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1)
2023(11833)
2022(10370)
2021(10054)
2020(8293)
2019(19587)
2018(19350)
2017(37318)
2016(20155)
2015(22920)
2014(22697)
2013(22559)
2012(20725)
2011(18910)
2010(18559)
2009(16879)
2008(16388)
2007(14061)
2006(12261)
2005(10813)
作者
(56912)
(47139)
(46861)
(44619)
(30248)
(22498)
(21339)
(18634)
(17919)
(16765)
(16113)
(16001)
(15021)
(14824)
(14558)
(14521)
(14152)
(13826)
(13401)
(13300)
(11682)
(11592)
(11190)
(10599)
(10492)
(10440)
(10432)
(10242)
(9397)
(9304)
学科
(83010)
经济(82921)
管理(56645)
(54328)
(45415)
企业(45415)
方法(38645)
数学(33656)
数学方法(33328)
中国(23856)
(20881)
(18346)
业经(17556)
(17529)
贸易(17519)
(17122)
(16811)
地方(15492)
(14138)
农业(13817)
(13540)
环境(12824)
理论(12751)
技术(12604)
(12192)
(12180)
银行(12147)
(11649)
(11542)
金融(11541)
机构
大学(288416)
学院(284227)
(119187)
经济(116848)
管理(115324)
理学(100462)
研究(99756)
理学院(99341)
管理学(97892)
管理学院(97366)
中国(73762)
(62189)
科学(59995)
(50599)
(49388)
研究所(45450)
中心(43297)
(41928)
财经(41714)
业大(40278)
北京(39998)
(38251)
(38223)
(37974)
师范(37690)
(36228)
经济学(35867)
农业(32867)
经济学院(32363)
(31489)
基金
项目(197101)
科学(155532)
研究(145916)
基金(144686)
(125818)
国家(124834)
科学基金(106918)
社会(92235)
社会科(87469)
社会科学(87446)
基金项目(76717)
(73382)
自然(68969)
自然科(67375)
自然科学(67361)
教育(66505)
自然科学基金(66160)
(63112)
资助(60027)
编号(58889)
成果(48180)
(44801)
重点(43812)
(42000)
(40744)
课题(40431)
教育部(38742)
国家社会(38090)
创新(37958)
科研(37415)
期刊
(126783)
经济(126783)
研究(86253)
中国(50617)
学报(42817)
管理(42507)
科学(41536)
(38007)
(35565)
大学(32537)
教育(31505)
学学(30357)
农业(27403)
技术(23631)
(22147)
金融(22147)
经济研究(20899)
财经(19875)
业经(19242)
(16960)
问题(16499)
图书(15994)
(14935)
(14742)
世界(14036)
理论(14019)
技术经济(13819)
科技(13593)
国际(13220)
现代(13081)
共检索到410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秦放鸣  孙庆刚  
本文在就中亚对中国的战略地位和价值进行系统研究基础上,首次尝试性提出中国的中亚战略包涵三重目标,即构筑西部安全屏障、建设能源及重要矿产资源运输大通道和发展全方位合作三部分,最后指出制定中国中亚战略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东波  李英武  
曾经对世界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丝绸之路",正在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首次提出共同建设地跨欧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创新的大合作模式使重现古老丝路辉煌、实现各自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变得无比真实。中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实施,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影响欧亚大陆地缘格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余晓钟  高庆欣  辜穗  魏新  
中亚五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性合作节点,具有良好的能源基础和合作条件,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大国因素和中亚国情对中国——中亚能源合作战略的影响,构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的战略框架,探讨了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的实现过程、模式选择及推进策略,明确了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政府及能源企业的任务与作用,提出了能源合作战略推进的重点要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谈宝君  
中亚是个多民族的地区,其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该地区语言的丰富性。语言是构成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基本要素,而中亚这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的形成也不能脱离这个规律,加之历史与地缘的原因,中亚地区的语言丰富而复杂便是一个现实的特征。因此要了解中亚就必须先要了解中亚的语言,再加之在中国与中亚之间以语言为载体的各项合作是历史与现实的必需。那么中国与中亚的关系要想有新的更高的发展,了解中亚的语言对于中国来说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和对外战略又一个突破口。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祝小兵  
本文从中国视角来研究东亚金融合作问题,分析了中国与东亚国家的经济联系现状以及中国在东亚金融合作当中的作用,提出了中国推动东亚金融合作的总体原则。文章对中国推动东亚金融合作的各阶段性战略目标和措施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提出了实现东亚金融合作的分阶段目标和实施策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何文彬  
跨境经济走廊或经济带的建设,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步骤,也具有推动战略目标由虚变实、实施周边外交的重要意义。首先对"跨境经济走廊"的理论渊源进行梳理,并界定其概念、运行机制和功能演化路径;其次从政治内涵、经济内涵两个层次分析经济走廊建设的可行性。还指出推动和落实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推进思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何文彬  
跨境经济走廊或经济带的建设,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步骤,也具有推动战略目标由虚变实、实施周边外交的重要意义。首先对"跨境经济走廊"的理论渊源进行梳理,并界定其概念、运行机制和功能演化路径;其次从政治内涵、经济内涵两个层次分析经济走廊建设的可行性。还指出推动和落实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推进思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佟刚  
苏联解体后,美国并未放弃“冷战”思维,1991年至今,为进一步遏制俄罗斯,围绕着新的战略缓冲带,美国正在逐步发起新的攻势。而俄罗斯在饱尝经济衰退、社会分化、国家利益遭受严重冒犯的苦痛之后,为实现其重振大国的长远目标,被迫重新回到了与美国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晓梅  
中国经济的和平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能源瓶颈的制约,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和平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的战略性问题。中亚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中国加强同中亚国家的石油合作,可以解决中国石油短缺、对外依赖度高、进口单一的问题,是中国规避石油进口风险、提高能源安全水平的战略选择之一,对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常水  于源  
在当前的国际社会重新洗牌之际,中国新疆地位凸显,新疆成为中国拓展国际空间的重要节点和战略突围点。未来中国应立足新疆,努力建设国际级大城市,设立中亚区域合作机构总部,打造中亚次区域经济圈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武汉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中亚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十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合作日益深化,共同开创了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中亚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中国—中亚峰会的成功召开推动双方友好合作迈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为推动中国—中亚合作迈向下一个“黄金三十年”,应进一步完善贸易和投资合作机制,挖掘跨境电商发展潜力,构建更加全面立体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农业和能源领域务实合作,创新农业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构建利益共享、安全稳定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积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加强多边协作,共同应对安全领域的新挑战,构建“中国—中亚安全共同体”;弘扬“丝路精神”,扩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合作范围,促进中国与中亚各国人民“心联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庚申  
苏联的解体和中亚里海地区新独立国家的出现,使世界能源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使中亚里海地区成为新的“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基于国内能源安全和全球霸权的需要,美国及时制定了中亚里海能源战略,并采取各种措施推进落实其能源战略。鉴于未来能源供应的短缺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美国的中亚里海能源战略对中国能源战略的突出影响主要是刺激中国加快以中亚里海能源开发为重点的能源战略规划,在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机制的同时,从地区油气连接方面处理好与日本、韩国关系,积极推动建立东北亚地区能源和经济协调机制的建立。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汪海波  
对于中亚而言,199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3月,北约秘书长索拉纳造访中亚4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5月27日,世界瞩目的《俄罗斯联邦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互关系、合作和安全的基本文件》在法国巴黎正式签署。在此前后,美国先后邀请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等国总统入白宫作客,以探讨同中亚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的途径。美国外交在中亚如此频频出击,外交官穿梭斡旋,日益显现出中亚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勾画出美国“中亚战略”的轮廓。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伍福佐  
日本国内能源资源匮乏,高度依赖进口能源来满足国内需求。为了确保能源供应安全,日本实施多元化油气进口源和促进核能发展的能源战略。于是,油气资源和铀资源都相对比较丰富的中亚地区就成为了日本能源外交的一个重要对象。当然,除了能源利益外,日本在中亚地区还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利益。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振华  谭诤  
在中国加入WTO后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范围和深度都逐渐加大。本文分析了外资银行的中国战略及其对中资银行的影响,认为:一方面,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现状及其动态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市场进入战略、客户与业务拓展战略、地域拓展战略以及竞争与合作战略采取积极的对策;另一方面,从中国金融体系的高度出发,外资银行的中国战略顺利实施及其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张,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有利于增强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