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70)
- 2023(4435)
- 2022(3693)
- 2021(3694)
- 2020(2990)
- 2019(7234)
- 2018(6909)
- 2017(13760)
- 2016(7006)
- 2015(8365)
- 2014(8112)
- 2013(8441)
- 2012(8019)
- 2011(7616)
- 2010(7211)
- 2009(6832)
- 2008(6914)
- 2007(5817)
- 2006(5313)
- 2005(5186)
- 学科
- 济(34669)
- 经济(34645)
- 方法(17922)
- 数学(17145)
- 数学方法(17112)
- 银(17089)
- 银行(16944)
- 行(15748)
- 管理(14234)
- 制(13480)
- 业(12927)
- 中国(12552)
- 贸(10731)
- 贸易(10720)
- 易(10633)
- 融(10133)
- 金融(10133)
- 企(9423)
- 企业(9423)
- 业务(8971)
- 度(8908)
- 制度(8905)
- 银行制(7803)
- 农(6535)
- 财(6027)
- 关系(5612)
- 体(5444)
- 出(5405)
- 业经(4895)
- 体制(4794)
- 机构
- 大学(105828)
- 学院(100504)
- 济(58226)
- 经济(57511)
- 中国(43086)
- 研究(41696)
- 管理(36409)
- 理学(30168)
- 理学院(29862)
- 管理学(29660)
- 管理学院(29483)
- 财(25965)
- 京(23110)
- 经济学(21532)
- 财经(21236)
- 银(20926)
- 所(20492)
- 银行(20112)
- 经(19834)
- 科学(19568)
- 经济学院(19549)
- 中心(19259)
- 研究所(18589)
- 行(18506)
- 融(17811)
- 金融(17627)
- 财经大学(16435)
- 北京(15660)
- 院(14140)
- 农(14056)
- 基金
- 项目(62041)
- 基金(50132)
- 科学(50081)
- 研究(45699)
- 家(43487)
- 国家(43258)
- 科学基金(36668)
- 社会(33162)
- 社会科(31809)
- 社会科学(31806)
- 基金项目(24919)
- 资助(22589)
- 自然(21314)
- 自然科(20882)
- 自然科学(20877)
- 自然科学基金(20584)
- 教育(20329)
- 省(17865)
- 中国(17733)
- 划(16964)
- 部(16758)
- 国家社会(15969)
- 编号(15370)
- 教育部(15053)
- 重点(14090)
- 人文(13461)
- 社科(13257)
- 成果(13160)
- 发(13000)
- 大学(12817)
共检索到169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平
明代万历九年(1581年)改革一条鞭法,白银正式成为中国主体货币,开启了白银中国时代。而在本世纪初,以弗兰克的《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为中心,白银货币化与白银中国又成为探讨中国和西方世界先进和落后历史分岔的重要话题。中国白银货币地位形成的动因是什么,它对中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平
明代万历九年(1581年)改革一条鞭法,白银正式成为中国主体货币,开启了白银中国时代。而在本世纪初,以弗兰克的《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为中心,白银货币化与白银中国又成为探讨中国和西方世界先进和落后历史分岔的重要话题。中国白银货币地位形成的动因是什么,它对中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何平
本文从世界货币职能的视角,考察明代货币结构的变化和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明代货币结构从单一的宝钞制度恢复到钱钞并用,最后形成以白银为价值基准和主导的银钱复合货币体系,是西方势力东来、东南沿海私人海上贸易发展使中国被动迈入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促成的。白银的世界货币性质使得纳入全球一体格局的明朝将白银内化为基准货币。当时的社会精英从货币主导权旁落的角度提出反对使用白银的主张,但未能阻挡东西方贸易交往的国际形势下货币形式的自然选择。白银货币的被动供给为明清社会带来了极其深刻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世界货币 货币结构 白银货币 明代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熊昌锟
16世纪以来,美洲等地生产的机制标准化银元大量流入中国。起初,使用银元不仅需秤量计算,与银锭、制钱汇兑时也常需贴水。然而,银元在与银锭、制钱的长期竞争中,优势日益明显,流通数量和空间均有大幅增长及扩张,进而成为东南沿海、长江下游流域通商口岸的主币,市场偏好银元也使得上海、广州等地洋厘常年居高不下。光绪十六年(1890)以来各省根据鹰洋形制及成色仿铸的银元,逐渐成为市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清季民初的币制改革,均以银元为国币,并建立了元、角、分的货币体系,废两改元则实现了银元对银锭的货币取代。银元胜出的理论依据在于其形制统一、价值稳定,节省了一定的检验费用,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形成了对传统秤量货币的优势。另一方面,清季民初各省和中央政府的推动也是银元胜出的重要原因。银元是从秤量货币到信用货币的重要过渡,以银元为准备金的纸币发行对1935年的法币改革也有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
近代中国 银元 主币 货币体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方意 方明
本文首次采用最新发展的有向无环图方法对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确立及其动态关系展开研究,并结合递归方差分解方法,量化地考察了利率市场化的成效。研究结果表明,存款利率是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与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的基准利率属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而逐步增强;Shibor比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的基准利率属性更强。本文结论符合当前金融市场实践,进一步推动Shibor基准地位,提高回购利率的基准属性与Shibor相竞争刻不容缓。
关键词:
基准利率 有向无环图 利率市场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马召会
此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元明变革视野下的明代货币转型研究"(17CZS019)的成果,曾获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并入选江西财经大学"信毅学术文库"。货币金融问题是传统中国经济史上的难点问题。其中,明代的货币转型问题是学界十分关切的学术问题,在中国金融变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本书为我们解读明代货币白银化与货币转型问题提供了新的看法。该书将明代的货币转型置于元明长时段变迁视野中考察,认为明代货币白银化的背后有着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燕红忠
从明代中叶起,白银逐渐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与货币制度中最主要的货币形态。文章从货币供给和信用扩展的机制出发,探讨了近代中国白银货币制度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点,以及由政府主导的币制改革的路径及特点。研究表明:由于政府信用渗透和管理货币的激励不足,白银的货币供给与信用创造主要由民间机构主导,其信用扩张机制包括发行私人银钱票、使用记账与信用货币,以及发展信用票据等途径,进而导致中国逐步形成了由多种不同货币形态和信用层级构筑而成的分散化、区域化的货币体系。在这一背景下,近代中国的币制变革,本质上是将货币主导权从民间商人手中收归政府,确立国家的垄断发行权和公共信用。金银货币本位选择的争论,反映了中央政府、外国列强和地方政府在主导或分享货币发行权方面的博弈;而两元之争和废两改元则是政府与传统民间金融势力之间对货币主导权的争夺。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由金属货币转变为信用货币,国家在货币发行和管理中的职能进一步强化,随之而来的战争及通货膨胀则对政府的公共信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卫荣
中国白银货币化源于丝路贸易根据目前的考古和历史资料,白银货币或以银为主要成分的金属货币最早出现在地中海地区,古吕底亚王国大约在公元前七世纪末六世纪初就铸造并使用一种天然金银合金(electrum)的钱币,古巴比伦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前330年)也已使用银币。中国白银货币化是从唐朝(618906年)开始的。唐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也是一个中华民族充满阳刚之气的朝代。它最显著的特点是自信、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文成
南宋末年李曾伯所撰《救蜀楮密奏》记载了宝祐二年(1254)四川钱引总量达到16亿贯、宋廷新发行银会2 800万贯导致的货币危机,提出了集中纸币发行权、以东南会子取代钱引、允许银会和东南会子跨区流通的救弊之策。其部分对策付诸实施后,川蜀地区行用了140多年的钱引为银会所取代。该文论及银会替代钱引的历史,反映了南宋末年纸币严重贬值、铁钱失去纸币准备金功能、纸币跨区流通趋势凸显等方面的情况,表明银两不仅取代铁钱成为川蜀新纸币——银会的价值基准,而且已成为钱引、银会、东南会子等纸币共同的价值标准,逐步成为多元货币体系中的主要货币。
关键词:
南宋 纸币 白银 价值标准 货币体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万明
明代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 ,以致于我们将晚明称为中国的白银时代也不为过。然而 ,明初白银并不是国家的合法货币 ,它经历了从非法到合法 ,并普及于全社会的货币化过程。本文依据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买卖交易契约 4 2 7件 ,说明货币化过程源自民间社会 ,经过一个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发展历程。这是中国社会内部自发产生的变革趋向 ,并非国家法令推行的结果。为史界熟知的《明史·食货志》以正统初作为朝野广泛用银的说法不能成立 ,实际得到官方事实上的认可 ,是在成、弘以后。明代白银货币化过程是中国社会经济货币化的过程 ,是市场萌发的过程 ,启动了晚明社会变迁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向近...
关键词:
白银 货币化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过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万明
回顾明代白银货币化研究的学术历程,沿着"白银货币化与中外变革"的学术理路,在大力发掘、整理利用中外一手资料基础上,从国家、市场、社会之间关系和中国与全球关系出发,以白银货币化过程切入,尝试进行全球化开端关键历史时期贯通中外变革的综合性研究。主要在五个方面展开:一是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市场起源;二是明代白银货币化过程从国计与民生两条线索的探讨;三是明代白银货币化与中国和世界的连接;四是明代白银货币化与一系列赋役改革;五是白银货币化与张居正财政改革。结论是在整体世界形成的前夜,白银货币化源自市场萌发,标志着古代中国从农业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引发了一系列国家制度变迁与整体社会多元变化,启动了中国传统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中国市场扩大发展与世界市场连接,直接推动了日本银矿大开发和间接推动了美洲银矿大开发,中国不是被动纳入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而是主动走向了全球近代化的大合流,积极参与了全球化开端时期全球第一个经济体系的建构,为经济全球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卫荣
中国白银货币化源于丝路贸易根据目前的考古和历史资料,白银货币或以银为主要成分的金属货币最早出现在地中海地区,古吕底亚王国大约在公元前七世纪末六世纪初就铸造并使用一种天然金银合金(electrum)的钱币,古巴比伦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前330年)也已使用银币。中国白银货币化是从唐朝(618~906年)开始的。唐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也是一个中华民族充满阳刚之气的朝代。它最显著的特点是自信、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蒋清宏
1989年出版的《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一书中,美国学者罗斯基(Thomas G.Rawski)教授构建了两列1910—1936年中国白银通货存量和货币供给总量数据。经过对有关史料的梳理和分析,本文认为罗斯基构建的"第二列白银通货存量"根本不存在,因此,"第二列货币供给总量"也不存在。而且,即使排除第二列白银通货存量、认定第一列白银通货存量后,按照罗斯基推算方法所得出的1910—1936年白银通货存量也是一个极其失真的数据,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估和低估现象。罗斯基白银通货估计和货币供给总量估计不能作为判断近代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基本变量,尤其是不能作为判断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基本变...
关键词:
白银通货 存量 白银商品 货币供给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宓文湛
马克思把研究货币问题的视角从人本主义抽象的劳动转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货币被当作人的实践来理解,使他的货币理论能超越前人水平而实现创新。马克思的实践视角和货币理论在当代不仅有利于我们认清西方货币理论在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上的局限性,正确认识新金融环境下货币的本质,借鉴和吸收西方货币理论关于各种变量及相互关系分析的合理因素,而且也有利于我国选择正确的经济增长方式,自主采取稳定人民币价值、合理调控外汇储备量等正确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视角 货币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