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06)
2023(17047)
2022(14364)
2021(13324)
2020(11186)
2019(25715)
2018(25170)
2017(48206)
2016(25854)
2015(29019)
2014(28354)
2013(28499)
2012(26082)
2011(23495)
2010(23265)
2009(21574)
2008(21380)
2007(18594)
2006(16403)
2005(14817)
作者
(74723)
(62368)
(61853)
(58883)
(39615)
(29812)
(27993)
(24462)
(23604)
(22140)
(21337)
(21183)
(19963)
(19658)
(19298)
(18867)
(18560)
(18121)
(17810)
(17758)
(15404)
(15306)
(14882)
(14174)
(13914)
(13778)
(13728)
(13491)
(12337)
(12285)
学科
(112941)
经济(112813)
(94433)
管理(86235)
(83353)
企业(83353)
方法(51731)
数学(42197)
数学方法(41828)
(33589)
(33365)
业经(32119)
中国(29572)
(23427)
贸易(23417)
农业(23404)
(22853)
(22799)
财务(22739)
财务管理(22714)
(21876)
企业财务(21526)
技术(20636)
(20602)
(20478)
环境(19997)
地方(19946)
(18929)
理论(18511)
(16987)
机构
学院(374826)
大学(374094)
(159716)
经济(156823)
管理(152478)
理学(132013)
理学院(130627)
管理学(128783)
管理学院(128123)
研究(126305)
中国(97760)
(79812)
科学(77292)
(72040)
(62968)
(61758)
财经(58311)
研究所(57582)
中心(56287)
业大(55069)
(53646)
(53355)
北京(50592)
经济学(48732)
农业(48442)
(46623)
师范(46237)
(46072)
经济学院(44227)
财经大学(43442)
基金
项目(256410)
科学(204111)
基金(189891)
研究(187263)
(165636)
国家(164302)
科学基金(142324)
社会(121209)
社会科(115058)
社会科学(115027)
基金项目(101083)
(97698)
自然(92302)
自然科(90173)
自然科学(90155)
自然科学基金(88608)
教育(83323)
(82123)
资助(77330)
编号(74142)
成果(58302)
重点(57347)
(57315)
(55161)
(54778)
国家社会(50854)
创新(50643)
课题(50046)
教育部(49121)
科研(48944)
期刊
(174143)
经济(174143)
研究(111685)
中国(66238)
管理(58098)
学报(56486)
(55998)
(55788)
科学(55206)
大学(43017)
学学(40788)
农业(39389)
教育(32992)
技术(31234)
(30745)
金融(30745)
业经(29278)
财经(28769)
经济研究(28075)
(24731)
(23492)
问题(22885)
技术经济(20195)
(19606)
资源(18333)
科技(17973)
现代(17966)
世界(17878)
理论(16901)
商业(16530)
共检索到547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耀文  王明利  马晓萍  李鹏程  
[目的]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现代畜牧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综合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EBM模型、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空间马尔可夫链等方法,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2002—2018年中国31省畜牧业生态效率的动态演化特征,并联立STIRPAT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的溢出效应。[结果]研究发现:中国畜牧业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有明显的阶梯性,逐渐形成“俱乐部收敛”式两极格局;西部地区是畜牧业生态效率提高的重点区域,有加速向东部转移融合的趋势;中国畜牧业生态效率的提升是一个长期且相对稳定的过程,地理空间格局对其影响显著,难以实现跨越式转移;财富、人口、技术等方面因素对畜牧业生态效率表现出不同的短期和长期空间溢出效应。[结论]中国畜牧业要走协同发展道路,注重生态补偿与区域联动,切实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在各影响因素间寻找均衡点,构建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竞争有度的产业生态体系,稳步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切不可急功近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孟祥海  张俊飚  李鹏  
中国畜牧业发展正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本文选取土壤环境承载压力、水环境承载压力、饲料粮自给压力和饲草自给压力4项指标,测算了1990-2010年中国及2010年国内各地区畜牧业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研究表明:21年间中国畜牧业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总体上呈现出"逐年上升-平稳回落"的两阶段特征,水环境超载成为中国及各地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环境约束,土壤环境超载次之;饲草自给不足成为制约中国及各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首要资源约束;饲料粮虽能自给,但从全国范围看已接近自给上限,农区省份尤为明显。最后,立足研究结论提出了强化环境监管、推动畜禽粪便还田、加强保护草原以及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等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国刚  王明利  杨春  
农业地理集聚是有效实现农业分工的空间组织形态。以畜牧业为例,采用基尼系数、专业化指数、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平均集聚率等指标与模型,分析了畜牧业地理集聚的发展特征、演变态势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980—2011年中国畜牧业地理集聚程度不断增强,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再到稳定上升的阶段性演化特征,但不同畜产品生产的地理集聚过程差异显著;省域尺度上,畜牧业平均集聚率重心不断北移,逐步形成了北方地区高度集聚、南方地区中低度集聚的空间分异格局;畜牧业地理集聚格局经历了由自然集聚到空间重构再到空间优化的过程,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力以及市场与政策,在不同时期主导着中国畜牧业空间格局的演变,构成了我国畜牧业地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尚莉媛  崔姹  赵慧峰  
[目的]研究京津冀畜牧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明晰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促进畜牧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2000—2020年京津冀13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EBM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畜牧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1)2000—2020年京津冀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均值由0.45增长至0.88,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地区之间的碳排放效率差异呈现缩小趋势。(2)2000—2020年京津冀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呈现由“低值区集中连片,高值区分散”的格局向“高值区集中连片”的布局过渡的趋势,且相异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减弱。(3)乡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畜牧业碳排放强度分别为本地碳排放效率的主要驱动与抑制因素,城镇化水平和乡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能改善邻近区域碳排放效率值。饲料用量、畜牧业技术进步、畜牧业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效率的阻碍作用逐步显著加强;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政策对其的驱动作用逐步显著加强。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畜牧业产业结构对邻近区域碳排放效率的负向影响逐步显著加强。[结论]京津冀畜牧业碳排放效率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并加强区域合作,推动畜牧业低碳高效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剑   胡可欣   柴智慧  
[目的]科学分析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变化规律及驱动机理,为推进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格局,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提供支持。[方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涵盖5个维度14个具体指标的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TOPSIS模型、墨兰指数及空间计量模型,对2010—2022年内蒙古33个牧业旗县的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探究其发展水平及五大指标体系的时空变化规律特征,论证草原畜牧业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内蒙古33个牧业旗县的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较大;(2)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除2022年有所下降外,整体上呈现逐步上升态势,呈M型波动,且33个牧业旗县的时序变化差异较为明显。分维度看,创新能力、开放水平是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3)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变化特征整体呈现“东部高、中部低、西部较高”的格局。从空间聚集模式看,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H-H”聚集旗县始终位于内蒙古东部,“L-L”聚集旗县常年分布于中部,“H-L”聚集旗县由西部逐渐向中部转移;(4)内蒙古各旗县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因地制宜发挥地方优势,实施联动发展战略;提升创新能力,培育草原畜牧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统筹区域经济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雷华  穆晓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成吉  王国刚  张勇翔  董海宾  
为开展草食畜牧业产业空间转移与影响因素研究,构建分区新型种养关系。基于1980—202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标准差椭圆方法,系统分析草食畜牧业的空间分布模式、转移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并以产业转移特征为基础,采用空间面板模型解释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草食畜牧业的空间依赖特征显著,整体趋势自西向东北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重心整体上穿越了农牧分界线,总直线位移距离达505.36 km;空间面板模型显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总体受到生产性土地比重、土地生产能力、人均GDP、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水平等6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地生产能力是推动草食畜牧业由牧区向农区转移的关键因素;此外,不同时期又各有侧重,将长时间序列分解为3个时期,发现机械化、城镇化、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因素是各时期产业布局的主要驱动力。本研究可为构建合理空间布局、优化要素配置,进而为草食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成胜  钱双双  李政通  梁龙武  
畜牧业是重要的碳排放源,中国作为畜牧业大国,测度畜牧业碳排放量并揭示其时空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测度了2000-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的畜牧业碳排放,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揭示了中国畜牧业碳排放的变化特征,进而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揭示了畜牧业碳排放和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化之间的互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00-2014年,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总量由12669.899万t增长到13189.955万t,年均增速0.288%,其中畜禽胃肠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碳排放是其主要来源,两者占畜牧业碳排放总量比重达74.48%~79.50%;②研究期内,中国高、低畜牧业碳排放区空间格局基本保持不变,偏高、中度畜牧业碳排放区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演变态势,高、偏高畜牧业碳排放区基本位于边疆草原地区和粮食主产区,且排名前10位的畜牧业碳排放省区占全国畜牧业碳排放比重达57.50%;③2000-2007年,草原牧区是中国畜牧业碳排放增长的核心区;而2007-2014年,农耕牧区演变为中国畜牧业碳排放增长的核心区;④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化对畜牧业碳排放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78、0.127和-0.145,三者动态变化将共同决定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畜牧业碳排放增长的时空格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成胜  钱双双  李政通  梁龙武  
畜牧业是重要的碳排放源,中国作为畜牧业大国,测度畜牧业碳排放量并揭示其时空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测度了2000-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的畜牧业碳排放,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揭示了中国畜牧业碳排放的变化特征,进而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揭示了畜牧业碳排放和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化之间的互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00-2014年,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总量由12669.899万t增长到13189.955万t,年均增速0.288%,其中畜禽胃肠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碳排放是其主要来源,两者占畜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金贵  赵忠勇  
发展高效畜牧业,是实现传统畜牧业向商品畜牧业过渡的重大战略转移,是畜牧业体制改革的一场革命。何谓高效畜牧业?笔者认为,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要求,充分而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达到单位产出多,产品质量优,经济、社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侯军岐  王志彬  
本文在论述了畜牧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必须以其经济效益为前提,以及畜牧业技术成果转化具有风险性、时效性、动态性和周期性,转化效益具有外溢性和服务对象具有分散性的特征之后,具体分析了农区、牧区、城郊区和半农半牧区畜牧技术成果应用的特点,构成我国畜牧业技术成果转化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结合我国目前畜牧业技术成果转化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加快畜牧业技术成果转化的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仁  
西夏系由游牧的党项民族所建立的多民族政权。畜牧业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仅广大的民众仰之为衣食所需,产出的马、驼等驮畜又系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关乎国计民生。同时,游牧生产方式还对其社会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存根  史照林  汪三贵  王济民  
利用生产函数法测得畜牧业物质投入诸要素对畜牧业增长的贡献份额:精饲料占60.1%,生产畜禽占20%,配种防疫占12%,生产设施折旧占7.86%,燃料电力占0.04%。这些份额在不同区域又有所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瑶  尚杰  
畜牧业已成为全球人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同时,畜禽粪便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本文在测算我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基于脱钩理论分析了我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与畜牧业产值之间的脱钩情况,并借助LMDI模型对影响我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我国畜牧业CH4和N2O排放量分别由2001年的1 068.40万t和39.37万t变化到2011年的1 041.81万t和40.87万t,肠道发酵是CH4排放的最大贡献者,而粪便管理则是N2O排放的重要诱因;在肠道发酵CH4排放中,排放最多的是牛,其次是山羊和绵羊,最少的是兔子,在粪便管理CH4排放中,排放最多的是猪,最少的是骆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杰   王明利  
[目的]为全面系统地了解30年来畜牧业现代化进程,掌握研究热点,预测未来研究趋势,[方法]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基于发文作者、机构和关键词三个维度,对畜牧业现代化研究展开了文献计量分析。[结果]1)发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结合发展背景与发文数量变化情况,将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快速发展阶段(1994—2004年)、稳步发展阶段(2005—2014年)和全面转型升级阶段(2015年至今)。2)通过对发文作者以及机构的分析,得出研究主体力量已初步形成,但无论是作者合作还是机构合作都较为分散。3)快速发展阶段,研究主要集中于饲料粮研究、养殖模式研究、畜牧业产业化研究等领域;稳步发展阶段,研究聚焦于技术水平创新、生产经营方式、产业链的建设以及气候变化等领域;全面转型升级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产融合、可持续(低碳)发展、动物福利等领域。[结论]实现畜牧业现代化是一项长期且动态的目标,未来研究将更加关注科技创新、数智化、集约化生产、绿色发展、多元与国际化等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