(100485)
理学(98461)
理学院(97121)
管理学(95388)
管理学院(94745)
科学(77399)
(74712)
(68392)
(65654)
研究所(61627)
(58623)
中心(56880)
(51792)
财经(50871)
北京(48870)
(46902)
经济学(46808)
(46582)
业大(46498)
师范(46396)
(46267)
农业(45904)
经济学院(41733)
(40699)
基金
项目(207240)
科学(162891)
基金(151073)
研究(150176)
(133579)
国家(132481)
科学基金(110977)
社会(97434)
社会科(92455)
社会科学(92431)
(77848)
基金项目(77368)
自然(69578)
教育(68724)
自然科(67973)
自然科学(67950)
(67406)
自然科学基金(66798)
资助(63547)
编号(58208)
(50233)
成果(49713)
重点(47981)
(46836)
课题(42778)
(42158)
国家社会(41514)
发展(40592)
教育部(40065)
(39985)
期刊
(178728)
经济(178728)
研究(111859)
中国(78826)
学报(55040)
(54794)
科学(51198)
管理(49879)
(48620)
大学(41956)
教育(41211)
学学(38830)
农业(37639)
(35511)
金融(35511)
经济研究(29887)
技术(28867)
财经(26858)
业经(25744)
(23585)
问题(22898)
(22458)
(21844)
国际(21467)
世界(20356)
技术经济(17732)
图书(17239)
统计(16059)
(15305)
(15027)
共检索到544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众敏  
《寻找内外平衡的发展战略—未来10年中国和全球经济》(以下简称《平衡》)是中国经济研究和咨询项目第二期项目的研究成果,这一项目汇集了国际和国内一流经济学家,集中体现了国际化的智库对中国内外失衡问题的深入思考。全书洋洋洒洒五十万字,国际和国内一流的经济学家对中国内外失衡的现状、成因及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强  
由何帆与张斌主编的《寻找内外平衡的发展战略》一书2006年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中国经济研究和咨询项目的第二期研究课题“中国和全球经济:中期问题和对策”的综合报告和分报告。综合报告总结和概括了中方和外方专家的主要观点和政策建议,分报告就中国经济的内外部失衡、人民币汇率政策改革、中国的能源问题以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等四大问题展开了学术争鸣。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栋贵  
本文提出了全球经济失衡原因研究的三个逻辑演进阶段,为全面理解全球经济失衡提供了一个合乎逻辑的框架。其中,国外研究者基于美国视角对全球经济失衡原因的研究被国内研究者所忽视,甚至被错误地理解。通过对该视角下全球经济失衡原因的研究发现,除了一些基本事实外,现有研究很少就此达成共识:美国扩张的财政赤字和生产率增速优势假说均没有定论;美国金融发展优势假说虽然得到较多经验研究的反对,但当与全球经济差异化增长事实相结合时,具有较好的解释力;而美国"过度特权"和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假说存在较大问题。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Olivier Blanchard  Hans Genberg  郭树清  樊纲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刚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仍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正在向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经济形势也变得复杂,因此我国经济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应当给予关注。一、我国经济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一)经济增长存在下滑风险,
[期刊] 改革  [作者]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隋广军  陈伟光  程永林  蔡伟宏  
对世界主要国家经济、金融、贸易、科技等指标的考察表明,未来10~15年,继续崛起的中国将从全球性经济大国提升为经济强国,贡献全球公共产品的能力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影响力将得到强化。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调整、改革现实需求,中国应作为国际制度体系的深度参与者、重要建设者和共同改善者,按照参与进程的渐进性、参与方式的合作性和参与层面的国内外统筹性原则融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其目标是构建一个与综合实力相适应、权力和责任基本对称、发展共同利益和促进本国利益相结合的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战略框架,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合法性、有效性,最终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苏少之  任志江  
一五战略实质上是以苏联模式为基础的均衡重工业优先战略。大跃进战略虽然从理论上和方法上对一五战略和苏联模式做出新的探索和尝试,但由于把重工业优先原则扭曲到畸形,并严重忽视了经济规律,最终使大跃进变成了大灾难。在不寻常的背景和条件下形成的备战战略,成为一个特殊的重工业优先战略。洋跃进战略是重工业优先原则时代化和具体化的产物,其本质是一个极端的重工业优先战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经历了一个形成演变过程,且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其内因主要来自于国内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经济体制本身固有的缺陷、以及外向型的对外开放战略,外因主要来自于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美欧等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美国不断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施以相应的战略调整和政策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向达  胡森晨  林洪羽  梁超  
储蓄投资缺口与财政赤字、国际货币体系演化,以及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构成了当前有关全球经济失衡成因与影响因素分析的基本视角。根据目前全球经济失衡影响因素分析及理论框架的设定,本文构建了包含171个国家(地区)1990—2019年数据的面板数据模型,就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所考察的时期和范围内,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原因可以从市场调节、制度设计和格局变化等找寻,而诸如储蓄率、政府财政收支和金融发展等关键变量,也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和汇率水平可能并未对全球经济失衡造成显著的影响;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双赤字”的情形可能是存在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则不存在,且金融发展水平提升可能是提升经常项目余额水平的原因。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胡少维  
2004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格局;未来中长期趋势性因素仍然有利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增长内在活力较强;国际经济环境仍将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前期因素滞后影响,下游产品和消费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全球市场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变化不定,对中国的影响逐步加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沈洪明  
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的改革与开放不是孤立的,它与经济全球化有着密不可分的、互为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并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因此,正确认识当今国际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对思考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