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04)
2023(11586)
2022(9021)
2021(8226)
2020(6703)
2019(15396)
2018(15479)
2017(29634)
2016(15849)
2015(18539)
2014(18415)
2013(17857)
2012(16184)
2011(14657)
2010(14825)
2009(13858)
2008(13627)
2007(11679)
2006(10531)
2005(9801)
作者
(45404)
(37804)
(37723)
(35964)
(24315)
(17982)
(17298)
(14710)
(14556)
(13423)
(12840)
(12796)
(12290)
(12010)
(11685)
(11637)
(11352)
(10941)
(10935)
(10659)
(9725)
(9148)
(9084)
(8666)
(8573)
(8429)
(8425)
(8185)
(7627)
(7523)
学科
(75383)
经济(75319)
管理(42966)
(40371)
方法(33219)
(32142)
企业(32142)
数学(29555)
数学方法(29001)
中国(23551)
业经(19141)
(18362)
(16854)
贸易(16842)
(16538)
(15349)
(13110)
产业(12841)
(12841)
金融(12840)
(12318)
银行(12308)
信息(12265)
(12092)
农业(12015)
理论(11919)
(11881)
地方(11132)
(10680)
总论(10446)
机构
大学(235026)
学院(231400)
(102893)
经济(101204)
管理(89124)
研究(82333)
理学(76360)
理学院(75545)
管理学(74030)
管理学院(73592)
中国(64245)
(50708)
科学(47421)
(44651)
(40816)
研究所(37285)
中心(36826)
财经(36099)
(34409)
经济学(33542)
(33080)
北京(32747)
(32025)
业大(30954)
经济学院(30261)
(30155)
师范(29872)
(29372)
财经大学(26946)
农业(26902)
基金
项目(154518)
科学(122915)
基金(114728)
研究(113815)
(100630)
国家(99946)
科学基金(85625)
社会(74515)
社会科(70866)
社会科学(70850)
基金项目(58393)
(56401)
自然(53239)
自然科(52167)
自然科学(52158)
教育(51967)
自然科学基金(51258)
(48761)
资助(48277)
编号(45689)
成果(38365)
重点(34934)
(34880)
(33370)
国家社会(32917)
(31770)
课题(30935)
教育部(30322)
中国(29994)
创新(29877)
期刊
(106580)
经济(106580)
研究(70040)
中国(45307)
学报(34810)
(32916)
管理(32874)
科学(32144)
(31226)
大学(26551)
教育(25080)
学学(24357)
农业(21926)
(21720)
金融(21720)
技术(20601)
经济研究(19584)
财经(17931)
图书(16504)
(15586)
国际(15424)
业经(15405)
(15368)
问题(14608)
世界(13653)
(13563)
统计(13470)
(11894)
技术经济(11677)
书馆(11565)
共检索到348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鄢显俊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经济和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化进入加速期,一种新型的两极分化"数字鸿沟"随之诞生并呈扩大趋势,它成为信息时代人类发展领域最严重的不平衡问题。OECD和ORBICOM提出"数字鸿沟"模型以测量国家间信息化发展的差异。依此模型可以测度中国信息化与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信息化的差距并探究中国信息化的发展规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出了一条超常规的信息化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金  赵冬梅  
文章通过对2007年至2009年ideas经济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数字鸿沟论文的统计分析,选取了13个数字鸿沟影响因素,运用系统解析结构模型分析法分析其关系结构,从复杂的因素以及因素链中,找出影响数字鸿沟的表层直接影响因素、中间层间接影响因素和深层根本影响因素,构造了一个影响因素递阶结构模型,有利于了解数字鸿沟形成发展机理,可为制定弥合数字鸿沟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谭燕芝  李云仲  胡万俊  
本文使用CFPS2014调研数据,在控制个人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考察了信息化对个人收入的影响以及信息化对收入影响城乡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在排除个人异质性特征的情况下,互联网使用能够给个人带来14%的收入回报率影响,其中城市能够带来约20%的收入回报,而农村的回报并不显著。进一步对城乡互联网使用进行分析,城乡的互联网重视程度并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回报率的差异主要是由农村在互联网使用上的应用与欣赏能力不足导致的。进一步指出了国家在缩短城乡信息化接入差距的同时,要强化农村居民在信息化社会下对信息的应用与欣赏能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谭燕芝  李云仲  胡万俊  
本文使用CFPS2014调研数据,在控制个人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考察了信息化对个人收入的影响以及信息化对收入影响城乡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在排除个人异质性特征的情况下,互联网使用能够给个人带来14%的收入回报率影响,其中城市能够带来约20%的收入回报,而农村的回报并不显著。进一步对城乡互联网使用进行分析,城乡的互联网重视程度并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回报率的差异主要是由农村在互联网使用上的应用与欣赏能力不足导致的。进一步指出了国家在缩短城乡信息化接入差距的同时,要强化农村居民在信息化社会下对信息的应用与欣赏能力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苏月中  向景  
税务管理信息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的数字鸿沟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税收管理现象。根据产生的不同原因,税务数字鸿沟可分为机会鸿沟、利用鸿沟和接受鸿沟三类。加大欠发达地区税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投入力度、发挥税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高地区的先发优势、提高税务人员数据管税能力、培育税务信息文化,是我国跨越税务数字鸿沟的主要途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布琳达·葛利  陈丽  
对数字鸿沟出现的关注,不仅仅是由于道德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在本文中,作者分析了以下问题:一、我们是否有可能通过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公平的全球社会?二、信息技术是否可能进一步扩大这种鸿沟?三、我们是应该固守在原有的无效的策略层面,还是站在更高层面从现有的技术中寻求解决数字鸿沟的方法?关于数字鸿沟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数字鸿沟与传统意义上的贫富差距有密切关系。认识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理解贫穷对扩大数字鸿沟的巨大作用。葛利教授认为,如果我们确实想实现全球范围电子学习、电子保健和电子商务,建立适合当地文化的资源是关键,也就是说,语言本土化、内容本土化、咨询本土化和“...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阳群  汪传雷  
Based on the study of digital divide,this paper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information gap in China,and advocates that we should help the poor with information.The paper devot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strategies,policies and specific measures that we should adopt in helping the poor with info...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骏  薛伟贤  
城乡数字鸿沟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文章通过解读城乡数字鸿沟概念,从网络技术的意识、接入、利用、环境四个层面来构建一套中国城乡数字鸿沟测度指标体系,选取我国31省区为样本并采用客观确定权重的因子分析法进行测度。研究表明:1从单个省区来看,上海的城乡数字鸿沟最小,西藏的最大;2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来看,西部的城乡数字鸿沟较大,中部次之,东部较小,说明我国城乡数字化差距也存在着东中西部的差异。本研究能够为政府定量考察城乡数字鸿沟状况提供参考,有助于制定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的政策措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剑  
国际数字鸿沟已成为21世纪的新型贫困。尽管全球技术扩散使得数字鸿沟在数量方面有所消弭,但在质量方面鸿沟则进一步扩大,同时发展中国家内部的技术差距也日益拉大。数字鸿沟问题期待更广泛的援助和更全面的解决方案,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及其在技术链中的特殊地位和发展经验可为消除国际数字鸿沟作出重大贡献,中非信息技术合作已经成为这一方面的典范。中非信息技术合作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中国外交应当思考联手其他新兴国家与非洲开展信息技术合作以推动整个南南合作的发展,推动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建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正平  卢欢  
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高效,数字经济也因此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却使得一些社会群体被排除在数字经济之外,无法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不利于社会公平,有关数字鸿沟的学术研究也因此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数字鸿沟的三类定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剖析了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梳理并比较了若干有代表性的数字鸿沟测度方法,阐述了数字鸿沟对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归纳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等缓解数字鸿沟的措施,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燕金武  
“数字鸿沟”是社会成员拥有数字信息的差异,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分析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作者介绍了国外解决数字鸿沟的措施,并提出我国应加快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普及信息技术,并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普遍服务原则,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江峰  
提出传统的数字鸿沟正在缩小,新数字鸿沟出现。分析新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介绍其主要几个表现形式,最后从宏观角度给出对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伟贤  刘骏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想从根本上弥合数字鸿沟就必须剖析其本质。数字鸿沟本质上是由技术、经济、知识和社会4个层面构成的综合性的差距。在技术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主体在接入新兴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是新兴信息技术普及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鸿沟";在经济层面上,它反映了国际国内经济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在信息时代的延续,是信息时代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经济鸿沟";在知识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群体使用新兴信息技术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方面的差距,是信息主体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鸿沟";在社会层面上,它反映了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和社会分化现象,是信息社会不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枭吟  
尽管美国是信息技术革命中最大的赢家,但由于国内不同社会经济团体之间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不平等状况,也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消除数字鸿沟的方法和措施。分析美国政府消除数字鸿沟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构建和谐信息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骏  薛伟贤  
借鉴粘滞摩擦学中阻尼系数概念,建立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系数测度模型,运用非参数估计方法对阻尼系数进行估计。研究发现:阻尼系数逐点估计值围绕总体估计值0.07695在区间[0.06898,0.08799]内小幅波动,说明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动力的耗损是其固有的一种能力;城乡数字鸿沟对科技进步动力的耗损远大于对经济发展动力的耗损,通过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更为"划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