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0)
2023(9047)
2022(7477)
2021(7346)
2020(5805)
2019(13395)
2018(13138)
2017(24416)
2016(13496)
2015(15236)
2014(14817)
2013(14562)
2012(13868)
2011(12913)
2010(13238)
2009(12135)
2008(12162)
2007(10590)
2006(9707)
2005(8917)
作者
(37966)
(31609)
(31602)
(30322)
(20590)
(15036)
(14269)
(12290)
(12233)
(11547)
(11190)
(10585)
(10409)
(10322)
(10286)
(9989)
(9419)
(9289)
(9180)
(8999)
(8239)
(7895)
(7700)
(7357)
(7276)
(7176)
(7045)
(6917)
(6492)
(6410)
学科
(53613)
经济(53549)
管理(35997)
(30707)
(22939)
企业(22939)
方法(21006)
中国(19092)
数学(18759)
数学方法(18510)
(17124)
(13463)
贸易(13454)
环境(13242)
(13230)
(12580)
(12363)
(11043)
农业(10815)
业经(10714)
(10574)
(9869)
银行(9853)
地方(9653)
(9611)
(9231)
金融(9230)
及其(8700)
(8629)
(8600)
机构
大学(192328)
学院(191417)
(86560)
经济(84952)
研究(75402)
管理(68752)
中国(58717)
理学(58216)
理学院(57477)
管理学(56523)
管理学院(56162)
科学(43686)
(42133)
(39656)
(38062)
研究所(34690)
中心(33086)
(31225)
财经(30869)
(29310)
(28344)
经济学(27875)
北京(27694)
(27418)
(27369)
师范(27196)
业大(25219)
经济学院(25034)
农业(24153)
财经大学(22905)
基金
项目(124624)
科学(99015)
研究(94538)
基金(91777)
(80545)
国家(79925)
科学基金(67243)
社会(60833)
社会科(57684)
社会科学(57673)
基金项目(46714)
(45238)
教育(43935)
自然(41274)
自然科(40215)
自然科学(40200)
(39918)
自然科学基金(39523)
资助(38484)
编号(37041)
成果(31848)
(29554)
重点(29150)
(27895)
课题(27422)
中国(26430)
国家社会(26388)
(25537)
教育部(25337)
(24204)
期刊
(98348)
经济(98348)
研究(63319)
中国(42091)
(28813)
科学(27980)
学报(27866)
(27716)
管理(26175)
教育(25358)
大学(21579)
(20962)
金融(20962)
农业(20206)
学学(20051)
技术(16346)
经济研究(16325)
财经(15500)
业经(13824)
(13494)
(13391)
问题(12849)
国际(12406)
世界(12127)
(11589)
资源(10031)
技术经济(8746)
(8704)
论坛(8704)
(8678)
共检索到301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新章  谢高地  张其仔  周海林  郭朝先  汪晓春  刘荣霞  
生态补偿是当前生态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也是世界各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广泛采用的政策措施。我国的生态补偿措施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发展历程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后期的起始阶段和90年代末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起始阶段,我国主要是针对矿产开发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森林的公益性进行探索性补偿;在快速发展阶段,补偿范围拓展到大型生态建设工程、农村新能源、农田保护、水资源利用等方面,政府投入力度也明显加大。从当前我国的生态补偿实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补偿范围过窄,融资渠道单一,补偿标准不合理和基础性支撑制度缺乏等。基于这些问题并参考相关的国际经验,本文提出了逐步完善我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朝才  刘军民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广义的角度归纳总结了我国具有生态补偿意义的相关政策实践及其成效,概要性地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强化制度顶层设计、推进综合补偿、明晰环境产权基础等几点发展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聂倩  
生态补偿是对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生态服务提供过程中各参与者的相关利益进行调节以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从而解决环境问题。使生态补偿从理论走向实践是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内容。立足于国外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从对比使用者付费项目和政府付费项目差异的角度对部分国外生态补偿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重视市场机制在生态补偿中的作用发挥、重视中介机构的培养、明确生态补偿的环境目标、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和付费形式及采取多种措施注重项目的持续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世昌  肖文  李宇彤  
德国是较早重视生态保护并推行生态补偿制度的国家。通过生态补偿实施,德国用了不足半个世纪的时间,将一个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国家变成极具环境竞争力的国家,促进了自然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其生态补偿的理论、制度、特点与做法值得借鉴与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栾江  田晓晖  仇焕广  戴恬茗  
中国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体系,来激励农业生态服务供给、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外部性。国际上针对农业生态补偿进行了大量有益实践,值得中国研究和借鉴。本研究在大量文献和政策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农业生态服务的类型,分析了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执行机制,包括补偿对象、补偿标准、价格机制和执行部门设置等关键环节。并进一步比较了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与其他农业生态保护政策的特点以及适用的领域,认为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在执行成本、政策可行性以及收入分配公平性上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际经验对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政策的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艳芬  刘毅华  王芳  杨木壮  
生态补偿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本文系统回顾近年来国内生态补偿实践的进展,介绍当前生态补偿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及重大国家生态建设工程生态补偿等领域开展的主要工作,指出当前国内生态补偿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专门的生态补偿政策支持、市场补偿潜力有待提高、缺乏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补偿标准过低、补偿机制不完善、地方实践存在理论和技术盲区与障碍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晶  葛颜祥  
在总结我国各地生态服务市场补偿成功案例的基础上,阐明在水源地生态补偿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有利于解决生态环境保护资金不足的问题。构建水源地生态补偿市场机制需要从明确补偿主体、确立补偿标准及运作方式等核心问题着手。水源地生态服务的市场补偿,可以根据流域内各类受益主体的受益程度计量其应支付的补偿费用,由受益方所属辖区政府统一征收,并代表辖区内所有受益方向水源地水资源管理部门集中购买用水权的形式实现。而提高受益方的生态补偿意识、明确水资源权属、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以及建立相应的监督协调机制,则是水源地生态补偿市场机制长久发展的前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向南   张若嫣  
耕地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耕地生态补偿作为调节耕地保护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安排,在保护耕地生态系统、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从耕地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内涵、补偿机制构建、补偿实践探索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认为现有研究存在耕地完全价值体现不充分、补偿标准与补偿年限判定不明确、补偿资金来源不丰富、补偿主体利益分配不清晰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法制化、多元化、市场化、信息化为核心的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史丹  吴仲斌  杜辉  
国外生态环境补偿财税政策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森林生态补偿,生产生态正效应的经济主体是明确的,但受益对象是不确定的,主要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对生产者予以补助。二是流域生态补偿,包括水资源补偿和水污染补偿,提供生态正效应的地方是明确的,受益地也是确定的,主要采取地方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由受益者对提供者予以补助。三是资源消耗和污染,生产生态负效应的经济主体是明确的,但受害对象是不确定的,主要采取向生产者征收资源环境税收和收费形式予以惩罚。可借鉴国外经验,从完善森林生态补偿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多元化筹措水流域生态补偿基金、优化生态税收体系以治理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理顺各级政府生态补偿关系等方面完善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向南   张若嫣  
耕地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耕地生态补偿作为调节耕地保护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安排,在保护耕地生态系统、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从耕地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内涵、补偿机制构建、补偿实践探索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认为现有研究存在耕地完全价值体现不充分、补偿标准与补偿年限判定不明确、补偿资金来源不丰富、补偿主体利益分配不清晰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法制化、多元化、市场化、信息化为核心的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前进  王希群  陆诗雷  郭保香  
林业和生态问题在中国得到党和政府的认识和重视,最终通过生态补偿政策得到一定解决,这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社会分工论、和谐发展论是生态补偿的政策学理论基础,成为制定中国的生态补偿政策的依据。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系统梳理了中国的生态补偿的发展过程,划分出4个阶段。生态补偿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社会经济、林业和生态以及自然保护事业方面取得的一个理论和实践性的重大突破,经过30多年的不断完善,初步建立的中国生态补偿的政策体系,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将起到重大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昱  丁四保  王荣成  
在"空间管制"和"功能区划"的管理模式下,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外部作用"或"外部性"非常明显,如果获益者不补偿,区域协调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面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这个科学命题和重大实践,生态补偿还要同时解决人地关系中的区域关系,这就是区域生态补偿问题。区域生态补偿是从"区域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和操作生态补偿,关注于区域主体,关注于区域尺度上的"生态-经济"过程和资源环境问题,并通过相应的区域政策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整个生态补偿尺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区域生态补偿,区域制度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强势的地方政府和异常活跃的地方经济,及其形成的"行政经济区域",以及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区域发展差距问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崔宁波  张正岩  刘望  
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耕地水平的发展对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耕地数量与质量持续下行,耕地生态环境遭受着严峻挑战,建立稳固且有效的耕地保护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而耕地生态补偿是耕地保护顺利实施的重要一环。本文阐述了美国、德国及加拿大等国家耕地方面较为成熟的生态补偿实践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提出了在明确补偿主体、转变生产方式、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政策启示,以期为完善中国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崔宁波  张正岩  刘望  
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耕地水平的发展对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耕地数量与质量持续下行,耕地生态环境遭受着严峻挑战,建立稳固且有效的耕地保护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而耕地生态补偿是耕地保护顺利实施的重要一环。本文阐述了美国、德国及加拿大等国家耕地方面较为成熟的生态补偿实践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提出了在明确补偿主体、转变生产方式、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政策启示,以期为完善中国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地所课题组  贾若祥  高国力  
横向生态补偿在促进生态保护的经济外部性内部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横向生态补偿健康发展,建议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促进多元主体参与横向生态补偿,完善与横向生态补偿相关的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在目前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拓展横向生态补偿的范围和领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