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2)
- 2023(10326)
- 2022(8730)
- 2021(7923)
- 2020(6325)
- 2019(14749)
- 2018(14336)
- 2017(26755)
- 2016(14166)
- 2015(16066)
- 2014(15839)
- 2013(16038)
- 2012(15421)
- 2011(14405)
- 2010(14288)
- 2009(13188)
- 2008(12920)
- 2007(11406)
- 2006(10381)
- 2005(9657)
- 学科
- 济(76869)
- 经济(76811)
- 业(35176)
- 管理(34848)
- 方法(26786)
- 企(25856)
- 企业(25856)
- 中国(25405)
- 数学(23832)
- 数学方法(23669)
- 地方(22034)
- 农(20350)
- 业经(17211)
- 贸(15970)
- 贸易(15956)
- 易(15508)
- 农业(13697)
- 地方经济(12990)
- 发(12890)
- 学(12601)
- 财(12433)
- 环境(12425)
- 产业(12234)
- 制(12176)
- 银(11996)
- 银行(11982)
- 融(11844)
- 金融(11844)
- 行(11760)
- 技术(11164)
- 机构
- 学院(210566)
- 大学(209344)
- 济(100207)
- 经济(98597)
- 研究(83977)
- 管理(77117)
- 理学(65117)
- 理学院(64336)
- 中国(64070)
- 管理学(63551)
- 管理学院(63158)
- 科学(48844)
- 京(46495)
- 所(42889)
- 财(41675)
- 研究所(38993)
- 农(36569)
- 中心(36351)
- 财经(32833)
- 经济学(32089)
- 江(31288)
- 北京(30612)
- 院(30294)
- 经(29945)
- 业大(29522)
- 经济学院(28835)
- 农业(28501)
- 范(28498)
- 师范(28200)
- 科学院(26152)
- 基金
- 项目(138287)
- 科学(109528)
- 研究(102734)
- 基金(99839)
- 家(87305)
- 国家(86639)
- 科学基金(73119)
- 社会(67941)
- 社会科(64762)
- 社会科学(64747)
- 省(53978)
- 基金项目(51883)
- 划(45288)
- 教育(44757)
- 自然(43683)
- 自然科(42646)
- 自然科学(42633)
- 自然科学基金(41888)
- 资助(41101)
- 编号(39277)
- 发(37583)
- 重点(32158)
- 成果(31494)
- 部(31030)
- 发展(30954)
- 展(30422)
- 创(29193)
- 国家社会(29180)
- 课题(29025)
- 中国(27763)
- 期刊
- 济(116413)
- 经济(116413)
- 研究(69554)
- 中国(47428)
- 农(34751)
- 学报(31081)
- 科学(31019)
- 管理(29945)
- 财(29196)
- 农业(24678)
- 大学(23725)
- 学学(22313)
- 融(21710)
- 金融(21710)
- 教育(21515)
- 经济研究(20505)
- 业经(19536)
- 技术(18909)
- 财经(16591)
- 问题(15598)
- 经(14671)
- 业(14274)
- 贸(13825)
- 世界(13166)
- 国际(12455)
- 技术经济(12025)
- 统计(10589)
- 商业(10448)
- 资源(10423)
- 科技(10288)
共检索到333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闫庆友 陶杰
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能源相对贫乏,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能源结构使中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物质能源作为物质性、易储存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中国未来能源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受生物质发电技术的进步及中国地理环境多样性的影响,近年来新兴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展现出新的特点,对该产业效率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新的因素,并采用新的方法,评价结果才能客观,作为改进产业的参考依据。收集中国2010年以来建设的生物质发电项目,选择合适30家生物质发电项目作为样本,分别运用BC2模型、AR模型和分地区AR模型对这30家样本进行评价,发现中国生物质能总体上分布不均,地区差异较大,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和华东地区等地是我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铭
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的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生物质发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性的石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新刚 刘平阔
介绍了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基于此,识别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因子和外源动力因子,并利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对动力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解释结构模型研究动力因子之间的关系,分析经济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所有的动力因子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最终指向政策和资源禀赋因子;能源安全因子、环境保护因子、农村发展因子影响电力需求,投资影响电力供给;合理的要素成本价格需要科学的政策组合进行有效支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姣 米锋 张勤
从生物质能源电价补贴政策视角出发,构建了政府、企业、中间人和农户为一体的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对比不同补贴政策组合下的实施效果,对现行补贴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现行补贴额度无法扭转发电企业亏损状态,且现行的直接退出机制将导致企业出现更为严重的亏损,而适当调整补贴额度并实行逐减退出方式可提高各主体及产业整体利润。因此,为了促进中国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就要保障生物质补贴资金优先及时发放,同时推进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和绿证交易制度建设,以促进产业快速良序发展,实现生物质资源充分利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蒋大龙
一、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几百年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质能等传统可再生能源。工业革命以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快速发展,逐渐成为生产和生活的主导能源。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柳钦
生物质能是一种脱颖而出的新能源,生物质发电产业前景广阔。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蜿蜒前行,任重道远。为了促进生物质发电产业在中国健康持续、又好又快地发展,笔者建议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做好资源调查和评价,精心编制发展规划;第二,培育生物质能发电产业链;第三,完善生物质能发电的标准与规范;第四,完善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第五,推行并完善绿色配额制度;第六,制定促进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第七,开展生物质能发电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等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开慧 周景月 张培栋 阚士亮
利用2012年宏观数据,探究中国生物质资源的省域分布及发电潜力阈值,构建生物质发电潜力指数(BPGI)指标体系,评价各省(区、市)生物质发电的发展水平及潜力,并结合省级电网碳排放强度对各省规划装机目标配额进行优化。结果表明:2012年中国生物质发电潜力阈值为1.612×105MW/年;河南、黑龙江、山东位列前三,可承担中国"十三五"期间24.10%的生物质发电目标装机量;上海、北京、浙江等地可通过资金输出间接承担。为促进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布局优化、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立 梅应丹
生物质发电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近年来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迅速,总装机容量实现翻番,但企业经营状况并不好,由于成本、技术、政策等多方面原因出现了大面积亏损局面,致使其发展陷入瓶颈。首先对当前生物质发电相关的法律政策体系进行系统介绍,然后结合生物质产业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物质发电 可再生能源 政策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宝华 张彩虹 牛志蕾
沙区生物质发电主要是指利用沙生灌木的平茬抚育剩余物进行发电。其产业发展受到发展规划、资源禀赋、法规政策、沙区生态治理、生物质能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该产业影响因素的结构及层级关系。结果表明,资源禀赋和经济激励政策是影响沙区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直接因素,发电成本、生物质能技术、投融资等是中间层因素,认知观念、发展规划、沙地生态的治理需求是影响沙区生物质发电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沙区生物质发电产业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物质发电 沙区 解释结构模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薇
生物质发电不仅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以及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也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选择,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公益性。目前西部地区生物质发电产业尚面临企业生产成本过高、配套产业链发育不成熟、对生物质发电的政策扶持力度较弱和扶持政策瞄准机制欠准确等问题。西部地区必须把生物质发电提高到优化能源结构和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努力培育成熟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强化政府对生物质发电产业的扶持力度,建立西部生物质发电专项发展基金并探索建立绿色电力认购制度。
关键词:
生物质发电产业 能源战略选择 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闫庆悦 李臻
研究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费用分摊机制,对于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乃至低碳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政策指导意义。本文将现有的生物质能发电费用分摊机制分为费用来源、费用支付和配额交易三个环节分别进行解读,并对我国自2006年以来的六个生物质能发电补贴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系统整理,发现当前的费用分摊机制已经无法满足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对生物质能发电费用分摊机制的三个环节的研究中,发现现行的生物质能发电费用分摊机制存在费用来源太少、支付机制不合理、配额交易机制不清晰等问题。以上问题有违《可再生能源法》中规定的"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和经济合理"原则。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拓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华军 闫庆悦 秦阳
中国的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刚刚起步,发电定价政策成为制约生物质能发电产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瓶颈,因此对生物质能发电定价机制和模式改革就成为生物质能发电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和国家生物质能产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基于对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特性及竞争态势的分析,本文探讨了生物质能发电定价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对中国现行生物质能发电定价机制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根据脱硫燃煤机组上网标杆价格和电价补贴的变动情况构建了生物质能发电定价机制二维模型,并基于该模型,为中国生物质能发电定价提供了联动电价补贴模式、浮动电价补贴模式、按比例补贴定价模式、平均成本定价模式、激励性规制定价模式等多种可供选择的定价模式,并探讨了各种的模式优劣及其适用性。
关键词:
生物质能 电价改革 定价模式 可再生能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志彬 任爱胜 高春雨 付伟铮 陈晨
为了正确评价中国农业生物质资源的可收集利用量,充分认识其发电潜力,该文以9种主要农作物的经济产量为基础,结合相关研究及实地调研测定草谷比和资源可收集利用率,分别估算2011年农业生物质资源的理论可收集量和实际可收集量,进而通过确定各类农业生物质资源的低位发热量,评估其发电潜力。2011年,中国主要农业生物质资源的最大发电潜力为68 332.31MW,净剩余资源发电潜力为12210.98MW。玉米、稻谷和小麦3种大宗农作物秸秆及加工剩余物的发电潜力较大,占净剩余资源总发电潜力的77.51%。河南、黑龙江、山东、河北和吉林等12个省份的净剩余资源发电潜力在500MW以上,占净剩余资源总发电潜力的7...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生物质资源 发电潜力 评估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闫庆友 尹洁婷
生物质发电行业的发展不仅受行业本身的影响,也受上、下游产业的影响,本文针对生物质发电行业和农业的特殊关系,建立Bio-AG系统,利用网络DEA模型和DDF测量方法分析生物质发电行业利润的相对效率。另外,文章引入产权解决污染所导致的负外部性。研究显示,当产权集中在Bio-AG系统中时,负外部性因素内部化处理,使生物质发电行业和农业的整体利润最大。另外,DDF分解结果表明,影响生物质发电行业利润无效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的无效配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檀勤良 苗新燕 张充 王婷然 祝君
现阶段生物质电厂燃料收储存在3种主要模式,该评价以收储的各个阶段为基础,建立生物质发电燃料收储模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建立生物质发电燃料收储模式的评价模型,对现有的3种主要收储模式进行评价;通过实例计算结果显示,农户+中间商+第三方物流+电厂的收储模式最为合理。计算表明该评价模型是有效的,通过分析结果提出3点建议,旨在帮助电厂选择适当的燃料收储模式,修正现有模式中的不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