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4)
- 2023(15436)
- 2022(13274)
- 2021(12492)
- 2020(10500)
- 2019(24011)
- 2018(23435)
- 2017(44616)
- 2016(24618)
- 2015(27978)
- 2014(27537)
- 2013(27236)
- 2012(24967)
- 2011(22641)
- 2010(22172)
- 2009(20185)
- 2008(19675)
- 2007(17063)
- 2006(14797)
- 2005(12639)
- 学科
- 济(96129)
- 经济(95936)
- 管理(65495)
- 业(61844)
- 企(51185)
- 企业(51185)
- 方法(46596)
- 数学(39295)
- 数学方法(38889)
- 中国(28467)
- 农(26329)
- 财(22434)
- 业经(22248)
- 学(22048)
- 贸(19884)
- 贸易(19876)
- 易(19378)
- 地方(17493)
- 农业(17351)
- 理论(17164)
- 和(16901)
- 制(16217)
- 教育(15376)
- 环境(15236)
- 技术(14757)
- 银(13623)
- 银行(13554)
- 务(13535)
- 财务(13472)
- 财务管理(13453)
- 机构
- 大学(351912)
- 学院(347604)
- 济(139045)
- 经济(136302)
- 管理(134560)
- 研究(121742)
- 理学(117951)
- 理学院(116533)
- 管理学(114419)
- 管理学院(113806)
- 中国(88212)
- 科学(78062)
- 京(75450)
- 农(62959)
- 所(61925)
- 财(59710)
- 研究所(57352)
- 业大(56629)
- 中心(53522)
- 农业(49950)
- 财经(49268)
- 江(47906)
- 北京(47751)
- 范(47243)
- 师范(46722)
- 经(45099)
- 院(43419)
- 经济学(42240)
- 州(38804)
- 经济学院(38236)
- 基金
- 项目(246206)
- 科学(192778)
- 基金(179143)
- 研究(175782)
- 家(158933)
- 国家(157592)
- 科学基金(133501)
- 社会(112370)
- 社会科(105803)
- 社会科学(105773)
- 基金项目(95357)
- 省(94449)
- 自然(87747)
- 自然科(85731)
- 自然科学(85704)
- 自然科学基金(84185)
- 教育(81105)
- 划(81100)
- 资助(73364)
- 编号(70067)
- 成果(56921)
- 重点(55695)
- 部(54693)
- 发(51994)
- 创(51187)
- 课题(48688)
- 创新(47632)
- 科研(47466)
- 大学(46551)
- 教育部(46504)
- 期刊
- 济(144705)
- 经济(144705)
- 研究(101137)
- 中国(65524)
- 学报(63933)
- 农(56946)
- 科学(56251)
- 大学(47639)
- 管理(47077)
- 学学(44818)
- 财(42706)
- 教育(42482)
- 农业(39867)
- 技术(26922)
- 融(24844)
- 金融(24844)
- 经济研究(24445)
- 财经(24049)
- 业经(22734)
- 业(21307)
- 经(20680)
- 问题(19138)
- 图书(18496)
- 科技(17922)
- 版(17661)
- 业大(16911)
- 贸(16027)
- 技术经济(15886)
- 理论(15339)
- 资源(15183)
共检索到495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柳 傅纳 王孟楠
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之下,中国远赴海外留学的人数日益增多,社会文化适应成为这一群体首要面临的问题。如何帮助这一群体实现有效良好的适应是一项亟需探讨的重要命题。通过对892名中国留学生进行调查,重点考察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留学时长对中国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社会支持显著正向预测社会文化适应,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社会文化适应的预测作用存在差异,其中非中国朋友支持和家人支持对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最大;2.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社会文化适应状况,并且在社会支持和社会文化适应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留学时长能够显著预测社会文化适应状况,其中留学时长0-6(含)个月(vs12个月以上)能够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社会文化适应产生间接影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魏浩 赖德胜
利用全球46个国家的统计数据,重点考察文化因素在世界各国吸引国际留学生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文化因素是影响国际留学生流动的重要因素;一国的文化商品出口规模对其吸引国际留学生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国家之间的国际移民网络是影响国际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语言差异对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留学目的国的影响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地理距离较远、语言相同的发达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地理距离较近、语言不同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发达国家的学生倾向于选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蔡宏波 刘志颖 张湘君
近年来,北京作为来华留学生规模最大的地区,正面临着增长速度不断减缓,生源地结构日趋失衡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北京市与东部(上海、江苏、浙江)、中部(湖北)、西部(陕西)五省市来华留学生规模与发展态势,剖析了北京市来华留学生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留学生规模与留学生地域选择的区位因素,指出北京吸引留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对北京进一步扩大留学生规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留学生 北京 教育国际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祖嫘
北京高校留学生人数居全国之首,对其开展跨文化适应研究具有示范意义。从语言、生活、心理、文化等四个维度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高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显著高于中等水平,整体适应较好;不同维度适应性由高到低的排序为心理-文化-语言-生活;呈现阶段性和区域差异性;不同国别生源的适应难点不同;适应呈三级阶梯结构;他们在京人际结构不理想,信息渠道不畅;一些学生易成跨文化适应的问题人群。北京留学管理应优化留学生源结构,扩大奖助范围;创新管理机制,推进中外学生趋同管理;加强目标群体研究,建立有效的文化传播渠道。
关键词:
跨文化适应 留学生 北京高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安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来华留学生人数剧增。据教育部2008年年鉴统计,来华留学生人数已逾22万,来自188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对外招收留学生的高校已超过500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国辉 谢安邦 许美德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2011年5月本研究采用心理适应量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社会适应量表(研究者修订)及学术适应量表(研究者修订)对262名五所高校的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探索,通过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发现:第一,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三个维度即心理适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潘晓青
为了解美国在华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的适应现状,本文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对8名美国留学生进行了访谈。研究发现,美国留学生与中国人的跨文化人际交往主要存在下列问题:语言障碍影响了沟通效果和人际和谐;刻板印象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有负面影响;刻板印象主要和种族与国别有关。文化差异包括:平等自由和服从上级;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就事论事和人情面子;人际距离的远和近。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从人际交往的角度,对美国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管理提出了包括语言培训、跨文化教育和培训、有关制度调整等建议。
关键词:
美国留学生 跨文化 人际交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任杰慧
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出发,运用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从生活、文化、学习、身体和经济5个方面对中国小留学生海外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原有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上提出"前告诫"和"阈限期告诫和唤醒"的概念。研究发现,留学初期是小留学生适应性调整的"关键期",父母和教育者的关心和及时告诫,有助他们摆脱"阈限"状态。此外,个人性格、家庭关系等也对适应性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筱秋 何欣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比例进一步增加,留学生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帮助国际学生适应中国生活和学习。文化认同是文化适应性的基础,针对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问题和文化素质发展研究有助于发现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定量研究,了解来自江西三所高校230名亚洲和非洲国家的本科留学生的留学动机、语言状况、文化传播渠道、中国文化认同情感因素和中国物质文化认知程度对留学生文化素质发展的影响,以期提高留学生中国文化素质和文化认同,顺利完成学业,把未来职业发展和两国间的友好往来联系起来。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文化认同 文化素质 软实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娟
科研创新一直是社会关注和学术研究的热点。虽然既有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从社会文化角度的分析还不多。笔者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60位在校研究生进行实证调查,来剖析研究生科研创新的主要限制因素。通过调查发现,考试制度、科研小环境、社会大环境及研究生思想、精神等方面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生的科研创新。针对揭示的问题,有必要从多个方面加以改革,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
科研创新 社会文化 环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孙晓明
实验发现,预先准备可以帮助被试提高口语表达的语法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即时准备可以帮助被试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度和语法复杂度。这个结果提示我们,在口语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作业为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预先准备和即时准备时间,来促进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留学生教育 预先准备 即时准备 口语表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曲如晓 江铨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区域分布差异明显。采用2002-2008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用固定效应模型验证来华留学生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度、师生比、生均教育经费以及人均GDP对来华留学生区域选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高等教育机构数、地区总人口、外商直接投资以及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影响并不显著。东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而言,其对外开放度、师生比和人均GDP对来华留学生数的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区域选择 固定效应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阎琨
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梳理了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跨文化适应和挑战。一方面从文化、社会生活、和就业移民的状况来考察中国学生群体在美国的跨文化适应情况;另一方面依据访谈数据,从学业方面、社会—文化方面和个人生活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学生在美国所遇到的压力和挑战。本文旨在全面反馈海外留学生的生存图景,为国家的海外留学预警工作提供实证指导。
关键词:
中国留学生 美国 跨文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曲如晓 李婧 杨修
笔者基于1996年~2012年来华留学生中排名前九的来源国的面板数据,采用中国核心文化产品的出口额作为度量文化认同程度的指标,对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化认同对于来华留学生规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化认同每提高1%,来华留学生人数约增加0.116%。为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除了促进经济、教育和科技因素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外,还应该扩大中国文化的传播、提高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程度。
关键词:
文化认同 来华留学生 文化产品贸易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曲如晓 李婧 杨修
本文对1996-2014年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和来华旅游规模作为衡量文化接受度的指标。结果发现,文化接受度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影响选择偏好来影响来华留学生规模,文化接受度越高,来华留学生规模越大。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产品贸易,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提高文化接受度,进而促进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扩大。
关键词:
文化接受度 来华留学生 文化产品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