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02)
2023(9105)
2022(7453)
2021(6787)
2020(5515)
2019(12449)
2018(11938)
2017(23389)
2016(11939)
2015(13336)
2014(13086)
2013(13432)
2012(13085)
2011(12273)
2010(12239)
2009(11612)
2008(11214)
2007(9738)
2006(9029)
2005(8465)
作者
(34451)
(29010)
(28718)
(27868)
(18522)
(13568)
(13068)
(11174)
(10970)
(10282)
(10140)
(9466)
(9433)
(9331)
(9286)
(9030)
(8671)
(8265)
(8163)
(7518)
(7512)
(7011)
(6887)
(6698)
(6650)
(6488)
(6204)
(5753)
(5712)
(5673)
学科
(84731)
经济(84678)
管理(32221)
(29811)
方法(28077)
数学(25177)
数学方法(25091)
(23453)
企业(23453)
中国(20563)
地方(19952)
(16009)
业经(15598)
地方经济(14652)
(13562)
贸易(13555)
(13170)
(13022)
(12865)
(12865)
产业(12639)
(11214)
环境(10944)
(10710)
金融(10710)
农业(10231)
(9777)
(9705)
银行(9699)
(9496)
机构
大学(189352)
学院(187338)
(103914)
经济(102584)
研究(74851)
管理(69482)
理学(59571)
理学院(58903)
管理学(58362)
管理学院(57993)
中国(57002)
(42850)
(39799)
科学(38505)
(36573)
经济学(35751)
财经(34672)
研究所(33052)
经济学院(32109)
(31711)
中心(31132)
(26615)
北京(26010)
财经大学(25828)
(25544)
(24247)
科学院(23027)
(22872)
师范(22721)
研究中心(21676)
基金
项目(119760)
科学(97012)
基金(91548)
研究(89776)
(79142)
国家(78623)
科学基金(67338)
社会(64503)
社会科(61600)
社会科学(61587)
基金项目(46863)
(42288)
教育(38631)
自然(38426)
资助(37844)
自然科(37519)
自然科学(37510)
自然科学基金(36926)
(35877)
编号(31938)
国家社会(29314)
(28942)
(28887)
重点(27441)
中国(27011)
成果(26281)
教育部(25556)
发展(25017)
(24698)
(24472)
期刊
(120005)
经济(120005)
研究(65538)
中国(34265)
(30787)
管理(27991)
科学(25484)
学报(23484)
(22804)
经济研究(22008)
财经(19226)
大学(19101)
(18413)
金融(18413)
学学(18277)
(17057)
问题(16219)
农业(15832)
业经(15456)
技术(14944)
(14894)
世界(14255)
国际(13764)
技术经济(12075)
教育(10846)
统计(10729)
经济问题(10029)
(9205)
经济管理(8988)
(8735)
共检索到291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青  黄亮雄  
全球经济失衡的加剧引起了国际的担忧。文章首先采用类比先进经济体的方法,构建了中国1997~2011年产业结构调整指数。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指数以2004年为临界点,呈"倒U型"趋势,前期快速相似于先进经济体,后期进入缓慢调整期,降低了与先进经济体的相似度。计量分析显示,总体上,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得愈发相似于先进经济体,全球经济失衡程度加剧,但2004年之后,中国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探索,有助于改善全球经济失衡的程度。在未来的调整与治理中,中国需权衡好产业升级与人们生存发展的关系以及国内发展与国外利益的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野驰  
东亚区域经济发展和外汇储备累积与现有国际贸易格局和国际金融体系密不可分。以"三角贸易"为支撑的全球经济失衡为东亚积累外汇储备提供环境支持和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美国金融霸权地位和东亚关键货币缺失使美国与东亚之间出现资金—产业贸易循环链条,促使东亚外汇储备流向美国债券市场。东亚地区由主动积累外汇储备变成被动承担外汇储备,并且这种局面将在长期存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丁重  邓可斌  
影响全球经济失衡的因素目前被归结为金融发展和国际分工优势上的差异。但这些因素并不完全是外生决定的,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这些因素之间的彼此联系也完全不同。基于这些经验事实,我们构建了一个初步的理论模型分析框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理论和国际分工优势理论在解释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方面都存在着缺陷;一国技术与金融创新能力、所处的国际竞争位置和其在治理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中的政策选择有着紧密的关系。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和所属阶段,中国在治理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方面应采取以技术创新为主、以有助于技术创新的金融创新能力提升和国际经济组织治理为辅的模式,而不能仅着眼于治理金融失衡或分工失衡。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理查德·库珀  赵瑾  
目前人们关注国民储蓄和投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所有发达国家展开的对公共养老金或更广义的养老金的争论;二是全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瑜  徐艳  何泽荣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全球经济失衡的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实际上是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的表现。研究一国经济的对外失衡不应该仅仅研究贸易项目或经常项目的失衡,而更应当研究整个国际收支的失衡。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是美国的失衡。一个国家的对外失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表现,中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在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中,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汇率政策的协调。这一协调是解决经济全球失衡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解决中国经济对外失衡的关键是治理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洪钟  杨攻研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失衡及其调整逐渐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争论与战略博弈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内涵与性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全球失衡的国内调整与国家间调整,认为寻求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平衡和主要相关国家之间调整成本分担的平衡是决定全球经济能否实现再平衡的关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陆磊  王颖  
在即将到来的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中,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为维持必要的经济增长和要素就业,中国宏观调控当局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政策调整,对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消费扩张是中期行为,在短期内无法抵补投资和出口增幅下降所带来的增长真空。第二,在当前形势下,中国面临信用风险及不良资产上升的挑战,为此必须进行相应的金融创新。第三,中国应该采取的策略是:在短期,货币当局应面对信用风险导致的通货紧缩;在中期,有必要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以此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真正转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义圣  坚瑞  
愈演愈烈的全球经济失衡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风险。作为世界经济失衡最重要的两方,美国和中国的调整不但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解决至关重要,同时也会对其他国家的政策调整产生溢出效应。在当前背景下,中国的外贸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逐步向进出口平衡的外贸发展战略转变,这不但可以为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做出贡献,同时也是国内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飞  
在我国特别是在资源型地区,由于市场机制调节产业结构的机制存在要素自由流动不畅、利益机制传导受阻、核心技术缺乏等问题,使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较大影响,导致这些地区往往存在严重的产业结构失衡与产业升级较慢等问题。当前,资源性经济景气下降,诸如山西这样资源型地区的"寒号鸟"们再次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又到了市场倒逼机制开始发挥作用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需抓住我国深入市场化改革的机遇,破除阻碍市场调节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的多重障碍,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激活国企利益机制功能和创新科研机制确立核心技术研发主体等措施,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余永定  
全球经济不平衡,简单来说是指当前全球经济中美国的大量经常性项目逆差和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其他石油生产国的大量经常项目顺差。2006年全球不平衡在进一步恶化。按世界银行的估计,2006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为869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0%。经常项目顺差主要存在于中国、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茉楠  
从本质上讲,当前全球失衡,特别是中美经济失衡是在金融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全球金融中心与全球制造业中心在国际分工协作和利益分配上的失衡。本文通过中美两国的资产负债结构以及国际头寸表分析证明,全球利益分配方式已经不仅体现在经常项目上,金融利益所得也成为全球利益分配的重要渠道。全球利益分配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美国既享受了跨国公司主导下的贸易利得,又享受了金融分工下的资本利得,是具有正财富收益的债务国,而中国是具有负财富收益的债权国,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债权国地位,加快推动包括要素市场化等在内的经济金融改革,通过与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循环,提升中国经济金融竞争力,增强国民财富效应,真正提升债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