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27)
2023(8407)
2022(6864)
2021(6369)
2020(5091)
2019(11432)
2018(11084)
2017(20440)
2016(10440)
2015(11913)
2014(11282)
2013(11418)
2012(10990)
2011(10392)
2010(10377)
2009(9894)
2008(9563)
2007(8477)
2006(7809)
2005(7229)
作者
(29789)
(25063)
(24899)
(23747)
(16036)
(11823)
(11073)
(9637)
(9512)
(8923)
(8669)
(8123)
(8123)
(8083)
(7869)
(7671)
(7456)
(7181)
(7058)
(6445)
(6346)
(5814)
(5802)
(5788)
(5671)
(5627)
(5232)
(5037)
(4922)
(4904)
学科
(72391)
经济(72337)
管理(32612)
(28393)
方法(23128)
(22741)
企业(22741)
数学(20874)
数学方法(20794)
中国(20634)
地方(16769)
地方经济(12603)
(12481)
业经(12351)
技术(12341)
(12160)
贸易(12150)
(11828)
(10907)
(10491)
(10041)
(9816)
金融(9816)
环境(9789)
(9572)
银行(9567)
技术管理(9409)
(9399)
(8598)
农业(8382)
机构
大学(164365)
学院(161436)
(91263)
经济(90100)
研究(64900)
管理(60125)
理学(51180)
理学院(50606)
中国(50597)
管理学(50142)
管理学院(49809)
(37355)
(34519)
科学(32702)
(31852)
经济学(31673)
财经(30027)
研究所(28643)
经济学院(28327)
(27533)
中心(27187)
北京(22785)
(22699)
财经大学(22361)
(22090)
科学院(20142)
(19750)
师范(19657)
社会(19533)
(19083)
基金
项目(101823)
科学(82950)
基金(78212)
研究(76964)
(67515)
国家(67055)
科学基金(57805)
社会(56044)
社会科(53468)
社会科学(53457)
基金项目(39898)
(35487)
教育(33204)
自然(32507)
自然科(31834)
自然科学(31826)
资助(31630)
自然科学基金(31321)
(30155)
编号(26951)
国家社会(25815)
(24467)
(24030)
中国(23682)
(23592)
重点(23009)
创新(22583)
成果(22084)
教育部(21913)
发展(20956)
期刊
(104469)
经济(104469)
研究(59301)
中国(33224)
(26656)
管理(26033)
科学(21553)
经济研究(19407)
学报(18685)
(17628)
(16920)
金融(16920)
财经(16751)
大学(15374)
(14795)
学学(14526)
技术(13957)
问题(13783)
(13123)
业经(12672)
世界(12657)
农业(12142)
国际(12004)
教育(11403)
技术经济(11198)
统计(9318)
(8563)
经济问题(8454)
经济管理(7705)
(7675)
共检索到258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民  
进入本世纪1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和人口双双进入了"新常态"。这两个新常态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模式和步伐。人口变量不仅是影响消费市场的决定因素,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还会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各个要素市场,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供给与需求的长期均衡。因此,人口新常态不仅是我国经济新常态形成的决定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基础性条件。文章在明确我国人口新常态的性质及其5个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新常态下的人口与经济关系结构入手,分析人口新常态对新常态经济影响的具体路径,探讨人口新常态各种可能的经济后果及应对策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华民  
本文系统地思考了中国经济转型背后体现的工业化属性和经济学涵义,以及转型过程中政府经济政策的误区,并提出中国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后工业化社会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汪红驹  
1.经济增长告别过去两位数高增长模式,进入次高增长阶段,官方文件对此的表述是经济增长进入换档期。2001~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年平均值为10.4%;从2012年初至2014年初,各个季度的GDP增长率都在7%~8%之间,2014年一季度GDP增长7.4%。根据"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只要年均7%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魏杰  杨林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一系列经济结构变化将会产生:一方面,过去的高投资高储蓄的数量扩张型经济增长模式渐成历史;另一方面,集约化的质量深化型经济增长模式有待开启。从2013年53.7%的城市化率和3.3∶1的城乡收入比判断,刘易斯拐点应该还没有到来,但是从农产品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看,我国经济又出现了刘易斯拐点来临的特征,结论是刘易斯拐点提前到来了。这种提前背后是制度扭曲,土地制度制约了农业部门的规模化经营,户籍制度减缓了农业部门劳动力向城市部门的转移。未来我国经济增速势必放缓,在此背景下提出新常态的概念、降低经济增长预期成为必然。事实上,经济增速的长期下降趋势几乎使得维持7%的经济增速也略显...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艾西亚  特恩  
2016年将会是中国经济转型至消费和服务主导的关键年份。本文分析中国的转型会否按预期发生。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取决于中国政府能否接受结构转变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代价。本文的五个重点主题是:货币、人口结构变化、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消费模式改变和地缘政治取向。人民币的走势、中国政府意愿接受由改革带来的企业阵痛的程度,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将会决定2016年中国经济是由消费或出口主导。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秦天程  
国外有关研究都指出经济增速回落是经济新常态最基本的特征。中国经济新常态不能脱离全球经济的大背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回落至中高速增长的区间,但中国的新常态不同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新常态,而是有自己的鲜明特征和特殊内涵。笔者认为,其实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舫舸  
一、引言2014年11月1—2日,受国家社科基金委托,由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7家期刊联合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7家期刊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武汉大学《经济评论》、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家》、首都经贸大学《人口与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份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概念。7月份,在党外人士座谈会再提"新常态",之后11月份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国经济新常态。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对当前我国经济的趋势性变化做了分析,并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齐建国  
经济"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特征从一种状态转向了另一种状态,而经济发展特征可以从多种视角、层面和领域来描述,因此,可以从不同语境、不同层面、不同领域来考察和理解经济"新常态"。在市场经济语境下,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是"非常态"向"常态"转变,即"计划经济常态"经过"市场化转型的市场经济非常态"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常态",是"旧常态—非常态—新常态"的转换,其核心在于形成新的市场经济规则、运行机制以及新的市场结构与模式,并持续演进。在国别语境下,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从具有中国特色的"旧常态"进入"新常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磊  姚金伟  
中国经济奇迹能否延续,经济新常态是关键,而经济新常态则由政治新常态所决定。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启示是,政府主导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前提。然而政府对经济的监管,在官僚自利主导下逐渐异化为政府管控,由此造成市场化进程中的机会主义盛行。与中国经济奇迹相伴而生的是扭曲的经济结构、不规范的市场以及政府掠夺性行为。中国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深化改革所释放的制度红利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新一届政府以作风建设和强力反腐作为突破口,推动政治变革,加速经济转轨。与经济新常态相伴而生的是政治新常态,究其内涵,除了规范市场和强化法治外,服务型政府及专家治国体制均是必要的。一个监管而非管控市场的政府、一个崇尚法治的服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栗亮  
2009年,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最早提出"新常态(New Normal)"这一概念,以描述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欧美发达经济体很难回到之前经济稳定增长的状态,其主要含义是:低增长率、高失业率或将长期持续、企业利润缩减、资本回报率将降低。但是经过了五年的时间,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已经偏离了经济"新常态"特征的描述,此时亟需对世界经济新常态赋予新的含义。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双重新常态"的机遇与挑战。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高层遵循"三大规律"的拍板,远比发展经济、实现公平共享的难度大得多,不失为一个勇敢的决策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更高层次发展阶段的新常态,不时映入公众眼帘。作为重大战略研判的新常态,高层的基调是"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常态的表征是:增速缓,中国经济增长取向中高速,由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结构优,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日益改良升级;动力足,中国经济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型为创新驱动;挑战急,中国经济不确定性风险时不时显现。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双发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目前国内经济学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梳理国内学者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的研究文献,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解读、特征揭示、原因探究、机遇解析、挑战剖析和政策取向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对当前全面把握和今后进一步研究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有所裨益。现有研究呈现实证研究不足、偏重宏观经济层面等特点,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的实证研究以及经济新常态下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发展的研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波  
近期公布的中国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引发各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广泛担忧。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创下自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季度同比增幅新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同比上涨5.6%,增幅令人意外地创历史新低;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同比增长13.5%,增速创14年以来新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也创下9年来新低,仅为10.2%。与此同时外贸数据疲软,3月份出口同比下滑15%,进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贾康  
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历史演进路径,在阐释当前所需引领的新常态的含义后论证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空间仍然很大。近年,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其进入中等收入经济体后与其他国家相同阶段类似的增速下调,增长前景如何可谓见仁见智,国际上甚至还不时兴起一阵"中国经济崩溃论"——这种极度悲观的看法显然是非理性的。全面考察后,笔者认为仍可形成如下乐观取向的判断:对于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而言,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