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95)
2023(15944)
2022(13646)
2021(12641)
2020(10663)
2019(24474)
2018(23735)
2017(45464)
2016(24799)
2015(27742)
2014(27034)
2013(27081)
2012(24749)
2011(22598)
2010(22037)
2009(20239)
2008(19604)
2007(16707)
2006(14479)
2005(12546)
作者
(73533)
(61308)
(60809)
(57732)
(38784)
(29403)
(27423)
(24137)
(23367)
(21501)
(20836)
(20773)
(19313)
(19172)
(18863)
(18853)
(18371)
(18249)
(17474)
(17357)
(15410)
(14777)
(14754)
(13736)
(13701)
(13424)
(13309)
(13304)
(12275)
(12061)
学科
(101990)
经济(101878)
管理(68900)
(66532)
(53178)
企业(53178)
方法(50473)
数学(45004)
数学方法(44622)
中国(27853)
(27316)
(24705)
(21951)
业经(21506)
(21277)
贸易(21269)
(20701)
农业(18401)
地方(18157)
(16777)
环境(16142)
技术(15751)
(15372)
财务(15312)
财务管理(15289)
(14864)
(14615)
银行(14546)
企业财务(14539)
(14470)
机构
大学(358569)
学院(353996)
(147635)
经济(144966)
管理(139646)
研究(123479)
理学(122864)
理学院(121503)
管理学(119497)
管理学院(118895)
中国(90794)
科学(78155)
(76160)
(65745)
(63131)
(62586)
业大(58725)
研究所(58026)
中心(54577)
财经(52571)
农业(52397)
(48289)
北京(47835)
(47798)
经济学(45795)
(44620)
(44216)
师范(44085)
经济学院(41612)
财经大学(39580)
基金
项目(253203)
科学(198779)
基金(186580)
研究(177947)
(166195)
国家(164904)
科学基金(140158)
社会(114537)
社会科(108771)
社会科学(108743)
基金项目(99082)
(96250)
自然(92916)
自然科(90815)
自然科学(90788)
自然科学基金(89218)
(82554)
教育(80644)
资助(76990)
编号(69267)
重点(57090)
(56320)
成果(54649)
(53556)
(52715)
创新(49327)
科研(49035)
国家社会(48406)
教育部(47887)
课题(47462)
期刊
(148566)
经济(148566)
研究(101086)
学报(64635)
中国(61328)
(58538)
科学(56798)
管理(48278)
大学(47961)
学学(45552)
(44869)
农业(41035)
教育(33072)
技术(27364)
(27164)
金融(27164)
经济研究(25929)
财经(25540)
业经(23293)
(22199)
(21863)
问题(19837)
科技(18094)
(17279)
(17153)
技术经济(17150)
业大(17133)
图书(16585)
理论(16215)
世界(15603)
共检索到496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凤娇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从产业链上游节点与政府管理角度对影响不同养殖规模生猪生产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饲料工业基础薄弱以及发展不足成为限制生猪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着生猪生产效率的提高;种猪业的发展对不同养殖规模生猪生产效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我国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配备不合理,基层畜牧兽医机构的疫病防治能力不足,对生猪生产的支持作用不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诗波  王亚静  李崇光  
生猪是我国畜牧业第一大产业,也是我国肉类食品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农民收入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提高我国生猪的生产能力,对于稳定物价、保障肉类消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DEA技术和Malmquist指数的方法,对我国1991-2005年,不同地区生猪散户养殖的生产率(TFP)增长、技术变动和技术效率,2001-2005年这一时间段内,我国生猪规模生产的生产率增长、技术变动和技术效率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水平是制约散户养殖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而生猪规模生产的效率下降主要受技术效率衰退和技术水平下降的共同影响,但技术效率衰退影响更大;我国中、西部地区在生猪散户养殖方面拥有一定的比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晶  丁士军  阮冬燕  
生猪生产波动是引发猪肉价格波动进而扰动CPI的重要因素。为了弥补现有实证研究中样本量和指标选取方面的诸多缺陷,基于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中国生猪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猪肉价格对生产波动的影响最大,价格变动10%将引起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同向波动1.5%左右;2玉米价格变动10%将引起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反向波动0.5%左右;3疫病对生产波动构成显著的负向冲击,当生猪重大疫病死亡率达到1‰,出栏量将负向波动3%;4养殖规模化水平具有稳定波动的作用,而补贴政策并无明显的波动稳定作用;5前期猪肉价格持续下跌、饲料成本上涨和大范围疫病爆发对2007年全国生猪出栏量大幅度下挫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园园  孙世民  
依据《山东统计年鉴》(1981—2012)中的相关统计数据,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省生猪生产格局变化的历史进程;在理论分析生猪生产格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山东省生猪生产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2年以来山东省生猪生产格局经历了从"√"型格局到"⌒"状格局再到"·—S"格局的变化过程;上一年生猪生产格局指数、消费者市场潜力、政策扶持和畜牧业比较优势对生猪生产格局变化有显著正影响,非农就业机会有显著负影响,且上一年生猪生产格局指数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其余4个因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清泉  
本文从横向角度分析了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的决定因素,从纵向角度探讨了生猪产业链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横向价格决定的差异性和纵向价格信息不对称是生猪产业链价格系统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本文从产业素质、价格预期和市场整合度三方面提出引领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潘国言  龙方  
本文以湖南省1978-2009年生猪年出栏量为研究对象,采用H-P滤波法测定湖南生猪生产波动分为五个古典型周期。通过计量分析得出湖南生猪生产系统内部传导机制对生猪产量波动的影响占71.56%。内部传导的影响因素分别为牧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猪肉人均产量和乡村人口数。为减缓波动促进湖南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当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鑫琪  乔娟  王萌  
为识别生猪生产效率提升的有效路径,在厘清生产效率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河北、辽宁、北京自繁自养型养猪场户调研数据为依据,采用稳健OLS回归对我国生猪养殖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场主受教育水平、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推进专业化和规模化养殖、重视养殖环境控制和疫病防控能显著促进生猪生产效率提升,而自配饲料、自繁母猪的要素投入方式和养殖雇工会产生效率损失;2)目前生猪养殖组织化程度普遍偏低,且合作组织因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尚不健全还无法有效发挥作用;3)与北京相比,河北和辽宁养猪场户在生产效率及种养结合方面均具有比较优势,但辽宁养猪场户在养殖规范性上仍有更大改进空间。据此提出应加快构建生猪产业职业教育体系、发展适度规模家庭农场、提高养殖标准化水平、推进生猪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疏解约束发展区劣势生猪产能而着重发展重点发展区和潜力增长区等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晓磊  栾一博  胡科  Reshmita Nath  崔雪锋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国居民对猪肉的需求日益增长。猪肉生产耗水量大,其包括饲料作物生长所消耗的水,也包括生猪生产过程所消耗的水。本文从生猪生产的角度计算了2001-2012年生猪生产耗水,结果表明生猪生产水足迹由2001年的3.39m~3/kg下降到2012年的3.31m~3/kg,但生猪生产耗水却从2001年的1910亿m~3上升到2012年的2650亿m~3,增长了38.95%。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对影响生猪生产耗水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影响生猪生产耗水的3个因素中,人口的增长和猪肉消费量的增加导致生猪...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强  胡智胜  张园园  
文章根据耦合协调发展机理构建了生猪生产系统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基于13个生猪养殖优势省份的相关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生猪生产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并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3个省份生猪生产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呈现“高耦合-高协调、低耦合-低协调”的同步发展趋势。耦合度水平较高,13个省份均已进入高度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水平不够理想,仍有7个省份处于过渡发展阶段。(2)13个省份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分布呈现由“波动重组”向“稳定微调”发展的趋势,由南向北从“∧”型向“W”型分布格局演化,耦合协调度的高值区域集中在华中和华东地区,山东和河南的耦合协调度占绝对优势。(3)生猪生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驱动因素的变化趋势为:市场带动、产业集聚和环境相容→投资拉动、技术水平、产业集聚和环境相容→市场带动、投资拉动和产业集聚,传统的自然资源优势对于生猪生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贡献被削弱,资本和市场的驱动力量已然崛起。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廖翼  周发明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别测算2005—2010年中国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项。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一定程度的小额负向增长,技术退步是其下降的根源;在国家生猪生产扶持政策的引导下,2008年中国生猪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显著上升;不同地区生猪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即东部地区有所提高,西部地区呈下降趋势。最后提出,加快生猪生产的科技进步、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是提高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的关键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园园  孙世民  王仁强  
基于山东省849家养猪场户的问卷调查资料,首先运用Probit模型确定了养猪场户养殖规模扩大意愿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ISM解析了各影响因素直接的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结果表明:决策者文化程度、专业化程度、横向合作程度、规模养殖态度、养猪风险敏感度、养猪前景判断、政府宣传推广和产地特征8个因素对养猪场户的养殖规模扩大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产地特征和规模养殖态度是表层直接因素,养猪风险敏感度和养猪前景判断是中层间接因素,决策者文化程度、专业化程度、横向合作程度和政府宣传推广是深层根源因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殷志扬  王凯  Isabel de Felipe  
从猪肉产业链视角出发,基于生猪养殖环节和波特的"钻石模型",选择了生产要素、相关及支持产业、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政府支持以及汇率等六个方面12个指标作为自变量,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中国生猪养殖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单位劳动生产力生产的猪肉产量、种猪场能繁母猪的头数、猪肉需求、生猪出栏来自规模养殖的比重对中国生猪养殖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物质与服务费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以及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饲料加工产业、农产品物流产业以及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对于提升中国生猪养殖业国际竞争力有很大的潜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明利  李威夷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2002—2009年全国15个生猪主产区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按规模划分,分析了各生猪主产区间的效率差别以及不同投入要素对生猪生产的贡献。研究发现,我国生猪养殖的总体技术效率较高,规模养殖的技术效率优势逐步体现,其中饲料投入对生猪产出的影响最大,用工数量其次;不同地域的技术效率具有明显差异,粮食主产区要高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杰  金钊  李鹏  
本文使用DEA-Malmqusit指数测算比较了中国生猪养殖在时空两个维度的生产效率变化及其分解,应用SFA方法比较分析了要素投入对中国生猪生产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虽然中国生猪生产效率增长已进入瓶颈期,但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增长的源泉所呈现的不同特征值得挖掘;中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变化呈现显著时间与空间差异;物质、人工、土地等投入要素对不同规模生猪养殖呈现不同影响效应,基于不同时期分组的稳健型检验亦证实了此结论。本文在科技创新、区域布局、土地流转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思考,提出优化组合诸生产要素,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生猪养殖模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新民  
本文基于黑龙江省有机水稻种植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有机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生产和技术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有机水稻生产存在技术效率损失问题,有机肥是有机水稻生产的限制因素,户主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是影响有机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户主性别、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来源是影响技术效率损失的重要因素;随着有机生态体系完善,生产效率会有所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