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42)
2023(11113)
2022(9139)
2021(8362)
2020(6715)
2019(15385)
2018(15009)
2017(28229)
2016(14714)
2015(16754)
2014(16429)
2013(16707)
2012(15949)
2011(14848)
2010(14779)
2009(13501)
2008(13255)
2007(11627)
2006(10563)
2005(9908)
作者
(43684)
(36547)
(36465)
(34532)
(23272)
(17454)
(16275)
(14215)
(14017)
(13011)
(12658)
(12207)
(11834)
(11764)
(11507)
(11276)
(10925)
(10485)
(10470)
(10150)
(9463)
(8924)
(8903)
(8358)
(8320)
(8229)
(7989)
(7928)
(7342)
(7317)
学科
(76665)
经济(76599)
(40325)
管理(39033)
(30353)
企业(30353)
中国(26095)
方法(24996)
地方(21887)
数学(21717)
数学方法(21604)
(21522)
业经(18043)
(16039)
贸易(16025)
(15556)
农业(13980)
(13305)
(13073)
(12953)
(12855)
地方经济(12847)
产业(12845)
银行(12843)
(12667)
(12505)
金融(12505)
(12358)
环境(11954)
技术(11182)
机构
学院(216706)
大学(214871)
(102599)
经济(100931)
研究(86202)
管理(80285)
理学(67902)
中国(67165)
理学院(67063)
管理学(66246)
管理学院(65830)
科学(49885)
(47751)
(43874)
(43410)
研究所(39737)
中心(37830)
(36361)
财经(33787)
(32696)
经济学(32557)
北京(31243)
(31124)
(30857)
(29672)
师范(29405)
业大(29305)
经济学院(29246)
农业(28281)
科学院(26716)
基金
项目(142646)
科学(114411)
研究(105575)
基金(105244)
(92251)
国家(91564)
科学基金(78024)
社会(70407)
社会科(67102)
社会科学(67092)
基金项目(54629)
(54251)
自然(47639)
自然科(46553)
自然科学(46544)
(46176)
教育(46033)
自然科学基金(45734)
资助(42789)
编号(40672)
(38259)
重点(33037)
成果(32620)
(32074)
发展(31487)
(30981)
国家社会(30612)
(30214)
课题(29311)
中国(28824)
期刊
(119372)
经济(119372)
研究(72277)
中国(48779)
(34922)
管理(32198)
科学(31960)
学报(30837)
(30174)
农业(24498)
大学(23868)
(23457)
金融(23457)
学学(22470)
教育(21687)
经济研究(21213)
业经(20167)
技术(18894)
财经(16723)
问题(15862)
(14788)
(14269)
(13895)
世界(13510)
国际(13269)
技术经济(11388)
商业(10908)
资源(10690)
科技(10174)
经济问题(10162)
共检索到345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挺   刘畅   周亮   朱增勇  
[目的]评估我国生猪产业链垂直整合程度和全产业协同发展特征,分析其驱动机理,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对促进生猪全产业链健康发展、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中观视角,利用投入产出表法,测算2015—2022年我国生猪产业链不同环节垂直整合程度及方向,分析产业链垂直协同的驱动机理。[结果]总体来看,我国生猪行业垂直整合程度总体震荡提升,前向整合速度快于后向整合速度,2021年产业链开始由后向整合转向前向整合。从垂直整合度来看,屠宰及肉类加工环节最高,但生猪养殖端垂直整合发展速度远高于其他环节。外部冲击、市场风险、市场红利和政策红利等影响了产业链垂直整合进程、方向和整合度。[结论]目前我国生猪产业链垂直整合主体是饲料和养殖企业,仍处于中期发展阶段,企业盲目扩张、合作模式不稳定和消费市场规模有限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质量,需要加强政府政策引导,鼓励积极创新垂直整合模式,提升企业垂直整合质量和效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宇  王俊倩  
本文将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的驱动因素划分为企业内部创新驱动和企业外部创新驱动,提出了创新驱动通过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而产业链垂直整合则从知识共享、风险共担和产品关联三方面,对创新驱动与协同创新的关系起调节作用的若干假设。在对213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创新的外部驱动通过内部驱动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协同创新,内部创新驱动再通过协同创新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而产业链垂直整合对外部创新驱动、内部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关系都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产业政策制定方面的建议和相应的管理启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凯  郭晓玲  
产业链之间的横纵整合已成为现代企业扩张的重要发展模式。垂直整合是指通过兼并生产、分销等产业链的不同阶段,以达到外部交易内部化的经济目的。由垂直整合策略引发的反竞争效应和效率增进效应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从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角度系统归纳梳理和评述近几十年来关于产业链垂直整合的主要动因,综合考察垂直整合策略产生的正反双重效应及对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社会福利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为纵向关系理论的进一步拓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最后,在对已有文献总结凝练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垂直整合策略研究的新视角,以促进相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凯  郭晓玲  
产业链之间的横纵整合已成为现代企业扩张的重要发展模式。垂直整合是指通过兼并生产、分销等产业链的不同阶段,以达到外部交易内部化的经济目的。由垂直整合策略引发的反竞争效应和效率增进效应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从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角度系统归纳梳理和评述近几十年来关于产业链垂直整合的主要动因,综合考察垂直整合策略产生的正反双重效应及对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社会福利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为纵向关系理论的进一步拓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最后,在对已有文献总结凝练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垂直整合策略研究的新视角,以促进相关领域的理论深入与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邸元  刘晓鸥  
大力发展风电产业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跟其他的产业一样,产业组织结构是影响风电产业发展速度的决定因素之一。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产业的垂直结构影响着产业资源的配置效率、产业利润的分配和下游企业的定价。本研究回答两个问题:①风电制造企业市场集中度与风电场的利润率之间的关系;②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从中国风电产业链的垂直结构入手,分析了风电设备制造市场的市场集中程度对风电场利润的影响。理论模型的推导结果表明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和风电场的利润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且影响程度随风电场对风电设备需求弹性的降低而加强。因此,本文认为政府可以通过给予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斌斌  豆媛媛  贺舒琪  张爱霞  喻敏  刘丹  
文章立足数实融合背景,将共生理论引入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理论分析框架,在深入阐释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1—202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相关计量经济模型对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演化、动力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间存在持续稳定的共生条件与融合基础,其融合发展的共生系统由共生条件、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环境共同构成,其融合共生模式主要表现为以高新技术牵引为动能的内源互惠型融合共生模式和以产业链和产业功能拓展为导向的嵌入一体化融合共生模式。(2)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历程呈现动态演进特征,主要经历了4个融合阶段:第一阶段为萌芽期(以资源管理为重点),第二阶段为初始期(以产品服务为主线),第三阶段为变革期(以市场需求为平面),第四阶段为重构期(以产业转型为主体)。(3)2011—2020年,31个省域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呈现梯度差异特征,形成了“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的空间格局,且表现为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和区域固化效应,其中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为融合发展引领区。(4)数字产业、市场需求与经济发展活力是促进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反而加剧了“数字鸿沟”与“融合壁垒”问题的凸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雷鹏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地方产业积聚的产生和发展,地方的比较优势决定了整个生产工序网络各个环节在全球空间配置的区位方向。对中国在垂直专业化中的利益分配问题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中国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对商品结构的升级作用不可忽视。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体现出中国的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出口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出口,说明中国在垂直专业化中获取了动态利益。产业内贸易为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提供了资本积累,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产品内贸易为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积累了技术条件,这为形...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钊  杨红丽  
现有实证研究发现FDI垂直溢出效应不仅可能为正,而且还经常出现显著为负的情况,但现有FDI垂直溢出理论却无法对此提供解释。文章基于产业链视角对FDI垂直溢出的理论机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认为当外资企业出现买方垄断或者卖方垄断的时候,就会对本土企业产生负向的联系效应。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文章借助产业链位置对FDI垂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当本土企业与较少的行业发生纵向贸易联系时,可供学习的技术更为单一且更容易受外资垄断优势的影响,FDI对本土企业的垂直溢出效应就会更小,甚至为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燕  
自2013年6月起,李克强总理在"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的讲话成为京津冀区域展开合作的新导向。2014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更需要创新思维,破除各自"一亩三分地"的思想障碍,需要从竞争转向协同合作,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推动京津冀一体化。但是,如何干和从哪干是三地领导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包括产业分工、综合交通部署、公共服务配置、环境保护等,各地都有从自身角度出发的利益考量。如何破除"一亩三分地"干扰,靠行政强扭是不行的,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杜文龙  侯远志  
对于通过何种方式更好地促进统筹城乡发展,我国学者还没有形成共识。其中,以产业化经营促进城乡统筹的方式虽然已经提出,但其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机理还未见研究。本文从城乡地域分析入手,通过城乡地域差异与产业链布局关系的机理探讨,得出产业链构建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的促进作用以及二者间的相互作用,以期对统筹城乡路径的探索有所帮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文争为  
作者通过对中国-东盟的贸易结构及模式的研究,发现中国-东盟之间的贸易模式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模式。2005年中国-东盟在HS1996,85类产品的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高达65%,这与垂直产业内贸易的理论也是不一致的。上述现象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工的结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顾磊  杨倩雯  
本文首次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金融市场因素引发一国垂直专业化分工地位变迁的作用机理,并采用中国横向经济区域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和对比了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的规模与效率对不同区域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各类金融因素都是影响各区域垂直专业化分工地位高低的显著原因,并且效率指标的作用大于规模指标。但是,不同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且对各类金融市场的依赖程度存在着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亮亮  
文章基于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对中国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运用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法考察时空演进趋势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中国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高度相关性,且大多数省份分布在第一和第三象限;中国数字化产业链发展水平存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其中绝对差异逐渐扩大,相对差异整体上呈现逐步缩小趋势,且地区间差异是造成中国数字化产业链发展水平空间非均衡的主要原因。提出打造现代化数字产业链新业态、建立协同联动数字产业链系统、因地制宜实施数字产业链创新战略的建议,以期为提高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洪联英  刘解龙  
本文以Campa and Goldberg(1997)与Hummels et al.(2001)的测算法为基础,结合我国产品内分工特点,构建一套以进口垂直分离、出口垂直分离、进口垂直内销、出口垂直增值为指数变量的垂直专业化发展测算体系。然后基于投入一产出表法,以中、美、韩三国为例进行评估与国际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世界垂直专业化发展遵循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规律,有相应的三次产业分布特征:中国垂直专业化水平尚处在由初级向中级过渡的阶段,在三次产业分布特征上,制造业相对快于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但其产品内分工形态仍然偏低。最后,依据这一新的判断基准,本文分析了成功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晓兰  黄伟熔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球产业链创新链整体呈现系统性、耦合性、全面性的融合趋势,多元化、本土化、区域化的发展趋势,以及重投入与高产出的同步增强趋势。面对原始创新不足、技术“卡脖子”突出、长效机制亟待完善等现实问题,我国应以促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本要求,以推动迈向价值链高端为目标选择,以重塑国际竞争优势为重点方向,以积蓄长远发展动力为核心关键。应改革体制机制,构筑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生态;完善基础条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跨越发展;坚持以企业为核心,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融通效果;聚焦固链强链,强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韧性。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攻关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