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50)
2023(16310)
2022(13499)
2021(12806)
2020(10520)
2019(24076)
2018(23910)
2017(44975)
2016(24324)
2015(27856)
2014(27985)
2013(27398)
2012(25321)
2011(22913)
2010(22511)
2009(20570)
2008(20273)
2007(18215)
2006(15716)
2005(13824)
作者
(69449)
(58308)
(58200)
(55385)
(36859)
(27919)
(26615)
(22810)
(22000)
(20769)
(19814)
(19789)
(18473)
(18327)
(18174)
(18040)
(17633)
(17290)
(16783)
(16762)
(14387)
(14234)
(14176)
(13333)
(13246)
(13085)
(12877)
(12832)
(11710)
(11709)
学科
(103469)
经济(103282)
管理(71948)
(67261)
(55453)
企业(55453)
方法(48789)
数学(42178)
数学方法(41663)
中国(29873)
(28640)
(25847)
业经(23139)
(20943)
(20584)
贸易(20572)
(20093)
(18970)
农业(18890)
技术(18855)
环境(18335)
地方(18262)
(17333)
理论(16982)
(16129)
财务(16065)
财务管理(16017)
(15791)
银行(15753)
企业财务(15130)
机构
学院(349101)
大学(348221)
(147154)
经济(144238)
管理(134339)
研究(117976)
理学(115638)
理学院(114396)
管理学(112385)
管理学院(111731)
中国(90257)
(73754)
科学(71279)
(65761)
(58768)
(56165)
中心(55314)
研究所(53345)
财经(52862)
(51874)
业大(51005)
(48044)
北京(46618)
经济学(45864)
(45127)
师范(44651)
农业(44050)
(42861)
经济学院(41483)
(41078)
基金
项目(234326)
科学(184833)
研究(172422)
基金(170693)
(148852)
国家(147642)
科学基金(126623)
社会(110724)
社会科(104290)
社会科学(104260)
(90754)
基金项目(89706)
自然(80856)
教育(80275)
自然科(78983)
自然科学(78960)
自然科学基金(77557)
(76829)
资助(70119)
编号(69912)
成果(56036)
重点(53180)
(52727)
(50936)
(49528)
课题(48179)
创新(46373)
国家社会(46314)
教育部(45386)
科研(45192)
期刊
(158043)
经济(158043)
研究(100263)
中国(68980)
学报(53531)
(52659)
(50494)
科学(50211)
管理(48880)
大学(41101)
教育(38682)
学学(38504)
技术(35041)
农业(34750)
(29183)
金融(29183)
财经(26152)
经济研究(26086)
业经(25213)
(22598)
问题(20772)
(19439)
技术经济(18982)
(18399)
统计(17459)
图书(17128)
(16842)
科技(16084)
世界(15732)
(15707)
共检索到514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卓淳  姚遂  
社会技术转型的多层视角(MLP)是转型理论的最新进展,它认为转型是由三个层面——微观层的技术利基,中观层的社会技术体制和宏观层的大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一个非线性的演化过程。该思路通过分析技术和社会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寻求理解社会技术体制的长期变化。本文以MLP为分析思路,研究我国电力系统现行体制已经发生的动态变化;并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时间维度,对我国低碳电力系统转型路径提出一个概念性的分析框架。短期的转变路径,延续和发展现有体制结构和治理模式,通过体制内行为主体有意识地调整创新活动和发展的方向,来解决体制内部矛盾和压力,实现政府2020年的减排目标和可再生能源目标。中期的重构路径,基本实...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英芝  
电力系统的环境效率变化直接影响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文章采用基于松弛变量的网络数据包络分析模型(slack based measure-network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SBM-NDEA)研究30个省级行政区域(未包括港澳台和西藏)电力系统环境效率变动情况。通过对运算结果的分析发现:由于考虑了发电部门和输配部门间的竞争合作关系,SBM-NDEA模型结果的区分度更高,比传统模型更适用于电力系统效率评价;是否将上网电量作为输入对评价结果影响很大;加强对中西部电力输出地区的转移支付,有利于实现电力系统的调度优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诗乐  陈敏鹏  王克  邹骥  
电力行业是中国最主要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之一,电力行业的低碳政策对中国的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中国电力行业的5类(命令控制、政府直接提供、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利用市场以及创造市场)低碳政策,分析了其实施效果、减碳效果和经济社会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电力行业低碳政策发展,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但由于缺乏实施细则和配套标准,低碳政策执行力较低。另外,中国电力行业的低碳政策对缓解电力贫困、改善人类健康、创造就业产生了有利影响,但是对低收入人群及部分能源行业从业人员产生了不利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帅  张有生  
作者简介国际能源署(IEA)是一个自治机构,成立于1974年11月。它主要有双重使命:通过集体应对石油供应中断提升成员国能源安全;就如何确保其28个成员国和其他国家能获得可靠、可负担和清洁的能源提供权威研究和分析。内容简介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是当前政策制定和行业发展面临的最紧迫挑战之一。波动性可再生能源技术能否成为安全低碳能源系统的核心支柱?若能,成本有多高?作为国际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焦红  陈红  张帅  
推进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核心要义。通过系统梳理典型国家能源电力转型的主要经验,分析我国能源电力转型面临的挑战,从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等方面提出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转型的策略建议:应通过加大节能提效力度,平抑能源消费;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加快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加快技术创新融合,抢占能源发展制高点,推进碳中和背景下适应我国国情的能源电力转型之路。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继钢  万正东  吴良峥  刘禹初  刘成伟  
碳市场作为推动社会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愈受关注,发电行业发展尚不成熟。因此,评估碳交易对我国发电行业低碳转型的推动作用,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需要。以相关文献和某区域电力公司机组数据为依据,分析碳交易对企业发电量决策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在引入碳交易时,发电成本较低的发电企业会选择增加发电量,发电成本高的企业会选择减少发电量,从而实现了高能效发电机组对低能效发电机组的替代,促进整个区域发电效率的提高,碳排放也随之减少,实现对区域碳排放的有效控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风霞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我国农业低碳化转型要解决诸多问题,例如如何提高低碳农业的经济效益,如何消除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利影响,如何消化产业转型的初始成本,如何培育与低碳农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端生产要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综合运用法律、政策、市场、技术、文化等手段,形成推动低碳农业发展的合力。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曾鹏   文贤馗   谈竹奎   杨涛   唐瑀  
我国电力系统正朝着清洁低碳化方向发展,为促进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需要电力系统内部个主体系统协调融合、协同发展。采用耗散理论和Brusselator模型,量化分析电力系统各参与主体之间的演化协同关系,明晰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各主体的发展形态并给出了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建议,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宁  江红梅  张渭  
 随着计算机语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基于MATLAB的潮流计算研究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以P Q分解法为例,分析了BASIC,FORTRAN和MATLAB高级语言潮流计算的异同,指出了其优缺点,并针对潮流计算模型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基于MATLAB的潮流算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真   张辉   张文锋  
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战略的逐步实施,将进一步推动碳排放税的实施,对“双碳”目标的实现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输电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关影响因素很多,需要分阶段对影响因素进行全局分析。本文以某220kV线路工程为例,构建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的输电系统成本控制模型,对全生命周期下计及碳价的输电线路工程成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对线路工程来说,其初始投资、故障损失及运行维护的成本大、占比高,对线路全生命周期总成本的影响相对较大。进一步提出低碳优化措施以降低碳价对输电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影响,为输电线路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科学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昭  赵会茹  霍慧娟  
电力行业是碳减排的重点领域,也是推进能源绿色转型的中心环节。推进电力行业提前碳达峰,对于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具有全局性意义。首先,结合电力系统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以电力碳达峰为边界构建电力系统生产模拟模型。然后,运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提出实现地区电力碳达峰的电源装机结构优化配置方案,模拟区域电力碳排放轨迹。最后以山西省为例,设计实现电力碳达峰的地区电力系统配置方案。结果表明,山西省风电、光伏发电以及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快速增长,电力系统调峰压力不断增大,多种电网灵活性资源需协同发展"。十四五"到"十六五"期间,该区域电力二氧化碳排放量将经历前期快速增长、中期波动下降、后期稳定下降3个阶段,到2027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峰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超  向思徽  
随着“30·60”目标的提出,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要求,电力行业碳排放的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在区域间碳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重新计算电力行业碳排放,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2002—2019年中国电力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以及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空间面板分析和内生性检验结果表明:人口数量、人均用电量和产业结构均对电力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发展存在“以邻为壑”现象,电力碳排放的空间聚集效应正在减弱。因此,控制电力碳排放,应考虑周边省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超  向思徽  
随着“30·60”目标的提出,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要求,电力行业碳排放的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在区域间碳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重新计算电力行业碳排放,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2002—2019年中国电力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以及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空间面板分析和内生性检验结果表明:人口数量、人均用电量和产业结构均对电力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发展存在“以邻为壑”现象,电力碳排放的空间聚集效应正在减弱。因此,控制电力碳排放,应考虑周边省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传胜  董达鹏  贾晓希  陈英杰  
阐述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预测了2015年、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的允许排放量,测定出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并将其分解到不同容量等级的发电机组中;基于排放绩效方法,对2015年、2020年不同火电厂的碳排放配额进行了分配;最后给出在我国推广排放绩效机制所需的政策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排放绩效机制能有效分配碳排放配额,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电力行业实施碳减排的一种有效机制。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于洋   刘博杰   唐庆辉   薄美芳   尚鑫   胡江  
深化电力行业改革,构建以低碳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对实现双碳目标十分重要。通过对能源结构的研究,确定出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低碳基荷发电技术。利用平准化发电成本、生命周期理论等研究方法构建出碳减排成本模型进行测算,同时利用现有文献对比研究发现:三种发电技术的平准化电价水平已接近或低于火电;三者碳减排成本相差不大;核电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结合上述研究成果对电力行业改革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