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35)
2023(9876)
2022(8447)
2021(7924)
2020(6822)
2019(16036)
2018(15538)
2017(29940)
2016(16270)
2015(18489)
2014(18454)
2013(18642)
2012(17643)
2011(16113)
2010(15930)
2009(14858)
2008(14996)
2007(13355)
2006(11300)
2005(10347)
作者
(48168)
(40617)
(40415)
(38880)
(25736)
(19611)
(18551)
(15819)
(15163)
(14275)
(14043)
(13513)
(12974)
(12885)
(12821)
(12659)
(12352)
(11943)
(11759)
(11553)
(10040)
(10006)
(9860)
(9180)
(9113)
(9087)
(8996)
(8764)
(8209)
(8193)
学科
(73639)
经济(73568)
管理(42982)
(42621)
方法(36666)
数学(33335)
数学方法(33083)
(32987)
企业(32987)
中国(21162)
(19031)
(18634)
(16046)
贸易(16041)
(15687)
(15179)
(13751)
业经(13093)
农业(12338)
地方(11979)
(11962)
银行(11937)
(11441)
(11421)
金融(11419)
(11391)
财务(11372)
财务管理(11344)
企业财务(10811)
环境(10498)
机构
大学(244675)
学院(240233)
(109374)
经济(107479)
管理(89593)
研究(88323)
理学(77679)
理学院(76718)
管理学(75531)
管理学院(75069)
中国(67269)
科学(53218)
(51801)
(48127)
(45544)
(43655)
研究所(41809)
中心(39701)
财经(39215)
业大(36174)
经济学(35953)
(35925)
农业(34816)
(33626)
北京(33038)
经济学院(32629)
(31026)
(30983)
师范(30676)
财经大学(29446)
基金
项目(161248)
科学(127550)
基金(120893)
研究(114397)
(106908)
国家(106148)
科学基金(89624)
社会(75381)
社会科(71684)
社会科学(71662)
基金项目(63643)
(59445)
自然(57590)
自然科(56304)
自然科学(56285)
自然科学基金(55371)
教育(52095)
(51829)
资助(50125)
编号(43331)
(37860)
重点(37120)
成果(35581)
(34829)
(33151)
国家社会(32775)
教育部(32266)
科研(31688)
中国(31420)
创新(31288)
期刊
(112028)
经济(112028)
研究(71364)
中国(44143)
学报(40828)
(38551)
科学(37396)
(37157)
管理(30246)
大学(30243)
学学(28632)
农业(26304)
(21850)
金融(21850)
教育(20388)
财经(20258)
经济研究(19972)
技术(18423)
(17520)
业经(15933)
问题(15668)
(15408)
(14983)
世界(13045)
国际(12779)
技术经济(12528)
统计(12208)
(11750)
资源(11119)
理论(10726)
共检索到349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蕊   张玲玲   郝伦  
用水效率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指标。基于中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水情,研究引入Super-SBM模型来评价中国31个省份2009—2018年的生活用水效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活用水效率全局自相关程度和局部集聚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生活用水效率总体波动下降,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西部用水效率变化存在两极分化现象。(2)生活用水效率全局莫兰指数为正值且呈波动下降的趋势,H-H集聚区为北京、江苏和浙江;L-L集聚区为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H-L集聚区为广东,发挥局部空间溢出效应。(3)中国生活用水在用水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存在正相关,区域间仍存在差异较大的平衡缺口。研究为科学有效的贯彻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蕊   张玲玲   郝伦  
用水效率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指标。基于中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水情,研究引入Super-SBM模型来评价中国31个省份2009—2018年的生活用水效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活用水效率全局自相关程度和局部集聚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生活用水效率总体波动下降,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西部用水效率变化存在两极分化现象。(2)生活用水效率全局莫兰指数为正值且呈波动下降的趋势,H-H集聚区为北京、江苏和浙江;L-L集聚区为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H-L集聚区为广东,发挥局部空间溢出效应。(3)中国生活用水在用水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存在正相关,区域间仍存在差异较大的平衡缺口。研究为科学有效的贯彻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玲玲  丁雪丽  沈莹  王宗志  王小红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解析农业用水效率状况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影响因素作用程度的空间异质性,是寻求农业用水效率提高策略的前提。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我国各地区农业用水效率值,发现我国各地区农业用水效率空间差异明显且水平总体偏低。为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分析年降水量、农业用水占比、农产品多样性、节水灌溉面积、亩均灌溉费用等的空间异质性及对用水效率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不同省份用水效率提高策略侧重不同:新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有效举措在于调整用水结构和种植结构;南方地区的出路在于强化蓄水、截水、节水等工程建设;黑龙江着力于节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山东、河南、天津、河北、北京、吉林、辽宁与上海等省需综合考虑自然禀赋、用水结构、种植结构、节水技术与经济因素;西南、西北地区不宜通过提高亩均灌溉费以提高用水效率。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不同区域农业用水效率的差异性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默  张林秀  
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全可靠的生活用水的提供。本文利用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村村级生活用水投资状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表明,村一级组织和农民自己负担了他们生活用水投资的很大一部分。同时,研究还表明上级政府(乡镇政府及乡镇以上政府)的生活用水投资策略还是侧重于改善和提高不发达地区农民的饮用水设施。随着农村税费和农业税减免等改革措施的推行,为了保障农村生活用水投资的持续增长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需要各级政府在今后进一步加大农村饮用水的投资力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力  程一凡  
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2006—2018年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的城市生态效率,分析人口规模、富裕程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等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中部六省城市生态效率以2014年为转折点呈先降后升变动;南部省份生态效率普遍高于北部省份,排序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城市生态效率的高值区由“E”字型集聚转而趋向空间分散,2014年后又出现“由”字型空间集聚。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富裕程度具有抑制作用,城市规模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加快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路径转变、遏制污染产业转移等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力  程一凡  
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2006—2018年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的城市生态效率,分析人口规模、富裕程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等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中部六省城市生态效率以2014年为转折点呈先降后升变动;南部省份生态效率普遍高于北部省份,排序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城市生态效率的高值区由“E”字型集聚转而趋向空间分散,2014年后又出现“由”字型空间集聚。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富裕程度具有抑制作用,城市规模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加快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路径转变、遏制污染产业转移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付俊怡  李鸿雁  
[目的]水资源短缺和农业污染严重已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方法]基于2009—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发现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地区差异明显。为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Tobit模型和GTWR模型,分别从全局视角和微观视角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省区农业用水效率提高策略侧重不同。[结果]宁夏、内蒙古和山西农业用水效率提高的有效举措是在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安全基础上,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甘肃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在于重视农业节水技术的引进、研发和应用推广;山东的出路在于提高农户节水意识;陕西和四川的有效途径在于采用科学合理的用水方式,降低农业用水占比,优化用水结构;河南和青海需要从以上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结论]研究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并探究影响各省区农业用水效率的主导因素,可以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华丽  董婕  延军平  闫娜  
根据西安市1978年~2007年城市生活用水数据和气候资料序列,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的趋势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城市生活用水的影响,并建立城市生活用水预测模型。研究表明:随着气候变暖,城市生活用水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比较敏感,与年均温度、年均最高温度和年均最低温度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44、0.437和0.721,而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比较弱;利用多项式模型提取生活气候用水量,离差系数为10.97,表明其脆弱性较强。根据气候影响因子,对城市人均生活用水进行预测得出年均温每增加1.0℃,人均年生活用水量将增加1.095m3;预测表明近5年内,在西安城市节水措施中人均年生活用水量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燕燕   黄森慰  
基于技术异质性视角将共同前沿分析框架与SBM模型相结合,构建共同前沿全局SBM模型测度2015—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借助无效率解构分析效率损失原因及改善潜力来源,并采用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刻画其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与治理技术地区差异显著,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梯度特征;(2)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态势且内部差异趋于缩小;(3)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研究期内空间集聚格局并未发生剧烈变化,东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发展迅猛但带动作用有限,西部和东北地区长期处于低位,中部有较高水平突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燕燕   黄森慰  
基于技术异质性视角将共同前沿分析框架与SBM模型相结合,构建共同前沿全局SBM模型测度2015—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借助无效率解构分析效率损失原因及改善潜力来源,并采用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刻画其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与治理技术地区差异显著,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梯度特征;(2)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态势且内部差异趋于缩小;(3)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研究期内空间集聚格局并未发生剧烈变化,东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发展迅猛但带动作用有限,西部和东北地区长期处于低位,中部有较高水平突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秀凤  吴艳丽  
本文以青岛市为例,采用相关的计量模型,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包含污水处理费在内的水价的杠杆作用较大,无论是需求价格弹性还是需求收入弹性都要高于不含污水处理费的估算值。本文还将实证分析结果与部分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了比较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海燕  耿成轩  
文章按照发生碳排放合意产出的迭代次数,以及发生碳排放非合意产出设定值时的迭代次数差,进行碳排放产出水平测度差异的整合,并结合固定效应测度了我国各区域碳排放差异及其收敛特性。结果证实:我国东部区域碳排放变动趋势相对平稳,而中西两大区域的碳排放总体控制并不理想。但在收敛性上,东部、西部区域的碳排放俱乐部收敛特征明显。应进一步强化各个区域自身在碳排放控制与治理上的基本措施,进而获得不同的碳排放控制效应的俱乐部收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安静  郭琳  赵景峰  
本文将Tapio脱钩指数和LMDI分解方法结合,分别从中国整体层面和中国省份层面对2000-2019年间的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指数进行测算并对脱钩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各省的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演变过程。(2)能源强度是促进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弱脱钩的最主要驱动因素(-30.6%),而人均GDP的增长则是抑制两者脱钩的最主要驱动因素(114.8%)。(3)各个驱动因素在各个省份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能源强度在一些省份的各个经济发展阶段都促进了其二氧化碳排放的降低,而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能源大省,则促进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妮妮  徐卫军  
基于偏好相似理论,验证了将生活用电量作为衡量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运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农村地区间生活用电差异,同时进行城乡比较。结果如下:我国农村地区间人均生活用电的基尼系数为0.395,比1997年我国农村电网改造前仅下降了0.016;城镇地区间人均生活用电的基尼系数为0.149,低于全国各地区间(不分农村和城镇)人均生活用电的基尼系数0.214。这说明我国农村人均生活用电的地区不平衡性远远高于城镇,全国各地区间的人均用电不平衡主要源于各地区农村地区人均用电的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