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5)
2023(9013)
2022(7433)
2021(6951)
2020(5691)
2019(12939)
2018(12675)
2017(23553)
2016(12465)
2015(14503)
2014(14306)
2013(14623)
2012(14041)
2011(13556)
2010(13680)
2009(12946)
2008(12494)
2007(11115)
2006(10386)
2005(9753)
作者
(39898)
(33646)
(33550)
(32043)
(21488)
(15985)
(15113)
(13175)
(12855)
(11999)
(11793)
(11097)
(11084)
(10902)
(10714)
(10476)
(9848)
(9676)
(9587)
(9268)
(8662)
(8214)
(8038)
(7600)
(7594)
(7526)
(7247)
(6923)
(6867)
(6630)
学科
(78925)
经济(78876)
管理(34543)
(25891)
方法(25604)
数学(22573)
数学方法(22453)
中国(20882)
地方(19083)
(19007)
企业(19007)
(15820)
环境(15558)
(15548)
业经(13467)
地方经济(13277)
(13205)
贸易(13195)
(12821)
资源(11456)
(11408)
(11259)
(11191)
(10525)
金融(10524)
农业(10490)
(10225)
(10132)
银行(10117)
(9915)
机构
大学(201026)
学院(198207)
(98731)
经济(96997)
研究(82829)
管理(70358)
中国(63664)
理学(59069)
理学院(58284)
管理学(57465)
管理学院(57096)
科学(48428)
(45238)
(43458)
(40046)
研究所(39680)
中心(35593)
(32766)
经济学(32593)
财经(32186)
北京(30061)
(29349)
(29339)
经济学院(29073)
(28826)
科学院(27362)
业大(26762)
(26700)
师范(26472)
农业(25616)
基金
项目(128159)
科学(100892)
基金(95180)
研究(92348)
(84658)
国家(84073)
科学基金(69972)
社会(61938)
社会科(58897)
社会科学(58882)
基金项目(49152)
(46116)
自然(43041)
自然科(41800)
自然科学(41786)
自然科学基金(41053)
(40273)
教育(39931)
资助(39799)
编号(34185)
(30203)
重点(29821)
(29607)
成果(28196)
国家社会(27672)
中国(27280)
(25282)
教育部(24874)
课题(24624)
发展(24619)
期刊
(117591)
经济(117591)
研究(64110)
中国(42524)
学报(31461)
科学(30156)
(29313)
管理(28082)
(27719)
大学(22783)
学学(21225)
农业(20874)
经济研究(19853)
(18477)
金融(18477)
财经(17248)
技术(16375)
问题(15547)
(15236)
业经(14818)
教育(14620)
(14507)
世界(14112)
国际(13744)
资源(13695)
(12517)
技术经济(11420)
图书(10386)
统计(10251)
经济问题(9614)
共检索到317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小杉  高吉喜  
利用能值分析法,对1985年、1995年、2005年中国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情况做了计算和分析,研究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消耗利用可再生资源产品能值货币价值约7920亿$,年消耗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产品约10300亿$,年进口资源产品能值总量大约是年出口资源产品能值总量的2倍;而1985-2005年20年间中国生态经济系统资源利用总量不断增大,年递增幅度达到了10.87%,2005年能值利用总量大约是1985年的3倍,以致以能值折算的资源自给率由1985年的91.5%降低到2005年的81.5%;同时中国已由20世纪80年代资源和原材料输出、工业成品输入为主转变为资源输入、工业成品输出为主的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铁军  王婉君  刘瑞  
直接物质投入(DMI)和本地过程排放(DPO)是物质流分析框架中两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一个经济系统的资源环境压力。本文基于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EW-MFA,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nalysis)核算中国30个省(市)1992年和2014年的人均DMI和人均DPO指标,分析中国社会经济系统资源环境压力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对比1992年和2014年,各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均呈增大趋势,其中黄河中游和西北各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增长最快;各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差距较大,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其中内蒙古、山西、青海、宁夏等西北和黄河中游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最大,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东部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最小,这一分布情况主要由各省份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差距较大导致;中国各经济区均面临不同程度的资源环境问题,但改变中国资源环境压力大、可持续发展潜力不足的关键在西北和黄河中游以及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经济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铁军  王婉君  刘瑞  
直接物质投入(DMI)和本地过程排放(DPO)是物质流分析框架中两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一个经济系统的资源环境压力。本文基于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EW-MFA,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nalysis)核算中国30个省(市)1992年和2014年的人均DMI和人均DPO指标,分析中国社会经济系统资源环境压力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对比1992年和2014年,各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均呈增大趋势,其中黄河中游和西北各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增长最快;各省份的资源环境压力差距较大,总体呈现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京文  
一、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结构的两次大变动 40多年来,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结构经历了两次大转变。第一次大转变发生在1949~1978年期间,第二次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新中国成立前,经济发展十分落后,不仅总量极为贫乏,产业结构残缺不全,而且区域布局畸形,全国70%以上的工业偏集于面积不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守东  孙彦林  
本文从货币政策、外部冲击与内部冲击三个层面进行指标变量的筛选,基于降维思想提取中国金融状况指数(FCI),并研究其与宏观经济变量间的领先滞后关系。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正处在第3轮金融景气周期循环的缓慢复苏期,与新一轮金融小周期的快速回升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房地产市场与大宗商品价格等有关变量对FCI具有显著的相对重要性;2017年中国实现经济平稳增长是大概率事件,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小概率事件,但要防范局部与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且应加强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控金融状况的有效性;FCI对未来通货膨胀具有较强预测能力,2017年CPI有望继续回升;预测显示,2017年中国金融状况将步入一轮金融小周期的下行区间,但下行幅度有限,趋势成分表明2017年金融状况仍处于第3轮金融景气周期循环的上行区间;短期周期波动与长期运行趋势间具有内生作用机制,2017年短期周期波动有助于中国金融状况加速回暖与向好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守东  孙彦林  
本文从货币政策、外部冲击与内部冲击三个层面进行指标变量的筛选,基于降维思想提取中国金融状况指数(FCI),并研究其与宏观经济变量间的领先滞后关系。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正处在第3轮金融景气周期循环的缓慢复苏期,与新一轮金融小周期的快速回升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房地产市场与大宗商品价格等有关变量对FCI具有显著的相对重要性;2017年中国实现经济平稳增长是大概率事件,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小概率事件,但要防范局部与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且应加强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控金融状况的有效性;FCI对未来通货膨胀具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沈铭辉  周念利  
中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地区内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不均衡发展,而这一发展趋势还将延续。今后一个时期内,亚太地区的多边合作机制,可能将更多地表现为以"功能性建设"、"贸易便利化先行"为特征的多边贸易合作,以及以做大做实"清迈协议"为主的多边金融合作。中国应该在加强双边合作机制基础上,采取灵活、现实的手段积极参与亚太地区多边经济合作,推动亚太经济合作走向更高层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子先  
2003年上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加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普遍加快。本文从支撑美国经济回升的有利因素及其面临的风险出发,分析了今后一段时期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美国经济复苏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健  
中国服务贸易总量规模的不断增长,掩盖不了逆差持续扩大和贸易结构偏低的事实,地区结构仍不合理是重要成因。聚焦于中国对美、日、德市场细分服务行业贸易竞争力状况的考察发现,中国在德国市场竞争力表现较长期内呈显著倒"U"型结构,在日本市场虽呈微弱竞争优势却缓慢下降,在美国市场表现则在波动中缓慢上升。进一步细分行业分析发现,其他商业服务、邮电通讯和信息服务为代表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虽然在日本和德国市场初显竞争优势,却掩盖不了专利许可和金融服务在三大市场仍较突出的竞争劣势地位。综合分析认为,继续提高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比重是更高质量提升我国对发达国家市场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根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洛林  裴长洪  卢圣亮  
中国外商投资状况与发展趋势(下)王洛林裴长洪卢圣亮三、未来政策调整今后中国经济进一步市场化、国际化以及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升级,都需要继续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动体制改革和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在坚持这个大的方针不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洛林  裴长洪  卢圣亮  
中国外商投资状况与发展趋势(上)王洛林裴长洪卢圣亮一、回顾与成就(一)对我国利用外资投资的简要回顾改革开放拉开了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序幕。10多年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1979—1987年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元红  
本文基于大食物概念和考虑库存影响的新估算方法考察了中国食物自给状况。研究发现,中国食物总体自给程度目前仍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但本世纪以来已经明显进入下降通道。不过,自给率下降较多的主要是植物油及油料作物等产品,谷物和其他大宗食物依然能够保证基本自给。本文认为,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升级、本国农业低效率高成本以及缺乏国际竞争力,是导致食物自给率下降的基本因素,而优先保障口粮供应的粮食安全战略则影响着食物自给的结构性变化。研究还发现,一旦粮食生产出现持续减产,中国食物自给率将会快速下降。但是,只关注粮食增产也不一定能阻止食物自给率下滑,其他多种市场、政策和制度因素也会影响中国食物自给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冬梅  翟宝辉  侯旭峰  崔建国  李永贵  
该文以北京市西南山区蒲洼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调查、收集、实测该小流域综合治理期间其坡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以系统、综合、动态的观点分析了坡地资源合理利用对该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示范区农、林、牧用地比例由治理前的1∶13∶5调整为1∶6 0∶5 1后,使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50 4%提高到97 7%;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每年的905t km2下降到226t km2;地表径流量由853 4×104m3减少到542 5×104m3,降低了34 63%;每年可减少径流泥沙2 65×104t;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6 9%。农、林、牧人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兴丽  
运用能值理论,将河北省能值基础分为可更新环境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及产品、货币流和废物流四大部分。通过能值来源结构、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5个层面对该省2005~2014年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讨论,并进行可持续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但人口增长过快,发展较为粗放,外部资源利用不足,开发程度不够,且在开发过程中资源浪费较为严重,既给环境造成了污染,还导致资源大量消耗,影响生态经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能力;(2)加大进口力度,转变进口结构,提高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3)加快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