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02)
2023(4115)
2022(3449)
2021(3383)
2020(2696)
2019(6391)
2018(6093)
2017(11370)
2016(5807)
2015(6857)
2014(6415)
2013(6665)
2012(6320)
2011(6071)
2010(5740)
2009(5216)
2008(5181)
2007(4245)
2006(3829)
2005(3600)
作者
(16166)
(13606)
(13581)
(13087)
(8703)
(6520)
(5996)
(5316)
(5289)
(4884)
(4617)
(4470)
(4463)
(4436)
(4332)
(4277)
(4113)
(3881)
(3776)
(3499)
(3484)
(3221)
(3152)
(3118)
(3068)
(3044)
(2929)
(2791)
(2690)
(2665)
学科
(31519)
经济(31485)
方法(14743)
数学(14051)
数学方法(14010)
中国(13601)
管理(13024)
(11984)
(8930)
贸易(8923)
(8837)
(7704)
企业(7704)
(7158)
(5708)
关系(5541)
人口(5443)
(5355)
(5338)
(4994)
银行(4990)
(4919)
(4831)
环境(4698)
(4698)
金融(4698)
农业(4630)
(4551)
业经(4483)
(4383)
机构
大学(91818)
学院(87145)
(50886)
经济(50436)
研究(38883)
管理(31258)
中国(30884)
理学(26892)
理学院(26574)
管理学(26366)
管理学院(26194)
(20521)
(20418)
科学(19532)
(19505)
经济学(18686)
研究所(17838)
财经(17068)
经济学院(16940)
(16040)
中心(15855)
北京(13840)
(13485)
财经大学(13093)
科学院(12336)
(11977)
社会(11496)
研究中心(11485)
(10808)
师范(10745)
基金
项目(58365)
科学(47584)
基金(47056)
研究(42896)
(41738)
国家(41500)
科学基金(34932)
社会(31695)
社会科(30270)
社会科学(30266)
基金项目(23464)
自然(20255)
资助(20246)
自然科(19848)
自然科学(19842)
自然科学基金(19560)
教育(18690)
(17126)
中国(16902)
(16360)
国家社会(15511)
(15472)
编号(14194)
教育部(13675)
重点(13449)
(12997)
重大(12356)
人文(12244)
社科(11971)
成果(11889)
期刊
(50187)
经济(50187)
研究(32998)
中国(17624)
(13663)
科学(13656)
学报(12073)
管理(11915)
(10720)
经济研究(10281)
大学(9735)
财经(9304)
学学(9151)
(8860)
(8742)
金融(8742)
世界(8499)
(8248)
国际(8116)
农业(7803)
问题(7318)
技术(5862)
教育(5539)
人口(5355)
(5333)
业经(5089)
统计(5006)
技术经济(4870)
经济问题(4175)
(4117)
共检索到134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我国快速经历的人口转变所引起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一直为人们所观注。其中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趋势最为引人注目,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研究中国人口的变化提供了最新信息,在此基础上学术界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展开了对我国人口老化的研究。本文作为其中之一,旨在考察我国生育率转变与人口老化的趋势,包括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对这一趋势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乔晓春  
计划生育是一种人的行为,是指人们有计划控制自身生育的行动。行为产生的前提则是动机。由于我国的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从而使全民族在整体上产生控制生育的动机,这种整体动机导致全面的计划生育。从长期看,计划生育引起我国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鹏  
本文提出中国人口老龄化本身并不一定就是问题,伴随着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而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在初期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在1950~1990年的人口年龄构成变动中,生育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远远大于死亡率下降的影响;生育率的下降是中国这一时期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低生育率条件下,由于不同队列人口规模的差异和人口惯性的存在,仍然会使中国人口向老龄化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瑞来  
一、研究目的 从1949年到1991年,中国的人口形势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特别是从1970年到1980年,中国的TFR从5.81骤降至2.24。1980年以后,TFR基本上在2.5左右的水平波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查瑞传  
1982年中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大量数据,使人们有可能从多方面对1981年的生育水平、生育模式和影响生育率的各种因素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同年还进行了1‰生育率抽样调查。198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则提供了各年份的人口数据和各地区的经济指标。作者曾依据这3项资料来源,对中国的生育水平、发展变化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过一些分析探讨,得到某些结论,写成《中国生育率的水平和变化》一文,提交1984年12月2~8日在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举行的“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国际讨论会”。此后,该文始终未以中文在国内发表。11年后重读此文,觉得当时所概括的对某些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进一步为80年代的人口发展所证实,现在仍有必要重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高爽  
通过对总和生育率、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及内在总和生育率的对比分析,对中国生育率转变过程中生育行为的结构进行剖析,对生育的数量效应、进度效应在生育率变动中的各自的作用进行定量分解。内在总和生育率在估计时期生育水平上,是比总和生育率和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更好的指标,能够更准确测量生育的进度效应。结果表明1970年代我国生育率下降中的数量效应占比远超进度效应,达到3/4;1980年代数量效应的比例也达到2/3;1990年代,数量效应作用比例为略高于50%;而2000年以来数量效应和进度效应的作用此消彼长,总体而言,数量效应不足50%。1970年代,进度效应使总和生育率下降0.2~0.4;1980年代,进度效应很小;而1990年代以来,进度效应使总和生育率下降0.1~0.2。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王丰,阎瑞  
从人口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的70年代前期开始,中国的生育率出现了持续下降的势头。1970年到1980年,全国总和生育率由5.01降至2.24,降低了55%。其中城市比农村下降得更快,城市街道的总和生育率从3.2降到1.2,下降了63%;县属乡从5.6降为2.6,下降了54%,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卢启文  
中国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实现从高生育率向低生育率转变的事实,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由于中国生育率迅速下降时期正是政府大力提倡和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时期,在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中都存在将这一下降原因简单地归结为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结果的倾向,而忽视了这一现象背后更加广泛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这既不利于深入的理论探讨,也无助于人口政策的顺利实施。这个问题已引起人口理论界的注意,表现在对中国生育率下降原因的探讨,特别是对生育率下降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文章逐渐增多。本文试图对这类文章作一综述,以期引起人口学界的进一步注意和讨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赵美洁  严成樑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家庭照料和正式照料的世代交叠模型,考察了政府分担育儿成本对生育率和人力资本的影响。同时,基于人口数量和质量的权衡以及社会福利等指标,本文探寻了政府与家庭之间育儿成本分担的最优比例。论文研究发现:(1)政府分担育儿成本对生育率和人力资本均产生倒U型影响;(2)存在可以实现生育率、人力资本以及社会福利均处于较高水平的最优政府分担区间(分担比例在36%—43%)。本文认为应充分发挥政府分担育儿成本在生育率和人力资本方面的促进作用,加大政府在普惠托育服务上的财政投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  
自建国以来,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生育率经历了急速、持续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直接反映出我国控制人口的成绩,我国已从一个高生育率水平转变为达到更替水平的国家。正是这一转变,调节了人口增长速度、改变着人口结构,使人口与经济更协调地发展。因此,分析我国生育率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是剖析中国人口形势的一个重要关键。它对于研究我国人口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人口政策、加强人口学的科学研究,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熊吉莹  
人口老化问题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思维观念等在内的多层次的社会问题。人口老化的社会效应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两方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石爱虎  
我国农村生育率的影响因素与人口控制和政策思路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石爱虎公众决策我国自70年代以来控制人口所取得的卓著成绩,主要应归功于计划生育政策。但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在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下,我国农村每年仍有数以百万计的超生婴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潘纪一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当前的人口发展正处于低死亡、高出生和高自然增长的阶段。降低死亡率,特别是降低婴儿死亡率是任何国家的目标之一。因而要降低人口的迅速增长,只能着眼于降低出生率。出生率是按出生人数与总人口之比来计算的。其增减除了生育率变化因素外,还受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而当前的育龄人口构成早由十几年前以至几十年前的出生所决定,已无法改变。所以控制人口增长只能从降低生育率着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林富德  
总和生育率隐含着妇女初婚年龄分布的变动对生育水平的影响,不能充分揭示中国生育率转变的真实情景。本文以寇尔(AnseleyJCoale)关于生育率的研究方法,从城乡、孩次、地区类型等方面切入,采用婚后年数生育率法,得出消去婚龄影响后中国生育率转变的态势,由此反映近20年中国生育率下降的规律,并定量地说明婚龄对控制生育的重要作用,从而论证了晚婚、晚育在中国人口控制中的料学性及其深远价值。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于学军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将人口老化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一个外生变量,探讨人口老化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全面揭示人口老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人口老化的经济学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