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57)
2023(6478)
2022(5436)
2021(5522)
2020(4456)
2019(10401)
2018(10357)
2017(19249)
2016(10452)
2015(12195)
2014(11807)
2013(11765)
2012(11435)
2011(10373)
2010(10051)
2009(9348)
2008(9296)
2007(8035)
2006(7045)
2005(6440)
作者
(28582)
(24054)
(23957)
(22876)
(15483)
(11777)
(10806)
(9396)
(9352)
(8458)
(8286)
(8253)
(7701)
(7650)
(7474)
(7404)
(7168)
(7024)
(6891)
(6794)
(6143)
(5758)
(5738)
(5461)
(5369)
(5277)
(5211)
(5167)
(4875)
(4784)
学科
(45149)
经济(45101)
管理(24941)
(21551)
方法(18700)
数学(16723)
数学方法(16528)
(15755)
企业(15755)
中国(15536)
(12564)
(11338)
贸易(11330)
(11090)
(9012)
地方(8705)
(8632)
(8421)
业经(8191)
农业(8170)
环境(7017)
(6749)
银行(6743)
(6527)
(6421)
金融(6419)
关系(6418)
(6255)
(6167)
(6113)
机构
大学(149987)
学院(145968)
(65401)
经济(64237)
研究(56822)
管理(51064)
中国(45178)
理学(43414)
理学院(42794)
管理学(42080)
管理学院(41797)
(34202)
科学(33335)
(28336)
(28250)
研究所(25798)
中心(25547)
(22968)
财经(22685)
北京(22190)
经济学(21608)
(21489)
师范(21324)
(20829)
(20744)
(20563)
业大(19468)
经济学院(19392)
农业(18066)
师范大学(17733)
基金
项目(95914)
科学(75732)
研究(71649)
基金(71310)
(62639)
国家(62139)
科学基金(52165)
社会(46673)
社会科(44116)
社会科学(44107)
基金项目(37195)
(33487)
教育(32443)
自然(32143)
自然科(31396)
自然科学(31388)
自然科学基金(30842)
(29791)
资助(29597)
编号(27904)
成果(23785)
(22780)
重点(21815)
中国(21455)
(21218)
国家社会(20467)
教育部(19632)
课题(19628)
(19102)
大学(18812)
期刊
(73303)
经济(73303)
研究(47936)
中国(32318)
学报(22871)
科学(22243)
(21321)
(21158)
管理(18728)
大学(17736)
教育(17167)
学学(16234)
农业(14997)
(13205)
金融(13205)
经济研究(12242)
技术(12006)
财经(11709)
(10950)
问题(10375)
(10343)
世界(9952)
国际(9774)
(9235)
业经(9166)
图书(8539)
资源(8433)
(7080)
技术经济(6944)
(6573)
共检索到228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明薇  
中国绘画美学以"蒙养"和"氤氲"为基本原则。"氤氲"是画论典籍中的核心概念,也是画论典籍翻译的难点之一。在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撰写的《石涛画语录》中,"氤氲"二字既有"影"和"气"之义,亦是石涛绘画理论中的术语,英译时应根据语境和画论专业知识详加辨析,选取最佳的翻译策略。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卢军羽  刘宝才  
中国瓷器的生产历史就是一部窑场的变迁史,向域外读者译介中国陶瓷典籍和传播中国悠久的窑炉文化,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任务。中国陶瓷典籍中的窑名可分为三类:地名窑、人名窑和功能窑。窑炉文化具有系统性,且窑名属陶瓷行业术语,因此窑名的翻译应遵循系统性和可辨性原则,但具体翻译方法因窑名的不同类别而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英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内容涉及国家民族、历史地理、习俗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思维模式等方面。不同的国家或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客观存在,这些差异与中国典籍的英译效果关系密切,必须受到翻译者重视。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处事原则和习俗禁忌等方面阐述中西文化差异,以龙、颜色和敬老等常见的中国典籍内容为例,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在中国典籍英译过程中的种种表现,旨在强调中国典籍英译过程中文化差异视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烟朦   孙显斌  
中国典籍英译是促进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继而反向助推中国典籍资源传承与利用的重要手段。文章从《中国文献西译书目》《新编中国文献西译书目(1900-2017)》中甄选出1620条相关单行本的条目,运用知识图谱、GIS等可视化分析方法和文献计量法,绘制18世纪上半叶以降近三百年英译作品、译者群体和出版发行的图景。以史为鉴,新时期我国主导的中国典籍英译应规避选题的重复性和契合海外受众的需求,又发扬翻译大家的精神和倡导合作翻译,且推进国内出版社的国际化和加强与英美出版社的通力合作。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许豪  
接受美学的读者中心论给翻译研究的启示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要重视读者的期待视野。然而要实现译文文本的意义,译者对译语读者期待视野的重构也同样重要,这在典籍英译中尤为突出。重构读者的期待视野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对文本进行信息补充,产生的信息即为副文本。文章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从期待视野和视野融合两个角度出发,结合副文本理论和深度翻译,探索典籍英译文本意义实现的模式,并结合黄继忠《论语》英译本,验证接受美学与副文本理论、深度翻译方法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鄢婧莉  王红  
针对英国汉学家格雷厄姆(A.C.Graham)提出的汉籍英译只能由母语为英语的译者"译入",而不能由母语为汉语的译者"译出"这一观点,我们给予了实证性的反驳。我们选取了理雅各,辜鸿铭,威利,赖波和夏玉和翻译的《论语》的4个译本,在词汇和句子层面上分析了这4个译者的文体特征和翻译策略和并对其进行了对比解读。最后得出结论:中外译者翻译风格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丰富了对汉语典籍的阐释。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烟朦  孙显斌  
文章基于甄选的《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选目,梳理1921年前的中国古代科技典籍早期英译文献。根据爬梳到的36种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的55部英译文献,相关英译肇始于1736年,翻译重心呈现出从注重科学性到人文性,再到科学性的回归,又表征为版本考究不足、传教士译者主导、在中国与英国及其殖民地集中出版的特征。这些英译文献助推了欧洲近代科学和社会变革、东学西渐和英美汉学的发展,为李约瑟及其之后的中国科技史研究者提供了知识参照。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尚巾斌   唐家扬  
文章以《赤壁赋》3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层面比较了各译本对社会文化、物质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以及语言文化缺省的补偿程度,总结了汉语典籍英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总体原则:译者应深刻理解和把握原语与目标语文化内涵;典籍英译意在传播文化,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补偿并不意味着要消除文化异质性;译者要本着“不增不减”的翻译补偿原则,在准确传达原语信息的同时尽量保留原语文本中的文化内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琼  
陆羽撰写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其英译本对中国茶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具有极大的价值。从典籍文化翻译的视角,重点考察美国译者Francis ross carpenter的《茶经》英译本中关于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效果,并对译者英译过程中准确再现原语负载的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的得与失进行综合评价,为茶典籍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以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高跃丹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最早成书、最早出现英译文献的古典小说,其英译与传播研究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交流有着重要意义。1905年,英国汉学家斯蒂尔出版的《舌战》让《三国演义》英译文献流布进入单行本时代。然而长久以来,斯蒂尔其人其作相关研究暂付阙如,本研究旨在弥补这一缺失,发掘斯蒂尔英译《三国演义》的价值。文章借用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广泛搜集第一手英文文献,以斯蒂尔《舌战》英译活动为起点,从其来华背景、译本特色和译本传播与流布等方面,深入探讨《舌战》的英译与传播对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启示。斯蒂尔《舌战》译本语言简洁明了,凸显中国文化异质性;译者还刊登广告、发表书评,积极推动提升英译与传播效果。然而译作在西方的流布较为零散,这受到该作品的节译形态、译者惯习和社会资本影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传富  
~~
关键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苏华  孙萃英  
在文化强国战略引领下,我国既要注重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引进,又要在高校教育中传播"中华文化走出去"观念,让世界领略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在此背景下,以传统文化推介作为突破口,将戏剧的译介作为推动中华文化进一步传播的主要手段,是一项非常有文化交流意义、值得持续推进的工程。然而,在跨语言文化交流中,文化信息的传递需要通过翻译的手段实现。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章超   何琳   喻雪寒  
在数字化背景下,如何整合海量、多源和异构的典籍内容知识资源,并从中抽取出与典籍内容相关的知识单元,揭示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还原历史事件所处复杂情境的关键。文章尝试从知识组织角度出发,利用历史学者需求调查、LDA主题模型聚类和本体复用等方法构建典籍内容知识表达模型;提出包括事件及其论元构成和事件关系抽取的事理图谱自动化构建方法,从内容和应用的维度实现事理图谱的质量评估。在此基础上,从主题叙事、空间叙事和逻辑叙事的定义域视角,实现典籍内容知识应用。本文构建的典籍内容事理图谱能从更细粒度实现事件与角色、地点、时间和万物的结构化和语义化描述,在实现典籍内容事件知识序化的同时,充分揭示历史事件的分布规律与发展趋势。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吴梦成   林立涛   胡蝶   刘畅   黄水清   孟凯   王东波  
中国存世典籍成书于不同时代,典籍文本的语体风格及内容均具有时代性。文章以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机器翻译为切入点,探究典籍文本的时代特征及其对中国古代典籍机器翻译的影响,提出针对不同历史时期训练翻译模型的策略,以提高古文翻译质量。以《二十四史全译》为研究语料,将语料划分为远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从计算人文视角利用统计计量的方法对不同历史时期典籍文本的词频、词性、依存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在数据增强的基础上,利用每个时期的语料分别训练多种机器翻译模型并比较翻译效果。研究发现:典籍文本存在时代特征差异,并会对机器翻译效果产生显著影响;针对不同时期典籍文本分别训练机器翻译模型,能够提高古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郭岩  
这里,仅从国内外国画市场的现状、误区、对策构想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