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09)
- 2023(6148)
- 2022(5123)
- 2021(4973)
- 2020(4160)
- 2019(9824)
- 2018(9420)
- 2017(18766)
- 2016(9969)
- 2015(11470)
- 2014(11365)
- 2013(11647)
- 2012(11109)
- 2011(10141)
- 2010(10210)
- 2009(9533)
- 2008(9518)
- 2007(8392)
- 2006(7591)
- 2005(7300)
- 学科
- 济(52547)
- 经济(52497)
- 业(26555)
- 管理(25087)
- 方法(20549)
- 企(19896)
- 企业(19896)
- 中国(18820)
- 数学(18434)
- 数学方法(18282)
- 农(14307)
- 贸(11851)
- 贸易(11845)
- 易(11608)
- 财(11140)
- 制(11056)
- 业经(11054)
- 产业(9879)
- 地方(9667)
- 农业(9183)
- 银(8388)
- 银行(8382)
- 体(8211)
- 学(8187)
- 行(8112)
- 融(7690)
- 金融(7690)
- 结构(7601)
- 技术(6923)
- 体制(6904)
- 机构
- 大学(150145)
- 学院(148802)
- 济(77604)
- 经济(76551)
- 研究(58441)
- 管理(54922)
- 中国(46765)
- 理学(46480)
- 理学院(45968)
- 管理学(45461)
- 管理学院(45185)
- 财(33603)
- 京(32738)
- 科学(31060)
- 所(29401)
- 财经(26719)
- 研究所(26371)
- 经济学(26344)
- 中心(25234)
- 经(24423)
- 经济学院(23745)
- 北京(21968)
- 江(21069)
- 农(21015)
- 院(20599)
- 财经大学(19816)
- 范(19002)
- 师范(18873)
- 科学院(17883)
- 业大(17360)
- 基金
- 项目(93190)
- 科学(75129)
- 研究(70855)
- 基金(70400)
- 家(60691)
- 国家(60274)
- 科学基金(51362)
- 社会(48847)
- 社会科(46579)
- 社会科学(46572)
- 基金项目(36079)
- 省(33038)
- 教育(31211)
- 资助(29967)
- 自然(29744)
- 自然科(29066)
- 自然科学(29059)
- 自然科学基金(28608)
- 划(28404)
- 编号(26330)
- 部(22731)
- 成果(22214)
- 发(22121)
- 中国(21806)
- 国家社会(21732)
- 重点(21457)
- 教育部(19957)
- 创(19292)
- 发展(19009)
- 课题(18960)
共检索到235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喻桂华 张春煜
我国近年来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国际数据的比较研究 ,发现就业矛盾的原因在于劳动就业结构滞后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产生了结构性偏差 ,并且偏差的收敛速度慢于国际经验。分别从三次产业看 ,偏差产生的原因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缓慢 ,工业生产中普遍采用了劳动节约型技术 ,发生资本替代劳动 ,以及第三产业增长缓慢和结构失调。基于结构的观点 ,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就业 结构偏差 产业结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建安
大量的文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密不可分。针对产业结构是多因素变量的特点,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可以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第三产业的就业状况联系最为紧密,而与全社会的总体就业状况关系甚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灰色关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君萍
配第-克拉克定理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将发生从第一产业移动至第二产业,然后再从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的变化趋势。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陕西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动的趋势与配第-克拉克定理基本上相符合。要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关键是调整和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在改造传统农业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工业产业的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引发第三产业的兴起。
关键词:
陕西 产业结构 就业 实证分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云平
体制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相互交织是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特征。要通过以提高工业化水平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从而缓解我国日趋严重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加入WTO对中国就业的影响,既有短期问题,又有长期问题,既有就业机会问题,又有就业环境问题。从近期来看,劳动力的岗位调整要加剧;从远期来看。就业机会总体上仍然是不断增加的。因此,我们在应对加入WTO后的就业问题时,既要抓体制建设,完善政府与市场就业之间的关系;又要抓制度建设,协调劳动与资本的冲突。
关键词:
世界贸易组织 就业机会 就业环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潘士远 林毅夫
在未来的十几年,中国将面临严峻的总量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问题。总量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都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长期增长。结构性失业阻碍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消除,从而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除了人口基数大之外,赶超战略是我国总量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最主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长期和短期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失业 发展战略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阳 赵海珠
文章使用1990~2020年宏观数据,对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状况进行测度,继而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有所收窄,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均对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第一产业影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小。分因素看,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和老龄化程度加深会加剧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失衡,且作用依次递减;而城镇化、市场化、投资与消费增长和科技进步会改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失衡状况,且作用依次递减。文章认为,要化解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须以解决第一产业劳动力冗余及配置低效为突破口,抓住“十四五”时期乃至2030年前后的关键时间窗口期,科学分析,综合施策,充分发挥有利因素作用,最大程度扭转不利因素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蒲艳萍
文章通过1997~2003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显示: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转型期的中国就业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与就业正相关,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与就业负相关;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创造效应大于就业破坏效应,产业结构变动的净结果使就业增加;转型期的就业与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杜亚军
人口变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人口学和经济学都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二次大战前,人们主要考虑的是人口总量变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人口结构特别是对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却没有予以充分的注意。二战以后,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人口老化的出现,人们逐步意识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比人口总数的变动更能影响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秦韬
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被人们提到日程,在研究了中国的就业与三大产业产值数据后,笔者认为我国自1992年以来,经历了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成为中国就业的新引擎,就业问题的实质性解决有赖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关键词:
就业 三大产业 双阶段 检验 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治君
为较快且更加有效解决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必须以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作为我国宏观就业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分别从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方面同时采取措施。为此,必须发挥农村劳动力储备库的巨大调节作用;农业劳动力市场和非农业劳动力市场要一起抓,增大投资力度;要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就业机会增加的启动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淮
一、1998: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为“九五”所始料不及1998年是中国就业形势明显趋于严峻的一年。199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从1991年2.32%,上升为3.1%,不仅为“七五”以来的最高点;登记失业人数达570万人,失业人口连续5年趋于上升(见表1)...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吕荣侃
随着中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离退休人口的绝对量和相对量也在不断上升。1988年离退休人口已达2123万人,到2000年可能达4000万人以上。因此,老龄人口的再就业问题也就日益突出起来。 对于离退休人口再就业是好是坏,是利是弊,社会上褒贬不一,理论界看法不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宜勇 郜凯英 黄燕东 温鹏莉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由于历史、地域、风俗习惯和受教育程度等原因,少数民族就业存在多种问题,如失业率较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以及同等条件下就业受歧视等。本文针对少数民族就业这些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完善政策立法、提升受教育程度、制定反就业歧视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就业 反歧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