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49)
2023(14594)
2022(12609)
2021(12052)
2020(10051)
2019(23579)
2018(23590)
2017(44980)
2016(24548)
2015(27540)
2014(27644)
2013(27105)
2012(24811)
2011(22580)
2010(22458)
2009(20770)
2008(20417)
2007(17566)
2006(15606)
2005(14092)
作者
(68477)
(56968)
(56559)
(53959)
(36362)
(27155)
(25665)
(22319)
(21695)
(20245)
(19419)
(19399)
(18108)
(18088)
(17762)
(17532)
(16894)
(16734)
(16303)
(16156)
(14271)
(13982)
(13563)
(12896)
(12712)
(12666)
(12655)
(12408)
(11401)
(11157)
学科
(96498)
经济(96361)
管理(71688)
(64963)
(55147)
企业(55147)
方法(43077)
数学(37474)
数学方法(37041)
中国(28514)
(26862)
(24822)
(23730)
业经(21637)
(19892)
(19037)
贸易(19027)
(18596)
地方(16995)
(16679)
(16626)
银行(16587)
(15882)
农业(15862)
(15733)
金融(15730)
(15639)
财务(15569)
理论(15564)
财务管理(15535)
机构
大学(347027)
学院(341438)
(142962)
经济(140070)
管理(134445)
研究(120160)
理学(116097)
理学院(114777)
管理学(112959)
管理学院(112315)
中国(91065)
(74835)
科学(71302)
(67897)
(59741)
研究所(54255)
财经(53398)
中心(52870)
(51262)
(48724)
(48455)
北京(48203)
业大(47945)
(45486)
师范(45106)
经济学(43903)
(43556)
农业(39891)
财经大学(39879)
经济学院(39379)
基金
项目(231672)
科学(183012)
研究(171927)
基金(169959)
(147878)
国家(146707)
科学基金(125734)
社会(109669)
社会科(103973)
社会科学(103949)
基金项目(89635)
(86709)
自然(80279)
教育(78907)
自然科(78384)
自然科学(78368)
自然科学基金(76981)
(74217)
资助(70167)
编号(68951)
成果(57737)
(52775)
重点(51875)
(48744)
课题(47981)
(47730)
国家社会(45830)
教育部(45795)
(45429)
创新(44660)
期刊
(156489)
经济(156489)
研究(108383)
中国(68729)
学报(52015)
(51802)
管理(50657)
科学(49210)
(46605)
教育(40673)
大学(40158)
学学(37402)
农业(32143)
(31131)
金融(31131)
技术(28586)
财经(26676)
经济研究(25571)
业经(22978)
(22804)
问题(20235)
(17176)
(17054)
图书(17026)
理论(16996)
技术经济(15950)
世界(15781)
科技(15773)
实践(15189)
(15189)
共检索到511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慈向阳  
本文从制度均衡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的电价改革,为中国的电价改革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认为:经过长期的制度变迁,当前中国的电价制度处于非均衡状态,电价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进一步的制度变迁,即电价制度从非均衡走向均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钟昌标  胡亮  
一、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 中国市场取向的金融制度变迁,是从打破“大一统”的金融垄断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开始的。其路径大致可描述为:突破银行业务禁区→恢复和分设国家专业银行→建立中央银行→开放金融市场→专业银行企业化→调整和集中→专业银行商业化→建立间接金融调控体系→强化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其制度变迁过程与众不同,可以归纳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虹  
本文首先对中国现行电价体系、电价结构和电价水平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电价形成机制不科学、电价管理不规范、销售电价结构和水平不合理以及输配电价过低等现行电价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随后,分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三方面,对电价制定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钟怀宇  
我国城市化的非均衡性制度安排究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城乡二元体制结构,而地方政府的角色偏差和制度供给失当则对强化二元结构的非均衡城市化制度安排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要转变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非均衡发展模式,实现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和职能的转变,并对城市征地制度改革、土地财政制度改革、城市户籍制度改革,以保证城市化进程中制度安排的均衡性和有效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陆伟刚  
中国电信产业体制虽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 ,但与可竞争型市场相适应的微观运行商并没有真正出现。微观基础的缺乏 ,导致了宏观运行的非均衡 ,投资与收益不匹配、定价行为的内部性与外部性、激励相容约束机制的缺乏以及管理体制上的政企不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姜鲁鸣  
现阶段我国国防开支的规模和结构显现出明显的低效配置特征 ,表明国防预算制度运行处于非均衡态。实现国防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制度障碍 ,来自于国防预算制度的主体缺陷 ,即主体缺位和主体多元并存。由此造成了我国国防预算运行中的利益主体结构不均衡 ,形成了利益主体的动力结构与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之间不一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大才  
当前有许多农业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性就是农业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无论是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剩的制度安排,还是不适应农业发展的。农业制度安排非均衡都有其内在根源。必须确立科学的农业制度创新的策略及突破制度创新桎梏的措施和具体制度的改革方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钱忠好  
本文运用均衡分析方法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经济分析,重点分析土地征用的均衡与非均衡问题。在构建土地征用均衡分析框架、探讨土地征用均衡与非均衡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土地征用非均衡产生的诱因,并从政策层面上探讨实现中国土地征用由非均衡向均衡转变的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举措。主要的研究结论是:政府的土地征用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但土地征用也存在政策失灵的可能,并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现阶段我国土地征用已呈现出一定的非均衡态势。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土地征用的政策失灵,实现土地征用由非均衡向均衡的转变,我们需要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赋予农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宏平  
本文用管制结构动态性的观点 ,描述了中国电信业市场结构与政府管制的动态变化过程——电信管制改革的实质是寻求市场结构与政府管制的对称与均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姜建刚  张建红  
本文从制度非均衡角度分析中国私营经济资本形成水平及其空间差异性,并运用比较分析模型构建制度变迁的成本和收益,测算区域内和比较区域间各制度变迁的有效性系数大小。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私营经济资本形成水平及其空间差异性受产权变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次要劳动市场的治理制度、信贷资金分配市场化等制度因素影响,其中产权变迁的边际影响最大;中部地区产权制度变迁对私营经济发展的有效性系数要远大于西部地区,其他制度变量的有效性系数虽均小于西部地区,但同种制度变量之间的有效性数值较接近;中、西部地区每个区域内不同制度变量的有效性系数大小不对等,其中产权变迁的有效性系数最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制度变迁在中国经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红玲  刘长庚  
本文基于区域协调发展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主张将东、中、西“三大部”纵向区域,转变为横向划分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区域财政横向均衡制度。依托“三大块”财政经济规模基本相当、发展条件基本均衡的区域平台,做到区域平等竞争的起点公平,实行“取之同等、予之等同”的区域政策确保竞争过程的公平与结果公平,从而形成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公平的区域发展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武深树  
本文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保障水平、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实践结果 ,提出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制度 ,并对其发展规律作了初步探讨 ,认为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 ,非均衡经济增长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 ,是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均衡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前 ,我国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政策应该是不同地区分类选择 ,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险分批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