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71)
2023(16293)
2022(13670)
2021(12790)
2020(10741)
2019(24736)
2018(24434)
2017(46336)
2016(24557)
2015(28123)
2014(27678)
2013(27199)
2012(24816)
2011(22536)
2010(22461)
2009(20990)
2008(20222)
2007(17430)
2006(15480)
2005(13942)
作者
(68743)
(57833)
(57401)
(54680)
(36721)
(27434)
(25952)
(22515)
(21993)
(20335)
(19718)
(19288)
(18519)
(18299)
(17880)
(17832)
(17042)
(16532)
(16514)
(16322)
(14422)
(13862)
(13860)
(13276)
(12991)
(12965)
(12548)
(12265)
(11544)
(11207)
学科
(120783)
经济(120644)
管理(74140)
(67031)
(55223)
企业(55223)
方法(49686)
数学(44548)
数学方法(43897)
中国(30693)
(27485)
(27309)
地方(25134)
业经(23685)
(22712)
(20765)
贸易(20750)
(20442)
(20187)
农业(18313)
环境(17324)
(16843)
金融(16837)
(16831)
银行(16808)
(16566)
(16137)
(15885)
(15877)
财务(15814)
机构
大学(353436)
学院(352455)
(160301)
经济(157476)
管理(137436)
研究(121531)
理学(118774)
理学院(117512)
管理学(115401)
管理学院(114724)
中国(93432)
(73604)
(72101)
科学(69200)
(59239)
财经(57418)
中心(54942)
研究所(53540)
(52319)
(51411)
经济学(51090)
(50500)
业大(48035)
北京(46515)
经济学院(45705)
(43955)
(43213)
师范(42826)
财经大学(42785)
农业(39850)
基金
项目(237560)
科学(190085)
基金(176864)
研究(173869)
(153775)
国家(152617)
科学基金(132500)
社会(115020)
社会科(109377)
社会科学(109351)
基金项目(92237)
(89982)
自然(84287)
自然科(82352)
自然科学(82330)
自然科学基金(80845)
教育(80251)
(76201)
资助(73180)
编号(67982)
成果(54562)
(54018)
重点(53670)
(51337)
(49833)
国家社会(49265)
(47290)
教育部(47256)
课题(47133)
创新(46867)
期刊
(175888)
经济(175888)
研究(107079)
中国(69534)
(56117)
管理(53866)
学报(49332)
科学(48826)
(46743)
大学(39328)
学学(37325)
技术(33308)
教育(32895)
(32062)
金融(32062)
农业(31789)
经济研究(29798)
财经(29579)
(25546)
业经(25308)
问题(22762)
(19429)
统计(19309)
技术经济(18950)
世界(17982)
(17874)
国际(17451)
(17381)
决策(15493)
现代(15356)
共检索到527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品杰  孙飞虎  王绵斌  
采用1978—2015年中国电力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数据,基于"三区制"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研究了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动态转变过程,识别和划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阶段,并分析了两者在不同阶段的协同性。结果表明: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均具有低速增长期、稳定增长期和高速增长期三个区制转移特征;电力消费在低速增长期和高速增长期的波动性明显高于GDP,而在稳定增长期的波动性则显著小于GDP;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是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静态协同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两者处于非协同期;之后,两者处于显著的跨区制动态协同期,且处于协同期的电力周期与经济周期在时间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品杰  孙飞虎  王绵斌  
采用1978—2015年中国电力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数据,基于"三区制"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研究了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动态转变过程,识别和划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阶段,并分析了两者在不同阶段的协同性。结果表明: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均具有低速增长期、稳定增长期和高速增长期三个区制转移特征;电力消费在低速增长期和高速增长期的波动性明显高于GDP,而在稳定增长期的波动性则显著小于GDP;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是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静态协同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两者处于非协同期;之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潘方卉  李翠霞  樊斌  
基于三阶段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科技投入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动态过程进行阶段性变迁识别与协同性分析。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投入周期与GDP周期中存在着低速增长、适度增长和高速增长三种区制,并以一定的概率水平相互转化;财政科技投入处于低速增长和高速增长阶段的持续性与波动性强于同一阶段上的GDP,而处于适速增长阶段的持续性和波动性则弱于该阶段上的GDP;20世纪90年代初是财政科技投入周期与GDP周期同步与否的分水岭。在此之前,财政科技投入周期与GDP周期是非协同的,在此之后,先表现出静态协同关系,后呈现出动态协同关系,但是与财政科技投入周期相比,宏观经济周期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熊豪  
笔者基于1997年~2012年季度经济总量数据,运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对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区制内表现出不同的协动性,具有从区制1到区制3逐渐增强的区制依赖特点;金砖国家各区制内发展速度位次相对稳定;中国经济对金砖国家经济协动在"共同低速增长"和"共同高速增长"区制内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在"共同中速增长"区制内有消极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兵  魏玮  
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金砖国家经济周期的协动性进行分析,估计结果显示:金砖国家之间经济周期的协动性普遍较为显著,中国经济周期对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经济周期的影响均十分明显,反映出中国在金砖国家中的影响力较大。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受印度经济周期影响的"外部冲击"区制,当下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利好。其他金砖国家受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外部冲击"影响,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呈现下降趋势。金砖各国在制定本国经济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其他金砖国家的经济波动因素,并且应不断深化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合作,以谋求共同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兵  
中国经济"新常态"以及美国经济的发展走势是当前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建立中美两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存在具有明显协动性的区制,且两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区制都具有较强的"自维持"特征。但当前中美两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区制也表现出了明显不同的特点:中国经济周期正处于受美国经济"冲击波动"的区制,经济增长的"自律性"有所减弱;而美国经济周期则正处于"自律波动"区制。这意味着当前美国经济的复苏向好有助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玖立  李坤望  黎德福  
本文考察了1952~2009年中国省区实际周期的协同变化及其决定因素。我们发现,改革前后的周期协同性呈明显的"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特征,前期的下降是由于中央计划体制的系统性失败和放弃,后期的上升则与改革和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步确立一致。回归估计发现,双边距离、经济规模显著地影响了周期协同性,但地区周期波动并没有表现出简单、统一的空间特征。进一步估计显示,各地区在地方政府支出比重和产业结构上的差异阻碍了周期的同步变化,但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差异对周期协同性的阻滞影响仅限改革前。改革后,无论是用地理区位还是用出口和FDI流入来刻画,地区间的对外开放差异均显著地阻滞了地区周期协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小愉   吴凯   孙焱林  
文章从变量指标选取、周期特征估计、协同性测算三个方面提出一种关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新估算方法,分别测算了区域与全国的总体协同性以及区域间的双边协同性,一方面,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历程解读省份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演化趋势,另一方面,探讨以东、中、西部板块的传统思路划分政策区域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省份经济周期分化特征突出,处于同一板块的省份也表现出显著差异,且金融危机过后经济周期的区域分化程度加深;处于不同协同性水平的省份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地理位置分布特征,且大部分经济发达省份与其他区域的协同水平低于平均水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磊  张军  
研究目标:测度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并探究其传导机制。研究方法:运用Scalar-BEKK模型测算1996年第2季度以来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动态演化路径,并采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考察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金砖各国经济周期波动总体上存在一定的偏弱协同性,且协同性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双边贸易强度、金融一体化、专业化分工、汇率波动性是影响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的重要渠道,但其影响机制有所差异。各传导渠道对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同时产生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且各传导渠道的相对重要性有所不同。研究创新:在时变框架下测算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基于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刻画协同性与各传导渠道之间复杂的经济关联。研究价值:为金砖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磊  张军  
研究目标:测度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并探究其传导机制。研究方法:运用Scalar-BEKK模型测算1996年第2季度以来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动态演化路径,并采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考察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金砖各国经济周期波动总体上存在一定的偏弱协同性,且协同性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双边贸易强度、金融一体化、专业化分工、汇率波动性是影响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的重要渠道,但其影响机制有所差异。各传导渠道对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同时产生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且各传导渠道的相对重要性有所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虞栋杰  郑静  
经济周期研究既能了解经济运行的真实状况,也是经济危机监测和国家政策调控的基础。文章采用一种能够综合利用高频数据和低频数据的经济周期计量模型,即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混频数据回归(MS-MIDAS)模型,利用月度货运量数据以及季度GDP数据对我国经济周期进行识别与预测,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估计模型参数。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具有非对称性;MS-MIDAS模型在识别与预测经济周期方面具有准确性和简便性。同时,实证结果证实了巴菲特的观点:货运量是经济状况的晴雨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天德  陈小凡  
笔者运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对中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周期的区制状态以及两地经济周期的协同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一方面,中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周期均存在显著的三区制性质,即经济周期可划分为“低速”、“适速”和“高速”增长区制;另一方面,中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周期的协同性水平偏低,并且存在依赖于区制状态的“门限性质”,即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区制内呈现出不同的协同性水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玉华  周阳敏  
世界经济周期(World Business Cycle)是指整个世界的经济活动作为一个个具有理性的个体而组成的理性整体所具有的波动现象。当然从广义上说,国际经济周期(International Business Cycle)也是世界经济周期的阶段性表现,主要是从一个国家出发,本国与他国组成的“国际”经济活动所呈现出来的经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军  
本文首次引入反映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模式改变和状态转移机制变迁的虚拟变量,对传统Markov机制转换模型进行了修正,由此解决了将Markov模型应用于中国年度宏观经济数据研究中国经济周期问题的难题。运用修正后的Mark-ov模型,本文对我国1953~2005年的年度实际产出增长率的数据进行了拟合,研究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刻画了我国实际产出增长的周期性变化。根据分析我们发现,改革前后我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特征比较明显,并且经济增长周期模式和经济周期性变化机制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超奇  
本文考察了1994-2013年中国31个省份间经济周期的协同性,并实证研究了协同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省区间经济周期具有显著的协同性;通货膨胀相似度、贫富差距对经济周期协同性有显著影响;针对通货膨胀相似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失业率相似度、技术市场成交额相似度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