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82)
- 2023(14576)
- 2022(12473)
- 2021(11769)
- 2020(9863)
- 2019(22797)
- 2018(22259)
- 2017(42469)
- 2016(23158)
- 2015(25975)
- 2014(25553)
- 2013(25544)
- 2012(23325)
- 2011(21267)
- 2010(20697)
- 2009(18841)
- 2008(18241)
- 2007(15565)
- 2006(13432)
- 2005(11594)
- 学科
- 济(95271)
- 经济(95172)
- 管理(63860)
- 业(59340)
- 企(47709)
- 企业(47709)
- 方法(44211)
- 数学(39145)
- 数学方法(38795)
- 中国(25978)
- 农(24379)
- 财(21345)
- 学(20744)
- 贸(19626)
- 贸易(19618)
- 业经(19447)
- 易(19144)
- 农业(16412)
- 地方(16264)
- 制(15332)
- 环境(14799)
- 技术(14199)
- 和(14040)
- 理论(13437)
- 银(13362)
- 银行(13293)
- 务(13011)
- 财务(12950)
- 财务管理(12931)
- 行(12714)
- 机构
- 大学(332428)
- 学院(327873)
- 济(134607)
- 经济(132090)
- 管理(129360)
- 研究(115765)
- 理学(113495)
- 理学院(112208)
- 管理学(110307)
- 管理学院(109749)
- 中国(84771)
- 科学(74082)
- 京(71096)
- 农(60558)
- 所(58968)
- 财(56896)
- 研究所(54806)
- 业大(54571)
- 中心(50878)
- 农业(48210)
- 财经(47257)
- 北京(44941)
- 江(44123)
- 经(43397)
- 范(42054)
- 师范(41544)
- 院(41540)
- 经济学(41168)
- 经济学院(37350)
- 州(35733)
- 基金
- 项目(234817)
- 科学(183584)
- 基金(172151)
- 研究(164951)
- 家(153586)
- 国家(152384)
- 科学基金(128986)
- 社会(105007)
- 社会科(99616)
- 社会科学(99590)
- 基金项目(91866)
- 省(89150)
- 自然(85842)
- 自然科(83873)
- 自然科学(83846)
- 自然科学基金(82363)
- 划(76839)
- 教育(74728)
- 资助(70801)
- 编号(64619)
- 重点(52905)
- 部(52010)
- 成果(51239)
- 发(49667)
- 创(48801)
- 创新(45649)
- 科研(45579)
- 课题(44366)
- 计划(44014)
- 教育部(44013)
- 期刊
- 济(137039)
- 经济(137039)
- 研究(94010)
- 学报(60658)
- 中国(57522)
- 农(54025)
- 科学(53393)
- 大学(44680)
- 管理(44663)
- 学学(42355)
- 财(40224)
- 农业(37916)
- 教育(31614)
- 技术(24966)
- 融(24574)
- 金融(24574)
- 经济研究(23777)
- 财经(22561)
- 业经(21406)
- 业(20287)
- 经(19355)
- 问题(18269)
- 科技(17184)
- 图书(16201)
- 业大(16127)
- 版(16111)
- 贸(15501)
- 技术经济(15385)
- 理论(15163)
- 资源(14626)
共检索到461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华锐 王森林 许泱
基于252部电影的数据,文章讨论口碑、关注度、宣传方式、导演、男女主角、电影档期等因素与电影票房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口碑显著地促进票房的增长,但随着票房不断增加,口碑对票房的促进作用有所降低;关注度促进电影票房的增长,但其促进作用低于口碑;现代宣传方式对电影票房的促进作用高于传统宣传方式;明星导演和明星演员显著提高电影票房,其中,导演对票房的促进作用大于男主角,男主角对票房的促进作用大于女主角;档期显著促进电影票房的增长,档期越热门,对票房的促进作用越大。
关键词:
电影票房 影响因素 分位数回归 1%截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昊姝
文章立足于世界电影市场发展的现实情境,分别采取探索性分析与验证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并定义了三类一级影响因素与十类二级因素。以全球公开上映的二百部电影数据为依据,基于静态数据分析与动态趋势分析的二维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以"电影发行回报""发行风险控制""电影投资决策"为核心的影响因素在即期及远期对于世界电影票房的影响机理。并以静态与动态统计检验分析结果为基础提出促进全球电影行业发展的合理建议,为电影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梅林 都行
以2012—2015年艺恩数据智库发布的中国29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电影相关数据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为基础,计算电影票房综合指数,运用空间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法,从省、市两个层面分析电影票房的地域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电影票房省级层面上呈现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由高到低的阶梯状分布特征;城市层面呈现东部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之间、省会城市与一般地级市之间的分异并存,但随时间推移差距不断减小;一二线城市电影票房明显下滑,三线及以下城市大幅上升。②电影票房的等级规模结构呈现首位城市垄断性不强,中间位序城市较多,中后位序城市发展逐渐快于位序在前的城市。③电影票房的热点集聚区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逐渐下滑,长三角地区不断加强;热点集聚区逐渐缩小,次热点集聚区不断增大,冷点集聚区变化不大,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④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人数、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城市影院数、房价压力是影响电影票房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铮 许敏
本文以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公开上映的554部国产影片为样本,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考虑到票房分布的偏态性,本文除了采用传统的OLS方法,还设定成功影片的不同临界值,运用Logit模型进行回归。结果表明续集、评分、票价、档期、明星和导演均对票房产生积极影响,其中明星和导演虽然存在显著的票房效应,但其效应边际递减。
关键词:
票房 偏态性 Logit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夏妮亚 蒲勇健
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之一,对经济具有极大的正外部性,在国民经济中日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内电影票房可以作为衡量一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及市场规模的指标,本文采用二十国集团中十个国家的电影产业面板数据通过双因素固定效应模型和GEE模型研究国内电影票房对名义GDP、观影人次、银幕数量、放映数量的弹性。通过四个弹性说明:电影产业具有比大经济环境更为稳定的宏观特性、需求价格弹性富于弹性的微观特性,银幕数量的粗放式增加对国内电影票房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但贡献并不突出,放映数量的过度增加反而会减少国内电影票房。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宋子川
电影票房收入是衡量电影绩效的重要指标,也是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本文以2011-2013年在我国公开上映的50部进口影片为例,对影响我国电影票房收入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文所分析的十个影响因素中,电影评分、排片比例、影片热度对电影票房提升有正向作用,其它因素则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影片的重视程度、宣传活动、观感评价是造成电影票房变化的主体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电影尤其是国产电影票房收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电影票房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武华
在倡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其中电影产业的发展尤为突出,而电影票房是电影产业的命脉,对电影票房的研究是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立足点。本文选择在中国内地市场中公映的国产电影为研究样本,基于理论模型建立PLS计量实证模型,并对三次回归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演员、导演、发行公司、电影评价、上映时间、宣传力度对电影票房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电影的前期宣传与后期宣传对电影票房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且后期宣传对电影的总票房的影响力更大。
关键词:
内地市场 电影票房 PLS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雪 伍晨
以2014年国产影片为研究对象,利用从主流视频网站获得的数据,对网络视频的社会化分享对国产电影票房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化分享是影响国产影片票房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费者将影片网络预告片分享到微博、QQ好友、微信和Qzone等站外社会化媒体的次数越多,线下国产影片的票房收入越高,而站内分享行为对影片票房收入的影响明显弱于站外社会化分享行为。
关键词:
网络视频 社会化分享 国产电影 票房收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文嫮 张强国
基于2003—2015年占据当年票房70%以上的国产电影所参与企业的关系数据,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了中国电影产业网络的节点权力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电影企业网络权力获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电影产业网络节点的递推中心度基尼系数为0. 5955,权力分布高度不均衡,呈现出"核心-边缘"格局。国有企业——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占据整个网络权力的核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电影产业网络组织运营。少数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联系密切的民营垂直一体化制片公司和后期制作公司也获取了较高的网络权力。回归结果还显示,稀缺性产业资源、社会规则、产业链分工协作方式均对电影企业的网络权力获取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嵌入性 中国电影产业 权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昌南
当前中国电影产业链纵向分离结构下,低质量的电影在电影制作、发行商与放映商的票房收入分账制博弈中更具有优势,导致偷票房现象。该问题会使电影边际质量收益与边际质量成本偏离利润最大化条件,从而整个电影市场产品质量恶化,劣质电影驱逐优质电影,最终电影行业出现柠檬效应。因此,需要重构电影产业纵向结构,重塑纵向控制方式、提升技术监督手段,构建监管偷票房市场化机制。
关键词:
电影行业 偷票房 柠檬效应 监管对策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魏宇 杨惠 梅德祥
电影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电影市场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有待深入研究。选取2012年1月到2018年3月我国周度电影票房收入增速作为高频解释变量,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混频数据抽样模型(ADL-MIDAS)分析其与季度GDP增速及月度制造业PMI增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电影票房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和制造业PMI增速之间具有负向相关关系,我国电影市场存在"口红效应",可以根据电影票房收入增长情况对宏观经济走势做出预判。对多种模型的比较结果显示,加入电影票房收入可以显著提高GDP预测精度,电影票房收入可以作为GDP预测指标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波 董纪昌 汪寿阳
本文通过对北京和武汉两地市民的调研,实证分析了我国电影票价与受众之间的相互影响。实证得出我国电影票价偏高以及实际观看电影的观众比例极度偏低的结论,提出按时间细分和按人群细分的动态票价策略。
关键词:
票价 受众 票房收入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隽旎 孙琦 龚姝颖
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常常需要处理大量而复杂的产品信息。因此,消费者需要借助能够简化概括产品信息的“代理变量”来对产品信息进行处理,从而简化购买决策行为。产品排名是消费者最常用的简化产品比较和评估过程的信息,消费者经常会在购买前参考产品排名,以支持自己的购买决策。本文以电影市场为例,使用2010年至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周票房数据,运用刻画消费者电影需求的离散选择模型,定量研究了电影首映周票房排名对消费者电影需求的影响及其机制。具体来说,本文在三个方面对于现有文献进行了扩展:首先,本文将产品排名的需求效应分解为“感知质量效应”和“信息扩散效应”,并对其进行了量化分析。其次,本文研究了产品排名的需求效应在不同电影中异质性。最后,本文研究了排名信息对于整体市场消费需求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在首映周的票房收入排名越高,会导致更好的质量感知和更积极的信息扩散,从而导致更高的总票房收入。但是,排名效应的主要渠道是感知质量效应而不是信息扩散效应。第二,本文发现首映周票房排名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较于国外电影和由大型电影公司发行的电影,排名对中国本土电影和小公司发行的电影的影响更加显著。最后,首映周票房排名对电影市场整体有市场扩张效应,但是扩张效应主要来自首周票房排名很高的电影,而非所有电影都能从排名信息中获益。本文的研究扩展了现有对产品排名效应的研究,并对电影行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可行的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琦 袁芳英
电影票房收入是衡量电影消费市场价值实现的重要指标,也是拉动数字消费的重要载体。本文构建包括消费者特征、电影产品特征、数字环境特征对电影消费影响的指标体系,运用Python采集2017-2019年合计830部中国电影产品相关特征因素数据集,通过stacking算法对三类经典模型进行五折交叉折叠训练,构建票房预测模型。研究发现:模型融合视角下创新设计的电影票房预测模型泛化能力更强,拟合优度更佳,预测误差更低;新情境下电影消费影响因素中的编剧历史作品票房影响力、数字化渠道营销物料投放量、演员历史作品票房影响力、电影类型以及舆论热点等因素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数字经济时代应提升高品质文化内容创新能力,审慎对待流量效应;进一步规范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生态治理;鼓励多元化的数字内容价值评价体系构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苏秋
本文研究了中国电影产业在非系统性风险影响下的实际投资与其预期投资收益的匹配关系。根据Thomas(2014)的建模思想,构建简化的匹配模型,找到电影产业非系统性风险对其预期收益的同向影响关系。实证证明,电影产业投资所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无法通过现有金融手段完全分散,高非系统性风险要求高预期投资收益。因此,影片的非系统性风险往往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因素。非系统性风险在影片的生产定价中应当被重视。
关键词:
非系统性风险 预期收益 文化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