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89)
2023(12832)
2022(10583)
2021(9800)
2020(8056)
2019(18181)
2018(17358)
2017(32571)
2016(17895)
2015(19534)
2014(19069)
2013(19012)
2012(17579)
2011(16112)
2010(15850)
2009(14506)
2008(14623)
2007(12558)
2006(10996)
2005(9855)
作者
(54750)
(46203)
(45941)
(43425)
(29206)
(22175)
(20543)
(17977)
(17501)
(16176)
(16074)
(15273)
(15038)
(14707)
(14647)
(14082)
(13799)
(13693)
(13290)
(13262)
(11621)
(11272)
(11132)
(10424)
(10313)
(10254)
(10148)
(9749)
(9321)
(9274)
学科
(78300)
经济(78220)
管理(49097)
(47693)
(37756)
企业(37756)
方法(35117)
数学(31511)
数学方法(31245)
中国(22001)
(20048)
(18366)
(17525)
(16556)
贸易(16551)
(16175)
业经(15713)
地方(14728)
(14563)
农业(13587)
(12602)
银行(12545)
环境(12133)
(12079)
金融(12077)
(12030)
技术(11660)
(11159)
(10948)
财务(10937)
机构
大学(265870)
学院(261419)
(113795)
经济(111979)
研究(98459)
管理(96682)
理学(85074)
理学院(83968)
管理学(82542)
管理学院(82058)
中国(73316)
科学(62931)
(56212)
(54473)
(51445)
(48926)
研究所(47970)
业大(44096)
农业(43598)
中心(42657)
财经(40383)
(37205)
经济学(36783)
(36609)
(35132)
北京(34849)
(33641)
经济学院(33341)
师范(33164)
科学院(31211)
基金
项目(186126)
科学(147545)
基金(140113)
(127560)
国家(126574)
研究(126068)
科学基金(106195)
社会(84781)
社会科(80650)
社会科学(80628)
基金项目(73844)
自然(70360)
(69412)
自然科(68826)
自然科学(68797)
自然科学基金(67644)
(60942)
教育(57070)
资助(56711)
编号(45582)
重点(43362)
(42267)
(40281)
(39169)
国家社会(37384)
创新(36921)
科研(36595)
成果(36243)
计划(36163)
教育部(35526)
期刊
(115491)
经济(115491)
研究(74191)
学报(52659)
(48168)
中国(47862)
科学(46694)
大学(38385)
学学(36834)
(36131)
管理(34113)
农业(32816)
(22594)
金融(22594)
教育(20926)
经济研究(20835)
财经(20585)
(18746)
(17814)
技术(17704)
业经(17264)
问题(15882)
(15139)
(14419)
业大(13984)
国际(13620)
世界(13607)
科技(12946)
资源(12891)
技术经济(12473)
共检索到374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保积良  
基于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数据,采用DEA、ESDA-GIS、Panel data model三阶段分析方法对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时空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异质性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整体水平较低,21个省(市、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低于0.65,2005—2014年绩效未有明显提升,但区域差异明显,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呈由东向西递减态势;2005—2014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Moran's I指数值均为正数,具有空间集聚特征;高—高型区域主要位于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低—低型区域集中在西北、西南地区;人口密度、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具有正影响,电力自足率呈负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具有"U"型曲线特征,并且影响因素具有明显区域异质性,同一影响因素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层面的作用效果不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保积良  
基于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数据,采用DEA、ESDA-GIS、Panel data model三阶段分析方法对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时空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异质性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整体水平较低,21个省(市、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低于0.65,2005—2014年绩效未有明显提升,但区域差异明显,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呈由东向西递减态势;2005—2014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Moran's I指数值均为正数,具有空间集聚特征;高—高型区域主要位于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文君  邹树梁  陈甲华  
文章基于Metafrontier生产函数模型,采用中国31个省市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利用托宾模型分析了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具有40%左右的改进空间,且东、中、西地区的电力产业技术效率呈收敛趋势。相比而言,东部和西部地区电力产业技术效率高于中部。此外,工业比重、技术进步、开放程度等因素对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而经济规模对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具有负面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焱林  何莲  温湖炜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不断提高碳排放效率,能够有效地激发减排潜力。本文在省域异质性视角下,运用固定效应随机前沿分析的参数方法测算和分析中国省域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考虑碳减排技术的省域异质性后,碳排放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减小。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效率有利但影响不显著;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有利于提高碳排放效率;贸易开放显著提升碳排放效率,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效率影响并不显著;实施能源目标约束政策有利于促进碳排放效率,政府干预能力越强,能源目标约束的减排效果越好。未来中国提高碳排放效率的的工作重点应着重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能源结构,同时通过制度安排促使地方政府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国涓  刘丰  王维国  
本文放宽规模报酬不变和决策单元技术相似性的假定,构建非径向区域潜在产出测量模型,深入探讨环境绩效的测量及对其影响因素的分解,并结合共同前沿ML指数测算环境绩效的动态变化,考察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低能耗低排放区域的环境绩效均值最高,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有利于该区域环境绩效的提高;高能耗高排放区域及中能耗中排放区域环境绩效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在观测期间内,我国大部分省份要素配置效率得到改善,环境技术有所进步。尽管低能耗低排放区域环境技术进步显著,但由于高能耗高排放区域及中能耗中排放区域技术缺口较之相对扩大,使得我国环境绩效均值总体呈现负增长。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良春  杨淑云  于华阳  
中国电力产业以“厂网分开”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对上市发电公司样本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厂网分开”后企业的资产利润率显著下降,资产负债率显著上升;对整个发电行业数据样本的研究表明:火电的发电量增长率、容量的投资增长率以及现有容量利用率显著提高,水电容量的投资增长率有显著提高,发电量增长率有所提高但并不显著,现有容量利用率有所下降。但是以“厂网分开”为主要内容的规制改革并不能完全解释实证分析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同样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楼旭明  窦彩兰  汪贵浦  
我国电力改革已历时近二十年,通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中的两个模型:C2R模型和C2GS2模型,对我国电力在1981 ̄2001年间的改革绩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发现在此期间我国电力改革的相对规模有效性与相对技术有效性均变化不大,由此认为,近二十年的我国电力改革绩效不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超  向思徽  
随着“30·60”目标的提出,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要求,电力行业碳排放的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在区域间碳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重新计算电力行业碳排放,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2002—2019年中国电力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以及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空间面板分析和内生性检验结果表明:人口数量、人均用电量和产业结构均对电力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发展存在“以邻为壑”现象,电力碳排放的空间聚集效应正在减弱。因此,控制电力碳排放,应考虑周边省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侯建朝  史丹  
电力行业CO_2排放占中国总CO_2排放的比重很大,从电力行业角度研究CO_2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CO_2减排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不仅考虑电力生产活动对电力行业CO_2排放变化的影响,而且考虑电力输配、国际贸易和终端消费活动的影响,利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把电力行业CO_2排放变化分解为10种驱动因素,并对典型时期和每一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1—2012年,中国电力行业CO_2排放量增长了27.66亿吨,对电力行业CO_2排放增长起促进作用的因素为人均GDP、产业结构、人口总量、输配电损失量、燃料结构、居民生活电耗强度和电力净出口量,其贡献度分别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桂元  曹秀芬  宋马林  
在界定全要素电力能源效率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考虑环境因素的非径向全要素电力能源效率DEA模型。利用相关数据,从省际、区域两个层面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力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结果显示: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只有14个省区的电力能源效率是有效的,且这些省区不存在电力节能潜力;北京、天津、上海三大城市的平均电力能源效率最高,西部地区的该均值最低;我国省际电力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距,且4大区域的电力能源效率存在一定的梯度差距;对省区进行投入、产出调整,可使全国的电力消费量缩减6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超  向思徽  
随着“30·60”目标的提出,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要求,电力行业碳排放的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在区域间碳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重新计算电力行业碳排放,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2002—2019年中国电力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以及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空间面板分析和内生性检验结果表明:人口数量、人均用电量和产业结构均对电力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发展存在“以邻为壑”现象,电力碳排放的空间聚集效应正在减弱。因此,控制电力碳排放,应考虑周边省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权   方时姣   赵路  
文章基于生态福利视角,运用两阶段超效率网络SBM-DEA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2005—2021年的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并利用门槛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中国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差异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呈现“东部地区最高、中西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低”的区域特征,第一阶段生态经济绩效水平的降低对全国整体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形成了阻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存在环境规制强度门槛,三种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弱化;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作用最大;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改变和技术创新变化是环境规制影响生态福利绩效的有效路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继钢  万正东  吴良峥  刘禹初  刘成伟  
碳市场作为推动社会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愈受关注,发电行业发展尚不成熟。因此,评估碳交易对我国发电行业低碳转型的推动作用,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需要。以相关文献和某区域电力公司机组数据为依据,分析碳交易对企业发电量决策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在引入碳交易时,发电成本较低的发电企业会选择增加发电量,发电成本高的企业会选择减少发电量,从而实现了高能效发电机组对低能效发电机组的替代,促进整个区域发电效率的提高,碳排放也随之减少,实现对区域碳排放的有效控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建豹  黄贤金  吴常艳  周艳  徐国良  
利用空间变差函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了中国省域人均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综合考虑碳排放的各影响因素,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人均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形成了典型的中心—外围结构,中心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和宁夏等地。2各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同一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在不同省域存在明显差异。3影响中国省域人均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是碳排放强度、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和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最后,提出了减少碳排放的对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鹏  郭勤勤  
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零售商的经营绩效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面向网络零售商财务数据难以获取的现实困难,立足于Web 2.0时代复杂大数据信息的可获取性,文章创新性地引入在线评论特征维度,以在线评论异质性为调节变量,采用Block回归方法研究在线评论特征对网络零售商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线评论异质性越高,其对在线评论特征与网络零售商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在线评论异质性越低,则表现出正向调节作用。研究成果对于网络零售商改进综合服务质量,提高经营绩效,提升可持续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