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30)
- 2023(11436)
- 2022(9685)
- 2021(9211)
- 2020(7642)
- 2019(18008)
- 2018(17375)
- 2017(33886)
- 2016(18452)
- 2015(21007)
- 2014(20958)
- 2013(21036)
- 2012(19946)
- 2011(18296)
- 2010(18351)
- 2009(17345)
- 2008(17476)
- 2007(15813)
- 2006(13785)
- 2005(12595)
- 学科
- 济(83241)
- 经济(83167)
- 管理(51610)
- 业(50343)
- 企(38852)
- 企业(38852)
- 方法(38485)
- 数学(34992)
- 数学方法(34695)
- 中国(24880)
- 农(23632)
- 财(21390)
- 贸(19776)
- 贸易(19766)
- 易(19300)
- 制(16679)
- 业经(15598)
- 学(15057)
- 农业(14903)
- 银(14557)
- 银行(14536)
- 地方(14236)
- 融(14130)
- 金融(14128)
- 行(14010)
- 策(12752)
- 务(12189)
- 财务(12162)
- 财务管理(12135)
- 环境(12023)
- 机构
- 大学(275060)
- 学院(273337)
- 济(128040)
- 经济(125742)
- 管理(104511)
- 研究(99106)
- 理学(89274)
- 理学院(88307)
- 管理学(87077)
- 管理学院(86543)
- 中国(78252)
- 财(58703)
- 京(58080)
- 科学(56168)
- 所(50481)
- 财经(46487)
- 农(46164)
- 研究所(45515)
- 中心(45123)
- 经(42430)
- 经济学(41539)
- 江(40465)
- 业大(37855)
- 经济学院(37616)
- 北京(37308)
- 农业(36528)
- 院(34892)
- 财经大学(34500)
- 范(34257)
- 师范(33987)
- 基金
- 项目(175074)
- 科学(139146)
- 基金(130573)
- 研究(128738)
- 家(113486)
- 国家(112618)
- 科学基金(96077)
- 社会(84411)
- 社会科(80264)
- 社会科学(80242)
- 基金项目(67475)
- 省(64656)
- 自然(60364)
- 自然科(59013)
- 自然科学(58992)
- 教育(58780)
- 自然科学基金(58021)
- 划(55751)
- 资助(55036)
- 编号(50843)
- 成果(42180)
- 部(41282)
- 重点(39454)
- 发(38309)
- 国家社会(36110)
- 创(36006)
- 教育部(35690)
- 课题(35215)
- 中国(34226)
- 人文(34010)
- 期刊
- 济(139320)
- 经济(139320)
- 研究(86922)
- 中国(52345)
- 财(44603)
- 农(41974)
- 学报(40068)
- 科学(38088)
- 管理(37515)
- 融(31220)
- 金融(31220)
- 大学(30512)
- 学学(28775)
- 农业(28405)
- 教育(24285)
- 经济研究(24258)
- 财经(24221)
- 技术(21989)
- 经(20938)
- 业经(20906)
- 问题(18833)
- 贸(18665)
- 国际(16527)
- 业(15899)
- 世界(15410)
- 技术经济(14696)
- 统计(13820)
- 理论(13520)
- 商业(12515)
- 策(12173)
共检索到416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自忠 胡向东
政策调控是推动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及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探究政策变化对生猪市场供需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生猪市场供需基础数据及政策指数,在构建中国生猪市场模型把握生猪市场供需未来形势基础上,模拟政策变化对生猪市场供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25年,中国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量将达到4060.83万头和44505.18万头,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将增至70808.10万头和5535.81万吨,生猪出栏率及胴体重达到159.10%和78.18千克/头;城乡居民猪肉消费总量分别达到3197.36万吨和1180.86万吨,生猪及猪肉价格维持在23.11元/千克和31.44元/千克。生猪市场调控政策增强可推动生猪生产、提升猪肉消费,抑制猪肉净进口增加和生猪市场价格上涨,政策减弱对生猪市场作用相反;政策实施对生猪生产作用最为明显,生猪市场价格所受影响次之,城乡居民猪肉消费和猪肉净进口所受影响相对较小。建议优化生猪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强化应对重大动物疫情能力,科学引导城乡居民猪肉消费,进一步夯实生猪市场平稳有序发展基础。
关键词:
生猪 猪肉 供需 政策调控 生猪市场模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自忠 胡向东
政策调控是推动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及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探究政策变化对生猪市场供需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生猪市场供需基础数据及政策指数,在构建中国生猪市场模型把握生猪市场供需未来形势基础上,模拟政策变化对生猪市场供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25年,中国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量将达到4060.83万头和44505.18万头,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将增至70808.10万头和5535.81万吨,生猪出栏率及胴体重达到159.10%和78.18千克/头;城乡居民猪肉消费总量分别达到3197.36万吨和1180.86万吨,生猪及猪肉价格维持在23.11元/千克和31.44元/千克。生猪市场调控政策增强可推动生猪生产、提升猪肉消费,抑制猪肉净进口增加和生猪市场价格上涨,政策减弱对生猪市场作用相反;政策实施对生猪生产作用最为明显,生猪市场价格所受影响次之,城乡居民猪肉消费和猪肉净进口所受影响相对较小。建议优化生猪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强化应对重大动物疫情能力,科学引导城乡居民猪肉消费,进一步夯实生猪市场平稳有序发展基础。
关键词:
生猪 猪肉 供需 政策调控 生猪市场模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剑 孙鲁云
基于2010年1月-2016年6月我国仔猪价格与生猪价格的周度数据,采用门限协整分析模型和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对仔猪价格与生猪价格之间的门限协整关系以及非对称传导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仔猪价格与生猪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且存在门限效应,但价格传导过程中的非对称性表现较弱。生猪产业链上游与中游的价格传导存在一定的分布滞后非对称效应和累积非对称效应。生猪养殖场对仔猪价格上升的反应相对敏感和快速,而种猪场对生猪价格的正向偏离与负向偏离响应速度相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媛媛 张硕 崔小年 齐皓天
本文立足养殖成本与市场价格双重视角,探讨“保险+期货”服务中国生猪养殖市场风险管理的市场条件、方案设计与定价机制,并基于“价格保险”与“再保险”功能定位,全面探析“保险+期货”风险管理效应。研究发现:(1)波动率和保险周期是“保险+期货”费率决定的主要变量,其中生猪项目费率仅在2个月周期内低于6%;(2)短周期、多批次承保更能适应畜牧养殖循环滚动生产的特点,但其风险转移效率和“再保险”功能发挥受到配套场内期权缺位、手续费与流动性等调仓成本的制约。最后,提出以持续做好市场培育、强化业务风险控制、健全产品供给体系为基础推动“保险+期货”服务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朝英 徐学荣
在对1992年以后中国制定的生猪生产支持政策梳理的基础上,应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中国生猪支持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政策支持及调控主要对象为规模猪场,对农户调控及支持力度不足;生猪价格下跌与生猪价格上涨时的政策力度不同。生猪价格上涨时,政府支持政策可能加剧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生猪价格下跌时,实施的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下一个时期的生猪价格的大幅波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秀玲 宗成华 乔娟
生猪产业各环节不同的产业特征和市场结构导致其市场定价能力的差别,使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传导的非对称性特征突出;因纵向利益关系松散、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缺乏、养殖环节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使得生猪产业链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均。积极推进由龙头企业或者合作社带动的生猪产业一体化化经营,在鼓励发展纵向一体化经营的同时也鼓励发展同一环节的横向一体化经营,在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以及同一环节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建立起一个共同的利益和风险分担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良种、饲料、设备的供应、饲养技术、防疫治病、销售等方面提供配套的系列服务。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 传导机理 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廖翼
利用湖南省生猪养殖户的调查数据,对中国生猪产业扶持政策的总体满意度、分项满意度以及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测算,并以Pearson相关系数衡量敏感性。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国生猪产业扶持政策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在11项生猪产业扶持政策中,生猪产业扶持政策总体满意度的改变对生猪生产和市场统计监测制度满意度的变化最敏感,其次是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和重大疫病强制扑杀补偿。提出:要进一步提高中国生猪产业扶持政策的满意度,需要健全生猪价格监测预警机制、适度提高补贴标准、加大对生猪污染治理的投入和加快推出生猪期货。
关键词:
生猪产业 产业政策 满意度 敏感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向东 石自忠 张合成
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致使生猪市场剧烈波动并造成较大经济社会影响,本轮政策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加深生猪市场波动、压缩“猪周期”。系统把握中国生猪市场调控政策演变历程,深入探究政策演变内在逻辑,研究提出生猪市场调控政策优化路径,对于更好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保供应稳价格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猪市场调控政策演变历经推动生产增长与探索市场化改革、保障供给能力与完善调控机制、促进转型升级与加快现代化发展等三个时期。生猪市场调控政策的根本目标是保供应、稳价格,居民消费需求变化、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外部不确定性增强等是推动生猪市场调控政策演变的关键因素。本文建议高度重视生猪供给安全保障的重要战略意义,着力提升生猪市场监测预警能力,持续完善生猪市场调控政策“工具箱”,进一步夯实生猪市场调控及平稳有序发展基础。
关键词:
生猪 猪肉 调控政策 演变历程 未来选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廖翼 周发明
本文对湖南省宁乡县等15个县(市)的305名生猪养殖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我国生猪价格调控政策的满意度情况,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我国生猪价格调控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养殖户对我国生猪价格调控政策的总体效果基本满意,能繁母猪补贴等普惠性政策的满意度相对更高;养殖规模、对生猪价格调控政策的认知程度、对生猪价格调控政策执行程序的满意度和对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等四个变量对我国生猪价格调控政策的满意度有正影响,从事养猪的年限对其满意度有负影响;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生猪价格调控政策的满意度,还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待遇和完善统计监测等工作。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全世文 曾寅初 毛学峰
本文基于静态预期模型分析了国家储备政策导致的非线性价格传导。在比价信号的收储与放储政策干预下,价格传导关系会在目标比价点产生阈值效应,在上下阈值外部,传导速度更快。当收储与放储政策不一致时,会出现上下阈值以外的非对称价格传导。以中国猪肉储备政策为例,本文基于双维格点搜索法估计了政策实施前后猪粮价格的双阈值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储备肉政策使猪粮价格传导产生了显著的阈值效应。生猪价格的短期回调机制在价格上行区间强于下行区间,表明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收储工作的重视。
关键词:
国家储备 价格传导 阈值误差修正 猪粮比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来华 李娟 王亚辉
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几年我国种猪进口量、活猪出口量、鲜冷冻猪肉进出口量、其他冻猪杂碎和冻猪肝的进口量,并对种猪进口来源、活猪出口去向、鲜冷冻猪肉进出口来源与去向、其他冻猪杂碎和冻猪肝的来源进行梳理和比较。结论如下:中国种猪进口量呈现扩大的趋势;活猪出口量不断萎缩;鲜冷冻猪肉进口量不断增加、出口量不断下降;其他冻猪杂碎和冻猪肝的进口量保持高位小幅增长态势;种猪进口、鲜冷冻猪肉进口、其他冻猪杂碎和冻猪肝的进口主要来源于传统的养猪强国美国、丹麦、德国、西班牙等;扩大进口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国内的自然资源,稳定了市场的供应,但另一方面而言,国内生猪产业对外的依存度上升;在国际贸易环境日益复杂、贸易争端发生频发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国内生猪种源"卡脖子"、被迫接受高价进口猪肉等问题。特提出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贸易规划,创新机制、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增加和强化海外生猪产业布局等措施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冉红
进入2009年以来,重庆生猪收购价格呈下降走势;其主要原因是生猪生产供大于求,但同时也受到CPI不断走低和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生猪养殖户在低价亏损的状态下的退市行为将会导致下一周期生猪存栏量减少,不仅可能带来新一轮猪肉价格的飙涨,还可能再出现前期猪肉价格绑架CPI走高的态势。本文旨在针对生猪价格下跌现状,为政府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
生猪价格 下跌原因 对策研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向东 王明利 石自忠
本文通过构建生猪生产、进出12贸易、城乡居民消费、价格传递及市场出清的市场模型,对猪肉市场的未来趋势进行模拟,以剖析中国生猪产业现状,展望其前景。市场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中国猪肉市场规模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猪肉消费持续增长,进口不断增加而出口萎缩;预计到2025年,中国生猪存栏量为55641.06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为6042.15万头,出栏生猪为99328.53万头,出栏率为178.52%;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8190.73万吨和8596.54万吨,猪肉自给率达到95.28%。
关键词:
猪肉 市场模型 供给 需求 预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石自忠 胡向东
本轮重大动物疫情致使生猪市场剧烈波动并造成较大经济社会影响,国家密集出台的系列调控政策可能存在加深市场波动、压缩“猪周期”等风险。为探究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疫情冲击机理和政策调控效果,基于2005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3季度中国生猪市场价格、生猪疫情及政策指数,采用TVP-VAR-SV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疫情冲击和政策调控对生猪市场价格影响具有明显时变和周期性特征,疫情冲击更多表现为价格上涨的周期性推动作用,是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的重要驱动因素。生猪政策往往是逆周期调控,但调控政策存在一定错配问题,加深了生猪市场波动、压缩了原有“猪周期”。疫情冲击对生猪市场价格影响较政策调控更大,政策调控作用在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之后更为明显,更多表现为推动价格下行。政策调控较疫情冲击存在弱滞后性和持续性,说明政策实施在连续性和稳定性方面仍需发力。建议强化生猪市场应对不确定性能力,优化调整生猪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夯实生猪产业有序发展及市场平稳运行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晗 赵敏娟 陆迁
本研究以波特假说为理论基础,创新性的将跨期选择思想引入环境规制与产业绩效的分析框架,并将畜禽禁养区政策带来的经济效应划分为短期挤出效应和长期补偿效应,以综合考察畜禽禁养区政策对于中国生猪产能的影响以及动态过程。进一步结合2006—2017年673个县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法对上述研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畜禽禁养区政策对中国生猪产能的平均处理效应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这一结果具有稳健性。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逐年分解发现,畜禽禁养区政策实施的第二年、第三年显著降低了生猪产能,从第四年开始对生猪产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也为波特假说在畜禽业的成立提供经验证据;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畜禽禁养区政策主要通过短期的成本效应对生猪产能造成不利影响,从长期来看,畜禽禁养区政策通过促进生产效率提高和培育规模养殖主体两条路径提高了生猪产能;拓展性分析讨论了畜禁养区政策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在生猪养殖的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的畜禽禁养区政策均对生猪产能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适度发展区的畜禽禁养区政策对生猪产能没有显示出统计水平上的显著性,但畜禽禁养区政策显著提高了潜力增长区的生猪产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