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99)
2023(8422)
2022(6515)
2021(5936)
2020(4579)
2019(10328)
2018(10391)
2017(19434)
2016(10603)
2015(12134)
2014(12061)
2013(11662)
2012(10512)
2011(9699)
2010(9335)
2009(8329)
2008(8092)
2007(6979)
2006(6392)
2005(6114)
作者
(29140)
(24364)
(24162)
(23250)
(15375)
(11507)
(10876)
(9453)
(9416)
(8609)
(8404)
(8053)
(7908)
(7768)
(7723)
(7615)
(7345)
(6950)
(6939)
(6648)
(6239)
(5912)
(5853)
(5539)
(5522)
(5470)
(5342)
(5159)
(4904)
(4804)
学科
(49697)
经济(49656)
管理(29162)
(23310)
中国(18815)
方法(17281)
环境(16927)
(16351)
企业(16351)
数学(15383)
数学方法(15321)
(14997)
业经(11261)
(10998)
(10813)
贸易(10806)
(10624)
(10032)
农业(9897)
地方(9513)
(9333)
(8814)
(8596)
(8064)
银行(8053)
(7966)
生态(7926)
发展(7862)
(7852)
(7847)
机构
大学(149809)
学院(149234)
(72615)
经济(71640)
研究(60128)
管理(53064)
中国(46542)
理学(45159)
理学院(44629)
管理学(44020)
管理学院(43758)
科学(34403)
(32999)
(29805)
(29762)
研究所(27417)
中心(25523)
经济学(24608)
(24266)
财经(24098)
(22225)
经济学院(22199)
(21925)
北京(21477)
(20603)
(20205)
业大(20106)
师范(20048)
科学院(19088)
农业(18620)
基金
项目(101591)
科学(81677)
基金(76550)
研究(75777)
(67662)
国家(67225)
科学基金(56918)
社会(52034)
社会科(49488)
社会科学(49476)
基金项目(39784)
(36478)
自然(33942)
教育(33076)
自然科(33064)
自然科学(33057)
自然科学基金(32476)
(31837)
资助(30322)
编号(27979)
(24263)
重点(24030)
(23748)
国家社会(23555)
中国(23151)
成果(22251)
(20738)
教育部(20377)
发展(20302)
课题(20131)
期刊
(80291)
经济(80291)
研究(47850)
中国(31015)
(23116)
科学(22780)
学报(22690)
(20615)
管理(19961)
大学(17590)
学学(16532)
农业(16405)
教育(14527)
(14328)
金融(14328)
经济研究(14141)
财经(12317)
业经(11870)
技术(11376)
问题(11076)
(10875)
(10764)
世界(10395)
(10120)
国际(9816)
资源(8938)
技术经济(7010)
现代(6796)
经济问题(6737)
(6515)
共检索到227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文玲  王灿  Spaargaren Gert  Mol Arthur P J  
生态现代化理论探讨了国家在社会体制、经济发展和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生态化转向,为政府、企业以及非政府团体和个人在面对环境问题时应该如何做出调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要素,并探讨了该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争论。考虑目前国内经济的发展动态和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需求,这一理论对推动我国经济的低碳转型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该理论发展过程中关于生产与消费的讨论,更为探讨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定位等问题提供了参考。结合生态现代化观点和争论,本文提出我国经济的低碳转型,需要从尤其强调生产端导向的碳减排向同时兼顾上下游并重视消费者作用的战略思路转变;经济变革同时强调制度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长莹  
被称为"第五次浪潮"的低碳经济拥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前瞻性,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共识。用低碳经济理念提升我国生态农业现代化转型,可以从战略角度为我国的生态农业现代化实现绿色、高效的转型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凡略   何可  
从历史长河中汲取智慧,探索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上,如何将传统农耕文明与生态低碳理念相结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生态低碳农业的发展应遵循四大原则:一是探寻粮食生产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平衡之道;二是追求共同富裕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协同之道;三是赓续农耕文明和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传承之道;四是谱写尊重自然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保护之道。未来应构筑生态低碳农业技术发展与应用协同机制,完善生态低碳农业的市场融合与价值实现途径,建立农耕技艺与生态低碳农业融合传承体系,形成自然资源与生态低碳农业协调发展框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润华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创新,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改变传统发展方式时必须要借鉴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从问题入手进行相关的改革与创新,以巩固和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铠  刘守临  张瑾  
通过系统回顾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展的理论探索,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特征的演化与脉络,指出绿色化、低碳化与生态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与必由之路,以“绿色化、低碳化、生态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而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必须遵循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保障能源安全,坚持多能融合,注重风险防范,坚持小步快跑等原则。最后详细阐述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路径,指出必须实现低碳链、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政策链和宣传链的协同耦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铠  刘守临  张瑾  
通过系统回顾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展的理论探索,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特征的演化与脉络,指出绿色化、低碳化与生态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与必由之路,以“绿色化、低碳化、生态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而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必须遵循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保障能源安全,坚持多能融合,注重风险防范,坚持小步快跑等原则。最后详细阐述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路径,指出必须实现低碳链、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政策链和宣传链的协同耦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华磊   杨敏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转型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西方国家在本次能源转型中表现出强烈的积极性,是由于传统现代化模式导致的生态危机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碳中和由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但其承诺和现实行动间却存在明显反差,原因在于西方长期奉行的自我优先原则和将能源转型作为政治手段。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双碳”目标体现了中国的国际担当,也顺应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式现代化正处于关键时期,碳达峰、碳中和将从能源、发展、生态、民生等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以能源转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应把握推进节奏、优化能源战略,通过“绿色崛起”为中国和世界的现代化发展作出贡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钧霆  
生态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过程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制度层面分析了中国生态现代化转型的基本状况、模式特点与成因,并对中国未来生态现代化转型的取向进行探讨。中国在生态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形成了"中央政府主导型"的制度模式,这主要表现在制度变迁过程、制度安排特点、治理权力分配与规制政策工具等四个层面。这种制度模式的形成与中国所处的现代化发展阶段、市场发育程度、公民社会发展程度及政府激励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经济、政治与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应更加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社会公众及市场机制在推动生态现代化中的作用,形成国家与社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市场与行政共同协调治理生态环境的动力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健,黄胜利  
对于中国的研究,就曾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三种人敢于做出概括,他们是喜爱中国的专家、厌恶中国的专家和汉学家。喜爱中国的专家热爱中国,厌恶中国的专家与中国打过交道但不喜欢它,而汉学家则愿意试图去分析中国。有代表性的是,喜爱中国的专家对大多数中国的事情表现出热忱,并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中国今天的成就和明天的光辉前景。厌恶中国的专家通常强调办事难,总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晋勇  吴仁海  
生态现代化在理解和阐释现代工业社会如何应付环境危机的过程中 ,逐渐成为社会科学的一种主导理论 ,对当前中国而言这一理论同样适用。本文阐述了生态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然后结合中国的实际 ,将生态现代化理论应用于分析目前国内已有的某些决策 ,指明当前迫在眉睫的工业环境改良、产业重构方向。最后用生态现代化的观点和方法构想中国当前的环境决策方法 ,以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明亮  
文章通过引入碳足迹的概念,介绍了碳足迹在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中的核算应用。同时,运用数据模型进行论证并分析了影响农业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进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最后,文章提出新型低碳技术为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启示,并对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田亮  李清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天然气消耗的加剧和供需矛盾突出,给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的考验。本文从低碳经济的视角,结合发展沼气产业的重要意义和国家扶持政策、沼料来源、技术成熟度等方面,阐述沼气现代化的可行性;探讨沼气净化进而与天然气管道"并网"以及作为汽车混合动力等利用模式,认为沼气现代化既是技术上可行并有效的低碳减排措施,也应成为我国沼气产业未来的发展战略选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唐震  
中国城市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城市生态格局愈发恶化。旧有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备受诟病,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得到更广泛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具有价值的有关低碳生态的哲学观,包括辩证的变化观、平衡观、有节制的发展观、制天命而用之的能动观以及人地天道合一的有机整体观等。然而现代城市建设在技术革命中不断对传统观点进行突破,使城市发展无限突破资源限制,将城市的发展和变化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的扩张,将人的需求凌驾于自然之上等。因此,有必要对低碳生态城市的中国哲学理论和传统理念进行构架,在城市建设中借鉴传统,形成统筹天地人整体的发展路径,为城市建设模式的转型寻求出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邵泽斌  
过度关注诸如获奖、等级、"帽子"等数字和符号的教育现代化实践方式,建构了教育的"数字现代化"和"景观现代化"状态。教育数字现代化的实质是一种浅层主义的教育发展、表层主义的教育实践、工具主义的教育评价和虚假主义的教育繁荣。我们需要一种超越数字和符号的、整体的、体验的、温暖的教育生态现代化。教育生态现代化是教育的传统气质在现代体制下的回归与超越,是教育向传统与现代的双向敞开,是积淀着传统气质、洋溢着现代精神、"最现代"和"最传统"的教育形态。推进教育生态现代化的转型发展,需要深化三个方面的反思性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