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65)
- 2023(14129)
- 2022(11965)
- 2021(11391)
- 2020(9393)
- 2019(21469)
- 2018(20819)
- 2017(39753)
- 2016(21525)
- 2015(23952)
- 2014(23480)
- 2013(22829)
- 2012(21473)
- 2011(19463)
- 2010(19700)
- 2009(18713)
- 2008(18585)
- 2007(16682)
- 2006(14990)
- 2005(13845)
- 学科
- 济(85363)
- 经济(85249)
- 管理(71261)
- 业(65127)
- 企(55128)
- 企业(55128)
- 方法(33351)
- 数学(29064)
- 数学方法(28730)
- 中国(28401)
- 财(26174)
- 制(23375)
- 农(23174)
- 业经(19221)
- 贸(18853)
- 贸易(18836)
- 技术(18576)
- 易(18450)
- 银(17509)
- 银行(17493)
- 行(16916)
- 融(16754)
- 金融(16752)
- 学(16074)
- 体(15367)
- 策(15285)
- 农业(14312)
- 地方(14175)
- 务(14150)
- 财务(14113)
- 机构
- 大学(301648)
- 学院(299484)
- 济(136024)
- 经济(133491)
- 管理(116964)
- 研究(106280)
- 理学(99331)
- 理学院(98247)
- 管理学(96796)
- 管理学院(96169)
- 中国(87063)
- 财(68124)
- 京(63963)
- 科学(57065)
- 财经(51995)
- 所(51910)
- 中心(48667)
- 经(47413)
- 江(46190)
- 研究所(45886)
- 经济学(43133)
- 农(41838)
- 北京(41293)
- 院(38855)
- 财经大学(38630)
- 经济学院(38504)
- 范(37359)
- 师范(37082)
- 业大(36996)
- 州(35744)
- 基金
- 项目(191140)
- 科学(154190)
- 研究(145010)
- 基金(142705)
- 家(122855)
- 国家(121872)
- 科学基金(105832)
- 社会(96604)
- 社会科(91792)
- 社会科学(91772)
- 基金项目(73523)
- 省(70919)
- 教育(66650)
- 自然(65263)
- 自然科(63833)
- 自然科学(63819)
- 自然科学基金(62793)
- 划(60517)
- 资助(58471)
- 编号(56516)
- 成果(47861)
- 部(44941)
- 创(44384)
- 重点(42897)
- 制(41815)
- 国家社会(41204)
- 创新(40758)
- 发(40548)
- 课题(40502)
- 教育部(39546)
- 期刊
- 济(156172)
- 经济(156172)
- 研究(100821)
- 中国(70850)
- 财(53461)
- 管理(49190)
- 科学(40745)
- 农(38723)
- 学报(38682)
- 融(37270)
- 金融(37270)
- 教育(33940)
- 大学(31254)
- 学学(29147)
- 财经(27588)
- 经济研究(25973)
- 农业(25770)
- 技术(25183)
- 经(23830)
- 业经(23091)
- 问题(19860)
- 贸(19303)
- 国际(17566)
- 世界(16324)
- 技术经济(15435)
- 业(14552)
- 科技(14220)
- 理论(13980)
- 现代(13671)
- 统计(13286)
共检索到481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守英
本文从法律、政策和地方创新三个视角回顾了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进程和面临的问题。中国的土地制度因不同用途沿着不同的路径演化:农地制度无论是地方创新还是政策和法律的制定都朝着强化土地物权和以农户为主体的市场交易方向发展,而非农地制度却在朝着强化地方政府垄断和土地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同一块土地因用途改变而导致土地权利结构改变和利益分配方式变化,是现行土地制度的最主要缺陷。政策创新的基点是:在规划控制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盘活宅基地市场;探索征地中对失地农民的财产补偿办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土地制度,让农民以土地财产权利参与现代化进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景刚 张效军 高艳梅 刘小玲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长期以来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经过多年的演化而逐渐形成的。自新中国至今,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经历了固化、减弱、波动中加强和迅速强化4个演化阶段。这期间的二元土地制度对经济二元起到了固化、暂缓、重新强化和加剧的作用。改革当前二元土地市场制度,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制度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1)构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微观基础;(2)加强政府对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规制和宏观调控。本文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明确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规范政府征地行为、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和完善城乡协调的中介服务体系,以及坚持政府宏观调控...
关键词:
城乡统筹 二元结构 土地市场 一体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合林 郝寿义
本文主要从土地使用权能对等和土地市场的本质统一性视角,研究我国土地市场制度问题,其主要目的是试图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制度构建理论支持、做出正确的路径与目标选择,提出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为此,首先对我国土地市场制度结构的典型二元特征进行了分析,深度剖析了我国城乡土地市场割裂的根源及其矛盾和危害;接着研究了现代市场统一性的本质要求和建立了土地市场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现代市场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和上述分析工具,分析论证了我国土地市场制度创新的路径与目标选择,构建了我国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结构理论模型;最后提出了基于这一理论模型的我国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统一土地市场制度 理论模型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高圣平 刘守英
土地权利制度创新是《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重心。文章论述了四个命题,即,在既有土地物权体系下,不宜再创设一个新的物权类型"农用地使用权",也不宜使用"土地抵押权"这一模棱两可的术语,但相关权利的物权变动规则应在《土地管理法》之下得以明确;建设用地使用权只能采取有偿(出让)和无偿(划拨)等两种方式设立,其期限无需在法律上作出规定;并非只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能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的设立无需审批,其流转亦应放开;土地登记机构应当统一,登记的效力应当符合《物权法》的规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金明 陈利根
在财产法的视阈下,土地权利体系非物权法体系甚至民事权利体系所能涵盖。土地公法财产权与私法财产权的二元分野是土地财产权体系的基本架构。我们将土地财产权分为公法上的土地财产权(国家地权)和私法上的土地财产权(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继承权等),这对解释土地权利运行的各种法律关系和澄清土地权利的诸多理论误区具有积极的意义。土地财产权二元体系应当作为我国土地权利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廖永林 雷爱先 唐健
2008年中国的土地市场与中国的整体改革一起进入了而立之年。既是"而立",也就意味着以往有故事,出发有新起点。细细品味历程,远远眺望未来,才能站在责任与战略的肩膀上对土地市场有更深的解读与诠释。现阶段的土地市场,是指我国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目前,法律规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风田
一、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产权残缺 (一)虚设的所有权 首先现行土地所有权者地权界定不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办法》对此规定:农村土地应该由村所有,也可以由乡村所有和组所有。在此规定下,现实中的“集体所有”大多数为村民小组所有,但也有地权界定不清楚的,常常引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虚置。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没什么了不起,但实际上土地所有权不明晰,侵蚀行为就难免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剧宇宏
农村土地权利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新的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思路及社会保险法草案的制度设计,不仅对农村土地权利产生影响,也会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利产生影响,本文试图从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创新中寻找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办法。
关键词:
土地权利 制度创新 农民工社会保障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国土地政策综合改革课题组 李剑阁 蒋省三 韩俊
解决中国土地改革中出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土地权利。应加强农民对农村土地的权利,消除农民在法律和经济上的弱势地位。加强农民对宅基地的权利,通过完善农村宅基地的法律与政策框架,规范农村宅基地转让的条件、程序、利益分配及产权。改善征地程序和补偿结果,在减少征地给个人和社区带来的困难同时,提高征地手段的效果和效率。加强城市土地使用权及其管理,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机制要求的城市地权制度。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秋锋
对日益突出的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有必要从土地市场角度进行量化分析。将土地市场二元分割特征引入一般动态均衡模型来分析其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机理,并运用参数校准和数值模拟来检验城乡二元分割的土地市场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市场二元分割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广东"南海模式"、"顺德创新实践"、四川"成都城市统筹"等案例佐证了破解土地市场分割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伴随着土地市场从二元向一元逐步过渡,城乡收入差距会逐渐缩小。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晓山
农民与农村土地之间的关系是农村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也是最重要的政治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承包,承包什么?承包农村的土地。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改革建立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就是让劳动与土地能够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中国农村土地这一宝贵的稀缺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这是中国能否实现全面小康、进而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在农村土地的利用上,第一是农业用地的利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如何进一步通过体制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提高务农劳动者的收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重光
前奏曲:土地是商品吗,有价值吗?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以1978年农村土地承包为发端揭开了序幕,那么,紧随其后的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才是改革开放的主旋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发布《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倩 马越 黄辉 刘新虎 姜炜
2008年,中国发生了太多大事。或喜或悲,一时让人难以言状。对于一直风光无限的中国土地市场,有人说,这是"最寒冷"的一年,也有人说,这是理性回归的一年。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尚不明朗的大背景下,期待2009年市场重现昨日辉煌,是否只是一些人的一厢情愿?让我们听听几位长期在土地市场摸爬滚打的开发商怎么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欣 陈江龙 吕赛男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市场的制度变迁,揭示土地制度的演化方向。研究方法:蛛网模型和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市场制度变迁的重心从收益、产权制度向价格、公共平台和秩序制度转换。研究结论:未来制度完善的主要方向是土地市场交易秩序的完善、公共平台的架构以及将产权基础、交易规则等既有的制度应用到农村土地市场中。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制度变迁 演化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