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46)
- 2023(3834)
- 2022(3144)
- 2021(3182)
- 2020(2565)
- 2019(6078)
- 2018(5783)
- 2017(10467)
- 2016(5463)
- 2015(6568)
- 2014(6180)
- 2013(6436)
- 2012(6161)
- 2011(5883)
- 2010(5596)
- 2009(5178)
- 2008(5125)
- 2007(4133)
- 2006(3648)
- 2005(3421)
- 学科
- 济(28700)
- 经济(28673)
- 方法(12711)
- 数学(12047)
- 数学方法(12009)
- 管理(11681)
- 中国(11514)
- 业(10597)
- 贸(8709)
- 贸易(8704)
- 易(8631)
- 企(6846)
- 企业(6846)
- 农(6367)
- 关系(5318)
- 出(5195)
- 财(4829)
- 制(4786)
- 银(4611)
- 银行(4604)
- 行(4550)
- 学(4515)
- 融(4507)
- 金融(4507)
- 发(4347)
- 出口(4271)
- 出口贸易(4271)
- 口(4271)
- 环境(4200)
- 业经(4034)
- 机构
- 大学(85410)
- 学院(81801)
- 济(46149)
- 经济(45725)
- 研究(37566)
- 中国(29669)
- 管理(28270)
- 理学(24184)
- 理学院(23889)
- 管理学(23712)
- 管理学院(23553)
- 科学(20041)
- 所(19237)
- 京(19148)
- 财(18373)
- 研究所(17773)
- 经济学(16473)
- 财经(15143)
- 中心(15090)
- 经济学院(14857)
- 经(14258)
- 农(13368)
- 院(13291)
- 北京(13023)
- 科学院(12365)
- 财经大学(11565)
- 研究中心(10731)
- 农业(10674)
- 社会(10272)
- 研究院(10252)
- 基金
- 项目(55087)
- 科学(44146)
- 基金(43394)
- 研究(39954)
- 家(39119)
- 国家(38896)
- 科学基金(32058)
- 社会(28463)
- 社会科(27202)
- 社会科学(27199)
- 基金项目(21749)
- 自然(18949)
- 资助(18665)
- 自然科(18537)
- 自然科学(18530)
- 自然科学基金(18244)
- 教育(17688)
- 省(16716)
- 划(15973)
- 中国(15837)
- 部(14522)
- 国家社会(13842)
- 编号(13396)
- 重点(12852)
- 教育部(12564)
- 发(12297)
- 重大(11453)
- 成果(11444)
- 创(11200)
- 人文(11059)
共检索到127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潮轮
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2013年6月16晚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和平宫"开幕。来自l20多个国家的约1300名代表出席开幕式。6月27日落下帷幕时,本届大会将包括中国新疆天山和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在内的19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处新增世界遗产包括自然遗产5处和文化遗产l4处,其中亚洲新增8处,欧洲6处,非洲2处,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各l处。至此,《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遗产总数已经达到981项,分布在160个国家和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阙维民
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传统工业遗产资源,在许多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已有著述。在已经公布的六批总计2358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有工业遗产171项,其中古代传统工业遗产计为14类149项,体现出我国政府对传统工业遗产的保护力度。但在我国(物质)文化遗产暨工业遗产研究领域,从世界遗产的视野对传统工业遗产的研究,与国际同一研究领域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文章运用地理学的观念与方法,阐述了中国传统工业遗产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保护现状以及研究展望,为今后的工业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世界遗产 视野 中国 传统工业遗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经龙 张小林 郑淑婧
在对世界遗产权威性质疑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世界遗产是各国遗产的代表作,但未必是“精华中的精华”。考虑到世界遗产的保护功能和品牌效应,文章呼吁各个国家和地区积极申报世界遗产,但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凯恩斯决议》严重抑制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遗产大国的申报进程。面对苛刻的申报政策,我们要走联合申报、项目扩展、精品战略的路子,确保申报项目马到成功;面对严格限制的申报数目,我们不能一味等待,在保护好已有遗产和申报项目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去孕育未来世界遗产,把当代的文明足迹留给后人。
关键词:
世界遗产 凯恩斯决议 质疑 出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建华 孙克勤
地质公园是中国乃至世界保护地质遗迹、开展地质旅游以及开展地质学术研究的主要场所。本文就近些年来世界地质公园及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分布、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合分析,并在世界遗产视野下就地质公园的保护与管理进行初步探索。通过分析世界遗产的保护模式,借鉴其管理方式和技术,本文提出地质公园的保护应以研究为支撑,明确景观分级实施主次保护,合理处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以实现观赏价值、经济价值与科研、教育价值的互相促进,更好地促进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进展 现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嵩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嵩龄
本文认为 ,黄山模式的更新 ,主要应进一步解决好以下三方面问题 ,即 :遗产管理标准 ;遗产经营制度 ;遗产与当地社区的关系。这就是说 :①黄山必须按“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 ,制定一系列可操作的管理标准 ,并将旅游服务标准按遗产保护要求而绿色化 ;②黄山旅游活动必须严格按“山上游 ,山下居”(即“景区游 ,区外居”)的方式进行 ,而不是过去的“山上游 ,山上居” ;③黄山的经营必须破除“一套班子 ,两块牌子”的传统做法 ,对于遗产 (即景区 ) ,应按“非营利”制度经营 ,对于非遗产类活动 (如食、住
关键词:
中国世界遗产 景区管理 黄山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嵩龄
黄山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管理的样板单位。本文基于对黄山诸多侧面的认真调查 ,在肯定黄山模式成就的同时 ,指出黄山模式更新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本文认为 ,黄山模式的意义在于它适应当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遗产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 ,较好地解决了遗产管理费用问题以及对当地的经济贡献问题。同时 ,本文还认为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世界遗产管理单位 ,黄山正面临着命运攸关的挑战。
关键词:
中国 世界遗产 管理 黄山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薛岚 吴必虎 齐莉娜
随着人类对世界遗产理解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参与世界遗产项目的不断增多,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价值理念和利用模式也开始经历着发展思路的转变。通过对世界遗产历史发展的回顾,世界遗产相关重要文献的研读以及国内外世界遗产发展现状趋势的对比总结,提出五个转变思路,即从高贵到朴素的转变,从专业到大众的转变,从经济到教育的转变、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和从保护到传承的转变。这些转变带来世界遗产传播概念的呼之欲出,在对遗产传播概念进行初始界定的基础上,基于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从传播内容、传播通道和传播效果三个方面界定了世界遗产传播系统。
关键词:
世界遗产 价值转变 传播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竑 李鹏 吴旗涛
中国世界遗产地开发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热潮。事实也说明遗产地确实具有开发旅游的先天优势。但是,通过在北京、广州、珠海三地的问卷调查发现,国内各世界遗产地在国内游客的感知中并未处于相同的地位,而存在较大的差异。成为世界遗产地并不就意味着绝对的旅游吸引力。世界遗产地名誉的获得是影响游客感知、促进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非唯一因素。决定旅游地发展的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世界遗产地开发旅游不能仅仅依靠遗产地名誉的获得,而要结合实际、合理规划、恰当宣传,进而促进其旅游的全面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陶伟
世界遗产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杰作的突出样品” ,在新世纪的今天 ,“遗产旅游”作为一种世界现象 ,已成为人类求取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的最有效形式之一 ,成为一种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必须性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 ,研究“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的重大论题。本文首次对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把握 ,揭示了遗产地采取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的必然性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分析了发展“遗产旅游”中应正确处理的三大关系 ,提出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寻求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
关键词:
中国 世界遗产 遗产旅游 可持续 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玉翠 邓祖涛 石军南 马点明 郑晓云
文章在回顾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的一级、二级客源市场潜力的计算方法,利用GIS技术计算我国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的一级、二级客源市场潜力,并以此将我国世界遗产的客源市场潜力分为五个类型。研究发现:文化遗产的客源市场潜力普遍大于自然遗产,交通状况、区位因素、遗产地本身的面积是影响世界遗产地客源市场潜力的重要因素,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接待旅游者人次数与遗产地知名度的相关系数远远大于与客源市场潜力的相关系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付晓东 徐涵露
近年,对于文化遗产的讨论焦点,已经由关注保护转移到注重开发,如何在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经济开发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国内外都有相当成熟的经验和办法;而对于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虽有了一些方式,但总体上仍然处于浅层面的、单一的旅游为主的开发利用阶段上。当前,借助文化遗产进行新产业的塑造和实现对原有产业的整合,以创建新兴产业,重组原有的区域产业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深层次的、网络化的开发模式却不多见。本文以经济开发的视角,通过对一个特定的文化(殷墟文化遗产)的认知,探讨文化遗产的深度开发,建立起一个产业网络,最终,形成文化推动产业、经济的巨大内生动力。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深度开发 安阳殷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