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0)
- 2023(11885)
- 2022(10203)
- 2021(9441)
- 2020(7833)
- 2019(18360)
- 2018(17972)
- 2017(34133)
- 2016(18494)
- 2015(21270)
- 2014(21328)
- 2013(21640)
- 2012(20908)
- 2011(19352)
- 2010(19510)
- 2009(18060)
- 2008(18129)
- 2007(16318)
- 2006(14459)
- 2005(13475)
- 学科
- 济(90938)
- 经济(90851)
- 业(45908)
- 管理(45716)
- 方法(36149)
- 企(33124)
- 企业(33124)
- 数学(32374)
- 数学方法(32155)
- 中国(30215)
- 农(25580)
- 地方(23081)
- 贸(19047)
- 贸易(19033)
- 易(18471)
- 财(18270)
- 业经(18122)
- 学(17738)
- 农业(17306)
- 制(16057)
- 银(15086)
- 银行(15045)
- 融(14719)
- 金融(14717)
- 行(14628)
- 环境(13836)
- 发(13820)
- 地方经济(12990)
- 和(12714)
- 技术(11407)
- 机构
- 大学(278294)
- 学院(276894)
- 济(124947)
- 经济(122609)
- 研究(108152)
- 管理(99202)
- 理学(83842)
- 中国(83085)
- 理学院(82713)
- 管理学(81456)
- 管理学院(80912)
- 科学(64920)
- 京(61801)
- 所(57227)
- 财(55029)
- 研究所(51874)
- 农(51012)
- 中心(47792)
- 财经(43255)
- 江(42095)
- 北京(40433)
- 经济学(40255)
- 业大(40227)
- 农业(40116)
- 经(39337)
- 范(38256)
- 院(38224)
- 师范(37891)
- 经济学院(36393)
- 科学院(33612)
- 基金
- 项目(177266)
- 科学(138735)
- 研究(129284)
- 基金(128403)
- 家(112987)
- 国家(112062)
- 科学基金(93642)
- 社会(83086)
- 社会科(78762)
- 社会科学(78742)
- 省(67182)
- 基金项目(66830)
- 自然(58277)
- 教育(58004)
- 划(57919)
- 自然科(56880)
- 自然科学(56861)
- 自然科学基金(55858)
- 资助(53756)
- 编号(51435)
- 发(44436)
- 成果(42489)
- 重点(40998)
- 部(40310)
- 课题(36591)
- 发展(36090)
- 创(36068)
- 展(35524)
- 国家社会(35294)
- 中国(34513)
- 期刊
- 济(142603)
- 经济(142603)
- 研究(89349)
- 中国(60050)
- 农(47635)
- 学报(44468)
- 科学(42058)
- 财(40724)
- 管理(35932)
- 大学(32866)
- 农业(32545)
- 学学(30801)
- 融(29054)
- 金融(29054)
- 教育(28992)
- 经济研究(24230)
- 技术(23174)
- 业经(22626)
- 财经(21823)
- 问题(19411)
- 经(18951)
- 业(18283)
- 贸(17466)
- 世界(15899)
- 国际(15630)
- 技术经济(14676)
- 资源(13821)
- 统计(13494)
- 商业(12773)
- 版(12620)
共检索到434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蒋正华,陈松宝
对中国人口未来发展的趋势及本世纪末可能达到的人口数量有着不同的估计,问题的中心是对生育率受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时变化的可能性估计不一。为此,我们选择了对生育率影响最严重的社会、经济、文化、政策因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由于中国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肖振禹,段纪宪,王丰,陈胜利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少数民族人口有了较大发展,总人口由3290万增加到9120万,增长了177.2%,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由6%上升到8%,人口年平均递增率为25.8‰,高于全国(18.7‰)年平均递增率7个千分点(见表1)。少数民族人口迅速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潘纪一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当前的人口发展正处于低死亡、高出生和高自然增长的阶段。降低死亡率,特别是降低婴儿死亡率是任何国家的目标之一。因而要降低人口的迅速增长,只能着眼于降低出生率。出生率是按出生人数与总人口之比来计算的。其增减除了生育率变化因素外,还受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而当前的育龄人口构成早由十几年前以至几十年前的出生所决定,已无法改变。所以控制人口增长只能从降低生育率着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钢,杨鸽
一 引言 一般来说,社会结构、文化背景、经济和环境条件是影响生育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人们有意识地控制生育率之前,生育模式的转变主要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这点在欧洲前工业化社会的国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计划生育政策的出现,标志着人为地控制人口增长的开始。这时,实行计划生育中国家特别是一些低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贾忠科
从1970~1981年的11年中,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5.8下降到2.6,受到了国内外人口学家的广泛重视。从1981~1986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再度降至2.2,对此,本文试图引用有关资料,以鲍思顿—顾宝昌模式为基础,讨论1981~1985年中国生育率变化的模式。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志俊 郭剑雄 雷小兰
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到来以后,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升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源泉。在很大程度上,农民通过生育率的调整来促使其人力资本水平的改善。这一假说可以为基于中国1995-2008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所支持。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生育率 农业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长洪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人口生育率不管存在怎样的差异,一个共同趋势是不断下降,今后这一趋势还会继续,并在本世纪末共同趋向更替水平。与此对应的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经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横向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生育率越低,假设用人类发展指数HDI代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和生育率TFR代表人口生育水平,根据109个人口超过500万国家的2010年数据进行曲线拟合计算,结果显示HDI与TFR数值之间存在高度显著的反向变动关系: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该国人口生育率越低;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就会出现稳定的低生育率。经济社会发展促使人口生育率下降,这一实证量化分析的结果可以在事理上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因素加以解释。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乔晓春
在经历着物质文明急剧变化的同时,中、日两国家都先后经历了一场深刻的人口革命。勿庸置疑,在人口革命的背后,必须存在着导致这种变革的多重因素。本文试图比较和讨论两国生育率下降过程,导致这种下降的原因;日本低生育率下的人口发展对策;中国低生育率问题及可借鉴的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顾宝昌在 1 987年利用省级数据考察了中国的生育率 ,通过路径分析得出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对中国生育率都有重要的直接影响的结论。李建民在 2 0 0 4年分析了我国低生育率的经济环境 ,提出 1 990年代我国生育率的下降应该主要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结果。基于这些结论或假设 ,本文利用中国省级数据 ,再次考察“发展—计划生育—生育率”关系 ,结果表明在过去 30年里 ,计划生育的作用在下降 ,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增强。 1 970年代计划生育的作用是主导 ,1 980年代计划生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二者的作用基本达到了平衡 ,而 1 99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成为主导。“发展—计划生育—生育率”关系呈献出一种动态平衡。
关键词:
生育率 生育率转变 计划生育 主成分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瑞来
一、研究的必要性 近一阶段有关社区层次的社会、经济变量与家庭生育行为的关系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这一问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下列理由: 第一,以往有关生育率决定因素的研究,特别是大量的实证研究,或强调宏观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青
文章针对现有人口抽样数据的特点和缺陷,通过对总和生育率指标的分析和改进,测算了1994~2004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探讨了影响该指标变化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1994~1996年的1.80左右下降到2001~2004年的1.62左右,其中2000年为1.66;影响中国总和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生育率、生育年龄和城镇化进程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我国快速经历的人口转变所引起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一直为人们所观注。其中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趋势最为引人注目,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研究中国人口的变化提供了最新信息,在此基础上学术界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展开了对我国人口老化的研究。本文作为其中之一,旨在考察我国生育率转变与人口老化的趋势,包括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对这一趋势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珑 甄号召 王健
近年来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放缓,出生人口日益下降,出生率也到达一个很低的水平,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渐渐消失,我国未来的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文章基于2005—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交互效应、中介效应等方法,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提升发挥着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促进作用强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国家的鼓励性生育政策,如“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促进生育的效果,只能减缓生育率的下降速度,并不能使生育率上升。人均消费支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育率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反向调节作用,即人均消费支出会抑制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促进作用。工业化水平在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贾忠科
一 概况 台湾已经顺利完成了它的人口转变过程,其人口增长的特征已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转化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1905年,台湾的人口总数仅有300余万,到1950年总数已增至760万,1986年再度增至1950万。短短81年中,人口增长5倍多,年平均增长率为6.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