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33)
- 2023(11503)
- 2022(9476)
- 2021(8705)
- 2020(7260)
- 2019(16151)
- 2018(15666)
- 2017(28895)
- 2016(15916)
- 2015(17747)
- 2014(17364)
- 2013(17320)
- 2012(16411)
- 2011(15330)
- 2010(14990)
- 2009(13940)
- 2008(13513)
- 2007(11883)
- 2006(10596)
- 2005(9619)
- 学科
- 济(85711)
- 经济(85633)
- 管理(41944)
- 业(37761)
- 方法(31128)
- 数学(28273)
- 数学方法(28142)
- 企(28033)
- 企业(28033)
- 中国(22780)
- 农(18971)
- 地方(18378)
- 学(16953)
- 贸(16219)
- 贸易(16212)
- 易(15795)
- 财(15440)
- 业经(15145)
- 制(13148)
- 地方经济(12731)
- 农业(12618)
- 环境(12522)
- 银(11776)
- 银行(11722)
- 融(11708)
- 金融(11707)
- 行(11351)
- 和(9945)
- 体(9894)
- 发(9874)
- 机构
- 大学(238236)
- 学院(236620)
- 济(113583)
- 经济(111784)
- 研究(93874)
- 管理(84826)
- 理学(73168)
- 理学院(72301)
- 管理学(71243)
- 管理学院(70837)
- 中国(70090)
- 科学(57029)
- 京(50930)
- 农(49606)
- 所(49588)
- 财(46587)
- 研究所(45697)
- 中心(40358)
- 农业(39583)
- 业大(39419)
- 财经(37901)
- 经济学(37140)
- 经(34748)
- 经济学院(33418)
- 江(33354)
- 院(33063)
- 北京(32577)
- 科学院(30574)
- 范(28535)
- 财经大学(28208)
- 基金
- 项目(161042)
- 科学(125538)
- 基金(118754)
- 研究(110365)
- 家(108128)
- 国家(107258)
- 科学基金(88801)
- 社会(74129)
- 社会科(70438)
- 社会科学(70422)
- 基金项目(62116)
- 省(60555)
- 自然(57002)
- 自然科(55720)
- 自然科学(55696)
- 自然科学基金(54792)
- 划(52305)
- 教育(49152)
- 资助(48802)
- 编号(40009)
- 重点(37298)
- 部(36357)
- 发(36172)
- 创(33434)
- 国家社会(32755)
- 成果(31856)
- 创新(31579)
- 中国(31320)
- 科研(31045)
- 计划(31045)
- 期刊
- 济(124185)
- 经济(124185)
- 研究(71915)
- 学报(45928)
- 中国(45917)
- 农(44627)
- 科学(39743)
- 财(33816)
- 大学(33352)
- 学学(32115)
- 管理(31035)
- 农业(30593)
- 经济研究(22776)
- 融(21256)
- 金融(21256)
- 财经(20005)
- 技术(18140)
- 业(17679)
- 经(17448)
- 教育(17176)
- 业经(17140)
- 问题(16595)
- 贸(15456)
- 世界(14902)
- 国际(14281)
- 技术经济(12987)
- 统计(11921)
- 业大(11699)
- 版(11536)
- 科技(11034)
共检索到355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春国 高有吉 颜元喜
根据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系群猪的研究资料,我们逐头计算了个体近交系数,然后按近交系数(%)高低依次分为0~0.78,0.79~1.56,1.57~3.12,3.13~6.24,6.25~12.4,12.5~25等6个组,对各项繁殖性状、肥育性状、胴体性状与肉质性状进行了分组统计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当近交系数在6.24%~12.4%范围内时,后备猪生长发育和同胞测定猪的肥育性能表现最佳,当近交系数大于12.5%时,主要经济性状出现下降趋势。
关键词:
近交,经济性状,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季海峰 高翚 刘彦 莫余忠 张春英
用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 (DFREML)估计了DⅥ系猪经济性状的直接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产仔数的直接遗传力和母体遗传力分别是 0 12和 0 10 ,而活仔数的两种遗传力分别是0 15和 0 16 ,活仔数的遗传力高于产仔数的遗传力 ;生长性状、体型性状和胴体性状的直接遗传力范围是 0 2 6~ 0 4 9,母体遗传力范围是 0 2 1~ 0 4 1,其直接遗传力高于母体遗传力。产仔数、活仔数的直接和母体效应间遗传相关为负值 ,而日增重、体长、体高、胸围、臀围、背膘厚、屠宰率、瘦肉率等经济性状两种效应间的遗传相关为正值 ,说明母体遗传效应对繁殖性状的选择有负影响 ,而对生长...
关键词:
直接遗传效应 母体遗传效应 DⅥ系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季海峰 赵书广 金铮 刘彦 高辉 王雍
中国瘦 肉猪母 本新品系( D V I) 系 ,是利用 国内外优 秀猪种 资源: 太湖 猪、长 白猪 和施 格猪杂交 育成的 ,经过6 个世代 的选育 ,其经产猪 的平均 窝产仔数13 头 以上,平 均日增重665 g ,胴体瘦肉率 5932 % , D V I 系经产 母猪与大 白猪、杜 洛克和 皮特兰杂 交,其窝 产瘦肉量 分别是462 kg ,470kg ,和49 2 kg 。
关键词:
猪 育种 杂交利用 母本新品系 瘦肉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昌生 梁艳 徐燕 谢潮添 纪德华 王佩合 史修周 赵玲敏
对坛紫菜人工杂交和选育的Z-26、Z-61和Z-81品系的F2、F3代的经济性状进行比较,旨在选育优良的薄叶新品系。实验结果表明,(1)Z-61新品系藻体薄,厚度约为26~32μm,培养期间经两次剪收,厚度增长不明显,日平均增厚0.32~0.35μm/d;Z-81藻体厚度为36~40μm,比Z-61厚38~50%,剪收后厚度增长明显,日平均增厚0.60~0.70μm/d,经两次剪收后藻体厚度可达52μm;Z-26新品系厚度为30~42μm,剪收后厚度日增长介于Z-61和Z-81新品系之间,为0.37~0.55μm/d;(2)Z-61的F3代在低氮、磷培育液培养8d,藻体虽然发黄但未死亡,移至含...
关键词:
坛紫菜 品系 薄叶 育种 经济性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望宏 张勤 胡军勇 倪德斌 熊远著
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约克猪3个典型瘦肉型猪种为研究对象,分别以Saturation为日龄与体质量关系拟合,线性模型为体质量与背膘关系拟合的最适模型,分别制定出符合国情的瘦肉型猪早期目标性状(50 kg体质量日龄和背膘厚)的校正公式。对早期性状校正值与全期性状校正值的简单相关分析(CORR)和典型相关分析(CANCORR),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证明早期性状校正公式是适合的。早期性状与终测性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选用典型综合指数模型分别进行早期和全期生长性状的综合评定,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达到极显著,说明在一定选择强度下,早期性状的表观选择与全期选择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早期选择是可行的。
关键词:
种猪 早期选择 校正公式 目标性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简运华 龙良启 邓昌彦 熊远著
以人源小卫星探针 33.15和 33.6分析了瘦肉型猪抗应激品系DNA指纹。结果表明在2 .0~ 2 3.0kb区间内图带数分别为 13.4 2± 2 .75和 11.0 0± 1.61,相似系数为 0 .558± 0 .0 97和0 .653± 0 .0 96,33.15探针检测其特征带为 2 .1kb和 10 .0kb。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梁艳 徐燕 陈昌生 纪德华 谢潮添 史修周 王凤霞 赵玲敏
对杂交选育的坛紫菜优质品系(Q-1)和人工养殖的坛紫菜(对照组)进行叶状体生长、藻体厚度、4种色素含量、粗蛋白、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以及丝状体的生长发育等实验。结果表明,(1)(Q-1)F2、F3叶状体生长迅速,不易成熟;3~4cm的F3叶状体经过10~15d的培养,平均日增长量高达(8.33±1.01)cm,分别为父、母本的1.4和2.7倍;(2)F3叶状体在第1次剪收时藻体厚度为(21.0±1.5)μm,仅为对照组厚度的52%,第2次剪收时为(25.6±1.9)μm,为对照组的56%;F2剪收1次后藻体的长度、宽度和鲜重平均日增长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1、2.4和2.2倍;(3)F2叶状体的总藻...
关键词:
坛紫菜 优质品系 经济性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鲁玉洁 周辉通 柯娜 王继卿 黄兆春 梁维炜 甄慧敏 罗玉柱 刘秀 李少斌
[目的]研究绵羊生肌因子6(myogenic factor 6,MYF6)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其对羔羊胴体瘦肉性状的影响。[方法]以215只新西兰罗姆尼公羔为对象,采集其血样,屠宰后测定其后腿、腰部和肩部瘦肉量等胴体指标。提取血样基因组DNA,采用PCR-SSCP检测MYF6基因5'UTR和第1外显子2个区域的多态性,分析核苷酸序列变异对羔羊胴体瘦肉性状的影响。采集绵羊乳腺、肝脏、心脏、背最长肌、脾脏、肺脏、卵巢和肾脏组织,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用RT-qPCR等方法检测MYF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在第1外显子区域,检测到1个SNP(c.129C>T),有A和B 2种等位基因,存在AA和AB 2种基因型。在5'UTR区域检测到1个3 bp的碱基缺失(c.-589--590 del ATA),有C和D 2种等位基因,存在CC和DD 2种基因型。2个区域的基因型分布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MYF6基因第1外显子的基因型极显著影响了羔羊后腿、腰部和肩部3个部位的瘦肉量,以及总瘦肉量和腰部瘦肉比例(P<0.01)。MYF6基因在绵羊乳腺、肝脏、心脏等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以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最高(P<0.05)。[结论]绵羊MYF6基因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其基因型对胴体瘦肉性状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好锋 刘萍 高保全 潘鲁青
本实验通过定向交尾技术构建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全同胞交近交家系。在生长季节,通过对相关形态学指标的测定,对F1–F6家系的生长、存活以及与存活相关的产量进行评估,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F1家系,近交系数每增加10%,就会引起全甲宽–2.4%~–5.1%的衰退,体质量–0.8%~–3.5%的衰退,存活–34.4%~–69.9%的衰退,与存活相关的产量–14.1%~–35.4%的衰退,可以发现全甲宽和个体平均体质量的衰退程度较低,存活以及与存活相关的产量的衰退程度较高。近交系数为37.5%的F3无论在生长、存活还是产量上都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宵燕 经荣斌 宋成义 袁书林 杨元青 张金存 陈华才
以姜曲海猪瘦肉型品系零世代为试验素材,选择仔猪24头,分别于初生和15,30,45,60,75日龄早晨空腹采血,离心取血清以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的含量。结果表明,初生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总蛋白(TP)和尿素氮(UN)显著高于其他日龄,而淀粉酶(Amy)、白蛋白(A)则随日龄增长显著上升,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峰值出现在30日龄。仔猪出生时三碘甲状原氨酸(T3)含量较高,随后有下降趋势。T3含量与某些血液生化指标显著相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德林 徐恩波 郑少峰
鉴于瘦肉型商品猪生产、流通和消费的重要性 ,本文在对河南、湖南、四川三省区生产瘦肉型商品猪的成本效益、后续产业效益、一级市场供给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对影响瘦肉型猪发展的四类因素进行了探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明显
提高猪胴体瘦肉率技术,是辽宁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等5个协作单位于1982—1985年,在遗传、营养、饲养、肉质、养猪环境及防疫保健理论指导下,研究成功的获奖科研成果。 一、技术原理及推广条件 瘦肉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遗传力高,属中间遗传,杂种猪的瘦肉率一般为亲本的中间值,无优势。因此,提高杂种猪瘦肉率的根本措施是提高亲本猪的胴体瘦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业国 汤晓艳 高峰 周光宏
为在生猪屠宰线上较快地预测胴体瘦肉率,实现按瘦肉率大小对猪胴体进行等级划分,构建优质优价的收购体系,研究测定了325头5~8月龄不同类型阉割商品猪的热胴体重和背膘厚,并根据实际分割肉块重对瘦肉率进行了计算,以瘦肉率为因变量,热胴体重和背膘厚为自变量,采用SA S 8.2软件建立了商品猪胴体瘦肉率预测方程,并对其中的最优回归方程进行了诊断和准确性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能较好的拟合商品猪的胴体瘦肉率。
关键词:
猪胴体 瘦肉率预测 预测模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海燕 战勇 张恒斌 刘小芳 杨相昆 刘涛
为了研究重茬连作对打瓜植株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择在农十师183团连作1、2、3、4和5年的田块为5个连作处理,以连作1年为对照,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对打瓜主蔓长、主茎节数、子蔓数等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打瓜农艺经济性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打瓜连作年限与打瓜主蔓长及打瓜节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连作年限与打瓜子蔓数也呈负相关,连作前3年对打瓜子蔓数的影响较为显著;同样随着打瓜连作年限的延长,打瓜瓜数总体仍呈递减趋势,减少幅度较为平缓,仅在连作3年后递减达到最高峰,其它连作年限之间减少相差不大;而连作年限对于打瓜坐瓜节位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打瓜 农艺性状 连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廖必长 董益坤
为探索烟后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最适移栽秧龄,特设立不同秧龄移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各处理在生育期、产量、产量结构和分蘖动态上的差异。烟后水稻适当缩短秧龄,提早移栽,秧苗起发快,低节位分蘖多,穗型大,产量高;而且具有省工、省秧田和提早成熟的作用。烟后水稻强化栽培的秧龄以15~20 d 为好。
关键词:
烟后水稻秧龄 强化栽培 经济性状 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