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39)
2023(9773)
2022(8071)
2021(8026)
2020(6212)
2019(14169)
2018(13732)
2017(26366)
2016(14272)
2015(16024)
2014(15781)
2013(15616)
2012(14607)
2011(13469)
2010(13682)
2009(13014)
2008(12977)
2007(11437)
2006(10758)
2005(10058)
作者
(39513)
(32941)
(32704)
(31707)
(21176)
(15596)
(14737)
(12696)
(12604)
(11906)
(11397)
(10862)
(10694)
(10579)
(10522)
(10137)
(9801)
(9547)
(9368)
(9197)
(8363)
(8020)
(7959)
(7467)
(7412)
(7391)
(7310)
(7087)
(6629)
(6532)
学科
(59109)
经济(59047)
管理(41546)
(37052)
(28217)
企业(28217)
方法(21709)
中国(21541)
(20184)
数学(19152)
数学方法(18850)
(15313)
(14705)
贸易(14697)
(14459)
环境(13764)
(13621)
农业(12902)
业经(12890)
(11766)
(11745)
(11477)
银行(11473)
地方(11223)
(11116)
(10128)
金融(10126)
(9670)
(9488)
及其(9233)
机构
学院(205118)
大学(204092)
(94724)
经济(92931)
研究(78014)
管理(76081)
理学(63834)
理学院(63111)
中国(62842)
管理学(62234)
管理学院(61844)
(45123)
(44310)
科学(43159)
(39028)
研究所(34864)
中心(34843)
财经(34656)
(31604)
(31051)
经济学(29909)
(29759)
北京(29662)
(28293)
(28240)
师范(28151)
经济学院(26748)
财经大学(25481)
业大(24900)
(24548)
基金
项目(128597)
科学(102929)
研究(100054)
基金(94573)
(81642)
国家(80976)
科学基金(68821)
社会(65593)
社会科(62193)
社会科学(62180)
基金项目(47872)
(46960)
教育(45441)
自然(40974)
(40833)
编号(40089)
自然科(39893)
自然科学(39885)
资助(39674)
自然科学基金(39174)
成果(34311)
(30353)
(29558)
重点(29532)
课题(29035)
国家社会(27955)
中国(27084)
教育部(26384)
(26289)
(26250)
期刊
(112235)
经济(112235)
研究(70726)
中国(43405)
(32804)
管理(29063)
(28974)
科学(27089)
学报(25910)
(24946)
金融(24946)
教育(24480)
大学(20602)
农业(19737)
学学(19064)
经济研究(18294)
财经(17561)
业经(17471)
技术(16272)
(15321)
问题(14980)
(14924)
国际(13297)
世界(12419)
(10277)
资源(9780)
技术经济(9770)
经济问题(9231)
现代(9183)
统计(8997)
共检索到328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俞海  任勇  
中国对建立系统的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框架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但是目前在生态补偿理论探索和具体政策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或盲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分析阐述了生态补偿的基本概念;澄清了生态补偿与其他一些环境政策及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按照公共物品属性特征对生态补偿问题类型进行了系统划分和归类;分析了不同生态补偿问题类型下的政策边界。最后,提出了中国生态补偿的政策路径选择、政策设计和实施的总体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永芳  艾少伟  
研究目的:建立合理、完全、正当的土地补偿机制。研究方法:资料分析,理论分析。研究结果:在土地征收补偿中,不仅要对土地的资产价值进行补偿,而且要对土地的生态价值进行补偿,现行补偿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生态补偿缺失有着内在联系。研究结论:应从观念、制度、方法等层面完善和确立土地补偿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志雄  张银银  丁士军  
补偿安置是征地政策的重中之重,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是解决当前征地矛盾高发态势的关键。通过对1949年以来我国征地补偿安置政策4个阶段和当前政策重点的阐释,有助于科学把握补偿安置政策的发展路径,以及揭示当前补偿安置政策的各种不足,如缺乏支持农民生计转型的长远思维、独立的养老保险资金安排、支持就业的可操作性措施、生计转型成本和城市融入成本的核算、平等协商机制等。当前征地补偿安置矛盾的本质是被征地农民生计转型需求与地方政府目标的冲突,试点"整村推进"的征地模式、逐步取消强制征地制度、尝试征地收益按比例分成、坚持就业支持与社会保障两手抓、适时出台《征收土地补偿安置条例》是下一步的政策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祁伟彦  杜欣蔚  任育锋  李哲敏  
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是影响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进度与成效的重要因素。运用文献梳理法和历史脉络法,系统梳理1949年以来中国实行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根据补偿的手段与方式不同,将其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深入剖析现有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在补偿原则、补偿范围、补偿内容、补偿标准等方面的特点和不足;未来,可以从出台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条例、客观评估宅基地的价值、优化增值收益分配方式、健全保障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新章  谢高地  张其仔  周海林  郭朝先  汪晓春  刘荣霞  
生态补偿是当前生态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也是世界各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广泛采用的政策措施。我国的生态补偿措施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发展历程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后期的起始阶段和90年代末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起始阶段,我国主要是针对矿产开发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森林的公益性进行探索性补偿;在快速发展阶段,补偿范围拓展到大型生态建设工程、农村新能源、农田保护、水资源利用等方面,政府投入力度也明显加大。从当前我国的生态补偿实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补偿范围过窄,融资渠道单一,补偿标准不合理和基础性支撑制度缺乏等。基于这些问题并参考相关的国际经验,本文提出了逐步完善我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尊梅  
当前,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业生态补偿即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实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实质就是为完善和确保农业生态补偿顺利运行所进行的政策安排。文章在阐述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现状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及政策支撑三方面对当前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构建了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运行路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前进  王希群  陆诗雷  郭保香  
林业和生态问题在中国得到党和政府的认识和重视,最终通过生态补偿政策得到一定解决,这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社会分工论、和谐发展论是生态补偿的政策学理论基础,成为制定中国的生态补偿政策的依据。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系统梳理了中国的生态补偿的发展过程,划分出4个阶段。生态补偿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社会经济、林业和生态以及自然保护事业方面取得的一个理论和实践性的重大突破,经过30多年的不断完善,初步建立的中国生态补偿的政策体系,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将起到重大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兴杰  张骞之  刘晓雯  温武军  
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分为10种可能的类型,其中,未引起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人类活动、生态系统破坏行为、不可更新资源开发利用及对具有非公共物品属性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开发利用不属于生态补偿的范畴。生态补偿通过调节对具有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属性的生态系统服务的作用过程中相关方的利益关系,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以可持续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上,受损者依据其受损的成本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获得补偿;受益者依据其开发生态系统服务的获利或其享用的额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而付费。其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应从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中区分存量价值和增量价值,从增量价值中区分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从人造资本中提取出外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海鹏  张杰  张安录  
文章从耕地保护外部性出发,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界定分析。分析认为:耕地保护的外部性是耕地非农化的根本原因;耕地保护外部性类型划分、供体与受体界定,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体系和补偿机制构建的基础;耕地保护外部效益的内部化是解决目前耕地保护外部性问题的根本途径;耕地保护外部性的测度能够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确定提供依据;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弹性区间及其动态性反映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实施的渐进性。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①应尽快构建区内和区际补偿一体化的动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和补偿体系;②进一步巩固和落实农户耕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地位和耕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③应将耕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子刚  刘喆  卫文斐  
湿地生态补偿是一种促进湿地保护和恢复的经济手段。文章主要探讨了湿地生态补偿的关键性理论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内涵,构建了湿地生态补偿的概念模型;提出湿地生态补偿原则以及湿地生态补偿措施的成本构成;分别从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情形下探讨湿地生态补偿责任主体和补偿对象、补偿标准的确定、湿地补偿率的确定、优先补偿区域的确定等基本理论问题,为我国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提供依据。
[期刊] 改革  [作者] 靳乐山  胡振通  
在禁牧地区,禁牧补助只能补偿草场的要素价值,通过配套政策措施帮助牧民转产再就业是禁牧政策得以实施的关键。现有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未将超载程度纳入考虑因素,这会造成减畜和补偿的不对等关系,进而降低草原生态补偿的生态效果。现有的草原生态补偿监管体系是草畜平衡框架下的数量监管体系,呈现出弱监管的特性,会影响草原生态补偿的政策目标的实现。草场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与草原生态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成玉  孙加秀  周晓庆  
现行生态补偿机制更多的是为其他目标而并非为生态补偿制定,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维护环境公平,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现行生态补偿机制的局限性,揭示了实践生态补偿机制的难点和障碍,进而提出从赔偿观念、立法、补偿支付机制及地方模式探索等方面推动生态补偿机制从理念到实践的路径转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慧  马永欢  
生态补偿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中各种利益关系,成为生态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秀蓉  钭晓东  
人类社会正步入"海洋时代",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及其所衍生的"海洋生态破坏与海洋生态补偿、各相关利益主体在海洋生态补偿中的复杂利益关系调整"等方面的问题备受关注,引发各国及学界对海洋生态补偿问题的研究需求。而海洋生态补偿概念及其内涵辨析等基础理论问题无疑就成为其中的首要基础工作。在梳理海洋生态补偿内涵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对海洋生态补偿概念及其运行领域的特殊性进行了界定;并对海洋生态补偿的四大特殊性(海洋生态的整体性、海洋水体的流动性、海洋空间的立体性、渔民主体的"强海洋依赖性与弱势主体性")作了系统的梳理;从而为海洋生态补偿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夯实坚实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朝才  刘军民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广义的角度归纳总结了我国具有生态补偿意义的相关政策实践及其成效,概要性地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强化制度顶层设计、推进综合补偿、明晰环境产权基础等几点发展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