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74)
- 2023(6353)
- 2022(5292)
- 2021(4998)
- 2020(3961)
- 2019(8979)
- 2018(8509)
- 2017(16000)
- 2016(8358)
- 2015(9662)
- 2014(9446)
- 2013(9571)
- 2012(9130)
- 2011(8516)
- 2010(8040)
- 2009(7404)
- 2008(7182)
- 2007(6093)
- 2006(5308)
- 2005(5007)
- 学科
- 济(46520)
- 经济(46486)
- 方法(20356)
- 数学(18178)
- 数学方法(18099)
- 管理(18048)
- 中国(15431)
- 业(15160)
- 企(11125)
- 企业(11125)
- 地方(10798)
- 贸(10382)
- 贸易(10377)
- 易(10175)
- 农(9724)
- 业经(7667)
- 地方经济(7092)
- 学(6946)
- 环境(6840)
- 融(6539)
- 金融(6537)
- 制(6487)
- 关系(6384)
- 财(6379)
- 和(6246)
- 银(6155)
- 农业(6154)
- 银行(6150)
- 发(6069)
- 行(6069)
- 机构
- 大学(127226)
- 学院(124280)
- 济(63179)
- 经济(62404)
- 研究(50887)
- 管理(43893)
- 中国(39542)
- 理学(37974)
- 理学院(37419)
- 管理学(36925)
- 管理学院(36668)
- 科学(28443)
- 京(27754)
- 所(25343)
- 财(25311)
- 研究所(23387)
- 经济学(22354)
- 中心(21643)
- 财经(21056)
- 经济学院(20282)
- 经(19607)
- 院(18137)
- 北京(18120)
- 范(17526)
- 师范(17407)
- 农(17173)
- 科学院(16243)
- 财经大学(16039)
- 江(16013)
- 研究中心(14892)
- 基金
- 项目(86099)
- 科学(69836)
- 基金(66102)
- 研究(63576)
- 家(58408)
- 国家(58017)
- 科学基金(49074)
- 社会(44952)
- 社会科(42880)
- 社会科学(42876)
- 基金项目(33782)
- 省(29245)
- 自然(29006)
- 自然科(28366)
- 自然科学(28357)
- 教育(27944)
- 自然科学基金(27878)
- 资助(27437)
- 划(26341)
- 编号(23168)
- 部(20980)
- 中国(20779)
- 国家社会(20686)
- 发(20186)
- 重点(20178)
- 成果(19024)
- 教育部(18184)
- 创(17496)
- 人文(17057)
- 发展(17040)
共检索到186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文耀
我国生育率变动存在着一种有规律可循的地理波现象 ,这是发展的时空差异在生育上的表现。我国生育率变动大致可分 5大先发生地、5大扩散区域。以语言为代表的文化因素的同质性 ,有利于先进生育文化的迅速扩散。我国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省区生育率差异作用的强度呈现两个“U”字型 ,即文化因素的正“U”字型曲线和经济因素的倒“U”字型曲线。现阶段我国区域文化的差异 ,已经成为地区生育水平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生育率 地理波 生育文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邬沧萍,贾珊
19世纪中到20世纪中,欧洲人口生育率的普遍下降证明了现代人口学的先驱者Laundry,Becker和Notestein在20世纪提出人口转变的假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子联
在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框架下,需求层面的生育意愿是影响生育率更为重要的因素。这其中,收入由于能突破时间和政策因素所带来的约束,因而所发挥的作用尤为根本。通过构建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分析收入与生育率之间的相互冲击效应后发现:第一,中国生育率的下降既是由居民收入增长放缓难以应付生育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又是由居民基于生育行为将带来未来收入下降的预期所引致的。第二,尽管不同群体的收入增长都能有效地提升其生育率,但总体而言高收入和低收入群体比中间收入群体具有更高的生育率。第三,收入对生育率的影响具有U型曲线的阶段性特征:在增收缓慢阶段,生育率会趋于下降;但当人均收入跨过19500元后,收入越...
关键词:
收入 生育率 面板向量自回归 U型曲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
总和生育率作为衡量生育水平的综合指标,由于它抽象了年龄结构的影响,在人口再生产的分析中,起特殊重要作用。但对这一指标的认识,还有很大分歧,一说它是“评价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的最直接、最贴切的指标”;一说它“不能说明平均一个妇女一辈子生育的子女数……,更不能据以评价一个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的好差”。因此,阐明总和生育率指标的性质,分析影响它变动的各种因素,把握在普遍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情况下,总和生育率的发展趋势,评价这个指标在计划生育指标体系中的作用,就很有必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昉
生育率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是一个各国普遍观察到的现象。同时观察到的事实则是,生育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则导致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反过来削弱经济增长潜力,拖慢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由于研究者对于生育率变化决定因素的规律尚未充分认识,在解释这种不对称乃至对立的因果关系方面颇显捉襟见肘,构成一个所谓的“生育率悖论”。本文通过援引国际经验和分析中国的特殊人口转变过程,尝试揭示中国目前形成的极低生育率不是一种宿命。通过更完整的经济社会发展,或通过人类发展指数的提升,特别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家庭发展的诸因素,拓展家庭资源预算曲线,可以预期生育率朝着更替水平(同时也是意愿水平)的反弹,从而打破生育率悖论。
关键词:
老龄化 生育率 家庭发展 人类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查瑞传
1982年中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大量数据,使人们有可能从多方面对1981年的生育水平、生育模式和影响生育率的各种因素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同年还进行了1‰生育率抽样调查。198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则提供了各年份的人口数据和各地区的经济指标。作者曾依据这3项资料来源,对中国的生育水平、发展变化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过一些分析探讨,得到某些结论,写成《中国生育率的水平和变化》一文,提交1984年12月2~8日在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举行的“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国际讨论会”。此后,该文始终未以中文在国内发表。11年后重读此文,觉得当时所概括的对某些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进一步为80年代的人口发展所证实,现在仍有必要重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瑞来
一、研究目的 从1949年到1991年,中国的人口形势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特别是从1970年到1980年,中国的TFR从5.81骤降至2.24。1980年以后,TFR基本上在2.5左右的水平波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燕
男孩偏好在中国普遍存在,早已为学术界和政府所关注,然而,究竟已生子女的性别对生育率产生了多大影响?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直接的、定量的回答。本文利用抽样调查的资料,应用寿命表分析及Arnold-指标方法,定量计算了妇女己经生育的子女的性别对妇女以后的生育行为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张玲玲
文章利用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普查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在假设2010年普查漏报率与1990年普查漏报率相同的条件下,再次估计了2005年以来中国的生育率。普查同队列人口的比较计算表明,1990年0~5岁人口漏报率高达7.7%。以此漏报率调整了2010年0~5岁人口,进而推算相应年份的出生人口和生育率。同时,又通过总和生育率与出生率之间的关系,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率,间接估计了2005年以来的生育率。这两种方法得到的估计结果虽有差异,但可以认为存在一致性,也进一步证实了以往一些研究使用不同数据和方法进行估计得到的结果。估计结果表明,中国近期的生育水平不会低于1.5,很有可能在1.6左右的水平上。文章亦对研究假设和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总和生育率 漏报率 出生率 人口普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高爽
通过对总和生育率、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及内在总和生育率的对比分析,对中国生育率转变过程中生育行为的结构进行剖析,对生育的数量效应、进度效应在生育率变动中的各自的作用进行定量分解。内在总和生育率在估计时期生育水平上,是比总和生育率和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更好的指标,能够更准确测量生育的进度效应。结果表明1970年代我国生育率下降中的数量效应占比远超进度效应,达到3/4;1980年代数量效应的比例也达到2/3;1990年代,数量效应作用比例为略高于50%;而2000年以来数量效应和进度效应的作用此消彼长,总体而言,数量效应不足50%。1970年代,进度效应使总和生育率下降0.2~0.4;1980年代,进度效应很小;而1990年代以来,进度效应使总和生育率下降0.1~0.2。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我国快速经历的人口转变所引起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一直为人们所观注。其中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趋势最为引人注目,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研究中国人口的变化提供了最新信息,在此基础上学术界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展开了对我国人口老化的研究。本文作为其中之一,旨在考察我国生育率转变与人口老化的趋势,包括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对这一趋势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Robert D.Retherford,Minja Kim Choe,Chen Jiajian,李希如,崔红艳
1990年代以来 ,中国的生育水平持续下降 ,已经进入低生育国家的行列。 2 0 0 0年人口普查 ,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 1 2 2 ,明显存在漏报。那么中国的生育率到底下降了多少 ?本文利用亲生子女法、生育史重构法和胎次递进比方法分析了 1 990年代生育率的下降过程 ,认为 2 0 0 0年总和生育率最准确的估计应为 1 5 8。通过分解总和生育率的变化 ,认为 1 990年代生育水平的下降 ,2 /5归因于结婚年龄的推迟 ,3/5归因于婚内生育率的下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卢启文
中国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实现从高生育率向低生育率转变的事实,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由于中国生育率迅速下降时期正是政府大力提倡和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时期,在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中都存在将这一下降原因简单地归结为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结果的倾向,而忽视了这一现象背后更加广泛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这既不利于深入的理论探讨,也无助于人口政策的顺利实施。这个问题已引起人口理论界的注意,表现在对中国生育率下降原因的探讨,特别是对生育率下降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文章逐渐增多。本文试图对这类文章作一综述,以期引起人口学界的进一步注意和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