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35)
2023(12213)
2022(9905)
2021(8983)
2020(7019)
2019(15997)
2018(15729)
2017(29210)
2016(15619)
2015(17787)
2014(17777)
2013(17449)
2012(16431)
2011(15225)
2010(15450)
2009(14014)
2008(13786)
2007(12192)
2006(11307)
2005(10702)
作者
(45482)
(37861)
(37825)
(35795)
(24554)
(18077)
(17059)
(14743)
(14651)
(13314)
(13160)
(12742)
(12265)
(12151)
(11911)
(11795)
(11285)
(10964)
(10849)
(10639)
(9664)
(9253)
(9198)
(8751)
(8565)
(8488)
(8361)
(8341)
(7644)
(7611)
学科
(78282)
经济(78196)
(37111)
管理(36982)
中国(31065)
(25483)
企业(25483)
(23331)
方法(23284)
地方(23124)
数学(20417)
数学方法(20309)
业经(17554)
农业(15664)
(15368)
贸易(15352)
(15037)
(14872)
(13542)
(13445)
银行(13430)
(13339)
金融(13338)
(13177)
(12714)
(12709)
环境(12512)
地方经济(11867)
发展(11330)
(11305)
机构
大学(226627)
学院(226538)
(104561)
经济(102536)
研究(91470)
管理(80025)
中国(70205)
理学(66858)
理学院(65947)
管理学(65027)
管理学院(64583)
科学(52138)
(51388)
(45996)
(45481)
研究所(41517)
中心(40022)
(37305)
财经(35441)
(34923)
经济学(34073)
北京(33720)
(33474)
师范(33208)
(33071)
(32447)
经济学院(30590)
业大(29440)
农业(28623)
(27750)
基金
项目(146196)
科学(116656)
研究(110464)
基金(106928)
(94038)
国家(92885)
科学基金(78425)
社会(73893)
社会科(70114)
社会科学(70100)
基金项目(55410)
(54568)
教育(49083)
(47130)
自然(46311)
自然科(45240)
自然科学(45229)
自然科学基金(44417)
编号(42996)
资助(42896)
(38380)
成果(35625)
重点(33699)
(33146)
国家社会(32204)
发展(31829)
课题(31673)
(31316)
(29882)
中国(29733)
期刊
(125664)
经济(125664)
研究(78940)
中国(54919)
(36888)
科学(33105)
学报(32286)
管理(32164)
(31490)
教育(27886)
(25558)
金融(25558)
农业(25387)
大学(25297)
学学(23478)
经济研究(21121)
业经(19834)
技术(19504)
问题(18136)
财经(18015)
(15881)
世界(14850)
(14720)
(14452)
国际(13895)
(11698)
现代(11173)
资源(11142)
技术经济(11017)
(10823)
共检索到369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温铁军  温厉  
鉴于国情约束,中国不具备一般性地模仿欧美现代化进程中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条件。1998年我国明确提出的"城镇化"战略,是对县及县以下城镇在国家没有投资的情况下仍然大量增加的客观情况的认可,但许多实际问题导致"城镇化"陷入僵局。中国应该借鉴国际经验,避免其它人口过亿的大型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盲目扩张导致的大量贫民窟、黑社会犯罪等造成现代化进程中辍的不稳定问题。当前"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农村社区土地和乡镇企业产权关系,优先发展中心镇,同时改革地方治理结构,理顺建制镇与村自治的关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费农·亨德森  马先标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随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度膨胀的城市人口在这些国家城市体系的特大型城市集聚。起初,一定程度的城市集聚有利于降低区际和区域内部基础设施的营运成本。然而,只有在一个成熟的城市体系中,经济活动才能均衡地分布。其中,标准化的制造业倾向于分布扩散到中小城市,而非标准化的制造业、研发、服务业等则分布于大都市区域。由于城市规模过大、制度不完善、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力量不足等原因,导致城市过度集聚,从而带来诸多严重的负效应,如不断增加的交通事故、受空气与水的过度污染所导致的健康状况的恶化,以及长距离通勤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为有效减缓大城市体系的这种过度集聚,需加大对区际交通和...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许多原来是帝国主义殖民地的国家纷纷宣告独立。在挣脱殖民地的桎梏以后,这些国家开始行使自己的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先后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工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了人口的集中,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率越来越高。从1960~1975年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曾达到2.04%的最高值,而现在以年增长率1.63%徐徐下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每年大约以3.5%的速度增长,若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成德宁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模式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是在本国工业增长、农业进步的基础上推进的 ,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环境也比当前的发展中国家宽松得多。相反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在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依附发展的地位 ,城镇往往是宗主国控制殖民地的行政中心 ,成为输出原材料、输入宗主国制成品的“飞地”。由于发展中国家自主的工业化迟迟未能启动 ,农业发展停滞 ,大批农村人口被“推向”城市 ,出现“城市病”和“过度城市化”现象。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关键要处理好城镇发展与农村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城镇体系内规模和层次、城镇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春  崔万田  
构建了城镇化和贫困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运用32个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镇化建设与贫困呈U型关系,而且存在一个城镇化减贫的最优水平;城镇化建设在达到最优水平前,有利于贫困的减少,当城镇化建设超过最优水平时,会产生过度城镇化问题,不利于贫困的减少。据此,从劳动者自身的角度进行了城镇化减贫的机制分析,并提出了减贫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春  崔万田  
构建了城镇化和贫困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运用32个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镇化建设与贫困呈U型关系,而且存在一个城镇化减贫的最优水平;城镇化建设在达到最优水平前,有利于贫困的减少,当城镇化建设超过最优水平时,会产生过度城镇化问题,不利于贫困的减少。据此,从劳动者自身的角度进行了城镇化减贫的机制分析,并提出了减贫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大卫·帕克  克林·柯克帕特里克  孙宁  
私有化作为发展中国家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手段得到普遍推广。但是,私有化政策仍存在争议,所有权的作用以及其他诸如竞争和规制等结构性改革应该怎样进行仍然还不确定。本文回顾了近几年发展中国家私有化进程对经济效益影响的实证性经验。这些证据表明,如果私有化的目的是为了长期的绩效提高,那么,它需要以促进竞争和有效规制为宗旨的政策保证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只有将私有化与更广泛的结构改革相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成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汤羡祥  司徒大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宇  
19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深刻变化之一就是与工业化相伴随的人口向城市的集聚。1800年全世界人口之中还只有3%是城市人口,本世纪初这一比重达到15%,现在全世界已有40%的人口居住于城市之中。 从全球范围看,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发展是很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鸿阶  刘霞  
利用外资具有双重作用,如何趋利避害,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最大限度地提高利用外资的经济效益,这是摆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面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凌云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G·怀特的新著《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改革》,1991年在美国和英国同时推出。怀特指出,回顾以往十年,可以看出,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取得进展的,既包括宏观层次的经济政策变革,也包括整个社会内部广泛的制度变革。然而,改革不能随心所欲,也不可能找到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此,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一萍  
发展中国家实施经济政策的教训[美]安妮·克鲁格多年来,经济学家的政策处方都基于这样一些似乎合理的假定:首先,政府作为政策实施主体,将公民的最大化利益纳入其目标函数;其次,追求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决策者都自然有决策所需要的充分信息;最后,似乎无需成本就可提...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火灿  
我国重返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已为期不远,而“GATT效应”更是先声夺人,引起了举国上下的普遍关注。从政府到基层,从理论界、宣传界到企业界,GATT已成为热门话题,随之而来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GATT是冲击还是机会?是损害还是利益?如何才能面对GATT的挑战?怎样才能成功地把握住GATT所给予的发展机遇?在这反应不一、众说纷纭之际,借鉴别国利用GATT发展本国经济和贸易的经验与教训,无疑将大有裨益。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寄厚望于从GATT这一多边贸易体制寻找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因此,这里我们将有选择地考察一些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东南亚和拉美的国家,诸如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